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味品酿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榨生产线。
背景技术:
压榨工序为酱油等调味品的酿造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其主要用于对物料(固液混合物,如酱醪)中的固体(如酱渣)和液体进行分离,所采用的方法为:先通过反复折叠滤布并通过在每次折叠之前向滤布中灌入物料而形成物料垛,再通过对物料垛施加外力来将物料中的液体过滤出去,最后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清洁后的滤布留待下次再用。
实现上述压榨工序的生产线称为压榨生产线。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压榨效果,压榨生产线中通常需要设置包括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在内的多级压榨工位,以实现对物料垛的多级压榨,使物料中的液体逐渐减少,物料垛高度逐渐降低,而为了满足各级压榨工位的工艺需求,每个工位所使用的料笼均不相同(例如各级料笼的高度及承载能力不同),这样才能够保证压榨生产线的连续运转。
而且,如图1c所示,现有的压榨生产线中所使用的轻压笼、上部笼和重压笼等料笼均为四周焊接封闭的框式结构,物料垛无法直接推入和推出,而只能采取套笼和脱笼的方式实现物料垛与料笼的组合与分离,且由于料笼四周挡板的内壁上均设有导流槽,这些导流槽可以在压榨过程中对被压榨出的液体进行导流,但在物料与压榨笼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这些导流槽会严重增大料笼所施加的阻力,因此,当需要将物料与压榨笼进行分离(也即脱笼)时,现有技术中也只能通过对压榨笼进行提升来实现,并且只有将压榨笼提升至物料顶面高度以上才能完成脱笼,脱笼难度较大,作业危险性较高。
此外,目前压榨生产线中的用于对物料垛进行挤压的压榨机,通常包括4根立柱、上横梁、下横梁、1个压头和1个液压缸,其中,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连接于4根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机架,液压缸设置在上横梁上,压头连接于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这样当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就能带动压头相对于压榨笼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压榨笼中物料的压榨。然而,这种现有的压榨机结构,一方面,其仅能完成压榨动作,而无法完成脱笼动作,脱笼动作需要由电动葫芦或行车等完成,也即压榨与脱笼两个动作需要两套不同的设备来完成,导致压榨生产线的设备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压榨面积有限,压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需求
基于此,现有的压榨生产线,工位较多,工序较复杂,生产节拍较慢。下面结合图1a和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压榨生产线及其工艺流程进行说明。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压榨生产线的工位布置图。参照图1a,现有的压榨生产线包括依次布置的布料工位、预压工位、第一脱笼工位、轻压工位、第二脱笼工位、重压工位、第三脱笼工位和拆渣洗布工位,其中:布料工位用于对滤布进行多次折叠和多次物料灌注,完成布料过程,在该布料工位需使用布料笼,该布料笼包括轻压笼及叠在轻压笼上部的上部笼;预压工位用于对物料垛进行第一吨位的挤压,初步对物料中的液体进行过滤;第一脱笼工位用于将上部笼脱掉,以将轻压笼和物料垛一起推送到轻压工位;轻压工位用于对容置于轻压笼中的物料垛进行第二吨位(大于第一吨位)的挤压,将部分液体过滤除去;第二脱笼工位用于将轻压笼脱掉,并将重压笼套在物料垛上,以将物料垛与重压笼一起推送到重压工位;重压工位用于对物料垛进行第三吨位(大于第二吨位)的挤压,继续对物料中的液体进行过滤;第三脱笼工位用于将重压笼脱掉,以将物料垛直接推送到拆渣洗布工位;拆渣洗布工位则用于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
图1b示出了基于图1a所示现有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b所示,目前压榨生产工艺流程为:先通过将上部笼叠加于轻压笼上形成布酱笼,然后将布料笼推送到布料工位进行布料;布料后将物料垛和布料笼一起推送到预压工位,对物料垛进行预压;第一脱笼工位,利用电动葫芦或行车等将上部笼脱掉,被脱掉的上部笼可以重新与轻压笼组装成布料笼;脱掉上部笼后,将物料垛和轻压笼一起推送到轻压工位,对物料垛进行轻压;轻压完成之后,将物料垛和轻压笼一起推送至第二脱笼工位,将轻压笼脱掉,并在与轻压笼分离的物料垛上套上重压笼,同时,被脱掉的轻压笼上可以重新叠加上部笼形成布料笼;将物料垛与重压笼一起推送到重压工位,对物料垛进行重压;重压完成之后,将物料垛与重压笼一起推送到第三脱笼工位,将重压笼脱掉;最后,将与重压笼分离的物料垛推送到拆渣洗布工位,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
可见,这种现有的压榨生产线,其虽然能够完成压榨工序,但整个压榨生产线的设备结构及工艺流程均较为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布料工位和预压工位,还是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所使用的料笼均为四周焊接封闭的框式结构,基于这种料笼结构,压榨生产线需要设置单独的脱笼和/或套笼工位,并需要设置单独的电动葫芦或行车等脱笼设备,才能实现物料垛与料笼的组合与分离,导致整个压榨生产线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工艺流程较长,生产节拍较慢;且基于这种料笼结构,在进行脱笼作业时,必须将料笼提升至物料垛顶面以上的高度,才能成功实现料笼与物料垛的分离,脱笼难度较大,作业风险性较高;
(2)各工位间进行物料流转时,物料垛必须与料笼一起移动,重量大,移动难度高,运行成本高;
(3)各料笼移动频繁,因此需要配备更多的料笼,这样才能避免因料笼被移走而导致相应工位空闲,有利于充分利用各个工位,使整个压榨生产线的运转更加高效连续,提高压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压榨生产线,其布料工位的布料笼为四周封闭的框式结构,在脱除布料笼时,脱笼难度较大,作业风险性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榨生产线,包括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料工位、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布料工位处设有布料机和第一料笼,布料机用于在第一料笼中堆叠滤布并涂布物料形成物料垛,第一料笼能够与物料垛一起从布料工位流转至初步过滤工位,且第一料笼为开合笼,以使第一料笼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能够与物料垛分离。
可选地,第一料笼包括具有第一中空腔室的第一框架和设置于第一框架的四周侧面上的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其中,第一中空腔室内部用于容置物料垛,第一前挡板和第一后挡板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挡板各自包括相对于第一框架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合部。
可选地,第一后挡板、第一左挡板和第一右挡板各自包括第一开合部。
可选地,第一右挡板的第一开合部、第一左挡板的第一开合部和第一右挡板的第一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一框架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
可选地,第一后挡板的第一开合部的左端或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上且第一后挡板的第一开合部能够绕着第一竖直轴线进行旋转;和/或,第一左挡板的第一开合部的顶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上且第一左挡板的第一开合部能够绕着第一水平轴线进行旋转;和/或,第一右挡板的第一开合部的顶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上且第一右挡板的第一开合部能够绕着第二水平轴线进行旋转。
可选地,第一后挡板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且第一后挡板的下挡板为第一后挡板的第一开合部;和/或,第一左挡板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且第一左挡板的下挡板为第一左挡板的第一开合部;和/或,第一右挡板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且第一右挡板的下挡板为第一右挡板的第一开合部。
可选地,轻压工位处设有第二料笼,第二料笼为开合笼,以使第二料笼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即能够与物料垛分离。
可选地,第二料笼包括具有第二中空腔室的第二框架和设置于第二框架的四周侧面上的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其中,第二中空腔室内部用于容置物料垛,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各自包括相对于第二框架能够开合的第二开合部。
可选地,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进行平移来实现开合。
可选地,第二料笼还包括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第一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第二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可选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二左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上,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开合驱动缸和第一连杆,第一开合驱动缸倾斜地铰接于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与第一支撑结构之间,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一支撑结构铰接;和/或,第二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二右挡板外侧的第二支撑结构上,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开合驱动缸和第二连杆,第二开合驱动缸倾斜地铰接于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支撑结构铰接。
可选地,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左端或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二框架上且能够绕着第二竖直轴线进行旋转,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左端或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二框架上且能够绕着第三竖直轴线进行旋转。
可选地,第二后挡板整体为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或,第二前挡板整体为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或,第二左挡板整体为第二左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和/或,第二右挡板整体为第二右挡板的第二开合部。
可选地,第二料笼固定设置于轻压工位。
可选地,重压工位处设有第三料笼,第三料笼为开合笼,以使第三料笼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即能够与物料垛分离。
可选地,第三料笼包括具有第三中空腔室的第三框架和设置于第三框架的四周侧面上的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其中,第三中空腔室内部用于容置物料垛,第三前挡板和第三后挡板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各自包括相对于第三框架能够开合的第三开合部。
可选地,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进行平移来实现开合。
可选地,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和/或,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
