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割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3407发布日期:2023-03-29 09:3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割灌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园林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割灌机。


背景技术:

2.割灌机是用于切割清理杂草的手持式工具。目前常见的割灌机采用驱动电机后置驱动的方式,该方式下杆体内配置有传输轴,该传输轴包括软轴及硬轴,目前软轴与硬轴连接至连接件直接连接,软轴穿过连接件与硬轴连接,在实际组装时出现软轴与硬轴对接不准,往往需要对此对接,这样降低了割灌机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割灌机,该割灌机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割灌机,其包括:
6.杆体总成,所述杆体总成的一侧端连接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安装有电池包;所述杆体总成的远离主体部侧配置有工作头;
7.所述杆体总成包括第一杆体总成、第二杆体总成及连接部,
8.所述第一杆体总成配置有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二杆体总成内配置有第二传输轴,
9.所述连接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配置有导向部件及第二连接端,
10.所述导向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轴,
11.所述导向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侧配置有间隔设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第一传输轴匹配并将第一传输轴引导至第二连接端。通过这样的第一杆体总成通过连接部快速的连接至第二杆体总成,提高组装效率。
12.优选的,该导向部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的一侧间隔的设置有4个引导部,且4个所述引导部的外轮廓呈圆状,相邻两引导部间具有间隙。
13.优选的,该引导部的内侧具有倾斜面,且相对的两引导部的倾斜面的组合呈喇叭状或八字状。
14.优选的,该第二连接端上配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四方形穿孔。
15.优选的,该第一杆体总成内配置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内设置有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一传输轴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斜齿轮,所述第一传输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突出于所述第一轴套,用于连接第二连接端。
16.优选的,该第一传输轴上套设有卡扣件。
17.优选的,该第二杆体总成内配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内设置有通孔,其用于穿入第二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传输轴的另一侧端连接驱动电机。
18.优选的,该第二连接端一侧周向上设置有收纳部,所述收纳部外径小于主体的外
径,所述导向部件套设于所述收纳部上。
19.优选的,该主体部上配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配置有连接端子,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电池包,安装后所述电池包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20.所述主体部内配置有控制板及驱动电机,所述连接端子分别电性连接控制板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轴。
21.优选的,该主体部还包括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电性连接至控制板。
22.有益效果
23.通过本技术提出的割灌机,通过对通过杆体总成的结构优化使得第一杆体总成通过连接部快速的连接至第二杆体总成,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技术内容。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隐去电池包的立体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割灌机的隐去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的杆体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6为图4中隐去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31.图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主体部的内部结示意图;
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隐去部分工作头及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图10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35.图12为图11中b处d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37.本技术提出一种割灌机,通过随杆体总成的结构优化实现软轴与硬轴的快速装配,提高组装效率。
38.接下来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割灌机。
3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割灌机的立体示意,该割灌机100包括:
40.杆体总成110,
41.杆体总成110的一侧端连接主体部140,该主体部140上安装有电池包150;
42.该杆体总成110的远离主体部140侧配置有工作头120,
43.杆体总成110上配置有辅助扶手组件130。本实施方式中,杆体总成110呈中空的管
状配置,其内配置有转轴,该转轴包括硬轴及软轴,其中硬轴靠近电池包侧,软轴靠近工作头侧,主体部140内配置有驱动部件,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连接至硬轴,该硬轴经连接组件连接至软轴,该软轴连接至工作头,这样基于驱动电机的驱动使得工作头的刀片旋转,以工作。主体部140内配置有控制模块,利用该控制模块控制割灌机的运行。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包采用48v,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可采用60v、72v或80v等。
44.下面接下来结合附图2-12来描述割灌机的内部结构。
45.该工作头120包括:
46.输出部件121,该输出部件121连接刀片122,且该输出部件121连接保护壳123。较佳的,该输出部件121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连接刀片122,该输出轴上安装有斜齿轮,该斜齿轮与第一连接端118的斜齿轮118a啮合。保护壳123的一侧上配置有凹陷部124,该凹陷部124用于容纳部分杆体总成110。
47.该杆体总成110包括第一杆体总成110a、第二杆体总成110b及连接部110c,第一杆体总成110a与第二杆体总成110b经连接部110c连接。
48.在一实施方式中,经连接部110c预先套设在第二杆体总成110b上,连接时第一杆体总成110a与连接部110c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c的外径与第一杆体总成的外径或第二杆体总成的外径相同或大致相同。
49.该第一杆体总成110a内配置有第一轴套116,该第一轴套116内设置有软轴111(第一传输轴),该软轴1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118,该第一连接端118上设置有斜齿轮118a啮合。该第一轴套1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件117,该卡扣件117套设于软轴111上。该软轴111的与第一连接端118相对的一端具有安装部111a,该安装部111a凸出与该第一轴套116。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11a的径向上截面成四方形。
50.第二杆体总成110b内配置有第二轴套114,该第二轴套114内设置有通孔114a,该通孔114a用于穿入硬轴115(第二传输轴),该硬轴115连接至第二连接端113,该第二连接端113内设置有四方形的穿孔113b,该硬轴115(截面呈四方形)穿入一侧的穿孔113b。该第二连接端113的一侧周向上设置有收纳部113a,该收纳部113a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端113的外径。
51.该连接部110c包括壳体110c1,该壳体110c1内配置有导向部件112,该导向部件112套设于第二连接端113的收纳部113a上,该第二连接端113用于连接第二杆体总成110b内的硬轴115。该导向部件112具有基部112a,基部112a的一侧轴向上间隔的设置有4个引导部112b,且4个引导部112b的外轮廓呈圆状,相邻两引导部112b间具有间隙112c,引导部112b的内侧具有倾斜面112b1,且相对的两引导部112b的倾斜面112b1的组合呈喇叭状或八字状,4个倾斜面112b1的组合(靠近第二连接端侧)呈四方形,且与第二连接端内的四方形穿孔连通,这样安装部111a插入导向部件112内,四方形的棱角嵌入间隙112c,主体经倾斜面112b1的引导快速的插入第二连接端113内的四方形穿孔113b内与硬轴115对接,这样可实现快速的插入、对位,提高装配效率。较佳的,基部112a与引导部112b一体设计。
52.主体部140上配置有安装座141,该安装座141内配置有连接端子142,该安装座141用于安装电池包150,安装后电池包150与连接端子142电性连接。电池包15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51,其与该安装座141上的第二卡扣143匹配使得电池包150可靠的安装于安装座141内。较佳的,主体部140上配置有显示模块145,该显示模块145显示割灌机的运行信息。
53.主体部140内配置有控制板144及驱动电机181,该连接端子142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板144及驱动电机181,驱动电机181的输出端181a连接至第三连接端182,该第三连接端182连接硬轴115。该第三连接端182通过第一固定件184固定于主体部140内,驱动电机181通过第二固定件183固定于主体部140内。本实施方式,驱动电机181的输出端直接连接至硬轴(未经过齿轮箱的调速),该连接方式也称直驱。该硬轴115的两侧端配置成四方形状。
54.主体部140还包括手柄部140a,该手柄部140a与主体部140的壳体可一体设计,也可为分体式设计。手柄部140a上设置有开关171,该开关171电性连接至控制板144,以控制割灌机的启停。该开关171配置成沿手柄部140a的轴向延伸设计。这样便于用于使用时操作该开关171。
5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如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