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具体涉及防控木薯朱砂叶螨的交替间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朱砂叶螨是木薯种植上发生最广泛的一种害螨,一般聚集在中下部叶片的叶背刺吸汁液为害,受害叶片初期叶面出现失绿斑点,后逐渐连片,后期为害造成大面积黄褐色,严重为害时全叶枯黄似火烧状,造成早期落叶和植株早衰、死亡。该螨为害可致使木薯减产20~70%,危害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朱砂叶螨主要集聚在木薯叶背及叶脉两侧刺吸汁液为害,且由于其体积较小、繁殖快,世代重叠,同一时期会出现虫卵、若螨、成螨等,极大地增加了防治的难度。目前,国内对朱砂叶螨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害虫,但同时也带来了抗药性、化学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效益。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朱砂叶螨的大量发生将导致木薯产量大幅下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杀死对农药敏感的益虫,进一步恶化木薯地的生态环境。且由于该虫体积小,发生量大,取食隐蔽,造成防治成本较高,降低了种植木薯的效益。因此,探索和发展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农业防治措施,以实现保护自然天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并提高防治效果的目标,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利用木薯与凉粉草(玉米)交替间作技术可有效减轻朱砂叶螨发生程度,避免或减少木薯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有效防止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收益,保护天敌,维护木薯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防控木薯朱砂叶螨的交替间作栽培方法,旨在有效控制木薯朱砂叶螨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有效防控木薯朱砂叶螨的交替间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间作株行距规划:将木薯、凉粉草或玉米按照2:3-4行进行间作种植;
5、(2)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深厚,肥力中等及以上,排灌方便,宜连片种植的平地或缓坡地;犁地,再将所有基肥混匀后,均匀撒于地表,翻耕入土;土壤耙平后再按种植规格起垄,垄面宽90~110cm,垄底宽130~150cm,垄高25~35cm,垄沟底宽40~50cm;每667m2施生物有机肥500~800kg或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磷肥40~50kg、复合肥30~40kg;
6、(3)木薯种茎选择与种植:在当年3~4月份,日平均气温≥18℃时种植;选择充分成熟木质化的主茎或一级分枝作为种茎,种茎长度15~20cm;再按种植株行距规格将木薯进行种植;
7、(4)凉粉草扦插育苗与定植:
8、a.种植时间:间作的凉粉草与木薯同期种植,或先种植凉粉草,隔10~15d后种植木薯;
9、b.扦插育苗:春季,待气温稳定回升至15℃以上即可开展扦插育苗操作;首先将田地平整,把育苗盘摆放成行,备用;按每1000kg大田表土中加入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干粉25~30g,与水充分搅拌成泥浆状,装入育苗盘,铺平;然后,从越冬凉粉草母株上剪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嫩茎做插穗,每条插穗长5~8cm,留2~3个节和1对顶叶,将插穗放入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中浸泡3~5min,捞出后立即进行扦插到育苗盘中;
10、c.扦插苗育苗管理措施:气温≤15℃时,搭拱棚覆白色薄膜保温;气温≥25℃时,盖荫蔽度40~50%的遮阳网防晒降温;出圃前5~6天,揭去覆盖物;浇水,保持土壤湿度60~70%;及时拔除杂草,保持苗床清洁;扦插后15天起,每隔7天用0.1~0.2%尿素液浇施1次;
11、d.移栽定植:扦插20d~30d后,扦插苗生长健康即开展移栽工作;移栽前1d将育苗盘浇透水,带土起苗;在垄面上平铺地膜,四周用土压紧;定植时,按株行距进行破膜挖穴,将幼苗垂直放入穴中,穴口四周覆土压实,苗要露出地膜外;定植后淋足定根水,每天淋水保持土壤湿润;
12、(5)凉粉草和木薯田间管理:
13、a.查苗补植:木薯出苗后,调查出苗情况,对缺苗的要及时补种;木薯苗高20~30cm时,去弱苗、病苗,每穴留1~2株壮苗;
14、凉粉草种植7~10d后,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苗及时拔除,并补种同龄小苗;
15、b.水份管理:木薯生长前中期,遇旱及时淋水;大雨过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凉粉草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遇旱要注意浇水,雨后及时排涝;
16、c.除草:木薯生长前期,苗较矮小,人工清除穴内和沟间杂草;木薯生长中后期人工锄草或使用除草剂除草,割去攀爬的藤蔓;
17、凉粉草封行前,人工清除凉粉草穴内和沟间杂草;封行后,发现杂草及时拔除,同时将凉粉草附近的地膜口逐步撕大;
18、d.追肥:木薯,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和木薯生长情况适当追肥;在种植后60~80d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种植地追施尿素每亩5~7kg和复合肥10~15kg;种植后100~120d进行第2次追肥,每亩种植地追施复合肥10~15kg和钾肥10~15kg;
19、凉粉草,定植后10~15d,每亩地施尿素2.5~3.0kg,碳酸铵5~6kg,加1000kg水进行溶解稀释再进行浇施;以后每个月追施一次,连续追肥2~3次,每次每亩用n:p:k比为15:15:15的硫酰钾型复合肥10~20kg;
20、e.病虫害防治:凉粉草属于药食两用植物,通常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虫株,则及时拔除带出地头处理;间作木薯病虫害较少通常无需特别防治;
21、(6)凉粉草适时采收:凉粉草在现蕾前一次性采收完或分批采收;
22、(7)秋玉米种植:凉粉草收获后,把地膜揭开搬出种植地,在凉粉草种植带上进行免耕种植秋玉米;
23、玉米种子处理,播前要对种子进行晾晒1~2d,以便提高种子发芽和出苗率;为防治地下虫害,播种前一天进行杀菌消毒再播种;
24、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密植性品种行距40~50cm,株距20~25cm;常规性品种行距50~60cm,株距30cm;
25、播种:每穴播种1~2粒,播种深度为3~5cm。
26、(8)玉米田间管理: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及时补上缺苗,确保出苗率在90%以上;
