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小竹笋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7420发布日期:2023-11-29 02: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小竹笋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作为食用疏菜类的竹笋,尤其是涉及竹种子改良后能提高笋产量并使大竹笋转变为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竹的种类很多,毛竹是其中之一。竹笋是由竹子的竹兜(丛生竹)或竹鞭(散生竹)节侧生芽孕育而成并从土里长出地表十厘米左右的竹子的嫩牙。竹子的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下茎是在地下横向生长的主茎,粗壮横行于土中,每根竹子有左右分布的两根地下茎(即有两根竹鞭),其中一根竹鞭是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另一根竹鞭具有繁殖的能力,是孕育新竹子的源头。竹鞭有很多节,每根竹鞭由若干节和节间组成,节侧生芽即为竹笋,竹鞭的每一节上着生1芽(一笋),交互排列。野生毛竹周边往往伴随着荆棘与杂草,在有限的区域内自然生长,不受任何限制,同时由于供养成分不足,成活率低,只有少数养份充足的母竹才能繁育后代,最后就会形成优胜劣汰的现象,因而野生竹笋产量低。

2、传统野生毛竹笋大部分是通过竹子的竹鞭上生长出土的直径为十厘米到二十厘米时采挖而来的,虽然野生毛竹笋鲜嫩可口,但体形较大、产量很低,且采挖很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传统野生小竹笋(俗称小笋)是竹子的竹鞭节侧上生长出土并在直径1厘米到两厘米时采挖而来的,野生小竹笋鲜嫩可口,体形小、但小竹笋苗不好移栽,产量也不高。由于毛竹笋、小竹笋等竹笋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绿色有机食品倍受关注,竹笋作为纯绿色食品的代表,成为了餐桌上的“山珍”! 于是近些年来在国内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开始了人工种植竹子,专门采挖竹笋销售作为职业。现有小竹笋的种植是采用以下方式:先在山坡上采用间隔两米五左右挖一只又一只大坑,再将大母竹移栽在每只大坑中,通过填土、浇水和压实,这种种植模式不仅产量低、(产量一般不会超过一千斤),成本高,至少三年才能产笋、产笋周期长,而且种植的母竹体形较大,直径大都在10厘米以上,食用加工操作也不大方便,影响人们食欲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小竹笋种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可在山坡上,也可在地里等非标粮田上进行小竹笋种植的,不仅产量高、产笋周期短,而且笋体小的改良型竹笋(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2、本发明所述改良型小竹笋种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a、种子改良:先采集水竹花粉,再将水竹花粉放在8-10℃的恒温箱中保存,在毛竹子开花时,将恒温箱中的水竹花粉与毛竹花进行交叉授粉,使毛竹种子转变为具有毛竹和水竹双重特性的小竹笋种子;

4、b、 装营养杯:选用直径10cm、高12cm的营养杯,装三分之二的育苗基质,留三分之一空间,整齐摆放在地里;

5、c 、浸种:将改良后得到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用45℃的温水,密封浸泡48小时,中间每隔12小时换一次水,浸泡48小时后用0.25wt%的磷酸二氢钾倒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用浓度为0.2-0.3wt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杀菌;

6、d、播种:在当年1-2月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放进装有三分之二育苗基质的营养杯中,再用育苗基质覆盖住种子,将营养杯剩余的三分之一用育苗基质填满,浇透水即可;

7、e、育苗:在营养杯中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出芽三天后,用吲哚萘乙酸含量为5wt%的生根剂喷施一次,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成活率,一星期后,再用含量为0.6wt%的尿素和含量为0.25wt%的磷酸二氢钾兑水混合喷施、每星期喷施一次,直到第二次分蘖;

8、f、移栽:

9、f-1整地:将开垦好的土地,按1.3米的宽度起垄,垄的宽度约1.3米,垄的四周略高于中间,用黑地膜覆盖;

10、 f-2移栽:当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出芽生成竹苗后,撕掉营养杯,将小竹子苗连同育苗基质取出待用,在黑地膜上开一个直径直为二十厘米、深十五厘米的洞坑,将小竹子苗连同育苗基质放入洞坑中,再用土填满压实,采用密集型种植,所述密集型,垄呈水平状,每垄上下种植四行,每垄第一行株杯苗距垄左边15厘米,第二株与第一株的株杯苗距为33厘米左右,第二株与第三株株距33厘米左右,第四株行与第三株的株杯苗距34厘米左右,第四行株杯苗与垄右边距离15厘米左右,垄长5-10米,垄宽长方向上株杯苗列与列之间的距离35厘米,垄与垄之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设有排水沟,株杯苗列与列之间的距离35厘米,垄与垄之间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在30厘米,种完之后浇一次透水即可;

11、g、田间管理:

12、g-1、施肥:在移栽半个月之后施第一次肥,用含量比为18:18:18的氮、磷、钾复合肥,施在距离移栽苗根部五厘米左右的地方,每亩施肥50公斤,两个月后施第二次肥料,每亩施100公斤,三个月后施第三次肥料,每亩施100公斤,再过三个月施第四次肥料,每亩施100公斤;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在移栽第一次施肥后生长成为第一根小竹子,在生长成为第一根小竹子的同时长出第一根竹鞭,当第一根小竹子生长一个月左右时开始第一次分蘖出第二根小竹子,在生长成为第二根小竹子的同时长出第二根竹鞭,当第二根小竹子生长一个月左右时开始第二次分蘖出第三根小竹子,在生长成为第三根小竹子的同时长出第三根竹鞭,如此循环直到次年的1月底左右分蘖完成;

