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

文档序号:32717426发布日期:2022-12-28 02:4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苗盘,具体涉及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


背景技术:

2.草莓苗是草莓鲜果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培育草莓壮苗、提高定植成活率已经草莓高产优质的根本保证。
3.传统的草莓育苗是裸根苗,即在土壤或基质中直接繁育草莓苗,每株苗间距不一致,少量的稀疏的田块苗粗壮、大量的稠密的田块苗细弱;采收时通常手工拔起或锄头挖起,虽然根系粘带少量土壤或基质,但根系机械损伤不可避免;苗细弱、根系受伤都会影响草莓苗起苗后的定植成活率,影响草莓鲜果生产效益。
4.草莓穴盘育苗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草莓育苗方式,利用“人工基质+穴盘容器”结合,解决了苗间距不均匀、采苗损伤根系的问题,达到提高了定植成活率。且穴盘繁育方式,可以不受田块限制,移动便利,很容易实现光照、温度和营养人工调节和控制,培育的草莓苗助力鲜果生产实现了早开会、早结果、早收益的高效性。
5.当前商品穴盘种类和规格很多,功能多以通用型为主,如常见的林木32穴孔穴盘,穴孔间距固定为6.0cm,植株叶片生长空间受限;草莓专用型较少,如实用新型cn207284396u就提供了一种24穴孔穴盘,穴下孔径为1.5cm,穴孔容积约为150ml,植株根系生长空间受限;两种穴盘都不利于培育草莓大苗和壮苗。同时,当前常用的培育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发现其它缺点:1、向盘面喷洒的水、营养液,会积留在盘面,不能完全流入到培养穴中,造成培养穴中土壤湿润难度变大,营养液浪费。2、培养穴内植物的根系沿着培养穴的内壁缠绕,不往培养穴的底部生长,造成植物的根系深度浅,从而植物对营养的汲取力不够。3、培养穴底部空气流动性差,容易滋生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包括盘体和若干个穴孔,所述穴孔底部有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穴孔的内壁表面设有限根棱,所述限根棱凸出于穴孔的内壁表面,所述限根棱向穴孔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穴孔的外壁表面底部一体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排水口高于支撑脚。
8.进一步地,所述盘体的盘面位置设有多个分液结构,每个所述分液结构在每两个或者每四个穴孔圆心连线区域的中间位置,所述分液结构包括一个凸块、多个分液槽,所述凸块处于中间位置,分液槽处于凸块的四周,且每个分液槽分别与一个穴孔的顶部连通,所述分液结构中间高,四周低。
9.进一步地,所述穴孔数量为6-18个,穴孔中心距6.0-12.5cm。
10.进一步地,所述穴孔上孔直径5.5-12.0cm、下孔径2.5-4.0cm、深度9.0-16.0cm。
11.进一步地,所述穴孔的外壁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限根棱凹于穴孔的外壁表面,所述限根棱向穴孔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限根棱与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穴孔的外壁表面底部一体设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将穴孔底部的排水口处于悬空的姿态,两两相邻的所述支撑脚之间留有通风口。
13.进一步地,所述限根棱为4条,沿穴孔轴线等距分布。
14.进一步地,所述穴孔呈漏斗形,上宽下窄。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为4个。
