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天然草原的饲用燕麦低扰动快速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6825549发布日期:2024-01-26 16:3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天然草原的饲用燕麦低扰动快速生产方法

本发明属于牧草种植栽培,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天然草原的饲用燕麦低扰动快速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耕地是农业的根基,近些年实行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并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目前,我国优质饲草生产所用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和饲料地,这些土地资源为满足我国高品质饲草供应做出巨大贡献。在耕地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开发可用于燕麦饲草生产的土地资源、增加饲草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2、饲用燕麦( avena sativa)又称皮燕麦,是一种优良的粮饲兼用型一年生的禾本科燕麦属植物,耐贫瘠、耐盐碱、抗旱耐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极强的适应性等特征,是我国三大饲草之一。传统的饲用燕麦生产主要采取土壤翻耕、施肥、灌溉、除草等集约化的管理措施,对我国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我国有将近40亿亩天然草原,天然草原具有降水偏低,季节性光、水、热资源丰富等特点。免耕补播作为一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技术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草原植被恢复方面。采取旱作免耕补播等措施,在不破坏天然草原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利用水热资源相对好的天然草原土地资源进行燕麦草生产,能够为我国饲料粮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目前,现有技术都集中在退化的天然草原免耕补播多年生乡土牧草方面,以期增加退化天然草原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恢复退化草地。这些技术措施主要是免耕补播多年生牧草来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然而,对如何更好的利用天然草原土地资源快速生产高质量一年生饲用燕麦方面的技术方案还非常欠缺。

4、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不影响天然草原原生植被,并能快速生产饲用燕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天然草原的饲用燕麦低扰动快速生产方法。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天然草原的饲用燕麦低扰动快速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3、(1)选地:选择自然降水量在300m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土层深度大于30cm、地势平坦的天然草原。

4、天然草原降水差异较大,且无法实现灌溉,因此该项技术适宜区域为降水较好的天然草原,保证天然草原7-8月两个月充足的自然降水,以提供饲用燕麦和天然饲草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选择自然降水量在300mm左右的天然草原,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作业。同时,与耕地种草相比较,天然草原不允许翻耕且无法使用底肥,因此该项技术适宜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土层深度大于30cm的区域实施,这样的土壤条件具有强的保水性,能充分的固持天然草原自然降水,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5、(2)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在65-70天的短生育期燕麦品种。

6、天然草原补播燕麦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播种,因未到雨季,降水较少,且降水频率较低,增大了燕麦在苗期干旱死亡风险;播种过晚,无法实现天然草原原生植被和补播燕麦同期收获,且燕麦草和原生植被都没有达到最大生物量和最优品质。因此,为了实现可在雨季播种,并同时实现天然草原原生植被和补播燕麦同期收获,选择短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一般生育期在65-70天宜,实现天然草原原生牧草和补播饲用燕麦达到最优品质和产量,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饲草生产效果,提高饲草品质和产量。

7、(3)播种:6月15日-6月30日,根据天气预报,在雨前3-4天采用免耕补播技术进行播种,土壤含水量3-6%,播种方式为条播,用低扰动圆盘刀在草地上切出1cm的切缝,切缝深度2-3cm,将肥料磷酸二铵和燕麦种子按照重量比2:1混匀后,一次播入切缝中,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镇压宽度3-5cm;播种行距30-40cm;燕麦种子播种量8-10kg/亩。

8、含水量3-6%的干土更适宜免耕补播。干土相对较为分散,切缝及切缝边的土壤在镇压过程中更易于回流进入切缝,形成疏松的种床,为燕麦种子萌发定值及根系生长提供了相对好的条件;镇压后,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自然降水后土壤水分保持与种子萌发。

9、播种行距30-40cm,更宽的播种行距实现一行燕麦、一条原生植被草带交替布置,最大限度减少燕麦补播对天然草原原生植被生长的影响。播种行距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行距太宽不利于充分利用天然草原的土地资源和水肥资源,不能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在30-40cm播种行距下,天然草原原生植被和燕麦的竞争较弱,且能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达到最大的饲草生产效果,实现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益双赢。

10、区别于耕地施肥方式,天然草原不能翻耕,无法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需要最大限度的使肥料供给补播燕麦生产,因此该技术采用施肥和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将肥料与燕麦种子混匀后,燕麦和肥料一起进入切缝中,播种的同时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的供给燕麦生产,提高肥料使用效率,达到最大的生产效果。

11、(4)追肥: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天采用追肥8-10kg/亩;

12、耕地生产燕麦,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或先施肥后灌溉的方式,区别于耕地生产系统,天然草原无灌溉条件,故给饲草生产追肥带来很大难度,因此为达到最佳水肥利用效率,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天采用人工或机械追肥,使肥料随着自然降水进入土壤,达到施肥的目的。

13、(5)收割;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在8月20日-8月30日在燕麦抽穗期,将燕麦和天然草原原生牧草一起收割。

14、该技术中饲草由补播的燕麦草和天然草原原生饲草组成,因此需要这两部分饲草达到最佳产量和最优品质,再进行收割。为方便收获和降低生产成本,将燕麦和天然草原原生牧草一起收割,因此8月20日-8月30日进行收割牧草产量和品质最佳。

15、在步骤(5)中,燕麦和天然草原原生牧草收割后晾晒3-4天,饲草含水量低于14%进行打捆。

16、第二年燕麦种植管理:第二年的播种方向与第一年垂直,其他措施与第一年相同。

17、在农田种草,第一年种植完成后,要进行土壤的耕作管理。区别于农田种草管理方式,天然草原燕麦收获后,不能进行土壤的耕作等措施,草地中第一年种植的燕麦根系在种植行中形成致密的根系层,且切缝2-3cm范围内需要在第二年恢复原生植被,为避免第二年同方向播种导致切缝与第一次播种切缝重叠或者在切缝2-3cm范围内作业导致草地破损面增大引起原生植被退化。因此,采取第二年的播种方向与第一年的播种方向垂直的种植策略,能最大限度降低与第一年切缝重叠的面积,减少对天然草原原生植被的破坏,保证第二年饲草生产效果。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与传统的耕地饲用燕麦种植相比较,该技术投入低、管理粗放、需要的劳动力少,天然草原补播燕麦后和原生牧草一起打草,避免了土壤翻耕、杂草防除、病虫害防除、灌溉等多项农业生产措施,节约劳动力,节约资金投入。

19、2、该技术实施后,大幅度增加了天然草原饲草产量,优质饲草燕麦的产量占总产量63%以上,实现了天然草原饲草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0、3、天然草原有40亿亩,在其中降水相对较好适宜补播燕麦的区域种植燕麦草,能为我国饲草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该技术提高了天然草原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季节性光、温、水等资源的利用率,短期内快速实现天然草原饲草生产,扩展了饲用燕麦种植空间,节约了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达到饲草生产不与粮争地的目的。

21、4、它区别于现有的利用种植燕麦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的方法,该技术选择在自然降水量相对较好、肥力较好、土层深厚的天然草原进行,在保护天然草原原始植被的同时,利用一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在天然草原降水后快速生长,利用天然草原土地资源及天然草原季节性水热资源充足的特点快速生产饲用燕麦,达到了燕麦草的高产量生产,提高了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