可选地,第三料笼还包括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第三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第四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可选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三左挡板外侧的第三支撑结构上,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开合驱动缸和第三连杆,第三开合驱动缸倾斜地铰接于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与第三支撑结构之间,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支撑结构铰接;和/或,第四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三右挡板外侧的第四支撑结构上,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开合驱动缸和第四连杆,第四开合驱动缸倾斜地铰接于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与第四支撑结构之间,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第四支撑结构铰接。
可选地,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左端或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三框架上且能够绕着第四竖直轴线进行旋转,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左端或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三框架上且能够绕着第五竖直轴线进行旋转。
可选地,第三后挡板整体为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或,第三前挡板整体为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或,第三左挡板整体为第三左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和/或,第三右挡板整体为第三右挡板的第三开合部。
可选地,第三料笼固定设置于重压工位。
可选地,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处还设有压榨机,压榨机包括压榨组件,压榨组件包括压头结构和压头驱动结构,压头结构用于对物料进行挤压,压头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压头结构上下运动。
可选地,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还包括提笼组件,提笼组件能够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连接第一料笼与对应的压榨组件,以使第一料笼随着对应的压榨组件一起向上运动。
可选地,提笼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提笼驱动装置,其中: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压榨组件上且能够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上下运动,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压榨笼上,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在对应的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保持分离,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彼此不干涉,在对应的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以实现压榨笼与对应的压榨组件的连接;提笼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产生能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的相对运动。
可选地,提笼组件还包括提笼限位装置,提笼限位装置限制第一连接件向下运动的位移。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钩挂部,第二连接部为与第一钩挂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钩挂部;或者,第一连接部为插孔和插板中的一个,第二连接部为插孔和插板中的另一个。
可选地,压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压头,压头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与至少两个压头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压头能够同步地对放置于压榨组件下方的同一压榨笼内的物料进行压榨,每个压头驱动缸用于驱动对应的压头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榨生产线,其设置于布料工位处的第一料笼为开合笼,而不再为四周焊接的封闭结构,这可以使第一料笼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即能够与物料垛分离,也即本实用新型无需将第一料笼提升物料垛顶面高度以上即可完成对第一料笼的脱笼,脱笼难度较小,作业危险性较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压榨生产线的工位布置示意图。
图1b示出基于图1a所示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1c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料笼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示实施例的压榨生产线的工位布置示意图。
图3a示出图2所示压榨生产线中一实施例的第一料笼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b示出图3a所示第一料笼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4a示出图2所示压榨生产线中一实施例的第二料笼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b示出图4a所示第二料笼的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c示出图图4a所示第二料笼的第二左挡板和第二右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图2所示压榨生产线中一实施例的第三料笼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b示出图5a所示第三料笼的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c示出图图5a所示第三料笼的第三左挡板和第三右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图2所示压榨生产线中一实施例的集合压榨与提笼功能的压榨机的初始状态。
图6b示出图6a所示压榨机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进行压榨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分离状态。
图6c示出图6a所示压榨机在压榨组件完成压榨向上运动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状态。
图7示出基于图2所示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8a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压榨机的示意性轴测图。
图8b示出图8a所示压榨机的示意性局部主视图。
图中:
11、第一料笼;12、第二料笼;13、第三料笼;2、压榨机;
111、第一前挡板;
112、第一后挡板;1121、第一竖直轴线;
113、第一左挡板;1131、第一水平轴线;
114、第一右挡板;1141、第二水平轴线;
115、第一框架;
116、第一开合部;
117、锁止装置;
123、第二左挡板;1231、第一开合驱动缸;1232、第一连杆;
124、第二右挡板;1241、第二开合驱动缸;1242、第二连杆;
133、第三左挡板;1331、第三开合驱动缸;1332、第三连杆;
134、第四右挡板;1341、第四开合驱动缸;1342、第四连杆;
211、压头;212、压头驱动缸;213、导向杆;
221、第一连接件;222、第二连接件;223、提笼驱动装置;224、安装座;
231、立柱;232、上横梁;233、下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物料在压榨生产线中的流转方向定义的,其中以物料流入方向为前,以物料流出方向为后,且以面对前方时的左右方向为左右方向;且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榨生产线及其压榨工艺流程。参照图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榨生产线,其包括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料工位、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布料工位处设有布料机和第一料笼11,布料机用于在第一料笼11中堆叠滤布并涂布物料形成物料垛,第一料笼11能够与物料垛一起从布料工位流转至初步过滤工位,而且该第一料笼11为开合笼,以使第一料笼11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能够与物料垛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榨生产线的布料工位处设置为开合笼的第一料笼11,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需将第一料笼11提升至物料垛顶面高度以上即可完成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能够降低对第一料笼脱笼11时的提升高度要求,脱笼难度较小,作业危险性较低。而且,由于只需将第一料笼11提升较小高度即可完成脱笼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降低对实现脱笼功能的提升装置的强度和提升力等性能的要求,节约相应的成本。
此外,为了降低对轻压工位处的料笼的脱笼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线,其轻压工位处可以设置为开合笼的第二料笼12,这样使得第二料笼12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即能够与物料垛分离,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降低对第二料笼12的脱笼难度。
而且,为了降低对重压工位处的料笼的脱笼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线,其重压工位处也可以设置为开合笼的第三料笼13,这样第二料笼13在其底面高度低于其中的物料垛顶面高度时即能够与物料垛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降低对第三料笼13的脱笼难度。
在发明中,开合笼为具有相对于料笼的框架能够开合的开合部的料笼,其可以为四周挡板皆具有开合部的料笼,也可以为四周挡板中部分挡板具有开合部的料笼。而开合部既可以为整个挡板,也即挡板设置为整体能够开合的;也可以仅为挡板的一部分,也即挡板设置为部分能够开合的,其中优选设置为挡板的下部能够开合,也即挡板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其中下挡板为开合部,这样可以在满足降低脱笼难度的前提下使得开合笼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物料进出。
而为了实现开合部的开合,本实用新型的开合部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框架进行旋转和/或平移,这样,开合部可以通过相对于框架进行旋转和/或平移来实现开合。此处的平移既可以为相对于框架的上下移动,也可以为相对于框架的左右移动,还可以为相对于框架的斜向移动,或者为相对于框架的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复合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手动控制开合部进行开合,也可以自动控制开合部进行开合。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开合笼还可以包括开合驱动装置,开合笼的至少一个开合部在开合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框架进行旋转和/或平移,这样开合笼的这至少一个开合部可以自动实现开合,方便且高效。
此外,开合笼还可以包括与具有开合部的挡板对应设置的锁止装置17,每个锁止装置17用于在对应的挡板的开合部闭合时将对应的挡板的开合部与框架进行锁紧,这样能够在不需要取放物料时对中空腔室的四周进行封闭,以便于将物料垛稳定地限定于开合笼内,并承载压榨时的挤压力。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线,压榨生产工艺可以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布料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布料工位处实施,利用设置于布料工位处的布料机向设置于布料工位处的第一料笼11中堆叠滤布并涂布布料,形成物料垛;
料笼移动步骤:将第一料笼11及其内的物料垛一起由布料工位推动至初步过滤工位;
初步过滤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初步过滤工位处实施,对物料垛进行初步处理,将物料中的液体初步过滤除去;
