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854858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属于紫薯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其内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富含砸元素和花青素,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富含的维生素可改善人体视力等,因此保健功效备受人们关注,另外紫薯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样,可加工成全粉、休闲食品等,市场需求大,因此紫薯种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0003]目前紫薯种植前,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育苗,一是用大苗棚培育,通过外力加热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育苗步骤复杂,工艺繁琐、设备成本高;二是采用冷床小中棚育苗,将紫薯整体埋入土中,这种育苗方法会导致紫薯下半部发芽困难,出苗率及出苗质量较差,育苗效率低、幼苗成活率及成活质量差,导致幼苗栽培种植后,结出的紫薯质量较差,降低了紫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通过紫薯块茎育苗,提高了种薯的出苗率及出苗质量,使紫薯幼苗成活率和成活质量显著提高,结出的紫薯品质高,极大的促进了紫薯的种植、推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预处理:3月中旬,从紫薯储存室内选取个大、体壮、无破损、无虫蛀的种薯,表面用温水洗净后,自然晾干,然后用浓度为600ppm的生根粉5号药液浸泡10-15min,种薯整体浸入液面以下5-8cm,取出后常温下晾干,沿种薯中心纵切成两段块茎,将纵切面表面均匀喷洒浓度为450ppm的生根粉5号药液,喷洒量为3_5_ ;
(2)种薯块茎排种育苗:将种薯块茎栽种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农家肥的细土或营养土组成,土壤湿度适宜,栽种时采取种薯块茎纵切面斜朝下的方式,保持纵切面与水平面呈10-15 °C夹角,使种薯块茎两端能更快发芽出苗;相邻种薯块茎横向及纵向间距均为2-3cm,排种后块茎表面覆土厚3-5cm,土壤表面用喷雾器喷洒28-30 °C温水至湿润,再加盖0.006_厚地膜,地膜四周压实,表面加盖干草用于夜晚保温,白天去掉干草维持正常温度;每间隔7天,在气温为15-25°C时揭开地膜,对苗床喷洒28-30°C温水至土壤表面湿润,喷水结束后立即加盖地膜,连续喷洒湿润至4月底;
(3)紫薯幼苗管理:5月1-3号,种薯出苗率达95%以上,白天当气温为15-28°C时,揭开地膜,对苗床喷洒多效唑粉剂15_30g/亩,喷药结束后,若气温高于15°C则不需对苗床加盖地膜,使紫薯幼苗能自然进行光合作用,夜晚4点之后或当气温低于15°C时,需及时加盖地膜,防止冷热温差过大抑制幼苗生长,自5月1-3号的第一次喷洒多效唑粉剂开始,每间隔3天,对苗床喷洒一次多效唑粉剂,每次喷洒量递增5g/亩,累计连续喷洒3次,从5月15号开始,待紫薯幼苗长至20-25cm时,贴地面将幼苗切下,切苗后,对苗床喷洒水量5-10mm,同时对漏出地面的紫薯重新覆土,覆土厚度为3-5cm,切苗后3_5天,对苗床喷洒浓度为450ppm的生根粉5号药液,喷洒量为3_5mm,待幼苗再次长至20-25cm后,再次贴地面切苗,重复喷药、切苗4-5周期;
(4)紫薯幼苗扦插栽培:每次切割的幼苗经筛检、丢弃无展开叶、瘦弱、有虫蛀的部分,将完好的幼苗在午后气温低于25°C后栽种于扦插棚中,幼苗的扦插空间为25X25cm2,幼苗扦插后对幼苗枝叶喷洒生根粉5号药液1.0-1.5kg/亩,间隔7天后再次对幼苗枝叶喷洒生根粉5号药液1.0-1.5kg/亩,累计连续喷洒3个周期,每次喷药结束后,若当时气温低于15 °C,则及时在扦插棚上加盖干草或厚地膜对幼苗保温,若气温不低于15°C,则不需对扦插棚做保温处理,使幼苗能自然进行光合作用,傍晚6点之后,重新加盖干草或厚地膜进行保温,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影响幼苗发育,同时在喷药周期内不定期对幼苗喷洒水,维持扦插棚内的湿度在75-90%内;
