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4522发布日期:2023-01-18 00:0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育苗盘,也称穴盘,它已经成为工厂化种苗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具。不论是花卉还是蔬菜,穴盘育苗是现代园艺最根本的一项变革,为快捷和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
3.现有公告号为cn 102726249 b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盘底两个相对的长槽壁和两个相对的短槽壁在内的,横切面为长方形的槽体,所述盘底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两个相对的短槽壁的上缘分别设有一带凹槽的条状突起,其中一个突起的形状和另一个突起的内腔呈嵌入式配合,可使多个穴盘连接成一个整体。
4.但上述的穴盘存在以下缺点:该穴盘未开设疏水槽,排水效率不够高,另外在对应种子种植位置没有设置种植位点标识,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种植,对于种植新手不太友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排水高效、便于播种定位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包括有育苗盘,所述育苗盘包括围合设置的盘底、两个长槽壁、两个短槽壁,所述育苗盘开设有若干疏水槽,所述疏水槽两侧均设为倾斜的导向斜面,位于盘底中部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向斜面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盘底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育苗盘上设有若干种植位点标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育苗盘中铺上土壤,把种子通过育苗盘上标记的种植位点标识对应播种下去,播种完种子后对育苗盘进行营养液浇注,营养液从上至下对土壤进行完全浸润,中间的营养液通过凸起结构进行分流,两侧营养液通过疏水槽的导向斜面导向作用流向盘底,在流经过程中多余的营养液通过疏水槽开设的排水孔向外流出,另外疏水槽的开设使育苗盘的底部跟土壤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在尽可能减小对盘底结构强度影响情况下,能够开设更多的排水孔,提高排水效率和通风性能,保证育苗盘的盘底没有残液积攒,具有多功能性、结构简单、排水高效、便于播种定位的效果。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苗盘内设有若干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设于所述长槽壁与所述导向斜面之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育苗盘在运输时往往需要从上至下依次叠置在一起减少其占用空间,当上下相邻的育苗盘进行叠置时,限位挡片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上下育苗盘过度插入导致后续抽出困难。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短槽壁上端面对应所述凸起结构对称开设有凹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开设主要为了方便后续对营养管或灌溉管进行安装,使育苗盘能够对管道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营养管从育苗盘上端滑落。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包括圆形孔和条形孔,所述圆形孔开设于所述盘底,所述条形孔开设于所述盘底和所述导向斜面上,且所述盘底的圆形孔与条形孔间隔开设。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斜面与盘底同时开设排水孔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排水,由于盘底容易导致水的积攒,在盘底相邻条形孔之间开设圆形孔增加排水量,之所以加设圆形孔主要是考虑到盘底受到的压应力较大,圆形孔由于自身直径较小,在增加排水量的同时对盘底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长槽壁向外设有延伸部,若干所述种植位点标识设于所述延伸部上,同侧的所述种植位点标识依次等间隔分布,且相对两侧的所述种植位点标识错位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位点标识设置在延伸部上更加明显,可以使操作者清楚地辨识种植位点标识的位置对种子进行种植,另外种植位点标识的间隔错位设置可以使种子合理分布进行播种,防止种子后续发苗后争抢营养及光照导致发育不良。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部底部与所述长槽壁外壁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使延伸部与长槽壁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更高,不易发生形变。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苗盘底部连接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u型固定架、横向连接于所述u型固定架两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端面设为弧形,若干所述加强筋对应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弧形槽支撑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设置的支撑件与加强筋的弧形槽支撑配合,使u型固定架对育苗盘进行稳固支撑。
