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4390590发布日期:2023-06-08 09:4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具体是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弱筋小麦主产区,且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据统计,湖北省弱筋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单产较低、品质不高导致农民收益低是限制弱筋小麦在本区域发展的主要原因。

2、研究表明,本区域弱筋小麦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当前生产中弱筋小麦品种较少,现有品种品质不稳,部分指标达不到优质弱筋的标准;(2)前茬水稻长期淹水种植,导致大田土壤质地湿重,同时近年来水稻收获时间推迟,造成小麦适播种期推迟,如若遇到秋季雨水连绵,低温渍水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质量,麦种萌发出苗质量低;(3)该区域小麦生育季内,尤其是生育中后期(一般在3-5月)平均日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小、降水较高、太阳辐射不足,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同时生育中后期高温高湿等气候灾害极易引发赤霉病、蚜虫和高温逼熟等问题。此外,由于稻草秸秆大多采用还田处理,进一步加大了播种难度。

3、提升播种质量是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和关键。目前生产中,绝大多数生产者对于稻茬弱筋小麦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稻茬小麦栽培模式,播种方式主要有人工撒播覆草、稻田撒播套播和浅旋撒播等种植技术。具体操作可分为:首先对前茬水稻秸秆粉碎,小麦播前先旋耕或翻耕压茬,之后用播种机播种或者采用旋耕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旋耕和播种过程。在水稻收获后,人工将秸秆移出田外,之后用播种机播种或者采用旋耕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旋耕和播种过程;或者,采用人工撒种,不盖种或采用旋耕盖种或稻草秸秆盖种。尽管以上播种方式均可以完成小麦播种操作,但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小麦播种季遇到连续降水天气,土壤含水量高,播前整地往往造成粗耕烂种,出苗不齐、苗弱、抗性差等;二是传统机械条播对于整地质量不佳,土壤含水量高、土质黏重的情况,排种器入土易发生堵塞,种子无法下落入土,缺行断垄;三是人工撒种往往不均匀,且不盖种出苗质量差、苗弱、后期易倒伏,若采用浅旋覆盖则种子深度不一致,若采用稻草覆盖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而且稻草覆盖易造成烂种、出苗差、长势弱等情况;四是人工移除秸秆不仅用工量大,而且养分无法还田,不利于养分的循环利用。在品种选用上,大多数生产者仍未认识到品种选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对种子质量鉴别能力有限的问题,往往购买到品质不高种子甚至假种子,导致弱筋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而不齐。

4、水肥运筹技术是提高稻茬弱筋小麦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关键。本区域小麦季降水相对较多,当前大田生产中三沟配套不齐,且基本不达标,在小麦生育阶段中经常出现渍水为害现象。稻茬小麦的肥料运筹相比于水分管理较为复杂,传统弱筋小麦栽培管理一般在小麦播前和返青期施用两次肥料,且大多采用撒施,肥料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成本高。

5、综上所述,当前本区域稻茬弱筋小麦机械生产水平不高,关键栽培技术仍不配套,全过程栽培技术模式尚不成熟,导致区域内稻茬弱筋小麦单产水平低,县市间产量水平差异大,种植成本高,生产者收益差。针对以上问题,经过3年系统研究,本研究建立了稻麦轮作系统中的,在全程机械化基础上的稻茬弱筋小麦栽培技术,形成相应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为实现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优质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长江中游稻茬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品种选择:

4、选择适宜在长江中游种植的春性或偏春性,且抗耐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穗发芽优质弱筋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中的要求,品质指标应符合gb/t17892中的要求;

5、步骤2,整地:

6、s11:前茬处理,水稻收获前10~15天晒田,降低田间土壤含水量,且水稻收获同时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

7、s12:播前整地,深松整地,耕深30cm以上,深浅一致,晒田4~5天,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至70%~75%时,使用小麦播种施肥机旋耕小麦播种带、深施基肥,旋耕深度要求达到15cm以上,旋耕两次使土垡破碎,深浅一致,旋耕耱平后随即播种;

8、步骤3,施肥

9、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肥料应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10、步骤4,播种

11、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15%粉锈宁75g+水3kg搅匀,拌麦种50kg,边喷边拌,稍晾干后播种;

12、步骤5,田间管理

13、s51,苗期管理:春性品种5叶1心至6叶、有2~3个分蘖为壮苗时,总茎蘖数50万/667m2~70万/667m2;