(5)紫薯田间生长管理:6月上、中旬,对生长的幼苗叶面喷洒多效唑粉剂30-50g/亩,间隔5天后再次喷洒多效唑粉剂,前后累计喷洒4次,每次喷洒量以1g/亩的剂量递增,6月25号后,每天上午9点之后、傍晚4点之前,打开扦插棚四周的通风窗、去掉扦插棚上覆盖的干草或厚地膜,使幼苗能自然光合作用,加快生长发育,到9月15号后,彻底去掉扦插棚上的干草或厚地膜,打开扦插棚四周的通风窗,使紫薯幼苗能彻底进行自由光合作用;在6月5号至9月15号之间,通过扦插棚上的干草或厚地膜调节棚内温度,维持温度为25-30°C,通过喷雾洒水的方式调节棚内湿度,维持湿度为75-90%,促进紫薯茎叶的生长,9月20-22号,对紫薯喷洒由DA-6与芸醇乳粉按1:2.5混合组成的溶液15kg/亩,7天后,再次喷洒由DA-6与芸醇乳粉按1:4混合组成的溶液25kg/亩,间隔5天后,第三次喷洒由DA-6与芸醇乳粉按1:1混合组成的溶液5kg/亩,为紫薯提供连续、适量的肥料支持,促进紫薯生长,田间管理期间,根据紫薯生长情况,及时除虫、除草;
(6)紫薯收获:10月中下旬,紫薯成熟后挖出,挑选果实肥厚、个体粗壮,表面无虫斑、破损的紫薯,晾干表面后将紫薯置于温度为10-15?,湿度适宜的室内储藏。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I)本发明的紫薯栽培方法先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薯,对种薯表面清洗后,使用药液浸泡种薯表面,保证种薯能尽快的发芽出苗;同时纵切种薯,在纵切面涂抹促进生长的药液,排种时采用种薯块茎纵切面斜朝下的方式,保持纵切面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能消除常规栽培中紫薯表面的发芽死角,使其发芽率提高约11.3%,同时种薯纵切排种能节省大量的种薯,降低成本,对种薯的纵切面喷洒涂抹促生长的药液,可保证种薯的端部及纵切面发芽出苗时间趋于一致,使紫薯出苗率提高约9.4%,在育苗过程中,多次喷洒温水,有效改善苗床土壤的温湿度,进一步提升种薯发芽出苗速度。
[0007](2)在紫薯幼苗生长过程中,多次、适量的施加促幼苗生长发育的肥料,同时结合加盖、去除地膜实现有序控温的效果,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连续、适效的肥料支持及适宜的温湿度,不需通过外加电力设备供热保温,操作工艺步骤简单,设备投入低,有效保证了紫薯幼苗的成活率及成活质量,提高了种植效益。
[0008](3)幼苗扦插栽种后,对幼苗叶面多次、适量喷洒促进生长的多效唑粉剂,并且随着枝叶的生长,适量的增加喷药量,确保施肥量准确、适效;及时对扦插棚通风,结合加盖干草、厚地膜维持棚内温度适宜,提供幼苗生长所需温度,并根据需要去除干草、厚地膜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光合作用,通过喷雾洒水为棚内幼苗生长提供适宜的湿度,保证紫薯能茁壮成长,通过本发明方法栽培的紫薯,亩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约7%,为种植户增收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一
一种紫薯栽培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预处理:3月10号,从紫薯储存室内选取个大、体壮、无破损、无虫蛀的山川紫种薯,表面用温水洗净后,自然晾干,然后用浓度为600ppm的生根粉5号药液浸泡10-15min,种薯整体浸入液面以下5-8cm,取出后常温下晾干,沿种薯中心纵切成两段块茎,将纵切面表面均匀喷洒浓度为450ppm的生根粉5号药液,喷洒量为3_5mm ;
(2)种薯块茎排种育苗:将种薯块茎栽种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农家肥的细土或营养土组成,土壤湿度适宜,栽种时采取种薯块茎纵切面斜朝下的方式,保持纵切面与水平面呈10-15 °C夹角,使种薯块茎两端能更快发芽出苗;相邻种薯块茎横向及纵向间距均为2-3cm,排种后块茎表面覆土厚3-5cm,土壤表面用喷雾器喷洒28-30 °C温水至湿润,再加盖0.006_厚地膜,地膜四周压实,表面加盖干草用于夜晚保温,白天去掉干草维持正常温度;每间隔7天,在气温为15-25°C时揭开地膜,对苗床喷洒28-30°C温水至土壤表面湿润,喷水结束后立即加盖地膜,连续喷洒湿润至4月底;
(3)紫薯幼苗管理:5月1-3号,种薯出苗率达95%以上,白天当气温为15-28°C时,揭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