第一料笼脱笼步骤:先打开第一料笼11,之后将第一料笼11与其中的物料垛分离;
轻压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轻压工位处实施,利用设置于轻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对经过初步处理之后的物料垛进行轻压;
重压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重压工位处实施,利用设置于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对经过轻压之后的物料垛进行重压。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工艺,由于在第一料笼脱笼步骤中,可以在打开第一料笼11后再分离第一料笼11与物料垛,因此,可以减少第一料笼11对脱笼动作的阻力,降低第一料笼11的脱笼难度。
在该压榨生产工艺中,初步过滤步骤可以包括自淋步骤和预压步骤,其中:
自淋步骤:设置于预压步骤之前,利用物料垛自身的重力作用对物料中的液体进行自淋过滤;
预压步骤:初步过滤工位处设有压榨机2,利用设置于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2对物料进行预压。
通过将自淋和预压集成在初步过滤工位处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增加工位的前提下实现对物料更为充分的过滤,保证经过初步处理之后物料能够具有更优良的品质,且有利于节省操作时间,加快生产节拍。
下面结合图2-图7所示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线和压榨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压榨生产线包括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料工位、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重压工位和拆渣洗布工位,其中,布料工位用于对滤布进行多次折叠并多次灌注物料,形成物料垛;初步过滤工位用于对物料垛进行初步处理,将物料中的液体初步过滤除去;轻压工位用于对物料垛进行轻压,继续过滤物料中的液体;重压工位用于对物料垛进行重压,进一步过滤物料中的液体;拆渣洗布工位用于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
在该实施例中,布料工位处设有布料机(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料笼11,其中,布料机用于在第一料笼11中堆叠滤布并涂布物料形成物料垛,第一料笼11能够与物料垛一起从布料工位流转至初步过滤工位,且第一料笼11为开合笼,也即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料笼11为移动式开合笼。
图3a-3b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一料笼11的示意性结构。如图3a-3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料笼11包括第一框架115、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
第一框架115具有容置物料垛的第一中空腔室,且第一框架115具有上下表面以及四周的四个侧面,其中:第一框架115的上下表面未设置挡板,也即第一中空腔室上下两端开口,这样便于布料机从第一中空腔室的顶端开口进入第一中空腔室中进行布料,也便于经过压榨而与料渣分离的液体从第一中空腔室的底端开口流出;而第一框架115四周的四个侧面上则分别设有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其中,第一前挡板111和第一后挡板112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这样如图3b所示,在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中空腔室的四周被封闭,从而第一料笼11可以在压头对物料进行压榨的过程中对物料垛的四周进行限位,并承载压榨压力,保证固液顺利分离。通常,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的内壁上均设有纵向设置的导流槽,这些导流槽可以在压榨过程中对被压榨出的液体进行导流,但在脱笼时,若这四个挡板为封闭的、无法开合的,则这些导流槽会严重增大四个挡板对脱笼动作的阻力,导致只有将压榨笼提升至物料垛顶面高度以上才能完成脱笼,脱笼难度大。
为了更容易地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中可以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挡板各自包括相对于第一框架115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合部116,这样在需要对第一料笼11进行脱笼时,通过打开至少两个相邻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可以有效解除挡板上的导流槽等结构对脱笼动作的大部分阻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
其中优选地,第一前挡板111、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中的三个挡板各自包括第一开合部116。具体地,如图3a所示,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各自包括第一开合部116,这样在脱笼时,可以将这三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均打开,减小第一料笼11对物料垛在后方、左方和右方三个方向的阻力,解除在移出物料垛过程中第一料笼11对物料垛在后方、左方和右方三个方向的阻挡,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将第一料笼11提升较小高度(例如第一料笼11的底面恰好离开用于承载物料垛的承托板时的高度)即可顺利将物料垛从第一料笼11中移出,实现第一料笼11与物料垛的分离,因此能够有效降低脱笼难度。
当然,在移出物料时,可以从这三个挡板中任意一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移出,但其中优选从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移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第一后挡板112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设置的挡板,且其更靠近下一工位,物料垛从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移出后即能直接被推动至下一工位,推动路线短,劳动强度小;另一方面,从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移出物料垛,是使物料垛向着远离封闭的第一前挡板111的方向运动,这样封闭的第一前挡板111也不再对物料垛施加阻力,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脱笼难度,减小劳动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以及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均通过相对于第一框架115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具体地,如图3a所示,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的左端(当然也可以是右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115上且能够绕着第一竖直轴线1121进行旋转,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115上且能够绕着第一水平轴线1131进行旋转,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枢转连接于第一框架115上且能够绕着第二水平轴线1141进行旋转。基于此,三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均向着垂直于物料流转方向的一侧(左侧或右侧)打开,敞开空间更大,对第一料笼11与物料垛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阻力更小,因此,更容易实现脱笼动作,而且,当物料垛从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被移出时,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只需摆开较小的角度即可,这样实现开合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小。
该实施例的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以及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可以均手动开合,也可以均自动开合,或者一部分手动开合且另一部分自动开合。优选地,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设置为手动开合,而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设置为自动开合,这样既能保证降低脱笼难度,又能使得第一料笼11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为了实现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的自动开合,与这两个第一开合部116一一对应的,该实施例的第一料笼11还包括两个开合驱动装置,其中,每个开合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绕着对应的轴线自动旋转。开合驱动装置可以为驱动缸(液压缸或气缸),驱动缸的缸筒和缸杆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框架115连接,驱动缸的缸筒和缸杆中的另一个可以与对应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连接,这样驱动缸可以通过其缸杆与缸筒的相对伸缩来实现对应的第一开合部116相对于第一框架115的开合,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而为了实现三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锁止,该实施例的第一料笼11还包括与三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一一对应的三个开合锁止装置,每个锁止装置用于在对应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闭合时自动将第一开合部116与第一框架115锁紧。在该实施例中,开合锁止装置17包括锁止驱动缸、插销和与插销配合的插孔,插销设置于第一框架115和对应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中的一个上,插孔设置于第一框架115和对应的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中的另一个上,锁止驱动缸用于驱动插销插入插孔中或者从插孔中拔出。基于此,当某一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需要打开时,对应的开合锁止装置17的锁止驱动缸驱动插销从插孔中拔出,解除锁止,然后对应的开合驱动装置的驱动缸的缸筒和缸杆相对运动(例如相对伸出),使第一开合部116打开;而当该第一开合部116需要关闭时,则对应的开合驱动装置的驱动缸的缸筒和缸杆向反方向相对运动(例如相对收回),使第一开合部116闭合,并由对应的开合锁止装置17的锁止驱动缸驱动插销插入插孔中,实现第一开合部116与第一框架115的锁紧。
可见,该实施例能够实现开合及锁止过程的自动化,省时省力,有利于加快生产节拍,提高压榨效率。
此外,由于布料工位和初步过滤工位的物料是通过在布料工位处由第一中空腔室的顶面开口放入第一料笼11中的,在这两个工位间具有初始高度的物料垛无需与第一料笼11进行组合或分离,而只有经过初步处理之后的高度大幅降低的物料垛才需要与第一料笼11分离,因此,这两个工位具有“无物料垛直接推入需求且物料垛高度变化较大”等特点。
为了能够基于较简单的结构来更好地满足这两个工位的工艺需求,可以将第一后挡板112、第一左挡板113和第一右挡板11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部分开合的。由图3a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料笼11的这三个挡板均设置为部分能够开合的,也即这三个挡板中每个挡板各自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且各自将下挡板设置为第一开合部116。基于这种设置,整个第一料笼11不仅具有三个第一开合部116,而且同时还具有位于各个第一开合部116上方的无法开合的封闭部,这样既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开合部116来减小脱笼阻力,降低脱笼高度;又可以通过闭合第一开合部116而由各个挡板整体来一起对具有初始高度的物料垛进行限位,满足对具有初始高度的物料垛进行稳定限位的需求;而且,相对于整个挡板能够开合的情况,施加较小的驱动力即能够驱动该第一料笼11的三个第一开合部116开合,开合更加容易,对开合驱动装置的要求较低,结构更加简单;此外,基于这种设置,一体结构的第一料笼11就能够同时满足脱笼需求及物料垛限位需求,而不用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设置单独的上部笼,更可以省去预先将上部笼叠加于轻压笼上形成布料笼的操作,因此这样设置的第一料笼11也更有利于简化整个压榨生产工艺的流程操作。
