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种植苗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7187发布日期:2023-12-15 02:0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种植苗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大棚种植,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种植苗床结构。


背景技术:

1、大棚种植是一种种植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种植方式,作用是培育壮苗,育苗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许多作物需要再特殊的环境下培育,比如铁皮石斛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在对铁皮石斛进行培育的过程中,由于铁皮石斛生长阶段不一致,在每一个阶段铁皮石斛植株的种植间隙大小以及培育的土壤多少都需要根据生长阶段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应用在育苗领域,其中包括育苗床结构的设计。

2、目前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3、1、大棚中的苗床均为长方形条状设置的方式,同时在相邻的两条长方形苗床之间,需要留出供人同行的通道,方便进行采摘、收割、授粉、打药、日常维护等操作,而多条这种通道的设置,也减少了大棚中的有效栽培面积,部分可调节苗床体位的苗床结构,调节效率差,影响生产和工作效率。

4、2、现有的苗床结构高度固定,在进行长时间对苗床上的育苗梳理时,由于苗床的高度固定,导致不同身高的人难以适应苗床的高度,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5、3、苗床多放置在室外的空旷地面,而野外空旷地面上多为不平整的地面,苗床防止在上面容易倾斜,引起幼苗和苗床上的土壤水分接触不均衡,影响幼苗生长质量,且苗床整体移动不方便,在进行更换场地时需要整体拆卸,影响再次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种植苗床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棚过道利用效率低,高度固定提高工作难度,苗床放置在地面容易倾斜和不便移动,实现了可以提高过道利用效率,能够调节苗床的高度,在不平整的地面也能够使苗床水平,便于对苗床进行转移。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种植苗床结构,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方设置有放置架组件,所述床体的两端设置有体位调节组件,所述体位调节组件的底端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两端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外表面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和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体位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环,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转动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手拨块,所述第一转动杆穿过第一固定块和手拨块,且第一转动杆和手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手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插孔。

3、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架组件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和床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条有两个,且位于床体的两端,所述固定条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条,所述移动条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内腔插设有养殖盆。

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调节块和第一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的顶端和第三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过固定座和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床体放置在滑动座的内腔。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顶端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滑块通过卡杆和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插杆,所述滑块远离第一插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和卡杆接触的面倾斜,且卡杆在卡块滑动中与卡槽卡合,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孔插合。

6、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和第一连接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中间部位滑动连接有齿条。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齿杆啮合,所述齿条和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有两个,且通过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端和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接头,所述活动接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四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弹力杆,所述连接板的四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杆内腔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和第二套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弹力杆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的底端和连接板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杆和移动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移动座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和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挤压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腔插设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第二插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位于固定环和固定板之间,所述移动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有两个,所述第二插杆和凹槽卡合,所述移动杆在第二固定块内腔移动时第二插杆和另一个凹槽卡合,所述支撑腿和地面接触时滚轮和地面有间隙,当移动杆移动时滚轮和地面接触,使得支撑腿和地面脱离接触。

1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1、由于体位调节组件,有效解决了大棚中的苗床均为长方形条状设置的方式,同时在相邻的两条长方形苗床之间,需要留出供人同行的通道,方便进行采摘、收割、授粉、打药、日常维护等操作,而多条这种通道的设置,也减少了大棚中的有效栽培面积,部分可调节苗床体位的苗床结构,调节效率差,影响生产和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体位调节组件节约大棚内部空间,快速调整苗床之间的预留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大棚的生产效率。

14、2、由于高度调节组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苗床结构高度固定,在进行长时间对苗床上的育苗梳理时,由于苗床的高度固定,导致不同身高的人难以适应苗床的高度,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调节苗床整体的高度,使不同身高的人能够适应苗床的高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5、3、由于采用支撑组件和移动组件,有效解决了苗床多放置在室外的空旷地面,而野外空旷地面上多为不平整的地面,苗床防止在上面容易倾斜,引起幼苗和苗床上的土壤水分接触不均衡,影响幼苗生长质量,且苗床整体移动不方便,在进行更换场地时需要整体拆卸,影响再次利用效率,本发明通过支撑组件和移动组件能够在不平整的地方放置苗床,且不会使苗床倾斜,此外苗床整体便于移动,在进行更换场地时不需要整体拆卸,提高再次利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