14、s52,中后期管理:小麦拔节、孕穗、开花灌浆阶段,遇涝要及时排涝,做到雨住田干;

15、步骤6,病、虫、草害防治

16、步骤7,收获

17、人工收获期为蜡熟期,联合收割机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并防止后期阴雨造成穗发芽。

18、进一步,步骤1中,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中的要求为:种子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品质指标应符合gb/t 17892中的要求为:容重≥750g/l,水分≤12.5%,不完善粒≤6.0%,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0%,降落数值≥300s,面团稳定时间≤2.5min。

19、进一步,水稻秸秆粉碎后应达到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加入秸秆催腐剂,然后抛撒均匀至田间。

20、进一步,步骤3中,总施肥量:每667m2施纯氮10kg~12kg,五氧化二磷6kg~8kg,氧化钾8kg~10kg,肥料分配分配为:磷、钾肥及40%的氮肥做基肥,60%的氮肥按照4:2比例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追施。

21、进一步,步骤4中,播种期,在鄂北、沿淮地区晚茬春性品种地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11月5日,江汉平原、鄂南和江淮地区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30日-11月10日;基本苗量为:15万/667m2~18万/667m2。

22、进一步,播种量的计算方法:根据每667m2计划基本苗、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确定实际播种量;田间出苗率一般以70%计算,土壤墒情好可以按照75%~80%计算;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23、播种kg/667m2=基本苗数万/667m2*千粒重g/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净度%*1000*1000;

24、若出现迟播,每迟播1天则播量增加0.5kg/667m2。

25、进一步,步骤4中,小麦播种施肥机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同时进行,旋耕形成播种条带,将小麦种均匀散落在小麦播种条带内,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调整,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5%时播深3~5cm,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5%时播深2~3cm;且求做到播种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种施肥机将播种条带用土覆平,镇压轮将播种条带进行镇压。

26、进一步,步骤5中,田间管理期间,采用化学除草:稻茬麦田小麦生育期内除草2~3次,小麦3叶期后,见草打药,冬前除草效果不好的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及时进行化除;控制旺苗:对旺长麦田在封冻之前选择晴天中午,每667m2用壮丰安35ml,对水40kg叶面喷施,化控蹲苗。

27、进一步,步骤6中,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28、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秸秆还田。水稻收获后,秸秆难处理,人工移除经济成本高,直接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不利影响。本发明通过及早晒田,加快秸秆成熟,收割机收割同时粉碎秸秆。秸秆粉碎均匀平铺后加入秸秆腐熟剂,可保证水稻秸秆的迅速腐解以免影响小麦播种,并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促进了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粉碎覆盖土壤表面也可以保温保墒,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秸秆还田节约成本。

29、(2)整地质量。为改善播前土壤含水量高,整地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在水稻收获前10~14田晒田,有效及早将土壤含水量降至80%以下,保证机械作业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使用小麦种植施肥机所带的深松柱深松土壤,避免多年旋耕造成耕层变浅小麦根系不深扎,且深耕扩大土壤水肥库容。整地后土壤湿度适中,土块细碎,为后续播种出苗打下良好的基础。

30、(3)品种选择。稻茬麦茬口紧,田间湿度大,易滋生病虫害,本发明选择的品种品质好、抗病虫、耐涝、中、早熟,对该区域光温条件适应性好,经品种筛选试验的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31、(4)播种效果。为解决迟播种效果差,出苗差的问题。在前期适期整地的基础上,本发明要求施肥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目的是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均匀整齐,镇压则用于提高土墒,利于形成壮苗全苗。并且生育期适宜,避免由于迟播开花期延至四月下旬,高温多雨水易感染病害。此外,播种、施肥、镇压等机械操作一次性完成,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成本。

32、(5)水肥运筹。为解决肥料施用不当,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根据湖北地区稻茬小麦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且氮肥分为基施、起身期和拔节后10~12天追施,施用比例为4:4:2,与湖北地区稻茬弱筋小麦生长发育进程适应性好,提高了植物肥料吸收,减少肥料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基肥深施,可促进冬前小麦根系下扎。

33、水分调节。本发明合理设计三沟和总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住,保证生育中后期密集降水时不发生渍害。

34、(6)本发明通过栽培技术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使小麦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为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