下面结合该实施例中布料工位和初步过滤工位的生产过程来进一步说明设置前述第一料笼11的好处:
在压榨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将该第一料笼11推动至布料工位,物料从第一料笼11的第一中空腔室的顶端开口进入第一料笼11中,经过滤布堆叠和物料涂布完成布料过程,形成具有初始高度的物料垛,此时的物料垛高度较高,通常物料垛顶面位于第一中空腔室的顶面高度附近,由各个挡板的整体对物料垛进行限位;然后,将整个第一料笼11与其中的物料垛一起推送至初步过滤工位进行初步处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物料垛高度降低至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或其以下的高度位置处;之后,打开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并将第一料笼11提升至其底面离开承托板的高度,同时将物料垛从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移出,完成脱笼动作;最后,将被移出的物料垛推送至轻压工位参与后续的压榨过程。
可见,将该实施例的第一料笼11应用于这两个工位,其不仅能够降低第一料笼11的脱笼难度,而且可以基于较为简单的料笼结构来满足布料工位和初步过滤工位的工艺要求。
而且,由图3a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低于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由于该实施例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合部116(即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更高,这使得在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合部116摆开相同角度时,相对于三个挡板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高度相同的情况,该实施例的左右两侧的敞开空间更大,能使物料垛更加顺利地经由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进出该第一料笼11的第一中空腔室。当然,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的顶端高度也可以只低于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和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中的一个的顶端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轻压工位处设有压榨机2和第二料笼12,压榨机2能够对容置于第二料笼12中的物料垛进行轻压,第二料笼12为开合笼。
图4a-4c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二料笼12的示意性结构。该第二料笼12的整体组成与第一料笼11的整体组成基本相同。如图4a-4c所示,该第二料笼12包括具有第二中空腔室的第二框架(图中未示出)和设置于第二框架的四周侧面上的第二前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二后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其中,第二中空腔室内部用于容置物料垛,第二前挡板和第二后挡板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
但该第二料笼12与第一料笼11在具体结构上并不相同,以下重点描述该第二料笼12与第一料笼11的不同之处,未描述部分可以参照第一料笼11的结构进行理解。
如图4a-4c所示,该第二料笼12不仅其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各自包括第二开合部,其第二前挡板也包括第二开合部,也即该第二料笼12的四个挡板各自包括第二开合部。由于四周四个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均能够打开,因此,可以减小在物料进出第二料笼12过程中第二料笼12所施加的沿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阻力,解除在移出物料垛过程中第二料笼12对物料垛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阻挡,使得物料垛与第二料笼12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容易、更加顺利,且使得物料垛可以直接推进该第二料笼12中并可以直接由该第二料笼12中推出,因此无需再提升第二料笼12即可实现脱笼动作,脱笼难度进一步降低;而且,由于物料垛可以直接推进推出,因此,第二料笼12可以不再移动,也即第二料笼12为固定式开合笼,从而能够省去第二料笼12的来回推动过程,简化操作,并且,基于此,对第二料笼12的脱笼可以直接在轻压工位处完成,能够实现轻压与对应脱笼工位的集成,可以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工位数量,简化工艺流程。
至于四个第二开合部的开合方向,其中第二后挡板的开合部及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可以仍采用与第一料笼11的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类似的设置方式,即左端或右端与第二框架枢转连接并绕着竖直轴线进行旋转。其中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竖直轴线可以为第二竖直轴线,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竖直轴线可以为第三竖直轴线,第二竖直轴线和第三竖直轴线优选同时设置于对应挡板的左端或同时设置于对应挡板的右端,以使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与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开合方向一致,保证具有较大的前后敞开空间。当然,第二后挡板的开合部及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的开合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而第二实施例中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物料垛沿着物料流转方向由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处进入第二料笼12的中空腔室中,并在完成轻压之后,沿着物料流转方向由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处移出第二料笼12并被推动至重压工位。
而与第一料笼11不同的,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不再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而是其中至少一个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进行平移来实现开合,且该实施例中的平移为相对于第二框架的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复合移动,也即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和/或,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也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其中优选地,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
为了实现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的自动平移开合,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料笼12还可以包括开合驱动装置,且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其中,第一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第二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相对于第二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设置为平移开合的好处在于,相对于旋转打开的情况,左右两侧敞开空间更大,第二料笼12所施加的阻力更小。
如图4b和4c所示,该第二料笼12,其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在闭合状态均抵压于第二框架上,也即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及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与第二框架之间既不焊接,也不通过其他连接件连接。
第一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二左挡板123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上。该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开合驱动缸1231和第一连杆1232,第一开合驱动缸1231倾斜地铰接于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之间,第一连杆12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铰接,这样第一开合驱动缸1231通过其缸杆和缸筒的相对伸缩来控制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脱离于第二框架,并由第一连杆1232对与第二框架脱离开的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进行限位和辅助支撑,自动实现第二框架的左侧面的相应部位的完全打开,解除物料垛推入推出过程中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所施加的阻挡作用。
第二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二右挡板124外侧的第二支撑结构上。该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开合驱动缸1241和第一连杆1242,第二开合驱动缸1241倾斜地铰接于第二支撑结构与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之间,第一连杆124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结构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铰接,这样第二开合驱动缸1241通过其缸杆和缸筒的相对伸缩来控制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脱离于第二框架,并由第一连杆1242对与第二框架脱离开的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进行限位和辅助支撑,自动实现第二框架的右侧面的相应部位的完全打开,解除物料垛推入推出过程中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所施加的阻挡作用。
可见,该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料笼12,当其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及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打开时,两个第二开合部能够完全离开第二框架,使得第二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相应部位能够完全打开,相对于旋转打开的情况,左右两侧敞开空间更大,第二料笼12所施加的阻力更小。
此外,该第二料笼12采用如图4a-图4c所示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其好处还在于,当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和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开合驱动缸1231和第一连杆1232可以将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牢固地顶靠在第二框架的左侧面的相应部位,第二开合驱动缸1241和第一连杆1242也可以将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牢固地顶靠在第二框架的右侧面的相应部分,不仅能够重新对中空腔室形成较好的封闭,还能保证第二料笼12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轻压的压榨力(通常在300~500吨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而为了使压榨生产线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利用轻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的机架的立柱231来作为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也即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均直接固定设置于位于第二料笼12的外侧的压榨机2的机架的立柱231上,由于无需引入新的支撑结构,因此这样设置能使整个压榨生产线的结构较为简单。