27、中耕除草:当玉米苗出5对真叶时进行浅锄,苗高50~70cm时深锄培土,田间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培土要扎实防止后期倒伏减产;
28、合理浇水:玉米拔节遇旱及时浇水,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抽雄开花结合施肥浇1次水,灌浆期浇2次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29、追肥:第一次追拔节肥,拔节后10d内追施,每亩追尿素10~15kg,肥与苗的距离5~7cm;第二次追肥在玉米抽雄前10~15d大喇叭口期施入,每亩尿素20~25kg;
30、病虫害防治: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进行药剂喷施防治;
31、(9)木薯和玉米适时收获: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时,即可进行收获;木薯根据种植品种特性,植后6~12个月开始采收;
32、(10)交替间作:木薯和玉米采收后,继续按照步骤(1)-(9)进行交替轮种。
3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木薯、凉粉草或玉米进行间作种植则均采取畦作;选择采用2:3行的间作比例,畦宽为0.9~1.0m,木薯为每畦2行,凉粉草为每畦3行;选择采用2:4间作比例,则畦宽为1.1~1.2m,木薯为每畦2行,凉粉草为每畦4行;每畦长不宜超过30m,木薯行距60~70cm,株距60~70cm,凉粉草的行距30~40cm,株距40~45cm。
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木薯种植是采用木薯平放或斜插种植,平放种植是在垄面,挖穴或开种植沟,将种茎平放于种植穴或种植沟中,覆土深5.0~8.0cm,种茎芽向与行向为同一方向;所述斜插种植是将茎段与垄面呈30°~45°,在垄侧朝向垄心,交错斜插,芽眼朝向垄外,露出茎段≤5cm。
35、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定植过程中,地膜采用黑色塑料膜或者银黑双色膜;凉粉草的定植穴深为8~10cm、口径5~6cm。
3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追肥选择在晴天9:00-17:00时,凉粉草上无露水时,一边撒施,一边用软枝条或扫把将洒落在叶片上的肥料轻轻扫落土壤,施肥后若连续多日无雨,需及时浇水。
3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一次性采收完则选择在凉粉草枝条顶部叶片密集呈十字状、叶缘转为微红时,应及时采收;分批采收则在7月中下旬,间隔采收70~80%地上部分,10月中旬全部采收;采收时机选择晴天于露水干后,收割地上部分,离地面2~3cm处割断。
3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玉米种植的杀菌消毒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加水1.0l混均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3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查苗补苗过程中,对于易板结的地块在出苗前进行轻耙,促进出苗。
4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病虫害防治,根据玉米大小斑病、南方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大豆锈病、叶斑病、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的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吡唑·氟环唑、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防治。
41、本发明中采用的复合肥均为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其他肥料及相关药剂均为市购产品。
42、本发明的方法是两年为一个交替间作周期,同一条种植带轮流种植木薯、凉粉草和玉米。通过交替间作栽培,实现年际间轮作,有利于缓解土壤连作障碍、保持土壤健康,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木薯的生长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更有利于保护天敌,打乱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其发生率,从而减少朱砂叶螨发生,实现木薯地朱砂叶螨的农业防治。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4、1、本发明通过木薯和凉粉草/玉米交替间作栽培,发挥了空间效应,充分利用光、温、热,增大了通风透光性能,改善农田小环境,促进作物协同生长;凉粉草需水量大,长期需要浇水,并可促进木薯早出苗、齐苗、壮苗,增强了木薯的生长势,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两种作物对肥料需求的种类不同,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交替间作还有利于缓解土壤连作障碍、保持土壤健康,避免因连作导致的作物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等问题;同时,交替间作打乱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保护天敌,从而减少朱砂叶螨发生,实现了木薯地朱砂叶螨的农业防治。
45、2、本发明的间作方法可以降低单一作物的种植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稳定木薯、凉粉草以及玉米的种植面积。据调查间作凉粉草(玉米)的木薯地螨害指数比单作不化防朱砂叶螨木薯地减少29.9-60.28%,比单作化防朱砂叶螨木薯地减少16.78-26.78%,达到了不施药防治的效果。在木薯朱砂叶螨始发到发生高峰过程,该种植模式展现了较好的农业防治效果。经过研究发现木薯与凉粉草(玉米)交替间作可以减轻朱砂叶螨发生程度,推迟发生时间。同时,凉粉草与玉米成熟收获后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凉粉草和玉米均是经济作物,收获后每亩可增收40-52%左右。本发明通过木薯与凉粉草(玉米)的交替间作实现了木薯朱砂叶螨的农业防治,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保持了土壤健康,降低了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天敌,增加经济效益。
46、3、本发明的交替间作模式降低了木薯朱砂叶螨的防治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收益,且减轻环境污染,生态效益好、栽培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振凉粉草产业,保障木薯与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