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5957发布日期:2023-03-22 08: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耕种箱、水肥回收装置、重力滴灌装置、雨水回收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有线和/或无线与所述水肥回收装置、所述重力滴灌装置及所述雨水回收装置电连接,所述耕种箱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耕种箱底面开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水肥回收装置包括导流箱和水肥调配罐,所述导流箱设在所述耕种箱底部,所述水肥调配罐分别与所述导流箱和所述雨水回收装置相连通,所述水肥调配罐上设置搅拌机构和肥料斗,所述重力滴灌装置包括水肥暂存罐和滴灌带,所述水肥暂存罐与所述水肥调配罐连通,所述水肥暂存罐设置高度高于所述耕种箱,所述滴灌带设置在所述耕种箱内,并通过主灌溉管道与所述水肥暂存罐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触摸显示模块和控制柜,所述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触摸显示模块均设在所述控制柜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触摸显示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第一离子浓度传感器、第二离子浓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称重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离子浓度传感器设在所述耕种箱内,所述第二离子浓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水肥调配罐上,所述第一流量计设在所述水肥调配罐与所述雨水回收装置连通的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计设在所述导流箱与所述水肥调配罐连通的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三流量计设在所述主灌溉管道上,所述称重传感器设在所述肥料斗的底部,所述通信模块与智能移动终端通信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所述主灌溉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水肥暂存罐与所述水肥调配罐连通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水泵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三水泵和第四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槽和雨水罐,所述集水槽围绕屋顶檐边设置,所述集水槽上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上设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一个出口与所述雨水罐连通,另一个出口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雨水罐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水肥调配罐、所述雨水罐和所述水肥暂存罐上,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与所述雨水罐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过滤器。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罐上连通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补水管上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过滤器。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上方铺设有透水网布。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智能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箱四周侧壁向底
部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箱底面凹设有集沙槽,所述集沙槽两端设有可拆卸的密封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灌溉系统,包括耕种箱、水肥回收装置、重力滴灌装置、雨水回收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有线和/或无线与水肥回收装置、重力滴灌装置及雨水回收装置电连接,耕种箱底面开设有漏水孔,水肥回收装置包括导流箱和水肥调配罐,导流箱设在耕种箱底部,水肥调配罐分别与导流箱和雨水回收装置相连通,重力滴灌装置包括水肥暂存罐和滴灌带,水肥暂存罐与水肥调配罐连通,滴灌带设置在耕种箱内,并通过主灌溉管道与水肥暂存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在耕种箱底面开设有漏水孔,使耕种箱内的未吸收的水肥能够回收到导流箱内并输送到水肥调配罐进行调配,使得水肥得以循环利用,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唐盛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春满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3/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