2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固定架两端开设有嵌槽,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嵌槽嵌入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通过与u型固定架两端的嵌槽嵌入配合,实现对支撑件的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固定架两端可拆卸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设有若干插柱,所述u型固定架两侧对应所述插柱开设有若干插孔,若干所述插柱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稳固连接在u型固定架的两侧,具有快速拆装的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端面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靠近所述育苗盘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育苗盘的一端,所述弧形面上依次排布设有若干挂钩。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操作者把挂绳绑设在挂钩上,使种子苗长出后的藤条能够在挂绳上进行攀附,有利于种子苗进行光合作用。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育苗盘的盘底开设若干排水槽,同时在育苗盘排水槽的侧壁和盘底分别开设排水孔,另外在育苗盘上设有若干种植位点标
识,具有多功能性、结构简单、排水高效、便于播种定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只画出一组支撑组件。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只画出一组支撑组件。
30.图中:1、育苗盘;11、盘底;111、疏水槽;112、导向斜面;113、排水孔;1131、圆形孔;1132、条形孔;114、凸起结构;12、长槽壁;121、延伸部;122、加强筋;1221、弧形槽;13、短槽壁;131、凹槽;14、限位挡片;21、u型固定架;211、嵌槽;212、插孔;22、支撑件;3、种植位点标识;4、支架;40、弧形面;41、插柱;42、挂钩;5、支撑杆;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2.一种多功能育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育苗盘1、固定支撑育苗盘1的若干支撑组件、支撑杆5以及底座6,育苗盘1包括盘底11、两个长槽壁12、两个短槽壁13,育苗盘1的两侧长槽壁12向外设有延伸部121,延伸部121上对应需要种植的位置标记有种植位点标识3,种植位点标识3设在延伸部121上可以提高辨识度,具体的在一侧延伸部121上设有3个种植位点标识3,在另一侧延伸部121上设有两个种植位点标识3,且两侧的种植位点标识3错位设置,操作者通过种植位点标识3对应把种子在育苗盘1内进行栽种,实现合理密种的效果,在两个短槽壁13上端面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凹槽131,凹槽131的开设主要为了方便后续对营养管或灌溉管进行安装,使育苗盘1能够对营养管或灌溉管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其从育苗盘1上端滑落。
33.如图2-3所示,两侧延伸部121分别与两侧长槽壁12连接处依次设有若干加强筋122,提高了延伸部121与长槽壁12之间的结构强度;支撑组件包括u型固定架21、横向连接于u型固定架21两端的支撑件22,u型固定架21两端开设有嵌槽211,支撑件22通过与u型固定架21端部的嵌槽211嵌入配合,使两个支撑件22分别牢固连接在u型固定架21两端;支撑件22上端面设为弧形,加强筋122对应支撑件22开设有弧形槽1221,支撑件22通过其上端的弧形面40与加强筋122的弧形槽1221支撑配合,使育苗盘1稳固安装在u型固定架21上。
34.如图1-2所示,育苗盘1在运输时往往需要进行上下叠置从而减小占用空间,但是往往运输过程上下颠簸,上下叠置的育苗盘1被相互挤压导致过度压紧,后续对其进行分离时比较费力,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在育苗盘1的长槽壁12靠近盘底11的位置设有若干限位挡片14,为了使限位挡片14不易被压坏,限位挡片14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此外,限位挡片14的设置,在需要使用时,还可便于将叠置的育苗盘1进行分离。
35.如图1-3所示,在育苗盘1沿长槽壁12的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疏水槽111,疏水槽111的两侧壁均设为倾斜的导向斜面112,中间位置的相邻导向斜面112形成了凸起结构114,凸起结构114设于营养管的正下方,方便后续对营养管下的营养液向两侧进行分流,使盘底11的中间位置不容易产生积液,另外导向斜面112可以把将要流入盘底11的营养液导向引流到两侧的疏水槽111,排水孔113包括圆形孔1131和条形孔1132,圆形孔1131开设于盘底11,条形孔1132开设于盘底11和导向斜面112上,导向斜面112与盘底11同时开设排水
孔113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排水,由于盘底11容易导致水的积攒,在盘底11相邻条形孔1132之间开设圆形孔1131增加排水量,之所以加设圆形孔1131主要是考虑到盘底11受到的压应力较大,圆形孔1131由于自身直径较小,在增加排水量的同时对盘底11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
36.如图1-3所示,u型固定架21两端可拆卸设有支架4,支架4上端面设为弧形面40,弧形面40靠近育苗盘1的一端高于远离育苗盘1的一端,支架4侧壁设有上下两个插柱41,u型固定架21两侧对应插柱41开设有两个插孔212,通过插柱41与插孔212插接配合,使支架4能够与u型固定架21实现可拆卸连接,另外在每个支架4的弧形面40上均设有三个挂钩42,当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依次对育苗盘1进行固定支撑时,操作者可以把挂绳挂设在同一水平面的相邻支架4的挂钩42上,使种子发苗后长出的藤条能够在挂绳上进行攀附,有利于种苗进行光合作用,加快生长。
37.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首先在育苗盘1中铺上土壤,把种子通过育苗盘1上标记的种植位点标识3对应播种下去,播种完种子后对育苗盘1进行营养液浇注,营养液从上至下对土壤进行完全浸润,中间的营养液通过凸起结构114进行分流,两侧营养液通过疏水槽111的导向斜面112导向作用流向盘底11,在流经过程中多余的营养液通过疏水槽111开设的排水孔113向外流出,另外疏水槽111的开设使育苗盘1的底部跟土壤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在尽可能减小对盘底11结构强度影响情况下,能够开设更多的排水孔113,提高排水效率和通风性能,保证育苗盘1的盘底11没有残液积攒,具有多功能性、结构简单、排水高效、便于播种定位的效果。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