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草甸堆放养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2.青藏高寒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具有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气温低和水汽少等特征。在生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的地表植被产生破坏,由于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异常敏感,一旦破坏草皮就很难恢复;其次,采取补植补种的方式很难保证植被的存活率。因此,一般采用原位草甸回植法进行地表复绿,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原位剥离珍贵的草皮或草甸植被,堆放入指定的装置或区域并加以养护,施工结束后再将草甸回铺至植被破坏区域。
3.原位草甸回植是青藏高寒区地表植被扰动后复绿最便捷实用、经济有效的方法,其中施工过程中草甸的堆放和养护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如何降低草甸管护死亡率、提高回铺成活率对保障高寒草甸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专利cn201520272339.7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草皮移植的临时堆存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草皮分层堆放的管架,包括矩形层面上设置木模板,在木模板上设有孔洞,遮阳网套可遮蔽强光对草皮的照射,该专利实现了草皮分层堆放,但通过木模板的孔洞直接雨水下渗,首先遮阳网会影响雨水的下渗,其次木质板的孔隙结构也会造成补水不均匀,最底层草甸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各层草甸进行均匀补水,保证草甸成活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包括:集水槽和由上至下设置的多层堆放养护层,所述集水槽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堆放养护层上方,相邻所述堆放养护层之间以及最上层的所述堆放养护层与所述集水槽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所述堆放养护层上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朝向所述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位置的一侧开设有布水孔;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由上至下依次与各层所述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与所述供水管的连接处安装有阀门。
8.优选的,所述堆放养护层包括养护板,所述养护板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上方用于铺设养护土层,所述养护土层上方用于铺设草甸;所述过滤层能够隔离所述养护土层与所述布水管,且所述过滤层能够允许空气和水通过,并阻挡所述养护土层中的养护土通过。
9.优选的,所述堆放养护层还包括保护膜,当所述堆放养护层上铺设有草甸时,所述
保护膜覆盖在所述草甸的上方。
10.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可降解无纺布。
11.优选的,所述养护板为木质养护板,所述木质养护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供水管设置有多个,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供水管能够安装于所述木质养护板上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木质养护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养护板为矩形养护板,所述矩形养护板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一所述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安装有一所述供水管;所述矩形养护板的四个侧边上均设置有一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两端通过阀门分别与一所述供水管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布水管上由上至下开设有多行所述布水孔,每行所述布水孔均设置有多个,且相邻行的所述布水孔沿所述布水管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14.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部中间位置高于底部两侧位置。
15.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间位置高于两侧位置。
16.优选的,所述养护土层的养护土为剥离有机土,且当所述养护土层上铺设有草甸时,所述草甸的边缘处以及相邻所述草甸的拼接缝处回覆有所述剥离有机土。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由上至下设置的多层堆放养护层,能够实现草甸的分层堆放养护,在最上层的堆放养护层上方设置有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或储存人工放入的水、营养液;进一步地,堆放养护层上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朝向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位置的一侧开设有布水孔,集水槽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由上至下依次与各层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连通,通过供水管能够将集水槽中的水、营养液分配给各层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并由布水孔流出对草甸进行补水或营养液,实现对各层草甸进行均匀补水、营养液,保证草甸成活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水槽和最上层堆放养护层的透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去除集水槽时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试验结果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为养护板,2为过滤层,3为养护土层,4为第十一阀门,5为草甸块,6为保护膜,7为供水管,8为第九阀门,9为第五阀门,9’为第六阀门,10为集水槽,11为第一阀门,11’为第二阀门,12为连接水管,13为第三阀门,13’为第四阀门,14为第七阀门,14’为第八阀门,15为第十阀门,16为第十二阀门,17为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各层草甸进行均匀补水,保证草甸成活率。