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系统及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6686发布日期:2023-11-08 18:0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系统及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系统及栽培工艺。


背景技术:

1、介绍魔芋为天南星科的植物,加工后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平衡盐分、洁胃和排毒等多种功效,是一种日常生活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食物,也可应用在食品、医药、包装建材、填充材料、化工堵漏等工业方面,因此,魔芋的机械化种植就有迫切的需求。

2、在现有技术中,针对魔芋的机械化种植系统也有很多,如申请号为cn202021807468.9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魔芋种植设备,具体包括底座、支撑架和翻土铲;翻土铲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上端部设有把手控制器,把手控制器与翻土铲连接,支撑架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动力端通过皮带与翻土铲的受力端连接,支撑架侧面设有存储仓,存储仓与底座间设有送料管,送料管端部设有投料装置,底座上对称设有传送转轴,传送转轴间设有传动带,底座一端倾斜设有掘土铲,另一端设有排土槽,底座中心转动设有两个转轴,转轴的两端设有转轮,上述现有技术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有效解决了现有魔芋种植时存在的操作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3、虽然上述现有技术具有易操作,效率搞的优点,但是针对魔芋的种植时,上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的技术缺陷,具体如下:

4、(1):魔芋常规栽培土传病害严重,特别是软腐病,一但得病无法控制,会给种植户带来毁灭性灾害,甚至颗粒无收,为了控制和预防软腐病发生,必须实行最多2年轮换种植模式,则魔芋的种植需采用轮作方式,即魔芋的规模化种植效率低于非轮作方式,基于此,上述现有技术在改变轮作方式上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5、(2):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针对魔芋种植过程中的翻土、播种再覆土的方式不够精准,无法精密控制覆盖土壤的厚度,且位于种子下方的土壤未翻土搅拌,仍处于板结状态,不利于魔芋的生长,故上述现有技术在提升种植魔芋的精细度的方面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6、基于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还有可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预防软腐病发生并避免轮作方式进而采用无土栽培方式,且为了能提升种植魔芋的精细度使种植出的魔芋品质更好,本技术提供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系统及栽培工艺。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包括支撑架、进料支架、上承接板、搅拌桶、下承接板、支撑环、下料箱以及营养钵,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地面上,所述进料支架安装于支撑架顶部的上方,所述上承接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部并朝远离支撑架方向延伸,所述搅拌桶转动安装于上承接板上,所述下承接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中部并朝远离支撑架方向延伸,所述支撑环设置于上承接板和下承接板之间,所述下料箱设置于支撑环下部,所述营养钵设置于下料箱出口处,所述进料支架上安装有进料装置,所述搅拌桶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支撑环内安装有分料装置,所述下料箱外部设置有播种装置;

4、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壳体、旋转叶片、皮带轮、环形套、旋转饼、传动轴、v型块以及下料斗,若干所述进料壳体固定安装于进料支架上,所述旋转叶片转动安装于进料壳体内,所述旋转叶片中心伸出一皮带轮,所述环形套固定安装于进料壳体下方,所述旋转饼转动安装于环形套内,所述旋转饼上开有至少四个u型槽用于盛放营养基质,所述旋转饼中心处伸出一传动轴,所述v型块固定安装于旋转饼的u型槽中,所述下料斗一端固定安装于进料壳体下方;

5、于所述支撑架内设置有驱动系统。

6、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螺旋道、分隔片、自转叶片一、小自转叶片以及固定盖板,所述搅拌桶与下料斗出口处联通,所述搅拌桶底部开设有与下料斗联通的联通孔,所述螺旋道一体安装于搅拌桶内侧壁,若干所述分隔片安装于螺旋道中部,若干所述自转叶片一转动安装于搅拌桶靠近下料斗一端的底部,若干所述小自转叶片转动安装于螺旋道之间,所述固定盖板固定于上承接板上,所述搅拌桶转动安装于固定盖板上,所述固定盖板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孔。

7、优选的,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联通桶、旋转轮、容纳腔、支撑杆、定量叶片以及定位螺栓,所述联通桶安装于上承接板上,并与固定盖板的出料孔相对应,所述联通桶下部开口,所述旋转轮转动安装于环形套中,两所述容纳腔固定安装于旋转轮上,两所述支撑杆一端安装于容纳腔底部,支撑杆另一端安装于旋转轮内,两所述支撑杆垂直相交,且其相交处设置有转动轴,两所述定量叶片转动安装于容纳腔内,且容纳腔侧壁开有供定量叶片转动的转动槽,两所述定位螺栓安装于容纳腔侧壁,所述定位螺栓一端位于容纳腔外部,定位螺栓另一端位于容纳腔内部并与定量叶片抵触。

