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黄精红茶的人工智能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而且是世界最大产茶和出口国,目前我国有六大茶类生产销售。如今我国红茶国内外销售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红茶的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国内外消费者熟悉。黄精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它是一种“食药同源”植物,具有降糖、降压、强身壮体功能。但是目前人们只采收黄精的根部食用或作中草药原料,大量的叶子都废掉。研究表明,黄精叶中含有大量旳黄精多糖,维生素、黄酮类,甾苷等物质可被开发利用。但是采用一般的制作方法无法最大化地将黄精叶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并且难以最大化地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黄精叶的浪费及没有被利用,尤其是其中的营养物质没有被最大化地利用等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黄精红茶的人工智能发酵系统,利用光源对黄精叶进行发酵,实现了黄精叶 的高效利用,减少了黄精叶的资源浪费,并且能有效地提高了黄精红茶中的营养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黄精红茶的人工智能发酵系统,包括光源装置、红外电热供温装置、温度感应器、超声波加湿器、湿度感应器、智能供氧装置、空调装置,所述光源装置、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智能供氧装置依次连接;
所述光源装置用于对发酵系统提供光源;
所述红外电热供温装置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所述红外电热供温装置用于对发酵系统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发酵系统的内部温度;
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与所述湿度感应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加湿器用于对发酵系统进行加湿处理;
所述湿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发酵系统的内部湿度;
所述智能供氧装置用于对发酵系统提供氧气;
所述空调装置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所述空调装置用于发酵系统降低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装置为LED光源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装置的前端连接机体及自动上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供氧装置连接有自动下叶装置及整个机体。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供氧装置包括供氧机和溶解氧测试仪。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光源发酵的方法,使得黄精叶被利用,并且能最大化地利用其营养价值。光源发酵工序,是一种利用LED光源 具有绿色、节能、光效能高三大优点进行红茶发酵作业,尤其是采用LED光作为发酵光能与热能利用最大特点是:热效能高并且稳定,尤其是LED光,能激活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化地利用了黄精叶的营养,并且该系统提供人工智能控温、控湿、供氧状态,程控进行发酵作业,以致酶促氧化反应在良好旳环境中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原件符号说明:
LED光源装置1、红外电热供温装置2、温度感应器3、超声波加湿器4、湿度感应器5、智能供氧装置6、空调装置7、自动上叶装置8、自动下叶装置9、供氧机10、溶解氧测试仪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黄精红茶的人工智能发酵系统,该系统包括LED光源装置1、红外电热供温装置2、温度感应器3、超声波加湿器4、湿度感应器5、智能供氧装置6、空调装置7,LED光源装置1、温度感应器3、湿度感应器5、智能供氧装置6依次连接,其中LED光源装置1的前端连接有自动上叶装置8,智能供氧装置6连接有自动下叶装置9。
红外电热供温装置2与温度感应器3连接,红外电热供温装置2用于对发酵系统进行温度控制,其中温度感应器3用于感应发酵系统 的内部温度,当温度感应器3感应温度后,然后将温度信息反馈给系统,接着系统进行比对,一旦内部温度过高,利用与温度感应器3连接的空调装置7进行调控。空调装置7用于降低发酵系统中内部的温度,最后对内部温度进行调控。一般来讲都是将温度定格在37℃±1℃,以致使发酵室温度一直控制在36-38℃条件下,形成良好发酵温度环境;
超声波加湿器4与湿度感应器5连接,超声波加湿器4用于对发酵系统进行加湿处理,湿度感应器4用于感应发酵系统的内部湿度,当湿度感应器4感应内部湿度后,然后将湿度信息反馈给系统,接着系统同进行对比,最后对内部湿度进行调控。一般来讲将定格湿度为88-90%,从而使发酵室的湿度保持≤90%,保持高湿环境;
智能供氧装置6用于对发酵系统提供氧气,其中智能供氧装置6包括供氧机10和溶解氧测试仪11,通过其中的智能供养装置6对其内部的氧气进行检测,并控制供氧状况。一般来讲,将控制系统定格为9-15分钟之间供氧一次,每隔10分钟排气一次,可确保发酵室内废气及时排放,供氧充分;
本发明采用光源发酵的方法,使得黄精叶被利用,并且能最大化地利用其营养价值。光源发酵工序,是一种利用光源具有绿色丶节能丶光效能高三大优点进行红茶发酵作业。尤其是采用LED光作为发酵光能与热能利用最大特点是:热效能高并且稳定,尤其是LED光,能激活多酚氧化酶活性,使其转化形成大衍生产物,最大化地利用了黄精叶的营养。并且该系统提供人工智能控温,控湿,供氧状态,程控 进行发酵作业,以致酶促氧化反应在良好旳环境中进行。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