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菌根剂生产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
背景技术:2.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菌根的主要作用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菌根真菌菌丝体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
3.菌根剂生产时一般是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盒内进行培养,该培养盒大多是盒内设置有若干个锥形培养仓的盒体,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仓中进行培养,待菌根苗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其从培养仓中取出,放置到指定位置进行移栽,但是在培养仓取出菌根苗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铲、挖或者抠的方式将菌根苗和泥土一同取出,取出非常不方便,且容易损伤菌根苗的根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以解决菌根剂生产时一般是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盒内进行培养,该培养盒大多是盒内设置有若干个锥形培养仓的盒体,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仓中进行培养,待菌根苗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其从培养仓中取出,放置到指定位置进行移栽,但是在培养仓取出菌根苗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铲、挖或者抠的方式将菌根苗和泥土一同取出,取出非常不方便,且容易损伤菌根苗的根部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其包括培养盒本体:所述培养盒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培养液槽,所述培养液槽的内腔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设置有培养仓本体,所述培养仓本体包括放置在通孔内腔的培养仓体,所述培养仓体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转动板外侧的卡块,所述培养仓体内腔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滑腔,所述滑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解卡柱,两个解卡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杆。
6.优选的,所述放置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手把,所述放置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和手把相适配的凹槽。
7.优选的,所述放置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手把配合使用的取把槽。
8.优选的,两个卡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活动腔的内腔,所述滑杆和活动腔的内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9.优选的,所述解卡柱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腔内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块和滑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
10.优选的,所述培养仓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1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菌根苗和泥土装入培养仓本体
的内腔后,放入培养液槽的内腔培养,待培养结束后,将培养仓本体从通孔的内腔取出,随后将两个推杆相向按压,再转动两侧的转动板从而打开培养仓体,最后将菌根苗和泥土从培养仓体的内腔倒出,从而避免因使用工具挖菌根苗导致菌根苗根部损伤的风险,即可达到方便安全的取出菌根苗的目的,解决了菌根剂生产时一般是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盒内进行培养,该培养盒大多是盒内设置有若干个锥形培养仓的盒体,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仓中进行培养,待菌根苗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其从培养仓中取出,放置到指定位置进行移栽,但是在培养仓取出菌根苗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铲、挖或者抠的方式将菌根苗和泥土一同取出,取出非常不方便,且容易损伤菌根苗的根部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把槽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手把的扣取。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培养仓体底部通孔的设置,方便了菌根苗对培养液的获取。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杆、弹簧二和活动腔配合使用,方便了卡块的弹出和收缩,从而方便了对转动板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15.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拆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培养仓本体打开状态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培养仓本体主视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图4中a点放大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培养盒本体,2、培养液槽,3、放置架,4、通孔,5、手把,6、取把槽,7、培养仓本体,701、培养仓体,702、转动板,703、卡块,704、滑腔,705、解卡柱,706、推杆,707、滑块,708、滑槽,709、弹簧一,710、滑杆,711、弹簧二,712、活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的实施例。
24.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5.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6.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其包括培养盒本体1:培养盒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培养液槽2,培养液槽2的内腔放置有放置架3,放置架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4,放置架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手把5,放置架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
开设有和手把5相适配的凹槽,放置架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手把5配合使用的取把槽6,通过取把槽6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手把5的扣取,通孔4的内腔设置有培养仓本体7,培养仓本体7包括放置在通孔4内腔的培养仓体701,培养仓体70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通过培养仓体701底部通孔的设置,方便了菌根苗对培养液的获取,培养仓体701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702,转动板702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活动腔712,活动腔7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转动板702外侧的卡块703,两个卡块70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710,滑杆710滑动连接在活动腔712的内腔,滑杆710和活动腔712的内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711,通过滑杆710、弹簧二711和活动腔712配合使用,方便了卡块703的弹出和收缩,从而方便了对转动板702的安装和拆卸,培养仓体701内腔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卡块703配合使用的滑腔704,滑腔70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解卡柱705,两个解卡柱705之间固定连接有推杆706,解卡柱705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707,滑腔704内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供滑块707滑动的滑槽708,滑块707和滑槽708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709。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菌根苗和泥土装入培养仓本体7的内腔后,将培养液倒入培养液槽2的内腔,随后将放置架3放置在培养液槽2内腔的顶部,最后将培养仓本体7放入通孔4的内腔,最后转动培养盒本体1左侧的活动门将培养盒本体1闭合,通过活动门上面的玻璃观察培养仓本体7中菌根苗的生长情况,待菌根苗生长符合移栽的要求后,通过转动并握住手把5将放置架3从培养液槽2的内腔取出,随后再从通孔4的内腔将培养仓本体7取出,随后将两个推杆706相向按压,从而使两个解卡柱705相对滑动,从而挤压卡块703使卡块703缩回活动腔712的内腔,此时由于解卡柱705的滑动带动滑块707和滑槽708的内腔滑动并压缩弹簧一709,卡块703的滑动带动滑杆710在活动腔712的内腔滑动并压缩弹簧二711,随后转动两侧的转动板702从而打开培养仓体701后,停止对推杆706的按压,由于弹簧一709和滑杆710的回弹力使得解卡柱705和卡块703回复初始状态,最后将菌根苗和泥土从培养仓体701的内腔倒出,从而避免因使用工具挖菌根苗导致菌根苗根部损伤的风险。
28.综上所述:该菌根剂生产用培养盒,通过将菌根苗和泥土装入培养仓本体7的内腔后,放入培养液槽2的内腔培养,待培养结束后,将培养仓本体7从通孔4的内腔取出,随后将两个推杆706相向按压,再转动两侧的转动板702从而打开培养仓体701,最后将菌根苗和泥土从培养仓体701的内腔倒出,从而避免因使用工具挖菌根苗导致菌根苗根部损伤的风险,即可达到方便安全的取出菌根苗的目的,解决了菌根剂生产时一般是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盒内进行培养,该培养盒大多是盒内设置有若干个锥形培养仓的盒体,将菌根苗放置在培养仓中进行培养,待菌根苗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其从培养仓中取出,放置到指定位置进行移栽,但是在培养仓取出菌根苗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铲、挖或者抠的方式将菌根苗和泥土一同取出,取出非常不方便,且容易损伤菌根苗的根部的问题。
29.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