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旱栽秧盘及其育秧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958418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旱栽秧盘及其育秧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旱栽秧盘及其育秧方法与应用,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第二位。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有水稻种植。我国水稻的栽植方法一般采用水田插秧的方式,主要插秧方式有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现有的水地插秧机插秧,秧苗插入水地里易发生漂秧,且通过机械手进行插秧对秧苗的损害较大,插秧位置容易不整齐,秧苗成活率较低。近几年,也有采用旱直播和水直播的方式。这些栽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插秧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抛秧、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均能减少人的劳动强度,但对水田整地要求较高,必须要求土地尽量平。水稻直播的生育期较长,对山东等稻麦两熟区其短生育期水稻品种的选择,是限制其发展的障碍因素。
[0003]目前我国鲜有水稻机械化旱栽秧的栽植方法,中国专利文件“水稻无水旱土移栽栽培方法”(公开号101563995),该专利的栽植过程全为人工,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国专利文件“水稻秧苗分株带土旱育秧盘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公告号201509459)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分株带土旱育秧盘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其特征是由底板和外围板构成盘体,在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起秧膜;在盘体中,分别呈纵向和横向的分格条间隔设置,形成各独立的育秧盒,在各育秧盒中,起秧膜及底板上设置有贯通的透水孔,分格条是以直接插装在盘体中的安装形式可拆装。该文件的盘体为分别呈纵向和横向的分格条间隔设置,形成各独立的育秧盒,与起秧膜不是一体的,这种结构在水稻育苗过程中,根系很容易在间隔框和起秧膜穿过,根系盘结在一起,育苗块不易分开,影响机械栽秧,且该文件提供的插秧器结构、对秧苗的前序处理均较复杂,秧苗在栽秧盘中容易阻塞通道,故障率高,若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生故障不易掌控和及时补救,且栽秧盘的规格有限,不利于大规模、长时间在田间作业。传统用于栽植烟草的机械,需要人工喂秧,不适合水稻的旱栽秧。
[0004]现有的水稻机械插秧的秧盘多为整盘结构,适于水田水栽,秧苗在整盘的秧盘中育成片状,由插秧机的机械手插入水地里,但此法不适于水稻旱栽。水稻机械旱栽秧技术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育秧,育苗穴盘的规格、育苗的基质和播种量与方法,均需自成体系。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旱栽秧盘。
[000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稻旱栽秧盘育秧的使用方法及其在水稻旱栽机上的应用。
[0007]名词解释:中壌土是指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根据土壤的沙粘程度,分为沙土、壤土和粘土,其中壤土有分为轻壤土、中壌土和重壤土。沙土不易结块,壤土和粘土较易结块。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种水稻旱栽秧盘,包括盘体、钵体和支撑体,钵体为倒圆台体,钵体位于盘体中,盘体设有至少三个凹槽,支撑体位于凹槽中。支撑体用以支撑秧盘,以便成摞放置在水稻旱栽机上。
[0010]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钵体上口直径为2.5cm,钵体下底面直径为2.4cm,钵体高度为2cm。与现有的抛秧盘相比,钵体大且底面积大,便于秧苗在水稻旱栽机上站立。
[0011]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钵体下底面设有直径4mm的透水圆孔。
[0012]—种水稻旱栽秧盘的育秧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13](1)将育秧土晒干粉碎至粒度2mm ;
[0014](2)在钵体中倒入育秧土和水稻种子;或,在钵体中先放入育秧土,用播种器播种,将播种过的秧盘放入秧床上,再覆盖育秧土 ;
[0015](3)将秧地松土、清除表土中的杂草,耙平、淋足底水后放置秧盘;盘与盘应紧靠,并尽量放平;
[0016](4)在秧盘上搭架盖塑料膜保温保湿,盖塑料膜2天后每天揭膜淋水,保持湿润,淋水后盖回塑料膜;至秧苗育成,进行机械旱栽秧。
[0017]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育秧土为中壌土。中壌土可使育秧的钵体成型,便于机械播秧。
[0018]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⑴中,育秧土中每100公斤掺入0.1公斤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0019]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在钵体中先放入育秧土,先放入的育秧土高度为钵体的2/3。
[0020]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每个钵体内播种5-8粒种子。
[0021]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揭膜淋水动作维持至机械旱栽秧前2天止。在机械旱栽秧前2天左右不要淋水,若机械旱栽秧前2天如遇下雨时秧盘应盖回塑料膜,以使秧杯土壤在机械旱栽秧时干湿适中、干爽成团而不易散开,容易分秧、运秧和机械旱栽秧操作,并可使秧苗机械旱栽秧能稳立于大田中。
[0022]—种应用了水稻旱栽秧盘的水稻旱栽机,水稻旱栽机包括驱动水稻旱栽机行进的驱动装置、摆苗平台、分苗轨道、秧盘放置区和水稻旱栽秧盘,水稻旱栽秧盘位于秧盘放置区,所述驱动装置、秧盘放置区均设于摆苗平台的前端,所述摆苗平台的后端与分苗轨道相连,所述摆苗平台、分苗轨道形成一个摆苗工作平面,所述摆苗工作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水稻旱栽机的行进方向上,驱动装置设在摆苗平台的前端,用以带动整个水稻旱栽机的前进,利用水稻旱栽机在运行工作中自身的震动和倾斜设置的摆苗工作平面,使秧苗自动的由摆苗平台进入分苗轨道,从而落入土地中。秧盘放置区用以放置育好秧苗的秧盘,在水稻旱栽机作业前可存放多个秧盘,作业过程中不断往摆苗平台上补充,方便大规模不间断作业。
