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9983发布日期:2022-12-17 15:0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谷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稻谷播种器。


背景技术:

2.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遍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常规来说稻谷一般栽种在水田当中常被称之为水稻。但是稻谷在不浇水的情况下亦可栽种,此为旱种,稻谷旱种的优势是会生长得非常快,管理比较方便,能够预防气温影响到幼苗的生长,提高产量。
3.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由于稻谷在旱地播种需要人工将稻谷种子播洒到旱田当中栽种,但是由于栽种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原因,旱田土壤松沃程度的不同,栽种质量较差,并且不便于排种。
4.有鉴于此,亟待设计出一种稻谷播种器,在旱田上临时埋设移动轨道,播种器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移动轮带动播种机构旋转,从而等间距地自动化播洒栽种。播种机构在旱田表面啮合地旋转,能够起到埋设栽种的效果,提高栽种质量,同时播种机构方便排种,能够等间距地整齐化地规划种间距离,提高排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谷播种器,在旱田上临时埋设移动轨道,播种器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移动轮带动播种机构旋转,从而等间距地自动化播洒栽种。播种机构在旱田表面啮合地旋转,能够起到埋设栽种的效果,提高栽种质量,同时播种机构方便排种,能够等间距地整齐化地规划种间距离,提高排种质量。
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谷播种器,包括:轨道、种盒、轨道轮、推把和排种机构,所述种盒两侧壁面转动安装有所述轨道轮,所述轨道轮与所述轨道相配合,所述轨道轮可啮合在所述轨道顶面,所述排种机构与所述轨道轮动力连接,所述种盒内壁底面与所述排种机构相连通,所述推把安装在所述种盒壁面。
7.进一步的,所述种盒包括:容纳腔、排种隔栏、漏槽和护栏条,所述容纳腔开设在所述种盒内壁面,所述容纳腔底部呈倾斜地斗状,所述容纳腔底部设置有所述漏槽,所述漏槽上等间距安装有所述排种隔栏,所述种盒外壁面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护栏条。
8.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轮的动力轴穿过所述种盒两侧壁面底部,所述轨道轮的动力轴之间动力连接有所述排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随所述轨道轮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轮的外径面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与所述轨道相互配合,所述轨道槽啮合在所述轨道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轴和排种隔梁,所述排种轴与所述动力轴动力连接,所述排种隔梁等间距绕设在所述排种轴外径面。
11.进一步的,所述排种隔梁的外径面与所述漏槽槽底相切。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稻谷播种器,在旱田上临时埋设移动轨道,播种器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移动轮带动播种机构旋转,从而等间距地自动化播洒栽种。播种机构在旱田表面啮合地旋转,能够起到埋设栽种的效果,提高栽种质量,同时播种机构方便排种,能够等间距地整齐化地规划种间距离,提高排种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播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播种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播种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轨道,2-种盒,3-轨道轮,4-推把,5-排种机构,21-容纳腔,22-排种隔栏,23-漏槽,24-护栏条,31-动力轴,32-轨道槽,51-排种轴,52-排种隔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稻谷播种器,包括:轨道1、种盒2、轨道轮3、推把4和排种机构5,所述种盒2两侧壁面转动安装有所述轨道轮3,所述轨道轮3与所述轨道1相配合,所述轨道轮3可啮合在所述轨道1顶面,所述排种机构5与所述轨道轮3动力连接,所述种盒2内壁底面与所述排种机构5相连通,所述推把4安装在所述种盒2壁面。
20.本实施例中,所述种盒2包括:容纳腔21、排种隔栏22、漏槽23和护栏条24,所述容纳腔21开设在所述种盒2内壁面,所述容纳腔21底部呈倾斜地斗状,所述容纳腔21底部设置有所述漏槽23,所述漏槽23上等间距安装有所述排种隔栏22,所述种盒2外壁面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护栏条24。
21.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轮3的动力轴31穿过所述种盒2两侧壁面底部,所述轨道轮3的动力轴31之间动力连接有所述排种机构5,所述排种机构5随所述轨道轮3转动。
22.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轮3的外径面开设有轨道槽32,所述轨道槽32与所述轨道1相互配合,所述轨道槽32啮合在所述轨道1表面。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种机构5包括:排种轴51和排种隔梁52,所述排种轴51与所述动力轴31动力连接,所述排种隔梁52等间距绕设在所述排种轴51外径面。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种隔梁52的外径面与所述漏槽23槽底相切。
25.工作原理:
26.首先将轨道1临时埋设在旱田两侧壁面,轨道1的顶面略高于旱田平面,将整个播种器架设在轨道1上并且跨接在轨道1之间。由于播种器的种盒2两侧壁面转动安装有轨道轮3,轨道轮3的外径面开设有轨道槽32,轨道槽32与轨道1顶面相啮合,推动整个播种器,轨道轮3沿着轨道1移动。
27.其中,由于轨道轮3一侧安装有动力轴31,动力轴31穿过种盒2与排种机构5的排种轴51动力连接。随着轨道轮3旋转,动力轴31带动排种轴51旋转,而排种轴51的外径面套设
有排种隔梁52。
28.由于排种隔梁52的外径面和种盒2的漏槽23槽底相切,由于重力作用,种盒2容纳腔21内的稻谷种落在排种隔梁52上,随着排种隔梁52的旋转,将稻谷种播洒在旱田上。
29.其中,由于种盒2的容纳腔21的底部呈斗状,容纳腔21的底部设置有漏槽23,漏槽23上等间距设置有排种隔栏22,排种隔栏22仅可过漏一粒稻谷种,随着排种隔梁52的旋转,漏槽23内不断地漏下稻谷种至排种隔梁52之间,从而播洒至旱田上。
30.其中,由于种盒2外壁面可拆卸地安装有护栏条24,护栏能够防止旱田上的障碍物破坏排种机构5,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稻谷种溅射。而种盒2的侧壁面安装有推把4,依靠人工推动推把4从而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在轨道1上移动播种。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稻谷播种器,在旱田上临时埋设移动轨道1,播种器在移动轨道1上移动,移动轮带动播种机构旋转,从而等间距地自动化播洒栽种。播种机构在旱田表面啮合地旋转,能够起到埋设栽种的效果,提高栽种质量,同时播种机构方便排种,能够等间距地整齐化地规划种间距离,提高排种质量。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