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修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3863发布日期:2023-02-21 19:0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修枝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园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修枝机。


背景技术:

2.如今在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身边看到绿化,绿化可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但是由于植被会一直生长,如果不加以干涉,反而会不美观和影响生态平衡,因此大多都会采用修枝机等机器进行修剪。
3.并且,为方便使用,修枝机等除草机器大多采用具有一个用于握持的把手,和一个用于提拉的把手的结构,但是把手大多需要较大占用空间,如果直接将修枝机整机进行包装,包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并且可降低包装成本的把手。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把手,所述把手适于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机侧面上,且所述把手上设有第一耦合组件,所述主机内设有第二耦合组件,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主机上时,所述第一耦合组件适于与所述第二耦合组件电性连接。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把手具有断口,所述主机适于放置在所述断口内与所述把手连接。上述结构方便连接,且结构更为紧凑。
7.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把手呈拱形结构,且所述把手拱形结构的末端适于安装在所述主机侧壁上。
8.进一步优选,所述把手适于通过从下往上移动实现安装。由于主机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上述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
9.进一步优选,所述把手为笔直部分具有断口的d型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末端的断面上;所述主机的壳体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耦合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机内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耦合组件适于插入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耦合组件连接。上述结构用于实现把手可安装在主机侧面。
10.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耦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二耦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适于插入所述主机内,并适于插入所述第二接触件内与所述第二接触件电性连接。上述结构用于实现电性连接。
11.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机的壳体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在所述壳体底端上开设有槽口,以使得所述第一耦合组件适于从下往上地插入所述连接槽内。上述结构实现把手可从下往上插入主机内。
12.进一步优选,所述把手上固定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耦合组件插入所述主机内时,所述把手末端适于与所述主机的壳体侧壁相抵,且所述定位块适于与所述连接槽侧壁相抵;所述第一耦合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二耦合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机内,所述第一耦合组件插入所述主机内时,所
述安装座顶端适于与所述限位块底端相抵。上述结构用于实现把手从下往上插入主机内后的限位。
13.进一步优选,所述把手内设有开关,所述开关适于控制所述第一耦合组件和所述第二耦合组件的电性连接,且所述把手上设有适于控制所述开关的操作原件。上述结构起到控制的效果。
14.进一步优选,所述操作原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把手上,且所述操作原件适于插入所述把手内并与所述开关抵触,以使得操作人员适于通过所述操作原件向所述开关传递压力;且所述操作原件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把手内壁适于配合限制所述操作原件向外移动脱离所述把手。上述结构用于实现通过操作原件控制开关。
15.进一步优选,所述操作原件适于沿着所述把手内壁延伸,并呈与所述把手结构适配的倒u型结构;且所述操作原件两侧与所述把手之间设有弹片。
16.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耦合组件包括第一接触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把手上,所述第一接触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17.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耦合组件包括第二接触件、限位块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机内,所述第二接触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块内,所述限位块适于与所述安装板限位连接,且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安装板配合适于限制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移动。
18.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扣槽,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扣槽相对应的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适于横向插入所述卡扣槽内,从而实现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安装板的限位连接。
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修枝机,包括上述的把手。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技术采用了将把手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机侧面上,以及把手上和主机内分别设有第一耦合组件和第二耦合组件的技术手段,可拆卸连接使得在进行整机保证时的包装更小,从而减少包装成本,并且把手安装在主机侧面,可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此外,把手与主机配合安装后,两个耦合组件也配合实现通电,从而可靠地保证了把手可具有控制功能,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修枝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修枝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技术的修枝机的爆炸图;
26.图5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一耦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一耦合组件的爆炸图;
28.图7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二耦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二耦合组件的爆炸图;
30.图9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一耦合组件和第二耦合组件连接状态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连接状态示意图;
32.图11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连接状态示意图;
