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碧螺春菊花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84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碧螺春菊花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茶叶,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品其滋味,入口鲜而淡雅,浓而醇厚,回味甘甜而绵长。然而,碧螺春作为绿茶,具有淡淡的苦涩味,限制了饮茶的人群推广。因此,有必要在保持碧螺春原有的浓而醇厚的口感的同时,增加其鲜香口感,掩盖淡淡的涩味,以增加碧螺春的受众,推广饮茶文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生产既具有菊花的香味,又具有木质的香味的碧螺春菊花茶的生产加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碧螺春菊花茶生产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加工步骤:

一、茶胚鲜花处理:选用碧螺春茶干茶,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早上8点晨露蒸发以后采摘新鲜菊花,手工进行新鲜菊花筛选;

二、窨花拼和: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按质量百分比8.5-9.5:0.5-1.5配比,手工将新鲜菊花、碧螺春茶按一层碧螺春茶,一层新鲜菊花拌和,用竹筢将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拼和均匀,将拼和好的茶花装在用铝箔纸封好的木箱中,每箱20-25公斤,窨藏时间10-12小时;

三、通花散热:手工用竹筢将木箱内的茶花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让碧螺春茶、菊花充分散热;

四、起花:手工用竹筢、藤筛将已窨过茶花中的花渣筛出,使茶花由混合到分离,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

五、烘焙:将窨好花的茶叶摊放在竹匾上,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持续时间2-3小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碧螺春菊花茶茶生产加工方法,可将菊花的香味充分被碧螺春茶吸收,同时,木质炭烧烘干桶和竹炭在烘焙过程中,可将其本身的香味融入茶叶中,使用本发明生产出来的碧螺春菊花茶既具有菊花的香味,又具有木质的香味,改变了碧螺春的涩味,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利于对饮茶文化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碧螺春菊花茶生产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加工步骤:

一、茶胚鲜花处理:选用碧螺春茶干茶,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早上8点晨露蒸发以后采摘新鲜菊花,手工进行新鲜菊花筛选;

二、窨花拼和: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按质量百分比9:1配比,手工将新鲜菊花、碧螺春茶按一层碧螺春茶,一层新鲜菊花拌和,用竹筢将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拼和均匀,将拼和好的茶花装在用铝箔纸封好的木箱中,每箱20-25公斤,窨藏时间10-12小时;

三、通花散热:手工用竹筢将木箱内的茶花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让碧螺春茶、茉莉花充分散热;

四、起花:手工用竹筢、藤筛将已窨过茶花中的花渣筛出,使茶花由混合到分离,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

五、烘焙:将窨好花的茶叶摊放在竹匾上,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持续时间1-2小时。

实施例二

本发明所述的茉莉花碧螺春茶生产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加工步骤:

一、茶胚鲜花处理:选用碧螺春茶干茶,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早上8点晨露蒸发以后采摘新鲜菊花,手工进行新鲜菊花筛选;

二、窨花拼和: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按质量百分比:9.5:0.5配比,手工将新鲜菊花、碧螺春茶按一层碧螺春茶,一层新鲜菊花拌和,用竹筢将碧螺春茶、新鲜菊花拼和均匀,将拼和好的茶花装在用铝箔纸封好的木箱中,每箱20-25公斤,窨藏时间10-12小时;

三、通花散热:手工用竹筢将木箱内的茶花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让碧螺春茶、菊花充分散热;

四、起花:手工用竹筢、藤筛将已窨过茶花中的花渣筛出,使茶花由混合到分离,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

五、烘焙:将窨好花的茶叶摊放在竹匾上,用木制炭烧烘干桶和竹碳进行烘干,持续时间2-3小时。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