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0771发布日期:2024-02-09 12:4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尤其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


背景技术:

1、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orger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原产于南美洲,经日本引入我国后,其种群在我国众多省市快速繁殖壮大,已成为很多地区的优势种群。该虾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克氏原螯虾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在我国内陆渔业经济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目前为了提高产量一般常利用自然水塘或人工建造水池进行高密度单独饲养。然而,集约化养殖方法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养殖成本必然很高,并且在高密度情况之下,一方面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不易防控,死亡率高;另一方面又不能保障水环境的质量和产品质量,养殖出来的品质口感和野生的有天壤之别,销售的价格也不近人意。

3、赵建亚以江苏省为研究基地公开研究了“稻虾共作稳粮增效生态种养技术应用”,采用特定尺寸比例的“十”形田间沟放养小龙虾,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市场行情形成了独特的稻虾共生繁殖一体化模式,提高了稻虾共作田块的经济效益。虽然克氏原螯虾为适于长江中下游的常规养殖品种,江苏、浙江均为开展稻虾共作连作的优势产区,但是同时期两地温度差异大,稻虾共生繁殖一体化模式能否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受产区环境及市场行情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以江苏省为研究基地的稻虾共作一体化模式是否也能提高浙江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仍有待探究。

4、目前还没有一种适用于浙江省气候特点及市场行情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

2、本发明根据克氏原螯虾和水稻的生长特性合理布置时空,将稻虾共育、苗种集中繁育以及稻虾轮作在一个年度内进行茬口衔接,选择抗旱、抗病、抗虫、抗倒伏、口感好的甬优17水稻品种,同时确保了克氏原螯虾和水稻的稳产高效,实现了千斤粮万元田。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亩产干稻谷577.81kg,亩起捕出售种苗102.5kg,亩产商品虾43.22kg,综合亩产值10453.89元,亩净利润5021.31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包括以下流程:

5、步骤一:场地选择与建造

6、选择ph值为7.0~7.5的稻田为试验场地并设置田块;田块四周开挖“回”字型沟,“回”字型沟上下宽度一致,“回”字型沟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田块内南北相向设置进、排水管,其中排水管呈“l”型;所述“回”字型沟距离田埂0.8~1.2m,宽2.2~2.8m,深0.7~0.9m;

7、步骤二:水稻栽培与田间管理

8、1)稻田整理与施肥

9、在临近“回”字型沟的田面筑宽28~32cm高18~22cm的土埂进行围埂耘田;田块施基肥,田面开排水沟,排水沟宽28~32cm,间隔3~5m,兼操作道,播种前搁1~3天;

10、2)水稻品种选择与播种

11、选择甬优17水稻品种;

12、甬优17水稻品种为单季晚稻,具有抗旱、抗病、抗虫、抗倒伏、口感好等多重优点,有利稻虾共生。

13、3)稻田管理

14、包括追肥管理和水位控制;

15、追肥管理为:稻虾种养1年以上的田块不需追肥;稻虾种养第1年的田块结合耘田施肥,在播种前5天-7天施发酵的农家肥做基肥,基肥量为每亩80kg~100kg;对于肥力不足的田块,插秧后20天左右每亩再施尿素7.5kg~10kg;

16、水位控制为:秧苗10cm高至分蘖前随秧苗生长与秧高同步加高水位,一般为3cm~5cm,薄水返青、浅水分蘖,总蘖数达到预估穗数的70%以上时进行一次4~6天的搁田,孕穗期田面保持8cm~10cm的浅水,抽穗后浅水与干露交替,遇高温时需加高水位至15cm~20cm进行调温,收割前稻叶泛黄开始搁田,收割前18~22天再灌水1次;

17、4)病虫害防治

18、具体为:谷种播种后待秧苗长出三叶一心时,每亩用苏云金杆菌(32000iu/mg)可湿性粉剂100g+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含阿维菌素5%)100ml兑水喷洒,防治水稻卷叶螟和钻心虫。等到分蘖期时用同样药剂再喷洒一次。水稻插秧后全程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等措施预防病虫。

19、5)收割

20、11月上旬收割水稻,收割时“回”字型沟水位低于田面28~32cm,稻茬留高28~32cm,收割后及时灌水至水位淹没稻茬;

21、步骤三:克氏原螯虾繁养与管理

22、1)清整除害

23、具体为:6月上旬围埂耘田前用20ppm茶籽饼清除野杂鱼,茶籽饼在使用前浸水12h,清塘时浸出液连渣一同播洒。通常1h后即开始有死鱼上浮,及时将死鱼捞出。

24、2)种草

25、“回”字型沟内种植黑叶轮藻和水葫芦,田面种植伊乐藻;

26、3)亲虾放养

27、7月中旬放养亲虾,亲虾规格在34尾/kg以内,雌雄比为1.0~2.0:1,放养量为14~18kg/亩,放养在“回”字型沟内;

28、4)饲料投喂

29、亲虾放养后每天上下午各投喂配合饲料1次,投喂量掌握虾总重量的2%-3%,不同饲养时期调整投喂量,以投喂饲料2h摄食完为准;对于规格在200尾/kg以内的幼虾,投喂的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36%以上、赖氨酸含量为1.6%以上,对于规格大于200尾/kg的成虾,投喂的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32%以上、赖氨酸含量在1.4%以上;

30、5)水位管理

31、6)病敌害防控

32、具体为:放养亲虾前5天用20pmm茶粕清塘杀死野杂鱼,进水时用60目筛绢网袋过滤防鱼卵进入,四周围网防止老鼠、水蛇、蛙类进入田块。苗种起捕期间每隔5天用0.2pmm复合碘溶液全池拨洒,预防因擦伤继发细菌或真菌等感染疾病。开春水温回升后,每隔7天每亩用1000ml em复合菌培养水质,进入5月份后每隔15天每亩用800ml枯草杆菌调控水质,同时辅以分解底改改良底质,确保克氏原螯虾苗种、稚虾及养成生长发育符合相应的水质要求,减少疾病发生。