8、优选的,所述播种装置包括凸轮机构、撒种机构以及平摊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安装于分料装置外侧,所述撒种机构安装于下料箱外侧,所述平摊机构安装于营养钵上方。

9、优选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杆架、弹簧座、接触板、复位弹簧以及移动杆,所述凸轮安装于旋转轮上并与其一同转动,所述杆架设置于下料箱外侧,所述弹簧座安装于杆架上,所述接触板位于弹簧座上方与其平行、并与凸轮抵触,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接触板上,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弹簧座上,所述移动杆上端面安装于接触板底部,所述移动杆穿设于杆架中,所述杆架上开设有供移动杆滑移的穿设孔,所述移动杆向下延伸。

10、优选的,所述平摊机构包括螺旋架、旋转套、螺纹杆、滚珠杆、滚珠、承托块、承托轴以及旋转锟,所述螺旋架固定安装于下料箱外侧,所述旋转套固定安装于螺旋架上,所述螺纹杆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滚珠杆固定安装于旋转套上端面,所述滚珠安装于滚珠杆上,所述滚珠与螺纹杆上的螺纹槽接触配合,所述螺纹杆内中空,所述移动杆从螺纹杆中空的空腔中穿过,两所述承托块中的一个安装于移动杆底部、另一个一体安装于杆架下方的移动杆上,所述承托轴套设于承托块外,并与螺纹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托轴上开有供移动杆穿设的穿设孔,所述旋转锟转动安装于承托轴上。

11、优选的,所述撒种机构包括弯管、种子斗、落种槽以及闸门,所述弯管一体安装于移动杆上,所述弯管内中空,所述种子斗一体安装于弯管上,所述种子斗内中空,所述移动杆内中空,所述种子斗、弯管以及落种槽形成落种通道,所述旋转锟上开设有落种孔,所述闸门安装于下料箱外壁上、并位于杆架和螺旋架之间,所述弯管固连于移动杆上,所述弯管上开有供闸门穿过的闸门槽,所述闸门上开设有一个供种子通过的开口。

12、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齿轮、搅拌齿轮、传动带以及分料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横梁上,所述电机齿轮一体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所述搅拌齿轮一体安装于搅拌桶靠近进料装置的一面,所述搅拌齿轮与电机齿轮相啮合,所述搅拌齿轮又与其上方旋转饼上的传动轴啮合,所述传动带将传动轴和旋转叶片上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分料齿轮位于电机齿轮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分料齿轮与分料装置相连接。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独立式魔芋营养钵种植栽培工艺,具体如下:

14、第一步,精准下料:若干种基质原料由进料装置入口进入,多种基质原料都被进料装置由下端排出,且排出时各个基质原料的配比为基质所需配比,即实现了四种基质原料的精准配比下料,进料装置、搅拌装置、分料装置以及播种装置均由电机(91)驱动;

15、第二步,混合搅拌:进料装置出口落出的几种基质原料还需要混合均匀才能成为合格的基质,即多种种未混合均匀的基质原料需在搅拌装置中多次混合搅拌,直到基质原料已完全混合均匀,成为合格的种植魔芋的基质,再由搅拌装置中排出;

16、第三步,定量入钵:在搅拌装置中混合均匀的基质落入分料装置中,在分料装置中实现基质的定量流出,即先流出一部分的基质到营养钵中,播种种子摊平后再下入另一部分的基质到钵中,实现了基质的定量入钵,使得种子种植于合适的基质深度。

17、第四步,播种摊平:凸轮机构带动撒种机构以及平摊机构,撒种机构在第一次的基质入钵后,第二次的基质入钵前,播撒种子于基质中,使种子处于最利于生长的土层厚度,平摊机构在第一次的基质入钵后,以及第二次的基质入钵后摊平基质,从而实现了魔芋种子的播种。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避免轮作,将基质和种子放入一次性的营养钵中,每年更换,避免轮作,增加了土地的利用时间,同时也避免了软腐病,减小种植的风险,规模化的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本发明的种植更加精细化,利用进料装置精细控制基质的配置,搅拌装置能高效的将基质原料搅拌均匀,播种时,分料装置通过旋转轮上不同容积的容纳腔使得基质分两次,且基质体积精密控制得落入营养钵.中,再播撒种子,使得种子能精准地埋在1/4营养钵深度中,做到了全流程的精密可控,使得魔芋的种植效果更加完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