33.图12为本技术的修枝机中把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把手;11、第一耦合组件;111、第一接触件;112、安装座;12、定位块;2、主机;21、第二耦合组件;211、第二接触件;212、限位块;2121、卡扣凸起;213、安装板;2131、卡扣槽;22、壳体;221、连接槽;2211、槽口;3、开关;4、操作原件;41、限位部;5、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9.如图1-图12所示,本技术的把手1的优选实施例为:
40.一种把手1,把手1适于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机2侧面上,且把手1上设有第一耦合组件11,主机2内设有第二耦合组件21,第一耦合组件11适于插入主机2内与第二耦合组件21电性连接。
41.因为把手1需要提供给人用手提拉的空间,所以一般会设置的较大,因此如果直接在把手1安装在主机2上的状态下进行包装,包装成本较高,并且在运输时也较为不便,因此本技术的发明人将把手1与主机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在包装时,可以分开包装,从而可以减小整机的包装,减少包装成本,并且也方便了运输。
42.此外,本技术中的把手1安装在主机2侧面,即把手1与主机2安装时,把手1的接触面位于其侧面,主机2的接触面也在其侧面,但是传统技术方案中把手1安装在主机2底面。假设两技术方案中的把手1其他尺寸均相同,只有长度不同,为实现相同的手持空间,本技术的把手1相比较于传统技术方案中的把手1长度更短,因此制作成本更低,包装成本更低。
43.并且,把手1上设有第一耦合组件11,主机2内设有第二耦合组件21,当把手1和主机2配合安装后,两个耦合组件也实现相互配合,从而完成通电,从而使得把手1与主机2相通,让把手1具有可控制主机2工作的前提。而且,第一耦合组件11和第二耦合组件21的连接也极为方便,只需要完成把手1与主机2的连接即可,耦合配合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
44.为实现把手1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机2侧面,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为笔直部分具有断口的d型结构,第一耦合组件11固定设置在把手1末端的断面上;主机2的壳体22侧壁上设有连接槽221,第二耦合组件21固定设置在主机2内与连接槽221相对应的位置,第一耦合组件11适于插入连接槽221内并与第二耦合组件21连接。
45.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耦合组件11安装在断面上,即把手1的末端上,但是因为把手1具有两个断面,因此具体设置在左右两端均可以。
46.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组件11包括第一接触件111和安装座112,安装座112固定安装在把手1上,第一接触件111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12上。第一接触件111和安装座112实现限位连接主要是通过在安装座112上设置通槽,并通过设置第一接触件111形状,从而使得第一接触件111和安装座112实现卡接。并且,将第一接触件111设置成竖直设置,从而符合从下往上移动实现连接的设计理念,此外通槽之间大多采用绝缘材料,满足各线路之间的绝缘要求。
47.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组件21包括第二接触件211、限位块212和安装板213,安装板213固定设置在主机2的壳体22上,限位块212适于与安装板213限位连接;第二接触件211设置在限位块212内,且限位块212和安装板213配合适于限制第二接触件211的移动。
48.进一步,为实现限位块212和安装板213的纤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13上设有卡扣槽2131,限位块212上设有与卡扣槽2131相对应的卡扣凸起2121,卡扣凸起2121适于横向插入卡扣槽2131内,从而实现限位块212和安装板213的限位连接。
49.此外,对于第二接触件211的安装方式主要是通过在限位块212内设置卡槽,将第二接触件211放置在卡槽中,且卡槽和第二接触件211配合可以限制第二接触件211的纵向移动,再通过限位块212和安装板213的连接,从而限制第二接触件211的横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二接触件211的限位。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安装板213与限位块212连接,而不是限位块212直接与壳体22连接,也是为了满足绝缘性能。
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一耦合组件11和第二耦合组件21的电性连接,第一耦合组件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111,第二耦合组件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211,随着第一耦合组件11如图所示插入第二耦合组件21内时,第一接触件111适于一同插入第二接触件211内,且第一接触件111和第二接触件211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因此可实现导电。
51.具体机构为:第一接触件111为片式结构,第二接触件211为x型结构,随着第一耦合组件11插入第二耦合组件21,第一接触件111可将第二接触件211自然状态下相抵的两部分向外顶开,从而插入第二接触件211内,并且由于弹性形变的作用,第二接触件211的两侧会向内抵住第一接触件111外壁,从而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5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把手1还具有控制电性连接的功能,如图12所示,把手1内设有开关3,开关3适于控制第一耦合组件11和第二耦合组件21的电性连接,且把手1上设有操作原件4,操作原件4可活动地设置在把手1上,且操作原件4适于插入把手1内并与开关3抵触,以使得操作人员适于通过操作原件4向开关3传递压力。操作原件4抵触在开关3处,当使用者握持操作原件4用力的时候,操作原件4可以触发开关3,并且操作者无论握持操作原件4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触发开关3,结构简单且稳定,较为方便,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灵敏性,开关3采用微动开关3。
53.为进一步增加操作的简便性,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原件4适于沿着把手1内壁延伸,并呈与把手1结构适配的倒u型结构。上述结构用于增加操作原件4的表面积,提供给操作人员更大面积的施力载体,并且由于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人员通常都采用握住把手1提拉的方
式,因此设置在把手1内壁上更方便操作人员施力。
54.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原件4的倒u型结构的两侧与把手1之间设有弹片5。因为在操作原件4两侧施力时,主要是通过操作原件4的偏转挤压实现开关3的打开,因此在两侧设置弹片5,可使得在放手后,通过弹片5将操作原件4复位至初始位置,从而使得下一次在操作原件4左右两侧操作的时候,也可以顺利的触发开关3。
55.进一步,操作原件4上设有限位部41,限位部41与把手1内壁适于配合限制操作原件4向外移动脱离把手1。上述结构利用卡接从而防止操作原件4掉出把手1。
56.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与主机2的连接方式主要为:主机2的壳体22侧壁上设有连接槽221,连接槽221在壳体22底端上开设有槽口2211,以使得第一耦合组件11适于从下往上地插入连接槽221内;且把手1上固定设有定位块12,第一耦合组件11插入主机2内时,把手1适于与主机2的壳体22侧壁相抵,从而限制把手1的横向移动,定位块12适于与连接槽221侧壁相抵,从而限制把手1的转动。
57.此外,安装座112固定设置在把手1上,限位块212固定设置在主机2内,第一耦合组件11适于插入主机2内,安装座112顶端适于与限位块212底端相抵,从而限制把手1纵向向上的移动。
58.而由于把手1时从下往上地插入连接槽221内,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把手1受到的是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即使不限制把手1与主机2纵向向下的移动,在使用中,把手1也不会跟主机2脱离,因此本技术中的把手1只需要从下往上插入连接槽221内,至安装座112和限位块212顶住即可,较为方便。
59.为保障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把手1和主机2在连接后还会通过螺栓进一步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等更为简便的连接方式。
6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修枝机,包括上述的把手1。
6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