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包括集水槽10和由上至下设置的多层堆放养护层,集水槽10位于最上层的堆放养护层上方,且集水槽10的顶部开口,能够收集雨水,对于严寒低温、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寒区,在养护期内还可以根据需要人工向集水槽10内补充水分、补充营养液等;相邻堆放养护层之间以及最上层的堆放养护层与集水槽10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高度优选为550mm,每层设置一定的层高可满足草甸内部光照的需要;其中,各层之间的间隙高度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只要满足草甸内部光照需求即可,如可以设置为570mm、600mm等。
30.在本实施例中,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堆放养护层上还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朝向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位置的一侧开设有布水孔17;集水槽10的出水口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供水管7,供水管7由上至下依次与各层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连通;布水管与供水管7的连接处以及供水管7与集水槽10的出水口的连接处均安装有阀门,通过阀门能够控制集水槽10内的水或营养液流入指定堆放养护层内,实现分层补充水分、补充营养液。
31.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至下设置的多层堆放养护层,能够实现草甸的分层堆放养护,在最上层的堆放养护层上方设置有集水槽10,能够收集雨水或储存人工放入的水、营养液;进一步地,堆放养护层上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朝向堆放养护层上用于铺设草甸位置的一侧开设有布水孔17,集水槽10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7由上至下依次与各层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连通,通过供水管7能够将集水槽10中的水、营养液分配给各层堆放养护层的布水管,并由布水孔17流出对草甸进行补水或营养液,实现对各层草甸进行均匀补水、营养液,保证草甸成活率。
32.在本实施例中,堆放养护层优选设置有三层,或者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两层、四层或者五层等。
33.在本实施例中,堆放养护层包括养护板1,养护板1上设置有过滤层2,过滤层2上方用于铺设养护土层3,养护土层3上方用于铺设草甸;其中,过滤层2能够隔离养护土层3与布水管,且过滤层2能够允许空气和水通过,并阻挡养护土层3中的养护土通过。
34.具体地,过滤层2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如选择过滤网或者土工布等;本实施例中过滤层2优选为无纺布,进一步优选为可降解无纺布,且可以根据需要铺设多层可降解无纺布,本实施例中优选铺设有两层可降解无纺布;其中,可降解无纺布透气、透水,其厚度优选为10mm,通过人工将两层可降解无纺布平铺在养护板1上,并使可降解无纺布的边缘紧贴布水管,隔离了养护土层3和布水管,防止养护土层3中的养护土堵塞布水孔17;另外,可降解无纺布具有可降解性和一定的韧性,可在养护期结束后,将每层堆放养护层上的养护土层3和草甸直接整体回铺至植被破坏区域,大大减少对草甸或根系的二次损伤,将显著
提高草甸的成活率,同时可降解无纺布的可降解性减少了对当地环境的污染。
35.在本实施例中,堆放养护层还包括保护膜6,当堆放养护层上铺设有草甸时,保护膜6覆盖在草甸的上方;其中,保护膜6为常用的地膜,即经济实用的地面覆盖薄膜,将地膜覆盖在养护的草甸上,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等,促进草甸的保育。
36.在本实施例中,养护板1为木质养护板,木质养护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供水管7设置有多个,供水管7与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供水管7能够安装于木质养护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内,并与木质养护板固定连接;其中,最底层堆放养护层的木质养护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为盲孔,供水管7的底部安装于盲孔内,其余堆放养护层的木质养护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为通孔,供水管7能够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各木质养护板上的通孔。
37.更为具体地,木质养护板优选为矩形养护板,长3100mm、宽1300mm、厚40mm,最底层堆放养护层的木质养护板的四个角上均钻出直径为80mm、深度为20mm的盲孔,可将供水管7的底部安装在该木质养护板上对应的盲孔内,其中,供水管7对应设置有四个,集水槽10的四个角处均对应设置有一出水口,供水管7优选为pvc管筒,直径为80mm,或者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金属管筒或其它材质的塑料管筒;其余堆放养护层的木质养护板四个角处分别钻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供水管7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各木质养护板上的通孔;为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和安全性,供水管7与木质养护板用铁丝拧紧加固,或者亦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加固,如通过螺栓或者卡扣加固等。
38.在本实施例中,矩形养护板的四个侧边上均设置有一布水管,即矩形养护板上共设置有四个布水管,四个布水管包括两个横向布水管和两个纵向布水管,每个布水管的两端均通过阀门与一供水管7连接;其中,横向布水管与矩形养护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而纵向布水管在水平面上与横向布水管垂直,如图2所示,第五阀门9和第七阀门14之间的布水管以及第六阀门9’与第八阀门14’之间的布水管为横向布水管,第五阀门9和第六阀门9’之间的布水管以及第七阀门14与第八阀门14’之间的布水管为纵向布水管;进一步地,布水管优选为pvc管筒,直径为80mm,或者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金属管筒或其它材质的塑料管筒。