13、g-2、间苗:移栽的小竹子苗经过一年的培养,到次年的1月底分蘖完成后,在土层表面上会长出若干根高度为50-60厘米的小竹子,此时将长出土层表面以上的小竹子剪去80-90%的细小小竹子,留下10-20%贴近土层表面的粗壮的小竹子,由于在土层表面上长出小竹子的同时每根小竹子会在土层内会长出一根竹鞭,多根小竹子在土层内就会生长成一个丛生竹的竹兜或散生竹的竹鞭,竹鞭上每节侧会长出小竹笋,由于剪除了80-90%的细小小竹子,留下10-20%-的粗壮竹子,通过剪除大部份细小小竹子来控制次年竹鞭上生长的小竹笋直径大小,确保次年竹鞭上每节侧会长出的小竹笋直径在1-2厘米之间;

14、h、出笋:在留下10-20%贴近土层表面的粗壮小竹子后,在整个垄上覆盖有五厘米厚的有机肥盖层,将所有剪去小竹子全部覆盖,随后浇一次透水,当气温升到15℃的时候,小竹子生长在土层内的小竹笋在次年3-4月期间就会陆陆续续的从有机肥覆盖层中长出来。

15、本发明所述改良型小竹笋是通过具有毛竹和水竹交叉杂交得到的具有双重特性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也称小笋),将小竹笋种子通过营养杯育苗,再将小笋种子苗像种蔬菜一样密集地种在地里或者山上,集中供水施肥,使它快速生长,这种精心培养出来的竹子母苗,生长一年相当于野外的三年,大大的缩短了产笋的时间,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良型小竹笋移栽一年后长出竹苗就可以长出很多一到两厘米粗的小竹笋(相当于小笋),一株改良型母竹苗可以产二三十颗小竹笋,基本上一株母竹苗可以产一斤新鲜小竹笋,小竹笋直径保持在1-2厘米,每亩种2500株母竹苗,亩产量可达到2500斤以上。按市场价五元一斤,亩产的产值一万二千五百元!目前,经过实验改良竹笋种子亩产量在2500-3000斤,比现有小竹笋种植方式的产量高出一倍以上。

16、本发明所述种植方法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由于“野生小竹笋(水竹笋)种苗不好移栽,产量不高,但小竹笋好吃,喜欢吃小竹笋的人比吃毛竹笋(大笋)的人多得多。毛竹笋种苗可以移栽,但体形较大,种植操作不大方便,竹笋体形较大,很多人不喜欢吃,为了能够使小竹笋可以移栽,并提高小竹笋的产量,也就是说为了能通过移栽,使毛竹种苗移栽后达到能提高笋产量并能长出像小竹笋一样大小的小竹笋,根据这种要求,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是方法步骤1中,将毛竹种子在开花时与采集保存的水竹花粉进行交叉授粉,使毛竹种子经过杂交成为同时具有毛竹和水竹有双重特性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再将改良得到的小竹笋种子培育成小竹子苗,再将小竹子苗进行科学移栽种植”;二是通过方法步骤b、c、d、e、f、g-1和h在竹种子周边生长出很多小竹子苗,通过施肥、浇水和间苗,使小竹子苗在地层内形成很多地下茎(竹鞭),而每根笔鞭属于独立的个体,加上有合理的移苗间距和多次施肥,确保土层有充足的养份,使竹子出于生命的本能,会向四周大量地生长竹鞭,并在竹鞭的每节上孕育大量的笋芽,在养份充足下长出大量的小竹笋,且成活率高,在竹笋长到十到十五厘米左右及时拔掉,使下一个竹节上的笋芽有充足养份长出笋来,这样循环操作到时就能采收大量的新鲜小竹笋,本发明就是这样达到提高笋产量的目的。

17、本发明还通过g-2方法步骤间苗的方法把竹笋变小五到十倍,把大竹笋变成更多人喜欢吃的小竹笋(小笋),并可通过控制母苗移栽后期剪除细小小竹子的多少,来控制次年生长出来的竹笋的大小,从而能把十到二十厘米的竹笋变为1-2厘米的小竹笋(相当于小笋),使竹笋变小后烹饪加工更方便,达到人们喜欢吃小竹笋的嗜好,提高人们食用小竹笋的食欲。

18、本发明有益效果

19、1、通过将水竹花粉与毛竹花进行交叉授粉,使毛竹种子转变为具有毛竹和水竹双重特性的改良型小竹笋种子,并使改良后的小竹笋种苗更适合移栽,

20、2、将改良型小竹笋种子经浸泡和消毒杀菌后放入装有育苗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播种培育出小竹笋种苗,实现一杯一苗,

21、3、通过在山坡和地间的垄上采用密集挖坑种植方式,在每只坑内种上一株改良小竹笋种子培育出来的小竹笋苗,经过连续间隔施肥、浇水和间苗管理,使每只坑内长出的小竹种苗,再通过剪除大部份小竹种子苗,保留下少部份粗壮小竹子,使剪除的小竹种子苗在土层内同时能生长成散生型竹鞭,而竹鞭上每一节侧都会长出小竹笋,不仅能提高小竹笋的出笋产量,还可缩短出笋周期;

22、4、通过将毛竹种子进行改良进行种植,再通过剪除和保留间苗,控制小竹笋苗的出土数量,可使竹鞭节侧上生长出土层表面上的小竹笋直径在1-2厘米之间,使小竹笋鲜嫩可口,不仅具有高营养和保健作用,还可为烹饪加工带来方便,提高人们食用小竹笋的食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