[0023]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上设有苗量开关,所述苗量开关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均通过电信号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装置控制两个夹板循环开启与闭合。在两个夹板开启时秧苗通过苗量开关,两个夹板闭合后摆苗平台上的秧苗不会通过苗量开关,从而使秧苗有规律的落入土地中;设置为两个对称的夹板,较之一个贯穿整个分苗轨道的挡板,更易操作,分苗控制更为精准。
[00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苗量开关由驱动装置控制开启时间为1秒,闭合时间为2秒。
[0025]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摆苗工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50°。
[0026]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摆苗平台前端底部设有平地挡板,平地挡板一端与地表接触。利用平地挡板,使该旱栽机在行进过程中,将地面规整得更为平整。
[0027]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一端设有漏苗口,所述漏苗口处设有漏苗管,所述漏苗管与地面垂直。通过漏苗口的阻挡和漏苗管的引导,使秧苗在行进至分苗轨道的末端时,由倾斜状态变为垂直状态,使秧苗垂直的落入水平地面上,使栽种更加标准,提高成活率。
[002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苗管为中空圆柱管,漏苗管内径与秧苗相匹配。漏苗管的内径与单株秧苗的大小相匹配设置,用以方便秧苗通过又不损伤秧苗。
[0029]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侧沿,底板与摆苗平台相连。通过增设侧沿,使秧苗在分苗轨道上的行进过程中不发生掉落现象,同时进一步保证秧苗在行进过程中直立在分苗轨道上。
[003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为长板状,侧沿设于底板的两侧,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相同,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与秧苗相匹配。设计底板上不同位置的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均相同,且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与秧苗大小相匹配,与不规则的分苗轨道、或一端宽一端窄的分苗轨道相比,更利于秧苗在分苗轨道上的行进过程中保持直立。
[0031]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水稻旱栽机还包括压沟轮,所述压沟轮设于摆苗平台的下方。压沟轮用以在秧苗落入土地之前在土地表面压出一条沟壑,使秧苗落入开好的沟壑中,水稻旱栽机运行过之后即能开好沟壑,避免了人工事先开沟的劳动成本。
[003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沟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相邻压沟轮之间的间距为20_30cm。
[0033]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水稻旱栽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覆土机构,所述覆土机构为Y型杆,覆土机构位于分苗轨道的下方,相邻两个覆土机构位于分苗轨道的两侧。在开沟壑、落入秧苗后,通过覆土机构拨平沟壑两边的土,将沟壑及秧苗重新覆盖填充。
[00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5]1、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旱栽秧盘与抛秧育秧穴盘的主要差别是钵体大且底面积大,以便于秧苗在水稻旱栽机上站立不倒,尤其与水稻旱栽机配套使用效果极佳。
[0036]2、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秧盘育秧方法,育成的秧苗根部土壤在机械旱栽秧时干湿适中、干爽成团而不易散开,容易分秧、运秧和机械旱栽秧操作。
[0037]3、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旱栽秧盘应用于专属水稻旱栽机上,节能性优越,传统的插秧机在水地间行走,机械耗能高,而在旱田上利用水稻旱栽机进行栽秧操作比在水田上操作,更节能,速度也更快;可以较为方便的控制作业时间,能提早插秧时间,较抛秧、机插秧和人工插秧均可提早插秧时间。
[0038]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清晰,故障率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正常的行驶作业中,可以实时监控秧苗的旱栽情况,能够及时补救,有效实现对田间的管理;旱栽的秧苗整体规整,秧苗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发明水稻旱栽秧盘结构俯视示意图;
[0040]图2为本发明水稻旱栽秧盘结构立体示意图;
[004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旱栽机的结构示意图;
[0042]其中,1、驱动装置,2、摆苗平台,3、分苗轨道,4、苗量开关,5、平地挡板,6、秧盘放置区,7、盘体,8、钵体,9、漏苗口,10、漏苗管,11、压沟轮,12、覆土机构,13、秧苗,14、支撑体,1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0044]如图1-3所示:
[0045]实施例1:
[0046]—种水稻旱栽秧盘,包括盘体、钵体和支撑体,钵体为倒圆台体,钵体位于盘体中,如图1-2所示,盘体设有五个凹槽,支撑体位于凹槽中。支撑体用以支撑秧盘,以便成摞放置在水稻旱栽机上,钵体上口直径为2.5cm,钵体下底面直径为2.4cm,钵体高度为2cm。与抛秧盘相比,钵体大且底面积大,便于秧苗在水稻旱栽机上站立,钵体下底面设有直径4mm的透水圆孔。
[0047]实施例2:
[0048]—种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水稻旱栽秧盘的育秧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49](1)将育秧土晒干粉碎至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