下面结合该实施例中轻压工位的生产过程来进一步说明设置前述第二料笼12的好处:
在初步过滤工位对物料完成初步处理之后,将第二料笼12的第二前挡板121、第二后挡板122、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全部打开,由初步过滤工位推出的物料垛可以直接经由该第二料笼12的第二前挡板121处直接推进轻压笼的中空腔室中,之后将第二前挡板121、第二后挡板122、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均闭合,对物料垛进行轻压,待轻压完成之后,再重新将第二料笼12的四个挡板全部打开,并由第二后挡板122处直接将物料垛移出,完成轻压笼与物料垛的分离,即完成对第二料笼12的脱笼。
可见,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前述第二料笼12,使得物料垛可以从第二料笼12中直接推进推出,一方面,由于不用提升第二料笼12就能实现第二料笼的脱笼动作,因此,可以使得脱笼难度进一步降低,且可以省去现有压榨生产线中专门的轻压笼脱笼工位(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第二脱笼工位),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占地面积,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物料在轻压和重压工位之间进行流转时,也无需再将相第二料笼12与物料垛一起进行移动,而只需单独移动物料垛即可,劳动强度减小,物料流转速度加快,且第二料笼12可以设置为固定不动的,以减少整个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笼1的频繁移动,有利于保证整个压榨生产线的运转更加高效连续,提高压榨效率;再一方面,由于无需提升第二料笼12即可实现对第二料笼12的脱笼,因此,该实施例的压榨生产线也无需设置用于提升第二料笼12的设备,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压榨生产线的结构,节约成本。
而且,为了更便于物料直接推进推出,第二料笼2的各个挡板中可以至少一个设置为整体能够开合。如图4a-4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料笼2的各个挡板均整体设置为能够开合的,也即第二后挡板整体为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第二前挡板整体为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第二左挡板123整体为第二左挡板123的第二开合部,第二右挡板124整体为第二右挡板124的第二开合部,这样使得第二料笼2四周的四个挡板均能够整体打开,进一步增大打开空间,减少第二料笼2的阻挡作用,使得物料能够更加顺利且更加容易地直接推进推出,这样设置也更加符合轻压工位的工艺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重压工位处设有压榨机2和第三料笼13,此压榨机2能够对容置于第三料笼13中的物料垛进行重压,重压压力大于轻压压力,通常在1200~1600吨左右;第三料笼13为开合笼。
图5a-5c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三料笼13的示意性结构。如图5a-5c所示,该第三料笼13与第二料笼12的结构基本相同,现仅简要说明如下,其余未描述部分可以参照第二料笼12和第一料笼11进行理解。
由图5a-5c可知,该第三料笼13包括具有第三中空腔室的第三框架(图中未示出)和设置于第三框架的四周侧面上的第三前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三后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三左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其中,第三中空腔室内部用于容置物料垛,第三前挡板和第三后挡板为沿着物料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挡板。
该第三料笼13的四个挡板各自包括第三开合部。由于四周四个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均能够打开,因此,可以减小在物料垛进出第三料笼13过程中第三料笼13所施加的沿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阻力,解除在移出物料垛过程中第三料笼13对物料垛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阻挡,使得物料垛与第三料笼13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容易、更加顺利,且使得物料垛可以直接推进该第三料笼13中并可以直接由该第三料笼13中推出,因此无需再提升第三料笼13即可实现脱笼动作,脱笼难度进一步降低;而且,由于物料垛可以直接推进推出,因此,第三料笼13可以不再移动,也即第三料笼13可以为固定式开合笼,从而能够省去第三料笼13的来回推动过程,简化操作,并且,基于此,对第三料笼13的脱笼可以直接在重压工位处完成,能够实现重压与对应脱笼工位的集成,可以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工位数量,简化工艺流程。
至于四个第三开合部的开合方向,其中第三后挡板的开合部及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也可以仍采用与第一料笼11的第一后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类似的设置方式,即左端或右端与第三框架枢转连接并绕着竖直轴线进行旋转。其中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竖直轴线可以为第四竖直轴线,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竖直轴线可以为第五竖直轴线,第四竖直轴线和第五竖直轴线优选同时设置于对应挡板的左端或同时设置于对应挡板的右端,以使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与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开合方向一致,保证具有较大的前后敞开空间。当然,第三后挡板的开合部及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的开合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而第三实施例中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物料垛沿着物料流转方向由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处进入第三料笼13的中空腔室中,并在完成重压之后,沿着物料流转方向由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处移出第三料笼13并被推动至重压工位。
该第三料笼13,其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也不再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进行旋转来实现开合,而是其中至少一个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进行平移来实现开合,且该实施例中的平移为相对于第三框架的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复合移动,也即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和/或,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也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其中优选地,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均通过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来实现开合。
为了实现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的自动平移开合,该第三实施例的第三料笼13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其中,第三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第四开合驱动装置与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相对于第三框架同时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设置为平移开合的好处在于,相对于旋转打开的情况,左右两侧敞开空间更大,第三料笼13所施加的阻力更小。
如图5b和5c所示,该第三料笼13,其第三左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在闭合状态也均抵压于第三框架上,也即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及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与第三框架之间既不焊接,也不通过其他连接件连接。
第三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三左挡板133外侧的第三支撑结构上。该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开合驱动缸1331和第三连杆1332,第三开合驱动缸1331倾斜地铰接于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之间,第三连杆1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铰接,这样第三开合驱动缸1331通过其缸杆和缸筒的相对伸缩来控制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脱离于第三框架,并由第三连杆1332对与第三框架脱离开的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进行限位和辅助支撑,自动实现第三框架的左侧面的相应部位的完全打开,解除物料垛推入推出过程中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所施加的阻挡作用。
第四开合驱动装置设置于位于第三右挡板134外侧的第四支撑结构上。该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开合驱动缸1341和第四连杆1342,第四开合驱动缸1341倾斜地铰接于第四支撑结构与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之间,第一连杆13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结构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铰接,这样第三开合驱动缸1341通过其缸杆和缸筒的相对伸缩来控制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脱离于第三框架,并由第四连杆1342对与第三框架脱离开的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进行限位和辅助支撑,自动实现第三框架的右侧面的相应部位的完全打开,解除物料垛推入推出过程中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所施加的阻挡作用。
可见,该实施例所示的第三料笼13,当其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及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打开时,两个第三开合部能够完全离开第三框架,使得第三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相应部位能够完全打开,相对于旋转打开的情况,左右两侧敞开空间更大,第三料笼13所施加的阻力更小。
此外,该第三料笼13采用如图5a-5c所示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其好处还在于,当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和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开合驱动缸1331和第三连杆1332可以将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牢固地顶靠在第三框架的左侧面的相应部位,第四开合驱动缸1341和第四连杆1342也可以将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牢固地顶靠在第三框架的右侧面的相应部分,不仅能够重新对中空腔室形成较好的封闭,还能保证第三料笼13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重压的压榨力。
