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7698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漂浮育苗技术是一种无土育苗技术,是在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里,将填充基质放在聚苯乙烯育苗盘上,播上种子,播种后将育苗盘置于有完全营养液的水槽中,让种子萌发、生长、成苗。漂浮育苗存在着幼苗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内,突然移栽到田间后会造成难以适应相对干燥的环境,需在移栽前进行炼苗,漂浮育苗无法根据需要做到干湿交替,也无法根据需要准确调节营养液的深度,也不方便更换营养液,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发挥漂浮育苗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陷的育苗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苗装置,其能根据需要对种子或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行干湿调节,能准确调节育苗池中营养液的深度,也方便更换营养液,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劳动效率。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育苗装置,包括:
[0005]多个育苗池,其从首端到尾端呈一字形间隔排列,所述育苗池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育苗池的顶部敞开,所述育苗池内部设有盛放营养液的空间,两相邻的所述育苗池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凹槽组,使得侧壁上形成一个开口将所述育苗池与外部贯通,所述凹槽组包括从所述育苗池的首端到尾端方向依次排列连通的从顶部朝下设置一个第二凹槽、一个第一凹槽及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二凹槽为长方体形,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0006]多个育苗盘,其与所述育苗池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育苗盘设置在所述育苗池的顶部,所述育苗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育苗杯,所述育苗杯为顶部为敞开底面且内部中空的锥形,所述育苗杯的顶部与所述育苗盘的顶部齐平,所述育苗杯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0007]多个升降杆,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升降杆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相等,所述升降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且小于所述育苗池的高度,所述升降杆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当所述升降杆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时,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育苗杯的底部齐平,所述升降杆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以及与其相配的螺母;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差不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之间;
[0008]多根第一水管,其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育苗池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联通,实现相邻的所述育苗池之间的营养液的流通;
[0009]废液池;
[0010]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入口与位于尾端的所述第二通孔联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联通;
[0011]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入口与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废液池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水管与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及所述废液池内部联通,所述第三水管的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0012]多根第四水管,除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外,其余的所述育苗池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的入口与所述育苗池的底部连接,且与所述育苗池内部联通,所述第四水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水管联通,所述第四水管中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还包括:
[0014]储液池,其内设置有营养液;
[0015]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短臂插入所述储液池中,所述虹吸管的长臂插入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中,所述虹吸管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还包括:
[0017]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中;
[0018]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还包括:
[0020]显示管,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显示管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显示管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刻度值,所述显示管的顶部与所述育苗池的顶部齐平;
[0021]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显示管的底部连接,且与所述显示管的内部联通,所述第五水管的另一端与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的底部连接,且与位于首端的所述育苗池的内部联通。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所述升降杆上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一圆筒体,所述第一水管插设在所述圆筒体上,以使所述第一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联通。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所述育苗池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第二凹槽处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刻度值。
[0024]优选的是,所述的育苗装置中,所述第二凹槽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滤网。
[0025]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发明在储液池和育苗池间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能将储液池中配制好的营养液自动导入育苗池中,无需外加任何动力即可实现营养液在储液池和育苗池间的传输,节约了成本。
[0027]本发明通过调节升降杆的高度来调节第二通孔的高度,从而准确调节育苗池中营养液的深度不高于第二通孔,但高于育苗杯的底部的高度,使种子或幼苗根据生长需要进行干湿交替培养,既能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又使幼苗间断地脱离营养液,对幼苗进行离水锻炼,使其逐渐适应脱离营养液的环境,增强移栽后,幼苗对土壤的适应能力,通过炼苗后的幼苗,移栽后抗寒力和抗旱力也增强。
[0028]本发明将显示管与位于首端的育苗池联通,运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显示管中液位的变化,可以知道育苗池中营养液的深度,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育苗池中营养液的深度。
[0029]本发明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可实现营养液在储液池、育苗池及废液池间的自动化传递,节省了人力,且操作准确性和效率更尚O
[0030]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凹槽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凹槽组的俯视图;
[0034]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升降杆的主视图;
[0035]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升降杆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育苗装置,包括:
[0039]多个育苗池100,其从首端到尾端呈一字形间隔排列,所述育苗池100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育苗池100的顶部敞开,所述育苗池100内部设有盛放营养液的空间,两相邻的所述育苗池10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凹槽组110110,使得侧壁上形成一个开口将所述育苗池100与外部贯通,所述凹槽组110包括从育苗池100的首端到尾端方向依次排列连通的从顶部朝下设置一个凹槽组110、一个第一凹槽112及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112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二凹槽为长方体形,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深度;
[0040]多个育苗盘120,其与所述育苗池10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育苗盘120设置在所述育苗池100的顶部,所述育苗盘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育苗杯121,所述育苗杯121为顶部为敞开底面且内部中空的锥形,所述育苗杯121的顶部与所述育苗盘120的顶部齐平,所述育苗杯12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22,以使育苗池100中的营养液进入育苗杯121中;将种子或幼苗置于育苗杯121中,再在育苗杯121中加入培养基质,通过调节育苗池100中营养液的深度,可使种子或幼苗处在湿或干的状态。
[0041]多个升降杆130,其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杆1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12中,所述升降杆13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直径相等,所述升降杆1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深度,且小于所述育苗池100的高度,所述升降杆130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131,当所述升降杆130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凹槽112的底部时,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育苗杯121的底部齐平,所述升降杆130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以及与其相配的螺母;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2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差不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即所述第一凹槽112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130的顶部之间;第二通孔131的下端即第二通孔131沿竖直方向的最低处。
[0042]既然要向育苗池100中导入营养液,说明幼苗需要浸泡,所以调节第二通孔131的下端高度要高于育苗杯121的底部的高度。当幼苗需要干燥环境时,只需将升降杆130的底部与第一凹槽112的底部接触,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将位于育苗杯121的底部以上的营养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