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大棚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8687发布日期:2023-12-20 02:3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菇大棚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香菇培育,具体为一种香菇大棚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1、食用蘑菇又称为食用菌、食用蕈菌何食用真菌,是指具有食用价值的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的统称,食用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而香菇属于食用蘑菇的一种,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2、现有香菇培育技术不够详细,只能起到一个粗略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种植中,方面是现有技术没有写道的,会对种植人员产生误导,使得种植人员在种植时不确定需要实施的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香菇大棚种植技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香菇大棚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s1:准备场地:

4、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防蚁,抑制杂菌蔓延,在大棚内有序的安装上若干组种植架;

5、s2:制作菌袋:

6、(1)、原料配置:

7、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100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栽培料的配方如下:

8、a、木屑78%、麸皮(细米糠)16%~20%、石膏1%~2.5%、硫酸镁0.2%、过磷酸钙0.5%、玉米面2%、糖1%~1.2%、尿素0.3%,且每种料的含水量55%~60%;

9、上述栽培料的配制: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把糖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最后配置好的栽培料含水量要在55%~60%左右;

10、b、棉籽皮23%、豆秸21%、玉米芯20%、木屑18%、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糖1%;

11、上述栽培料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这些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1.4~1.5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和玉米芯混拌均匀,把糖、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使每个颗粒都沾上水,最后配置好的栽培料含水量要在55%~60%左右;

12、(2)装入菌袋: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应保证袋子完好无损,不能有破洞,裂痕口子等。装袋要松紧适宜,要均匀。在装袋的时候还要注意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装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内壁清理干净,不要让基料沾在上面。在扎口的时候,一定要扎紧,扎严实,不得漏气

13、(3)菌袋灭菌:装好基料的袋子必须马上经过灭菌处理,要将基料中的微生物活体杀灭后,才能进行后面工序。在我镇的香菇培植实际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湿热灭菌法”中的常压灭菌,在灭菌的过程中应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应“#”形排列,以便于蒸汽能均匀渗透,灭菌不容易出现死角,在大批量生产中,灭菌袋可堆放2000袋以上,灭菌袋内一定要呈“空心型”摆放,周围最多可放5排左右,中间形成2-4个料袋空间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积蓄蒸汽,在开始加热升温时,加热速度要快,锅内温度达到95℃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小时,当达到95℃时,可以降低温度,保持该温度20个小时左右,灭菌基本可以结束了;

14、(4)注入菌种:菌袋灭菌将菌种装入菌袋后,将菌袋堆叠在种植架上,菌袋上喷洒一次0.2%多霉灵,消毒40分钟,之后将菌袋堆放在种植架上,进行发菌;

15、(5)注意事项:上述两种材料中的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包,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在配料时,随水加入干料重量的0.1%多菌灵(指有效成分)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16、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可通过手测法和烘干法进行检测;①手测法。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缝不见水,伸开手掌料成团即可,②烘干法。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500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

17、s4:培养香菇:香菇两个生长阶段,包括发菌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从接种栽培至出菇前时期为发菌阶段,出菇后叫子实体生长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环境都有差别;

18、(1)发菌阶段生长阶段: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出菇前,将大棚内的温度调节成22-27摄氏度,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接种三天后,就开始通风换气,室温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通风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气温高则在早晚通风,在培养七天以后开始刺孔增氧,每隔10-15天刺一次,用大头针进行刺孔(刺在菌丝走白处,不可刺在空白的培养基上),以后要根据气温和菌瘤形成情况,酌情刺孔,温度低多刺,温度高少刺,菌瘤形成处可不刺,到第四次及以后便刺孔,便排出白(黄)积水,再生长过程中,需要对菌袋进行注水,保持菌袋的含水量,当菌袋开始转色,由白色开始变成黄褐色,有的形成瘤状物时,保持20℃左右温度,适当增大水分管理,相对湿度保持80%-85%,加强通风换气,给予充足的散射光,促进转色,诱发菇蕾形成,为出菇创造前期条件。

19、(2)子实体生长阶段: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菌包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大棚上挂遮阳网,晚上封闭大棚,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喷水主要是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包,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包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包补水,补水方法是通过水泵将水运输到尖头水管,通过尖头水管向菌包内注水,以水浸透菌包(菌包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浸不透的菌包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包腐烂,都会影响出菇,补水后,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时的温度、湿度适宜,菌包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5~7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包喷一次大水,让菌包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对菌包补水,使菌包水增加,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20、s5:采摘香菇

21、香菇菌盖直径达到4-6厘米时,即可采收,香菇采收时,要轻轻放在塑料筐中,且不可挤压变形,然后清除菇体上的杂质,挑出残菇,剪去柄基,并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多少分类,排放在竹帘或苇席上,置于通风处,应及时加工,长时间堆放在一起会降低质量;

22、上述一种种植架,包括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且支撑板均位于两端,所述限位柱滑动连接在安置板两端中部,所述安置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放置座,若干组所述放置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尖头水管。

23、工作原理:将菌袋放置在放置座,同时使尖头水管插入菌袋中,通过水泵将水运输到尖头水管,通过尖头水管向菌包内注水,以水浸透菌包(菌包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

24、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中,首先通过两种配方配置栽培料,并同时提出来具体的制作方法,以及在配置栽培料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不足和问题,给予种植人员充分的书面指导,增加种植人员的相关知识,避免种植人员在配置栽培料的时候出现问题,通过对菌种萌发菌丝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的详细介绍,以及在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大大增加了种植人员的种植能力,同时增加了种植经验,提高种植人员对香菇的种植知识的了解,避免种植人员在面对突发问题时手足无措。

26、2、水泵通过水管与尖头水管相连,尖头水管插入菌包中,而且尖头水管上端有出水口,当水泵通过水管将水运输到尖头水管中,菌包会通过尖头水管的出水口,吸收尖头水管的水,满足菌包的用水需求,使第二潮以后,菌包能够补水,避免将整个菌包浸水,加快了注水速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