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759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流装置,具体涉及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螺类海洋增殖放流是指螺类在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后,再将其释放到螺类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海洋水域中,使螺类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0003]目前螺类放流通用的方法是将苗种打包后,由运输船运至放流海域,再由人工操作,将苗种集中投放在某一处海域。目前的这种人工螺类放流方法往往会产生放流太过集中的问题,使得苗种不能均匀的播撒到海底,而影响苗种的成活率和生长,影响放流效果。另一方面,人工螺类放流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无法大批量放流;而且人员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受风浪影响还可能发生以外落水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劳动强度低,而且放流均匀性好,可提高螺类苗种的成活率的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的立柱,可沿立柱升降的升降台架,用于上下移动升降台架的升降执行机构及设置在升降台架上并位于升降台架下方的间歇式自放流装置,所述间歇式自放流装置位于船体外侧;所述间歇式自放流装置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定隔离筒、通过转轴杆可转动设置在定隔离筒内的动放流筒及设置在转轴杆上的第一驱动叶轮,所述转轴杆与定隔离筒的轴线重合,所述定隔离筒的外侧面下部设有定放流口,所述动放流筒外侧面上设有动放流口。
[0006]本方案的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在船体航行过程中通过水流的流动可以带动第一驱动叶轮转动,进而带动动放流筒转动,从而实现动放流筒每转动一周,完成一次螺类放流(间歇式的放流),因而在船体航行过程中可以将螺类苗种均匀的放流到海域内,提高螺类苗种的成活率。本方案的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不仅劳动强度低,而且放流均匀性好,可提高螺类苗种的成活率。
[0007]作为优选,升降台架下方设有浮动连接架,且浮动连接架位于船体外侧,浮动连接架包括设置在升降台架上并往下延伸的竖直导杆,可沿竖直导杆升降的浮动台架,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台架上方的上限位挡块,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台架下方的下限位挡块及设置在浮动台架与升降台架之间并可使浮动台架往上移动的拉簧,所述定隔离筒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在浮动台架下方;所述定隔离筒内设有两块竖直隔板,两块竖直隔板将定隔离筒的内腔分隔成左、中、右三个腔体,所述动放流筒位于中腔体内,所述定放流口与中腔体相连通,所述转轴杆包括位于动放流筒左侧的左轴杆及位于动放流筒右侧的右轴杆,左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竖直隔板上,左轴杆的一端与动放流筒的左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左腔体内,所述第一驱动叶轮位于左腔体内,且第一驱动叶轮固定在左轴杆上,所述定隔离筒外侧面上设有与左腔体相连通的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所述右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竖直隔板上,右轴杆的一端穿过动放流筒的右端并伸入动放流筒内,另一端伸入右腔体内,且右轴杆与动放流筒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动放流筒内设有与转轴杆相平行的拨动杆,且拨动杆靠近动放流筒的内侧面,所述拨动杆通过径向连接杆与右轴杆相连接;所述右轴杆上并位于右腔体内设有第二驱动叶轮,所述定隔离筒外侧面上设有与右腔体相连通的右进水导流管及右出水导流管;所述右进水导流管的端口外侧设有竖直封口板,该竖直封口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升降台架相连接;当浮动台架抵靠在下限位挡块上时,所述竖直封口板位于右进水导流管的上方;当浮动台架抵靠在上限位挡块上时,所述竖直封口板与右进水导流管的端口正对设置,且竖直封口板封遮右进水导流管的端口。
[0008]在螺类运输到指定海域的过程中,有部分的螺类会吸附在动放流筒内侧面上,导致放流过程中吸附在动放流筒内侧面上的螺类无法放流到海域内;而本方案结构可以在保证螺类正常放流的同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吸附在动放流筒内侧面上的螺类顺利的放流到海域内。
[0009]作为优选,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水平设置,且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的轴线与转轴杆相垂直,所述左进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头,所述左出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尾。