33、7)克氏原螯虾收捕

34、包括亲虾回捕、苗种收捕和成虾收捕;

35、具体收捕措施为:亲虾产后育肥于11月后量少价高时收捕;苗种于2月下旬至4月上旬规格达到180~220尾/kg时收捕;其他苗种至5月中旬陆续起捕,6月上旬收捕完毕。

36、因田块当年繁养了克氏原螯虾,环沟还存少量克氏原螯虾。为减少对存塘克氏原螯虾的影响,采取围埂耘田,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利于田面整理和施肥。对于肥力不足的田块则结合耘田时进行施肥,通常在播种前5天~7天施发酵的农家肥做基肥,基肥数量要视田块肥力情况而定。排水沟兼操作道,便于搁田和播种。播种前搁1~3天,避免谷种陷入软泥。

3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播种前还包括晒种和催芽步骤,具体为:6月上旬晴天晒种1~2天,然后按每亩0.8~1.2kg稻种浸种催芽;浸种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25%咪鲜胺乳油100ml配制2000倍稀释液浸46~50h,然后沥干避光;浸种催芽温度控制在24~26℃,待芽根长至1.8~2.2mm时即可。

38、收割前18~22天再灌水1次,利于谷粒饱满。种养过程遇降雨量大时,及时将稻田内过量的水排出,注意防逃网倒伏。检查田埂有无漏洞,进排水口、排水沟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破损须及时修复。加强巡池并认真做好记录。

3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具体的种草措施为:6月下旬“回”字型沟内种植黑叶轮藻和水葫芦,黑叶轮藻株距2.8~3.2m;间隔14~16m移植1簇水葫芦,控制水葫芦覆盖面不超沟面面积的25%;水稻收割后的11月上中旬,田面耕耙,种植伊乐藻,株行距(2.8~3.2)m×(2.8~3.2)m;水草种植前期保持8cm~10cm的较浅水位,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步加高水位至15cm~20cm。

40、本发明高温期在环沟种植黑叶轮藻和水葫芦,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为克氏原螯虾提供植物饵料和遮阴,通过固定圈养等措施严格控制水葫芦覆盖面与沟面占比,防止高温闷热时水体缺氧。晚稻收割后将田面耕耙后种植伊乐藻,水位保持田块滩面40cm,并做好水草的养护管理。

4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亲虾放养的雌雄比为1.5:1,放养量为16kg/亩;待水稻秧苗长至20cm高后,开始逐步加水至10cm以上。

42、其中雌雄亲虾选自不同的养殖基地或天然水域,要求无病无伤,体色暗红,附肢齐全,活力强。为便于放养时准确把握雌雄配比,亲虾挑选时用不同颜色的箩筐分装,用水草覆盖并保持潮湿,较长路途运输要遮阴并间隔2h淋水。亲虾放养时先将箩筐浸入水中2次,每次2分钟,随后投放到“回”字型沟内。

4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调整投喂量的饲养时期包括亲虾放养后、9月份幼虾孵出后和春节后水温回升时。

4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水位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头年11月至翌年2月水稻收割种草后逐步加高水位并保持田面水深48~52cm;春节后至3月份晴天降低水位至33cm~37cm;4月-6月克氏原螯虾养成期间蓄高水位至48cm~52cm。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6、(1)本试验采取克氏原螯虾稻田种繁养一体化模式,根据物种的生长特性合理布置时空,将稻虾共育、苗种集中繁育以及稻虾轮作在一个年度内进行茬口衔接,选择抗旱、抗病、抗虫、抗倒伏、口感好的甬优17水稻品种,确保了稻虾稳产高效,实现了千斤粮万元田。试验结果亩产干稻谷577.81kg,亩起捕出售种苗102.5kg,亩产商品虾43.22kg,综合亩产值10453.89元,亩净利润5021.31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47、(2)克氏原螯虾亲虾质量与田块构造直接影响苗种繁育结果。本试验的雌雄亲虾选自不同的养殖基地或天然水域,避免近亲繁殖,确保亲虾种质纯正。按照雌雄比1.5:1,个体要求30g/尾以上,亩放养亲虾16kg,实现量产种苗奠定了基础。克氏原螯虾抱卵繁苗具穴居习性,在近田埂四周挖“回”字型环沟,沟两侧可供抱卵亲虾掘洞栖息,为苗种孵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试验除每亩回捕亲虾27.5kg外,每亩收捕出售克氏原螯虾种苗和商品虾达到145.72kg。

48、(3)水草质量与种类是克氏螯虾繁养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根据不同时期与空间布局选种水草。本试验高温期在环沟种植黑叶轮藻和水葫芦,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为克氏原螯虾提供植物饵料和遮阴,通过固定圈养等措施严格控制水葫芦覆盖面与沟面占比,防止高温闷热时水体缺氧。晚稻收割后将田面耕耙后种植伊乐藻,水位保持田块滩面40cm,并做好水草的养护管理。

49、(4)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克氏原螯虾生长,本试验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用em复合菌、枯草杆菌等微生物培养和调控水质,确保克氏原螯虾苗种、稚虾及养成所需的水质要求。同时注重疫病防控,做到防治结合,苗种起捕期间每隔5天用0.2pmm复合碘溶液全池拨洒,预防因擦伤继发细菌或真菌等感染疾病。通过设置围栏网防敌害生物蚕食,也是克氏原螯虾繁养获得高效的关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