与第二料笼12中类似的,前述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既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而为了使压榨生产线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利用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的机架的立柱231来作为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也即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均直接固定设置于位于第三料笼13的外侧的压榨机2的机架的立柱231上,由于无需引入新的支撑结构,因此这样设置能使整个压榨生产线的结构较为简单。
而且,为了更便于物料直接推进推出,第三料笼3的各个挡板中可以至少一个设置为整体能够开合。如图5a-5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料笼3的各个挡板均整体设置为能够开合的,也即第三后挡板整体为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第三前挡板整体为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第三左挡板133整体为第三左挡板133的第三开合部,第三右挡板134整体为第三右挡板134的第三开合部,这样使得第三料笼3四周的四个挡板均能够整体打开,进一步增大打开空间,减少第三料笼3的阻挡作用,使得物料能够更加顺利且更加容易地直接推进推出,这样设置也更加符合重压工位的工艺要求。
下面结合该实施例中重压工位的生产过程来进一步说明设置前述第三料笼13的好处:
将第三料笼13的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右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全部打开,并将由第二料笼12中推出的物料垛直接经由该第三料笼13的第三前挡板处直接推进第三料笼13的中空腔室中,再将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右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均闭合,对物料垛进行重压,重压结束之后,重新将第三料笼13的四个挡板全部打开,并由第三后挡板处直接将物料垛移出,完成重压笼与物料垛的分离,即完成对第三料笼13的脱笼。
可见,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前述第三料笼13,使得物料垛可以从第三料笼13中直接推进推出,一方面,由于不用提升第三料笼13就能实现第三料笼的脱笼动作,因此,可以使得脱笼难度进一步降低,且可以省去现有压榨生产线中专门的重压笼脱笼工位(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第三脱笼工位),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占地面积,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物料在重压和拆渣洗布工位之间进行流转时,也无需再将相第三料笼13与物料垛一起进行移动,而只需单独移动物料垛即可,劳动强度减小,物料流转速度加快,且第三料笼13可以设置为固定不动的,能够减少整个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笼1的频繁移动,有利于保证整个压榨生产线的运转更加高效连续,提高压榨效率;又一方面,由于无需提升第三料笼13即可实现对第三料笼13的脱笼,因此,该实施例的压榨生产线也无需设置用于提升第三料笼13的设备,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压榨生产线的结构,节约成本;再一方面,由于物料垛可以直接推入第三料笼13中,而无需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必须在第二脱笼工位处进行套笼,因此,也可以进一步简化操作过程,进一步减小劳动强度,进一步加快物料流转速度。
在该实施例中,初步过滤工位处也设有压榨机2,该压榨机2用于预先对物料垛进行压榨,也即该实施例初步过滤工位处所实施的初步处理包括预压,通常预压压力小于轻压压力。这样使得该实施例的压榨生产线能够对物料进行三级压榨,保证所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
该实施例中的压榨机2(包括轻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以及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2),均包括压榨组件,该压榨组件包括压头结构和压头驱动结构,压头结构用于对物料进行挤压,压头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压头结构上下运动。
而为了省去现有压榨生产线中所设置的行车或电动葫芦等专门的提升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2,其还包括提笼组件,该提笼组件能够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连接第一料笼11与对应的压榨组件,以使第一料笼11随着对应的压榨组件一起向上运动。这样使得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2既能完成压榨动作,又能完成脱笼动作,即该压榨机2集压榨功能与脱笼功能为一体,功能更加丰富;由于利用该压榨机2即能够实现压榨与脱笼两个动作,而无需再设置单独的用于脱笼的电动葫芦或行车等,因此,能够简化压榨生产线的结构,节约相应的成本;而且,基于此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可以在初步处理工位处完成,将原本分离的第一脱笼工位和预压工位集成于一个工位,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工位数量,简化压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节约压榨生产线的占地面积;此外,由于基于该压榨机2,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动作可以在预压动作执行过程中完成,因此,还可以简化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进一步提高压榨生产效率。
图6a-6c示出了集成有压榨功能和脱笼功能的压榨机2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6a-6c,为了使提笼组件能够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提笼组件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221、第二连接件222和提笼驱动装置223,其中:第一连接件221设置于压榨组件上且能够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上下运动,第二连接件222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第一连接件221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222包括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保持分离,且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彼此不干涉,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以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的连接;提笼驱动装置223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连接件222的至少部分产生能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的相对运动。
通过设置前述提笼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压榨机2不仅可以在压榨完毕后,利用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设置于压榨组件上的第一连接件221的第一连接部与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的第二连接件222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的连接,使第一料笼11能够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与物料垛分离,实现脱笼功能;还可以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进行压榨的过程中,使设置于压榨组件上的第一连接件221的第一连接部与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的第二连接件222的第二连接部分离,并使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不发生干涉,从而保证压榨组件能够正常向下运动实现压榨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能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的相对运动可以为相对摆动,也可以为相对平移,也即,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连接件222的至少部分相对摆动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和/或,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连接件222的至少部分相对平移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部分和/或第二连接件222的部分产生相对运动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与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部分进行伸缩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分离与连接;或者,本实用新型的提笼驱动装置223也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整体和/或第二连接件222的整体产生相对运动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与连接,例如,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和第二连接件222相对摆动(例如相对前后摆动或相对左右摆动)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分离与连接,和/或,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和第二连接件222 相对平移(例如沿着前后方向和/或沿着左右方向相对平移)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
其中,作为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的部分进行伸缩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离与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221可以还包括连接本体,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连接本体上且能够相对于连接本体进行伸缩,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连接本体进行伸缩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和分离,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连接本体缩回,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在第一连接件221停止向下运动时或者第一连接件221向上运动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连接本体伸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彼此连接。基于该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222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而提笼驱动装置223与第一连接部驱动连接,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部的伸缩,来控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过程中彼此分离而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又彼此连接,保证压榨机2既能实现正常的压榨功能,又能实现脱笼功能;且由于只需驱动第一连接部伸缩即可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的连接,驱动力较小,对提笼驱动装置223的要求较低,可以在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使压榨机2将压榨功能和脱笼功能集成为一体。
