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8483发布日期:2023-01-20 18:0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秧苗移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领域各种旱地秧苗移栽主要依赖人工,存在消耗人工多,效率慢等问题。因此出现秧苗移栽机,秧苗机械移栽效率高,省人工,劳动强度低,移栽机主要由转动苗筒、导苗管、扶苗器、开沟器和覆土镇压轮等工作部件组成。工作时,由人工分苗后,将秧苗投入到转动苗筒内,通过转动依次将秧苗落下至导苗管内,通过倾斜的导苗管将秧苗引入到开沟器开出的苗沟内,在栅条式扶苗器的扶持下,秧苗呈直立状态,然后在开沟器和覆土镇压轮之间所形成的覆土流的作用下,进行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
3.其中,转动苗筒是落苗装置中的关键,现有的是将秧苗直接放置于转动苗筒中,转动苗筒转动至导苗管时下方无阻挡物,因此秧苗直接掉落至导苗管内依次进行落苗,但由于转动苗筒为了方便投苗和落苗,通常为上下贯通的筒体结构,因此转动苗筒在转动过程中,下方虽贴合于底板转动,但秧苗上的土壤难免会落至底板上,导致后期清理比较麻烦,且底板上的土壤影响转动苗筒转动,导致其转动速度降低,落苗速度变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秧苗上的土壤难免会落至底板上,导致后期清理比较麻烦,且底板上的土壤影响转动苗筒转动,导致其转动速度降低,落苗速度变慢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转动配合有两个飞轮,两个飞轮的周侧装设有链条,链条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筒体,底座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7.通槽的相对两侧均固定有凸块,筒体的相对两侧均固定有两个l型板,两个l型板纵向部分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轴,转轴周侧的中部装设有扭簧,转轴两端均固定有矩形板,两个矩形板一端固定有挡板,且其一矩形板与凸块相对应,两个挡板与筒体的下端相对应。
8.可选的,两个飞轮与链条啮合,其一飞轮的轴心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多个固定块呈等距依次排列于链条的外侧,筒体位于通槽的上方。
9.可选的,其一矩形板另一端的下侧设有第一斜面,凸块的上侧设有第二斜面,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应,扭簧位于两个l型板之间,且扭簧的一端与其一l型板的内侧固定,扭簧的另一端与转轴的周侧固定,挡板为半圆板体,两个半圆板体拼接形成一个圆形板体,且圆形板体位于筒体的下端。
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筒体下端设置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可对筒体的下端进行遮挡,解决了秧苗上的土壤掉落至底座上的问题,可保持底座的整洁度,另外减少因
底座上土壤过多影响链条与两个飞轮之间的传动速度,使其保持均速落苗,在通槽相对处设置凸块,挡板相对侧设置矩形板,筒体经过通槽上方时,矩形板与挡板相接触对其进行挤压,使挡板取消对筒体下端的遮挡,进而完成落苗,实现快速便捷化落苗。
12.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座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链条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飞轮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底座1、链条2、飞轮3、电机4、通槽5、筒体6、固定块7、挡板8、凸块9、l型板10、转轴11、扭簧12、矩形板13、第一斜面14、第二斜面1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2.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3.请参阅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秧苗移栽机的落苗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侧转动配合有两个飞轮3,两个飞轮3的周侧装设有链条2,链条2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一端固定有筒体6,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通槽5;
24.通槽5的相对两侧均固定有凸块9,筒体6的相对两侧均固定有两个l型板10,两个l型板10纵向部分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轴11,转轴11周侧的中部装设有扭簧12,转轴11两端均固定有矩形板13,两个矩形板13一端固定有挡板8,且其一矩形板13与凸块9相对应,两个挡板8与筒体6的下端相对应。
25.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先将秧苗投放至多个筒体6内,然后两个飞轮3带动链条2进行运动,链条2同步带动多个固定块7进行运动,多个固定块7带动多个筒体6同步进行运动,使多个筒体6依次运动至通槽5处,当其一筒体6移动至通槽5处时,分别位于筒体6相对两侧的矩形板13分别与两个凸块9相接触,使凸块9对矩形板13进行挤压,然后矩形板13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同时扭簧12处于扭转状态,矩形板13带动挡板8同步进行运动,使矩形板13和挡板8转动90度呈竖直状态,此时两个挡板8打开取消对筒体6下端的遮挡,秧苗经筒体6下端掉落至通槽5内,然后依次进行落苗。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
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6.通过在筒体6下端设置两个挡板8,两个挡板8可对筒体6的下端进行遮挡,解决了秧苗上的土壤掉落至底座1上的问题,可保持底座1的整洁度,另外减少因底座1上土壤过多影响链条2与两个飞轮3之间的传动速度,使其保持均速落苗,在通槽5相对处设置凸块9,挡板8相对侧设置矩形板13,筒体6经过通槽5上方时,矩形板13与挡板8相接触对其进行挤压,使挡板8取消对筒体6下端的遮挡,进而完成落苗,实现快速便捷化落苗。
27.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两个飞轮3与链条2啮合,其一飞轮3的轴心部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多个固定块7呈等距依次排列于链条2的外侧,筒体6位于通槽5的上方。驱动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带动其一飞轮3进行转动,然后其一飞轮3带动链条2进行运动,然后链条2带动另一飞轮3进行转动,然后链条2带动多个固定块7同步进行运动,使多个固定块7带动多个筒体6依次经过通槽5的上方。
28.请参阅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一矩形板13另一端的下侧设有第一斜面14,凸块9的上侧设有第二斜面15,且第一斜面14与第二斜面15相对应,扭簧12位于两个l型板10之间,且扭簧12的一端与其一l型板10的内侧固定,扭簧12的另一端与转轴11的周侧固定,挡板8为半圆板体,两个半圆板体拼接形成一个圆形板体,且圆形板体位于筒体6的下端。其一筒体6经过通槽5的上方时,使分别位于筒体6相对两侧的其一矩形板13与凸块9相接触,然后其一矩形板13下侧的第一斜面14与凸块9上侧的第二斜面15进行贴合,第二斜面15对第一斜面14进行挤压,使矩形板13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使转轴11转动配合于l型板10纵向部分的中部,此时扭簧12处于扭转状态,然后矩形板13带动挡板8进行90度转动呈竖直状态,使两个挡板8取消对筒体6下端的遮挡,然后秧苗经筒体6落至通槽5内,完成落苗,然后链条2继续带动其一筒体6进行运动,使分别位于筒体6相对两侧的其一矩形板13与凸块9取消接触,然后扭簧12弹性回弹带动转轴11恢复状态,进而转轴11带动矩形板13和挡板8归位,对筒体6下端的进行遮挡。
29.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