16.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分液结构,将在凸块上的液体及时导流到穴孔中,提高液体利用率。设置限根棱,避免植物根系水平盘绕,使植物根系被迫往穴孔深处扎根。设置通风口,形成空气断根效果,利用植株根系避光性,抑制根系向下穴孔外部生长,避免根系扎到穴盘外土壤感染病菌。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21.附图标记:1、盘体;2、穴孔;3、排水口;4、凸块;5、分液槽;6、限根棱;7、凹槽;8、支撑脚;9、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草莓壮苗培育穴盘,包括盘体1和若干个穴孔2,穴孔2呈漏斗形,上宽下窄,穴孔2底部有排水口3,各个穴孔2沿盘体1表面等距分布,盘体1将若干个穴孔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搬运。
24.在盘体1的盘面位置设有多个分液结构(图中仅展示部分),具体的位置是,每个分液结构在每两个或者每四个穴孔2圆心连线区域的中间位置。分液结构包括一个凸块4、多个分液槽5,凸块4处于中间位置,分液槽5处于凸块4的四周,且每个分液槽5分别与一个穴孔2的顶部连通。凸块4是中间高,四周低的设计,凸块4的高度高于穴孔2的顶部表面,分液槽5的高度从凸块4位置向穴孔2位置逐渐降低。落入到凸块4表面的液体,会由于凸块4的中间高的缘故向四周流淌,并且由于分液槽5的顶部处于凸块4的低位处,所以自然而然有一部分从凸块4表面流淌下来的液体,沿分液槽5被导流到穴孔2中,减少了盘体1表面液体残留,提高喷洒的液体的利用率。
25.穴孔数量为6-18个,穴孔中心距6.0-12.5cm,为植株叶生长提供大空间。穴孔上孔直径5.5-12.0cm、下孔径2.5-4.0cm、深度9.0-16.0cm,为植株根系生长提供大空间。
26.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还具有一个设计要点:在穴孔2的内壁表面上,向其中心轴线所在方向设有多根限根棱6,即限根棱6是凸于穴孔2内壁表面的,凸出的限根棱6朝向是朝着穴孔2轴线的。限根棱6的数量没有严格要求,优选为4条,沿穴孔2轴线等距分布。对
应地,穴孔2的外壁表面上,也向穴孔2的中心设有多个凹槽7,即凹槽7是凹于穴孔2的外壁表面的,限根棱6与凹槽7是一一对应设置的。
27.所谓一一对应设置,就是上下两个培育盘可以相互叠放,将上侧的培育盘放入到下侧的培育盘上时,上侧培育盘的穴孔2,插入到下侧培育盘的穴孔2中。最终,下侧穴孔2的限根棱6一一对应地处于上侧穴孔2的凹槽7中,体现了便于稳定叠放的好处。
28.除了便于稳定叠放的好处之外,设置限根棱6还有一个更突出的好处。即,众所周知,植物的根系,是向下生长的同时,向周边扩展。在没有限根棱6的情况下,种在培养穴中的植物根系往外拓展生长过程中,首先就会受制于穴孔2的内壁空间,从而无法继续向周壁扩展,此时,植物根系就会沿着穴孔2的内壁水平盘绕生长,扎深的根系很少。
29.设置的限根棱6的目的在于,限根棱6会阻挡植物根系在水平方向盘绕,植物根系在水平盘绕生长时,植物根系被凸出来的限根棱6阻挡,植物根系受制于限根棱6,就会更多地向培养穴的底部生长,这样植物根系扎的深,植物更茁壮。
30.本技术还有一个设计要点:穴孔2的外壁表面底部一体设有多个支撑脚8,优选为4个。
31.多个支撑脚8将穴孔2底部的排水口3支撑起来,让排水口3处于悬空的姿态。同时两两相邻的支撑脚8之间不接触,而是留有一个通风口9,有了通风口9,排水口3与外界空气之间就没有任何阻挡了,排水口3处可以直接与外界的气体实现气体交换。
32.设置的支撑脚8,同时理由通风口9的好处在于:1、通风口9实现排水口3与外界气体交换,排水口3又靠近植物根系底部,流动的气体,不容易在根系的底部滋生病害。2、通风口9能实现通风的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光照照在通风口位置,由于植物根系的避光性,植物根系就不会从排水口3生长出,植物根系盘绕在穴孔2的底部,扎的深,营养汲取能力强。
33.综上所述,本技术设置的分液机构、限根棱6和通风口9,均为了解决植物不能茁壮生长的问题,达到了保证植物根系深度深、植物根系底部通风能力强以及植物根系给水率高的好处,利于植物茁壮生长。
3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