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5728发布日期:2023-01-17 22:4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笋浇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竹笋是一种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常绿植物,竹笋因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口感柔嫩,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保证竹笋的长势,在竹笋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灌溉,从而保证竹笋生产具有充足的水分,保证竹笋的顺利长成;
3.目前的浇灌装置的喷头大都设计为可调节式,从而可以对喷头喷灌的方向进行调节,但是喷头调节的方式大都需要利用电动伸缩设备来控制,因此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喷头的浇灌方向进行调节时,首先控制伸缩设备,利用伸缩设备控制喷头的浇灌方向,但是实际浇灌的过程中,喷头浇灌角度大都需要实时调节,从而保证浇灌液准确浇灌到竹笋表面,因此利用电动伸缩设备无法快速准确高效地实现对于竹笋的浇灌,从而导致浇灌效率较低。
4.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18168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雷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腔体;所述基座的下端面均匀布设有万向轮;所述腔体内布设有搅拌机构,腔体的一侧下部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与腔体之间连接有抽料泵,输料管背离腔体的一端连接有喷头,输料管的下方连接有调节机构。
5.上述专利中一种雷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存在以下不足:虽然可以利用升降气缸控制喷头的高度,但是在实际浇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浇灌液准确浇灌到竹笋表面,喷头浇灌角度和高度需要实时地调节,但是升降气缸需要开关进行控制,因此无法快速自由地对喷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无法快速准确高效地实现对于竹笋的浇灌,从而导致浇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包括底座和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
9.衔接杆:其固定于底座顶部外壁,衔接杆顶部外壁焊接有环形板;
10.t型杆:其活动连接于环形板顶部开设的通孔内壁;
11.弹簧:其套接于t型杆圆周外壁,弹簧两端分别焊接于t型杆底部内壁和环形板底部外壁;
12.安装盘:其固定于t型杆顶部外壁;
13.弯管:其焊接于t型杆底部外壁,弯管一端焊接有脚踏板,脚踏板顶部粘接有脚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盘顶部设置有旋转部,旋转部利用夹持部固定有喷头,喷头一端连接有浇灌供给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
16.拨动杆:其一端焊接有放置座;
17.安装架:其焊接于拨动杆顶部;
18.螺纹杆:其通过螺纹连接于安装架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壁,螺纹杆底部活动连接有夹板,夹板顶部固定有导向杆。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部包括:
20.支撑杆:其焊接于安装盘顶部外壁;
21.旋转座:其活动连接于支撑杆顶部外壁,所述拨动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旋转座内壁。
2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浇灌供给部包括:
23.水箱:其固定于底座顶部外壁;
24.加压泵:其固定于底座顶部外壁。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泵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软管,两个软管远离加压泵的一端分别通过法兰连接于水箱一侧外壁和喷头一端。
2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轮。
2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拨动杆一侧外壁固定有把手。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9.1.通过设置有脚踏板和把手便于快速对喷头的浇灌高度和浇灌方向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浇灌液可以准确地浇灌到竹笋表面,从而避免竹笋造成浪费。
30.2.通过设置有夹持部可以快速将喷头固定在放置座上,从而便于快速实现对于喷头的拆装。
31.3.通过设置有加压泵可以将水箱内的浇灌液进行加压后,导入到喷头内,利用喷头对竹笋进行浇灌。
3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浇灌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的浇灌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底座、2-水箱、3-喷头、4-安装架、5-软管、6-拨动杆、7-加压泵、8-万向轮、9-安装盘、10-支撑杆、11-把手、12-夹板、13-螺纹杆、14-导向杆、15-放置座、16-环形板、17-弯管、18-脚踏板、19-衔接杆、20-t型杆、21-弹簧、22-脚箍、23-旋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竹笋栽培用浇灌装置,为了保证浇灌的准确度,如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和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
41.衔接杆19: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顶部外壁,衔接杆19顶部外壁焊接有环形板16;
42.t型杆20:其滑动连接于环形板16顶部开设的通孔内壁;
43.弹簧21:其套接于t型杆20圆周外壁,弹簧21两端分别焊接于t型杆20底部内壁和环形板16底部外壁;
44.安装盘9:其通过螺栓固定于t型杆20顶部外壁;
45.弯管17:其焊接于t型杆20底部外壁,弯管17一端焊接有脚踏板18,脚踏板18顶部粘接有脚箍22;
46.所述安装盘9顶部设置有旋转部,旋转部利用夹持部固定有喷头3,喷头3一端连接有浇灌供给部;
47.通过设置有脚踏板18可以对脚部进行放置,利用脚箍22可以对脚部进行环箍,从而利用脚部的力量可以控制弯管17上下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旋转部和夹持部对喷头3的高度进行调节,利用喷头3可以对竹笋进行浇灌,利用浇灌供给部可以向喷头3内导入浇灌液,通过对喷头3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竹笋浇灌的范围进行调节。
48.为了便于对喷头3进行夹持固定,如图1-3所示,所述夹持部包括:
49.拨动杆6:其一端焊接有放置座15;
50.安装架4:其焊接于拨动杆6顶部;
51.螺纹杆13:其通过螺纹连接于安装架4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壁,螺纹杆13底部转动连接有夹板12,夹板1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导向杆14;
52.通过转动螺纹杆13可以使得夹板12在导向杆14的导向作用下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利用夹板12和放置座15可以对喷头3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便于对于喷头3进行拆装。
53.为了对喷头3的浇灌方向进行调节,如图3-4所示,所述旋转部包括:
54.支撑杆10:其焊接于安装盘9顶部外壁;
55.旋转座23:其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0顶部外壁,所述拨动杆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旋转座23内壁;
56.通过将旋转座23设置为可以沿着支撑杆10顶部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喷头3的浇灌方向进行调节,通过将拨动杆6设置为可以沿着旋转座23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喷头3的倾斜方向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喷头3快速准确地对竹笋进行浇灌。
57.为了向喷头3内输送浇灌液,如图1所示,所述浇灌供给部包括:
58.水箱2: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顶部外壁;
59.加压泵7: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顶部外壁,加压泵7输出端和输入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软管5,两个软管5远离加压泵7的一端分别通过法兰连接于水箱2一侧外壁和喷头3一端;
60.通过设置有加压泵7可以将水箱2内的浇灌液加压后输送到喷头3内。
61.为了便于对整个浇灌装置进行移动,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
轮8;
62.通过设置有万向轮8便于对整个浇灌装置的位置进行移动。
63.为了便于对喷头3的位置进行调节,如图2所示,所述拨动杆6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11;
64.通过设置有把手11便于对喷头3的位置进行调节。
65.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竹笋进行浇灌时,首先利用万向轮8将整个浇灌装置移动到浇灌地点,接着利用手部对把手11进行握持,利用脚踏板18对脚部进行放置,接着利用夹持部将喷头3固定在拨动杆6上,接着启动加压泵7,利用加压泵7对水箱2内的浇灌液进行加压,利用喷头3对竹笋进行浇灌,在浇灌的过程中,利用脚部对喷头3的高度进行调节,利用手部对喷头3的浇灌方向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浇灌液可以准确地浇灌在竹笋上,避免浇灌液出现浪费。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