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13189发布日期:2023-08-24 14:3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植物繁殖技术领域,组织培养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红花荷(学名:rhodoleiachampioniihook.f.):金缕梅科红花荷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红花荷多被广泛种植作观赏用途。红花荷的花形像吊钟,而且体积颇大,所以又名“吊钟王”。但红花荷结实少,繁育困难,而且难以规模化的保持优良性状繁育。因此,开发一种红花荷组培苗快速繁育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10166219.8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红花荷组培苗快速繁育方法,种子经催芽播种后,在幼苗期间选育,以幼苗的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不定根发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获得了红花荷离体再植株,建立红花荷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可以保持红花荷母本的优良性状,有利于红花荷优良无性系苗木的规模化生产。该方法采用在幼苗期间选育,并以幼苗的顶芽为外植体,建立了红花荷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然而,上述组织培养方法的培育过程比较复杂,培育周期长,在生根培养以后还需要进行炼苗移栽操作,增加了工作量;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在诱导阶段和生根阶段都比较容易出现褐化死亡,现有技术中均没有采用相应的减少或者预防褐化的措施;此外,红花荷容易出现的玻璃化现象也需要进一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采用低氮培养基培养,减少红花荷玻璃化现象,添加酪氨酸和有机物形成不同的培养基配方,以满足不同阶段苗木对营养的需求;通过采用母本遮光处理的方式,极大提高了红花荷的诱导成活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红花荷苗。

2、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红花荷外植体的前处理、红花荷外植体的采取、红花荷外植体的消毒、红花荷外植体的诱导培养、红花荷芽的增殖培养、红花荷芽的壮苗培养以及红花荷苗的生根培养;

3、其中,所述前处理包括选取红花荷高50~80cm中等大小的无病无虫害的盆栽嫁接苗,将盆栽苗搬入温室大棚遮光50%处理一个月;促使盆栽苗长出嫩芽枝条,在此期间只浇水不施肥,从盆栽苗基部浇水,避免水落到新长出嫩芽枝条上增加组培污染率;一个月之后进行采集,将采集好的红花荷外植体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进行诱导培养;

4、所述诱导培养基由wpm+酪氨酸100mg/l+叶酸2ml/l+6-ba 1~3mg/l+naa0.1mg/l+糖20g/l+琼脂5.5g/l+苹果酸1ml/l组成,ph调至5.6~5.8,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所述增殖培养的培养基由wpm+叶酸2ml/l+酪氨酸100mg/l+6-ba 0.5~1.5mg/l+naa0.1mg/l+糖20g/l+琼脂5.5g/l+苹果酸1ml/l组成,ph调至5.6~5.8;所述壮苗培养的培养基由wpm+酪氨酸100mg/l+叶酸2ml/l+naa 0~0.3mg/l+糖20g/l+琼脂6g/l+苹果酸1ml/l组成,ph调至5.6~5.8;所述生根培养的培养基由1/2wpm+叶酸2ml/l+iba0.3mg/l+糖20g/l+琼脂6g/l+苹果酸1ml/l组成,ph调至5.6~5.8。

5、优选地,所述诱导培养基由wpm+酪氨酸100mg/l+叶酸2ml/l+6-ba1mg/l+naa0.1mg/l+糖20g/l+琼脂5.5g/l+苹果酸1ml/l组成;所述增殖培养的培养基由wpm+叶酸2ml/l+酪氨酸100mg/l+6-ba 0.5mg/l+naa0.1mg/l+糖20g/l+琼脂5.5g/l+苹果酸1ml/l组成;所述壮苗培养的培养基由wpm+酪氨酸100mg/l+叶酸2ml/l+naa 0.1mg/l+糖20g/l+琼脂6g/l+苹果酸1ml/l组成。

6、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包括将用75%的酒精消毒过的剪刀剪取红花荷盆栽苗新长出的长约15~20cm的嫩芽枝条,去除全部叶片,剪截成带2~3个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7、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包括将采集好的红花荷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酒精消毒60s,并用手不断摇晃;之后倒掉酒精用无菌水清洗3~5次,每次清洗一分钟,然后倒入2%的naclo溶液,并加入3~5滴吐温80消毒12~15分钟,轻轻摇晃使外植体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诱导培养具体为,将消毒好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水清洗3~5次,每次清洗一分钟,然后用消毒好的镊子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夹到无菌盘中,用无菌手术刀将外植体的两端漂白的部分切掉,将消毒好后的外植体切割成一段一个腋芽,接种在含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将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在培养架上黑暗培养7天有利于减少褐化,7天后打开灯光,灯源为冷光源,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28℃,根据实验结果培养一个月后外植体长出单芽。

9、进一步地,所述增殖培养具体为,将诱导培养后的单芽从茎段上切割下来,将单芽分割成茎段接种至含有增殖培养基的培养瓶中,每瓶接种10个茎段;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28℃,根据实验结果单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30天左右会长出2~3棵芽。

10、进一步地,所述壮苗培养具体为,将增殖培养基中新长出来的芽,切割成单芽接种至含有壮苗培养基的培养瓶中,每瓶接种10棵芽;光照强度为3000lx~5000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28℃,根据实验结果30天之后丛生芽会长成具有2~3个节和4~5片叶子的组培苗。

11、进一步地,所述生根培养具体为,等到红花荷中的小芽在壮苗培养基中长至2~3个节时,将小苗接种至含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每瓶接种10棵苗;暗培养7天,然后打开灯管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lx-5000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28℃,根据实验结果30天之后会长出3条以上的根。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红花荷的组织培养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3、1)本发明采用无性组织培养的技术,提高了红花荷的繁殖率,传统的繁殖方式比如扦插、嫁接这些需要大量的母本方可实行切系数不高,组培的这个红花荷品种属于公司优选品种,母本较少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繁殖方法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而采用本发明方法,繁殖量呈指数倍增加,能满足红花荷商业化生产需求;

14、2)本发明在外植体消毒过程中进行了外植体遮光处理,使外植体消毒成功及消毒后的成活率更高;

15、3)本发明在外植体诱导阶段采用黑暗培养7天,极大减少了外植体褐化死亡的数量,增加外植体腋芽生长的成功率;

16、4)本发明在生根诱导阶段采用黑暗培养7天,减少了小苗的褐化程度,使切口加速愈合长根;

17、5)本发明在壮苗和生根采用了不同的培养基,先获得红花荷的芽,然后将芽接入壮苗培养基中获得较大的品质好的苗,再将小苗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红花荷苗的生根率和成活率;

18、6)本发明采用低氮培养基,大大降低了红花荷玻璃化苗;

19、7)本发明额外添加了叶酸、苹果酸、酪氨酸,大大增加了外植体芽产生的几率;其中,苹果酸属于还原剂而且是植物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成分,苹果酸的添加首先可以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其次可以加快外植体的生理活动;氨基酸属于含氮化合物,酪氨酸的添加有利于芽的产生;叶酸有助于苗的生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