[0010]作为优选,左进水导流管的端部设有横截面积由船尾往船头方向逐渐增大的左导流口。
[0011 ]作为优选,右进水导流管及右出水导流管水平设置,且右进水导流管及右出水导流管的轴线与转轴杆相垂直,所述右进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头,所述右出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尾;所述竖直封口板位于右进水导流管的端口的前侧,竖直封口板与右进水导流管的轴线相垂直。
[0012]作为优选,拨动杆上设有若干朝动放流筒内壁延伸的刷毛,且刷毛的端部靠近或抵靠在动放流筒的内壁上。
[0013]作为优选,定放流口沿定隔离筒的轴线延伸,所述动放流口沿转轴杆的轴向延伸。
[0014]作为优选,升降执行机构为升降气缸。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劳动强度低,而且放流均匀性好,可提高螺类苗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图2中B-B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2中C-C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图5中D-D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船体I,升降执行机构2,立柱3、环形限位凸块31,升降台架4、升降导套41,浮动连接架5、竖直导杆51、拉簧52、上限位挡块53、浮动台架54、浮动导套55、下限位挡块56、第一连接杆57,间歇式自放流装置6、定隔离筒61、第一驱动叶轮62、竖直隔板63、左轴杆64、定放流口 65、动放流筒66、动放流口 67、右轴杆68、径向连接杆610、第二驱动叶轮69、拨动杆611、弧形盖板612、左进水导流管613、左出水导流管614、右进水导流管615、右出水导流管616,竖直封口板7,第二连接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旋转式螺类苗种增殖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I上的立柱3,可沿立柱升降的升降台架4,用于上下移动升降台架的升降执行机构2及设置在升降台架上并位于升降台架下方的间歇式自放流装置6。升降台架上设有与立柱配合的升降导套41。立柱上并位于升降导套下方设有环形限位凸块31。升降执行机构为升降气缸。
[0024]升降台架下方设有浮动连接架5。浮动连接架位于船体外侧。浮动连接架包括设置在升降台架上并往下延伸的竖直导杆51,可沿竖直导杆升降的浮动台架54,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台架上方的上限位挡块53,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浮动台架下方的下限位挡块56及设置在浮动台架与升降台架之间并可使浮动台架往上移动的拉簧52。拉簧的下端与浮动台架相连接,上端与升降台架相连接。浮动台架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配合的浮动导套55,且浮动导套位于上限位挡块与下限位挡块之间。
[0025]如图1、图2所示,间歇式自放流装置位于船体外侧。间歇式自放流装置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定隔离筒61、通过转轴杆可转动设置在定隔离筒内的动放流筒66及设置在转轴杆上的第一驱动叶轮62。定隔离筒通过第一连接杆57固定在浮动台架下方。动放流筒与转轴杆同轴。转轴杆与定隔离筒的轴线重合。定隔离筒的内径与动放流筒的内径之差为5-10_。定隔离筒的外侧面下部设有定放流口65。定隔离筒的外侧面上部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上设有弧形盖板612。弧形盖板的轴线与定隔离筒的轴线重合。动放流筒外侧面上设有动放流口 67。定放流口沿定隔离筒的轴线延伸。定放流口的轴向长度大于动放流筒的轴向长度。动放流筒的两端位于定放流口的两端之间。动放流口沿转轴杆的轴向延伸。动放流筒每转动一周,动放流口与定放流口连通一次。
[0026]定隔离筒内设有两块竖直隔板63。两块竖直隔板将定隔离筒的内腔分隔成左、中、右三个腔体。动放流筒位于中腔体内。定放流口位于两块竖直隔板之间,且定放流口与中腔体相连通。
[0027]如图2、图3所示,转轴杆包括位于动放流筒左侧的左轴杆64及位于动放流筒右侧的右轴杆68。左轴杆与右轴杆同轴。左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竖直隔板上。左轴杆的一端与动放流筒的左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左腔体内。第一驱动叶轮位于左腔体内,且第一驱动叶轮固定在左轴杆上。定隔离筒外侧面上设有与左腔体相连通的左进水导流管613及左出水导流管614。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水平设置,且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的轴线与转轴杆相垂直。左进水导流管及左出水导流管沿定隔离筒的切向延伸。左进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头。左出水导流管的端口朝向船尾。左进水导流管的端部设有横截面积由船尾往船头方向逐渐增大的左导流口。
[0028]如图2、图4所示,右轴杆68可转动的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