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高温闷棚处理用于修复温室草莓连作土壤应用

文档序号:9292198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灌水高温闷棚处理用于修复温室草莓连作土壤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灌水高温闷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灌水高温闷棚处理用于修复温室草 莓连作土壤应用。
[0002] 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复种指数高和作物种类单一,植物连作障碍现象日益突出。 有研究表明。长期单一的种植模式会影响土壤的重要特性,继而影响作物产量 [1]。由于设 施栽培高度集约化,以及农民的从众心理,常年连续栽培,导致西瓜、草莓等高效益作物产 生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如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缓慢、很难出土,或出土后生长缓慢,苗期 容易死苗,叶片发黄,容易发病、枯萎死亡,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有研究表明,高温闷棚处理, 可以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土壤温度,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细菌、真菌、部分病毒及大部分 害虫 [2]。但对于连作地土壤的修复研究甚少。
[0003] 以下是发明人检索的与本申请相关的参考文献:
[0004] 【I 】Omay A B,Rice C W,Maddux L D,et al.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and chemicalproperties under long-term croprotation and fertilization[J]. Soil Sci Soc Am J,1997,61 :1672-1678。
[0005] 【3】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7-100。
[0006] 【4】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264-270。
[0007] 【5】赵萌,李敏,西瓜连作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微生物学 通报,2008,35(8):1251-1254。
[0008] 【6】李振高,骆永明,滕应,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Μ].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〇
[0009] 【7】杜慧玲,李恋卿,潘根兴,王建锁,姚永平,张俊珍,粉煤灰结合施肥对土壤 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效应[J]. 土壤与环境,2001,10(1) :20-22。
[0010]【8】张成娥,杜社妮,白岗栓,黄土塬区果园套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土壤与环境,2001 (2) :121 - 123。
[0011] 【9】单鸿宾,梁智,王纯利等,棉田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 业科技导报,2009,11(1) :113-117。
[0012] 【10】于群英,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15(4) :5-8。
[0013] 【11】张翼,张长华,王振民等,连作对烤烟生长和烟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 农学通报,2007,12(23) :214- 215。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灌水高温闷棚技术,对温室草莓连作地的土壤酶活性和 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后茬温室中种植的辣椒的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探索灌水高温闷棚技术对 温室草莓连作地的土壤的修复效果,为设施农业解决温室连作土壤问题、改善温室生态环 境、提高经济产量、实现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0015] 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温室草莓连作地的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含量 升高,真菌含量降低,改善了植株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 酶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升高,极大的改善了温室土壤的理化性状。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大棚空气温度昼夜变化图;
[0017] 图2是大棚地温昼夜变化图;
[0018] 图3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图;
[0019] 图4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图;
[0020] 图5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图;
[0021] 图6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土壤蛋白酶活性变化图;
[0022] 图7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图;
[0023] 图8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细菌含量变化图;
[0024] 图9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真菌含量变化图;
[0025] 图10是灌水高温闷棚前后放线菌含量变化图。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1、材料与方法
[0028] I. 1试验材料
[0029] 试验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陕西省杨凌区大寨乡的日光温室中进行。试 验田为连作草莓三年的日光温室,供试土壤为肥力中等的壤质土。待收获清园后灌透水,进 行灌水高温闷棚处理,以同等条件不灌水不闷棚的温室作为对照,共处理15天。温室内悬 挂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整个闷棚过程的温湿度变化。
[0030] 1. 2研究方法
[0031] 1.2.1 土样的采集:
[0032] 于高温闷棚前(2014年6月26日)和高温闷棚后(2014年7月日)采集土样,每 个温室大棚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土样,取0~15cm深度的土壤Ikg混匀后装袋,带回实验 室后保鲜冷藏,用于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的测定。
[0033] 1. 2. 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0034] 蔗糖酶活性测定: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3];
[0035] 脲酶活性测定: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4];
[0036]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4];
[0037]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TTC比色法[4];
[0038] 蛋白酶活性测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5]。
[0039] 1. 2. 3 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的测定
[0040] 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细菌总数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接种;真菌总数选用孟加 拉红培养基培养接种;放线菌总数选用改良高氏I号培养基接种 [6]。
[0041] 1. 2. 4辣椒生长及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0042] 后茬作物辣椒种植在同等条件,让其自然生长,在成熟期从试验和对照温室大棚 中随机抽取五个点,选取10株辣椒,测量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以及辣椒的各项品质指 标。
[0043] 2、结果与分析
[0044] 2. 1灌水高温闷棚处理中大棚内温度的变化:
[0045] 由图1可以看出,经过透水灌溉及高温闷棚处理后,处理棚(CL)内的昼夜空气温 度明显高于对照棚(CK),且处理棚在白天空气温度迅速升高,在午后14:00-18:00棚内温 度达到最高值60. 7°C,并能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太阳光照射下,棚温迅 速提高,并保持一定时间,利用高温对大棚进行消毒,从而切实达到杀灭病虫菌和杂草的目 的。
[0046] 通过图2可以看出,经过灌透水高温闷棚处理后的温室大棚,地温明显高于对照 棚,并能在午后至夜间维持一定的高温期,地温的峰值可接近40°C ;对照棚在16:00后呈显 著下降趋势,夜间温度降至20°C左右。
[0047] 2. 2高温闷棚处理土壤酶活性分析:
[0048] 2. 2. 1 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变化:
[0049] 如图3所示,经过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变化量为负值,表现 为降低,其中,对照棚(CK)中测定的24h后Ig 土壤中葡萄糖的毫克数变化量为-32. 36%, 处理棚(CL)中测定的葡萄糖的毫克数变化量为-72. 46%,二者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表现为 CK〈CL,且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0050] 2. 2. 2 土壤中脲酶活性变化:
[0051] 如图4所示,经过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变化量均为负值,表现 为下降,其中,对照棚(CK)中测定的24h后Ig 土壤中NH3-N的毫克数变化量为-1. 69%,处 理棚(CL)中测定的NH3-N的毫克数变化量为-1.46%,二者均呈下降趋势,CK的酶活性变 化趋势更为明显,变化表现为CK>CL,但二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005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