其中,作为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和第二连接件222相对前后摆动或相对左右摆动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离与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绕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或绕左右方向设置的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由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上运动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由第二位置摆动至第一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彼此连接。基于此,第二连接件222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而提笼驱动装置223与第一连接件221驱动连接,且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产生远离或靠近第二连接件222所在位置的摆动,来控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过程中彼此分离而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又彼此连接,保证压榨机2既能实现正常的压榨功能,又能实现脱笼功能。
其中,作为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和第二连接件222沿着前后方向和/或沿着左右方向相对平移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离与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提笼驱动装置223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沿着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平移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由第三位置平移至第四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上运动过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由第四位置平移至第三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彼此连接。基于该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222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料笼11上,而提笼驱动装置223与第一连接件221驱动连接,且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产生远离或靠近第二连接件222所在位置的平移,来控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压榨组件向下运动过程中彼此分离而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又彼此连接,保证压榨机2既能实现正常的压榨功能,又能实现脱笼功能;此外,该压榨机2在压头211上升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提升,使得在执行预压动作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动作,由于脱笼动作无需再占用单独的时间,因此,该压榨机2还可以简化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进一步提高压榨生产效率。
而为了限制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的位移,本实用新型的提笼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位移的提笼限位装置,通过该提笼限位装置来控制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的位移。
下面结合图6a-6c所示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在该实施例中,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221绕左右方向设置的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和连接。
如图6a-6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压榨机2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压榨组件和设置于压榨组件上的提笼组件。
其中,机架用于支撑压榨组件和提笼组件。如图6a-6c所示,机架包括两组支撑件和固定于两组支撑件上部的上横梁232,压榨组件设置在上横梁232上,两组支撑件对称地设置于压榨组件的两侧,每组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立柱231。
压榨组件用于对放置于压榨组件下方的第一料笼11中的物料进行压榨。如图6a-6c所示,压榨组件包括压头结构和压头驱动结构,压头结构用于对位于压榨组件下方的第一料笼11中的物料进行挤压,压头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压头结构相对于第一料笼11上下运动。在该实施例中,压榨组件采用现有的结构,即压头结构只包括一个压头211,压头驱动结构也只包括一个压头驱动缸212,导向结构压头驱动缸212设置于上横梁232上,压头211连接于压头驱动缸212的下方,压头驱动缸212通过其缸筒与缸杆的相对伸缩来控制压头211的上下运动。且该实施例的压榨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在压头结构升降过程中对压头结构进行导向。如图6a-6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2根导向杆213和两个的导向孔,2根导向杆连接于压头211上并对称地位于压头驱动缸212的两侧,两个导向孔设置于上横梁232上且与2根导向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导向杆213与每个导向孔滑动配合,实现对压头211升降过程的导向。
提笼组件用于在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连接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以使第一料笼11能随着压榨组件一起向上运动。如图6a-6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提笼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221、第二连接件222、提笼驱动装置223和安装座224,其中,第一连接件221和提笼驱动装置223通过安装座224连接于压榨组件上,第二连接件222则固定设置在第一料笼11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224不仅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221与压榨组件,而且其还能起到限制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位移的作用,也即该安装座224同时用作提笼限位装置。如图6a-6c所示,安装座224相对于压头结构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压榨组件上并位于压头结构上方,且安装座224能够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上下运动,安装座224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料笼11的沿前后方向的尺寸。
由于安装座224能够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上下运动且安装座224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料笼11的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当安装座224在压榨组件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至第一料笼11顶端所在高度位置时,安装座224会因被第一料笼11顶端卡住而无法继续随着压榨组件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安装于安装座224上的第一连接件221也无法再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实现限制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位移的目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安装座224限制第一连接件221停止向下运动时,第一连接部处于第二连接部的下方。又由于安装座221与压头结构可相对上下移动设置,因此,当安装座224因第一料笼11顶端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时,压头结构仍可以在压头驱动结构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实现正常的压榨过程;且当压头结构完成对物料的挤压之后向上运动至第一料笼11顶端所在高度位置时,压头结构又能够对安装座224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带动安装座224及安装座224上的第一连接件221及提笼驱动装置223开始向上运动。当然,安装座224与第一料笼11的尺寸关系并不局限于前述方式,实际上,将安装座224设置为其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料笼11的沿左右方向的尺寸,也可以使得该安装座224能够向下运动至第一料笼11顶端所在高度位置时限制第一连接件221继续向下运动,实现限位功能,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对第一连接件的限位功能,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由图6a-6c可知,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安装座224能够相对于压头结构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压榨组件上,安装座224直接套设于压头驱动结构上,且在安装座224向下运动至第一料笼11顶端所在高度位置之前,安装座224的下表面在与压头结构的上表面接触。这样安装座224能够相对于压头结构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压榨组件上,且在第一料笼11顶端及其以上的高度范围内,安装座224及其上的第一连接件221和提笼驱动装置223能够随着压头结构一起上下运动,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件221停止向下运动时,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下方,又能够保证压榨组件向上运动过程中,压头结构能够带动提笼组件一起向上运动,且由于安装座224是套设于压头结构上的,无需在安装座224与压榨组件之间设置其他的连接件,结构较为简单,且使得该实施例可以在无需改变压榨组件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安装座224与压头结构的相对上下运动。
如图6a-6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提笼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221、两个第二连接件222和两个提笼驱动装置223,两个第二连接件222对称地固定于第一料笼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挡板上(在图6a-6c中即为前后挡板上,当然也可以为左右挡板上),两个第一连接件221与两个第二连接件22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提笼驱动装置223则与两个第一连接件22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在压榨组件带动第一料笼11一起向上运动实现脱笼功能时,提笼组件能够将第一料笼11的相对的两侧均与压榨组件连接,从而能够对第一料笼11整体形成稳定的支撑,保证脱笼动作的平稳完成。
为了描述方便,以下仅针对位于第一料笼11一侧的提笼驱动装置223、第一连接件221和第二连接件222进行说明,另一侧的结构可以参照进行理解。
如图6a-6c所示,提笼驱动装置223为驱动缸(以下简称提笼驱动缸),第一连接件221为活动挂钩,其具有位于其下部的作为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钩挂部;第二连接件222为固定挂钩,其具有作为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钩挂部,第一钩挂部与第二钩挂部相互配合设置。这样当第一连接部在提笼驱动缸和压榨组件的共同作用下运动至第二连接部所在位置时,即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高度方向及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置均相同时,则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钩挂,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彼此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2的彼此连接。实际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第一连接部可以为插孔和插板中的一个,对应地,第二连接部可以为插孔和插板中的另一个,只要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的彼此连接即可。
