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及其菌包

文档序号:34724658发布日期:2023-07-07 19:2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及其菌包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及其菌包。


背景技术:

1、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草笠竹、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2、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

3、现有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在菌种制备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依旧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菌包中,但是现有的菌包在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杂菌侵染,影响产量,进而限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4、1、现有的菌包都是由塑料制成,例如聚丙烯,进而导致菌包的透气性差,而羊肚菌是好氧菌,在透气性差的菌包中不利于其生长。

5、2、如果提高菌包的透气性,例如在菌包上设置通接种孔,在实际中又无法隔绝杂菌,最终导致羊肚菌产量降低。

6、基于此,一种能够即通气和能隔绝杂菌的菌袋成为羊肚菌种植领域中比较热门的研究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菌包透气与隔菌无法兼得的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羊肚菌种植的菌包。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羊肚菌种植的菌包,包括:内袋,套设于内袋外部的外袋,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位于内袋中的第一隔菌层、培养基质层和第二隔菌层,以及位于外袋侧壁和内袋侧壁之间的第三隔菌层,与内袋和外袋的一端均连接的底部支撑单元,内袋与底部支撑单元可拆卸连接,设置于外袋侧壁上的透气件,以及依次贯穿外袋侧壁、第三隔菌层、内袋侧壁和培养基质层设置且用于辅助将菌种棒接种至培养基质层中的辅助接种件。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通过在培养基质层的四周设置隔菌层,该隔菌层即能隔绝外界杂菌对接种至培养基质层中的羊肚菌形成干扰,同时还能够确保培养基质层的通气;即,采用本发明中的菌包进行羊肚菌的种植,即确保了隔菌也确保了通气,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地,底部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底板,套设于第一底板上且与第一底板通过可拆卸件连接的第二底板,以及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底部且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连接的支撑架;

7、其中,外袋的一端与第二底板连接,内袋的一端与可拆卸件连接。

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内袋与可拆卸件连接,可实现接种后经内袋脱除菌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培养基质层的通气性。

9、进一步地,可拆卸件包括拉条,拉条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连接处,拉条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通过点齿撕开线连接,以及位于拉条一端且朝支撑架凸起的凸块;其中,内袋的一端与拉条连接。

10、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呈十字形的底座,位于底座的端部且与第二底板连接的第一支柱,以及位于底座上且与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二支柱。

11、进一步地,透气件包括位于外袋侧壁上的支撑框,位于支撑框上的栅格板;

12、透气件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外袋侧壁上。

13、进一步地,辅助接种件包括依次贯穿外袋侧壁、第三隔菌层、内袋侧壁和培养基质层设置的辅助接种筒,设置于辅助接种筒两端上的防滑环,防滑环与辅助接种筒通过点齿撕开线连接,防滑环抵靠外袋的外侧壁,辅助接种筒的外侧壁抵靠外袋和内袋的侧壁。

14、进一步地,拉条的宽度为0.8~1.5mm;

15、第一隔菌层、第二隔菌层以及第三隔菌层的厚度均为2.0~3.0cm;

16、述第一隔菌层、第二隔菌层以及第三隔菌层均由沙瓤土和麦麸组成。

17、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基于目的之一中的菌包的一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1、菌种制备

19、1.1、首先在内袋的底部铺设隔菌混合物形成第二隔菌层;往内袋中继续装入培养基质形成培养基质层;最后在内袋的培养基质的顶部铺设隔菌混合物形成第一隔菌层;

20、1.2、往外袋中填入隔菌混合物,从而在内袋和外袋之间形成第三隔菌层;

21、1.3、将经步骤1.2填充后的菌包进行灭菌;

22、1.4、折断辅助接种筒一端的防滑环,将菌种棒的一端插入到辅助接种筒中,然后拉动辅助接种筒的另一端,菌种棒随着辅助接种筒进入到培养基质中,最终将菌种棒接种到培养基质中;

23、1.5、拉动拉条使其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断开,然后松开内袋远离第一底板的一端,并拉动拉条带动内袋做远离第一底板的运动,直至内袋完全从菌包中脱离;然后对除去内袋的菌包进行培养;

24、步骤2、栽培种植

25、在步骤1.5中的菌丝生长至1.0~1.5cm时,将菌包割开翻至种植有果树的地面上,并进行遮阳处理;

26、步骤3、对种植地进行水肥管理,并在菇体不再变大时进行采收。

27、进一步地,步骤1.1中的隔菌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1~3:(0.5~1)的沙瓤土和麦麸;

28、步骤1.1中的培养基质包括木屑、小麦、麦麸和石膏,木屑、小麦、麦麸和石膏的质量比为35~45:35~45:18~26:0.8~1.2;

29、步骤1.5中的培养条件为:湿度低于60%、温度为18~22℃、避光。

30、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种植时间为11、12或1月;

31、果树为葡萄树、核桃树或苹果树;

32、步骤3中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阳,遮阳网的层数为1~3层。

3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本发明中通过在培养基质层的四周设置隔菌层,该隔菌层即能隔绝外界杂菌对接种至培养基质层中的羊肚菌形成干扰,同时还能够确保培养基质层的通气;即,采用本发明中的菌包进行羊肚菌的种植,即确保了隔菌也确保了通气,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35、2、本发明中的内袋在接种后可从菌包中拆除,如此增大了培养基质层的透气性,利于羊肚菌的生长,为羊肚菌在培养基质层中的生长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

36、3、本发明中的菌种棒通过辅助接种筒接种到培养基质层中,在本发明中,辅助接种筒在培养基质填充时,其在培养基质层中形成用于接种菌种棒的接种孔接种,通过将菌种棒的一端塞入到辅助接种筒折断防滑环的一端,然后拉动辅助接种筒的另一端,直到菌种棒完全进入到培养基质层,如此即可避免菌种棒与接种孔之间形成孔隙,同时也避免培养基质层对菌种棒形成挤压,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37、4、在将菌种棒完全接种至培养基质层中时(即,辅助接种筒完全抽离菌包时),由于失去辅助接种筒和菌种棒的支撑,辅助接种筒在第三隔菌层形成的孔洞被隔菌混合物填充,从而避免外界杂菌经孔洞进入到培养基质层中;

38、此外,本发明中的菌包在翻至果树种植地时,隔菌层依然会覆盖在培养基质层的四周,进而可继续维持隔菌和通气的作用,避免杂菌的侵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