39.在本实施例中,各阀门均优选为四通阀,通过各个四通阀将各横向布水管、各纵向布水管以及各供水管7立体连接,既作为整个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各堆放养护层补充水分或营养液的流动通道。
40.进一步地,四通阀通过法兰盘与横向布水管以及纵向布水管连接固定,使整体结构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且可实现控制水分、营养液或气体的分层补充;其中,在不需要进行补水时,可以通过供水管7、横向布水管以及纵向布水管通入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实现通风。
41.在本实施例中,布水管靠近草甸的一侧(内侧)上由上至下开设有多行布水孔17,每行布水孔17均设置有多个,且相邻行的布水孔17沿布水管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其中,布水孔17的直径优选为10mm,每行的多个布水孔17之间的横向间距优选为50mm、相邻行布水孔17之间的纵向间距优选为40mm,采用上述的水平错位布置结构,能更加充分的让水分或营养液渗透进剥离有机土或草甸当中。
42.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槽10的底部中间位置高于底部两侧位置;具体地,如图1和图2
所示,集水槽10的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上方,且第一底板的中间位置高于两侧位置,其中,该中间位置为沿第一底板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底板优选为矩形的木质底板,木质底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用于使供水管7穿过的通孔,第一底板优选为中间位置向上凸起的矩形铝板;其中,木质底板的尺寸和木质养护板的尺寸相同,铝板长2920mm、宽1130mm、厚10mm,铝板质量轻、易加工、耐蚀性好,将铝板中部位置加工向上弯曲,制成中部微凸、两侧下凹的形状结构,使集水槽10中的水或营养液重力势能更大,更易通过出水口流入到供水管7中。或者,第一底板可以为中间位置向上凸起的锥形铝板,其中间位置高于边缘位置。
43.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槽10上相邻的出水口之间还通过连接水管12连通,连接水管12环绕集水槽10设置,进一步地能够使水或营养液均匀分布;其中,连接水管12与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的侧边密封连接,连接水管12即为集水槽10的侧板,连接水管12与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共同围成集水槽10,实现收集雨水或储存人工放入的水、营养液等。
44.在本实施例中,养护土层3的养护土为剥离有机土,其中,剥离有机土即为草甸剥离后下层30mm-40mm厚度的土壤;将剥离有机土覆盖在可降解无纺布上,作为养护期草甸的营养土,经济实用,且因剥离有机土是剥离草甸的原位土,剥离有机土的养分、水分更利于草甸的成长。
45.在本实施例中,每层堆放养护层上铺设的草甸均包括多块草甸块5,具体地,通过专业的草甸切割剥离设备将草甸分块切割,获取长和宽均为500mm、厚度为35mm的草甸块5;本实施例中,可分层堆放和管护切割的草甸块5,每层合计可堆放10块草甸块5(横向堆放5块、纵向堆放2块),大大减小草甸的养护面积;且当养护土层3上铺设有草甸块5时,草甸块5的边缘处以及相邻草甸块5的拼接缝处回覆有剥离有机土,以防止草甸块5从边缘处劣化和坏死。
46.本实施例中补充水分或营养液过程如下:
47.首先,同时打开集水槽10的出水口处的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3和第四阀门13’,以及最上层堆放养护层上的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9’、第七阀门14和第八阀门14’(最上层堆放养护层的四个阀门上与供水管7连接的下口关闭),水分依靠重力势能自然下流入最上层堆放养护层上的布水管内,布水管上错位布置的布水孔17可顺势将水分或营养液渗透进最上层堆放养护层的养护土层3或草甸当中。
48.当最上层堆放养护层上的草甸补充完水分或营养液后,关闭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9’、第七阀门14和第八阀门14’上与布水管连通的开口,打开第二层堆放养护层上的四个阀门(第二层堆放养护层的四个阀门上与供水管7连接的下口关闭),此时水分或营养液将经过供水管7进入第二层的横向布水管和纵向布水管,并由布水孔17渗入第二层的养护土层3或草甸当中。
49.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堆放养护层上草甸的水分或营养液补充。
50.本实施例中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整体长3100mm、宽1300mm、高1650mm,共四层(三层堆放养护层和一层集水槽10),三层堆放养护层共可堆放和养护30块高寒草甸块;其中,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木质板、pvc管筒、铝板、可降解无纺布、四通阀、地膜等,材料易取、经济实用,且组装的过程仅包括木质板、pvc管筒和四通阀的连接,操作简单、易安装。而且,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层堆放养护层,占地面积、保管空间均较
小,且不受项目建设施工区域的影响,项目沿线分区组装多组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可实现大面积的剥离草甸的保育。
51.实施例二
52.本实施例在青藏gl输油管道工程选取5公里的试验段,开展堆存和养护高寒草甸块的试验,本次试验共组装了三台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合计剥离草甸块5(长和宽为0.5
±
0.05m、厚0.35
±
0.05m)100块,选取形状较规整、根系损伤较小的草甸块5堆放入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中,进行管护180天,监测三台草甸移植的堆放养护装置上共90块草甸块5总的叶片凋萎面积,监测时间按照第1天、第5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第120天、第150天、第180天进行。
53.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养护期180天内,草甸块5的叶片总凋萎面积为4.07m2,草甸成活率达到了81.9%,远高于现有工程应用装置剥离草甸成活率40%,取得了极好的高寒草甸堆存和养护效果。
5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5.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