提笼驱动缸设置于安装座224上,其缸筒与安装座224固定连接,其缸杆与第一连接件221的上部连接,而第一连接件221的中部(即其下部与其上部之间的部分)与安装座224铰接,且铰接轴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基于此,当提笼驱动缸的缸杆进行伸缩时,则第一连接件221产生前后方向的摆动,使第一连接部靠近或远离第二连接部所在的竖直位置。当然,提笼驱动缸也可以设置为其缸杆与安装座224固定连接,而其缸筒与第一连接件221的上部连接,只要提笼驱动缸能够通过其缸杆与缸筒的相对伸缩来实现第一连接件221的摆动即可。
下面结合图6a-6c来说明该实施例的压榨机2的工作过程:
(1)初始状态时,由图6a可知,压头驱动缸212处于收缩状态,使得压头211、第一连接件221和提笼驱动缸均处于初始高度位置;且提笼驱动缸也处于收缩状态,第一连接件221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即图6a中所示的竖直位置),此时第一连接部处于第二连接部的正上方。
(2)需要对物料进行压榨时,参照图6b,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开始伸出,驱动压头211向下运动,压头驱动缸212和压头211带动安装座224及安装座224上的提笼驱动缸和第一连接件221向下运动,同时,提笼驱动缸的缸杆伸出,驱动第一连接件221向第一位置的外侧摆出,并摆动至第二位置(即图6b中所示的倾斜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不仅第一连接部在运动至第二连接部所在高度位置时无法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也不会发生干涉,因此,可以使压榨组件能够不受提笼组件的影响而继续向下运动;当压榨组件带动安装座224运动至第一料笼11顶端所在高度位置时,由图6b可知,第一料笼11顶端对安装座224形成阻挡,安装座224及第一连接件221和提笼驱动缸均停止继续向下运动,此时在高度方向上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下方;之后,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继续伸出,压头211继续向下运动,直至完成对物料的挤压,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不再伸出,压头211也停止向下运动,完成压榨动作,压榨机2实现压榨功能。
(3)之后,参照图6c,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开始收缩,驱动压头211开始向上运动,当压头211上升至第一料笼11顶面所在高度位置时,压头211的上表面与安装座224的下表面接触,压头211对安装座224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安装座224及其上的第一连接件221和提笼驱动缸在压头211的带动下开始向上运动。而提笼驱动缸的缸杆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21向上运动过程中伸出(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21停止向下运动时即伸出),使第一连接件221由前述第二位置摆动至前述初始的第一位置,使第一连接部处于第二连接部的正下方,这样当第一连接件221在压头21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至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同高时,第一连接部则会与第二连接部进行钩挂,实现第一连接件221与第二连接件222的连接,也即实现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的连接,则之后压榨组件再继续向上运动时,就会带动第一料笼11一起向上运动,使第一料笼11与物料垛分离,完成脱笼动作,压榨机2实现脱笼功能。
由上述压榨机2的工作过程可知,在该压榨机2的安装座224及提笼驱动缸的作用下,第一连接件221能够竖直地与第二连接件222进行连接,这样压榨组件对第一料笼11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一料笼11的运动方向一致,而无侧向分力,因此,更有利于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提升。
可见,该实施例的压榨机2既能实现压榨功能,又能实现脱笼功能,压榨机2的功能集成化程度较高,可以省去压榨生产线中原有的行车或电动葫芦等设备,从而能够节约行车或电动葫芦等设备所占用的空间以及所耗费的设备成本。且由于可以直接利用压榨机2实现脱笼功能,因此,压榨与脱笼可以都在压榨工位上完成,而无需再将挤压过后的第一料笼11推动至专门的脱笼工位进行脱笼,从而可以省去现有压榨生产线的专门的脱笼工位,进而减少压榨生产线的工位数量,加快压榨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压榨生产线的产能;此外,该压榨机2在压头211上升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提升,使得在执行预压动作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动作,由于脱笼动作无需再占用单独的时间,因此,该压榨机2还可以简化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进一步提高压榨生产效率。
当然,当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也需要对相应的料笼进行提升才能实现脱笼功能时,上述集成有压榨和提笼功能的压榨机2也可以应用于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
综上可知,该实施例通过在布料和初步过滤工位设置移动式开合笼,在轻压和重压工位设置固定式开合笼,并在初步过滤工位处设置集合压榨与提笼功能的压榨机,不仅使得整个压榨生产线的各级压榨工位(即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能够集合压榨动作与脱笼动作,而无需再单独设置脱笼工位,由于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的第一脱笼工位、第二脱笼工位和第三脱笼工位,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整个压榨生产线的工位数量,节约整个压榨生产线的占地面积,缩短整个压榨生产线的长度,加快整个压榨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提高整个压榨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将料笼提升至较小高度或不提升料笼即可完成脱笼动作,因此,能够降低脱笼难度,提高脱笼过程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在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处均无需再设置行车或电动葫芦等专门的提升设备,因此,整个压榨生产线的结构更加简单,设备成本更低。
图7示出了基于图2-6c所示压榨生产线的压榨生产工艺。参照图7,该压榨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布料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布料工位处实施,利用设置于布料工位处的布料机向设置于布料工位处的第一料笼11中堆叠滤布并涂布布料,形成物料垛;
料笼移动步骤:将第一料笼11及其内的物料垛一起由布料工位推动至初步过滤工位;
初步过滤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初步过滤工位处实施,对物料垛依次进行自淋和预压,将物料中的液体初步过滤除去;
第一料笼脱笼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初步过滤工位处实施,打开第一料笼11的各第一开合部116,并利用初步过滤工位处的压榨机2分离第一料笼11与其中的物料垛;
轻压物料转入步骤:打开第二料笼12的各第二开合部,将经过第一料笼脱笼步骤的物料垛推送至轻压工位,并经由第二料笼12的第二前挡板的第二开合部推入第二料笼12中;
轻压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轻压工位处实施,闭合第二料笼12的各第二开合部,之后利用设置于轻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对推入第二料笼12中的经过初步处理的物料垛进行轻压;
轻压物料转出步骤:打开第二料笼12的各第二开合部,之后将经过轻压的物料垛由第二料笼12的第二后挡板的第二开合部处推出;
重压物料转入步骤:打开第三料笼13的各第三开合部,将从第二料笼12中推出的物料垛推送至重压工位,并经由第三料笼13的第三前挡板的第三开合部推入第三料笼13中;
重压步骤:在压榨生产线的重压工位处实施,闭合第三料笼13的各第三开合部,之后利用设置于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对推入第三料笼13中的物料垛进行重压;
重压物料转出步骤:打开第三料笼13的各第三开合部,之后将经过重压的物料垛经由第三料笼13的第三后挡板的第三开合部处推出并推送至拆渣洗布工位;
拆渣洗布步骤: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
基于该压榨生产工艺的压榨生产操作过程进一步说明如下:
(1)先将各第一开合部闭合的第一料笼11推动至布料工位,由布料机进行布料,形成具有初始高度的物料垛,完成布料步骤;之后,将第一料笼11与其中的物料垛一起推送至初步过滤工位,完成料笼移动步骤。
(2)在初步过滤工位,先利用物料重力作用对物料进行自淋过滤,再利用该工位处的压榨机2的压榨组件对物料进行预压,完成初步过滤步骤,实现对物料的初步处理;之后,打开第一料笼11的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第一左挡板113的第一开合部116以及第一右挡板114的第一开合部116,并在压榨组件上升过程中由该压榨机2的提笼组件连接第一料笼11与压榨组件,使第一料笼11随压榨组件一起上升,当第一料笼11的底面离开其中用于承载物料垛的承托板时,将物料垛由第一后挡板112的第一开合部116处移出,完成第一料笼脱笼步骤,实现对第一料笼11的脱笼。
(3)被脱除的第一料笼11可以重新被推送至布料工位继续参与整个压榨生产过程,而与第一料笼11分离的物料垛则可以推送至轻压工位,并打开第二料笼12的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将推送至轻压工位的物料垛经由第二前挡板推入第二料笼12中,完成轻压物料转入步骤;之后,闭合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利用轻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轻压推入第二料笼12中的物料垛,完成轻压步骤;然后,再打开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第二左挡板123和第二右挡板124,将物料垛由第二后挡板推出,完成轻压物料转出步骤。
(4)将从第二料笼12中推出的物料垛推送至重压工位,并打开第三料笼13的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左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将推送至重压工位处的物料垛经由第三前挡板推入第三料笼13中,完成重压物料转入步骤;之后,闭合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左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利用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重压推入第三料笼13中的物料垛,完成重压步骤;然后,再打开第三前挡板、第三后挡板、第三左挡板133和第三右挡板134,将物料垛由第三后挡板推出,完成重压物料转出步骤。
(5)将从第三料笼13中推出的物料垛推送至拆渣洗布工位,取出滤布中留下的渣料并对滤布进行清洁。
由该压榨生产过程可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压榨生产线进行压榨生产,可以有效简化压榨生产工艺流程,脱除各级料笼时可以只将料笼提升较小高度,甚至可以不提升料笼,脱笼难度显著降低;且可以有效避免料笼的频繁移动,减少劳动强度,加快物料流转速度,提高压榨生产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6c所示的压榨生产线中,其设置于初步过滤工位、轻压工位和重压工位处的压榨机2的压榨组件均采用只包括1个压头211和1个压头驱动缸212的结构。但为了增加压榨组件的压榨面积,提高压榨效率,这些压榨机2的压榨组件还可以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压头211和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212。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图8a-8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压榨机2。
图8a-8b中仅示出了压榨组件及机架,而未示出集合有提笼功能的压榨机2的提笼组件,由于提笼组件已经在前面的内容中进行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而仅重点描述压榨组件和机架的不同结构。
如图8a-8b所示,该压榨机2,其压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压头211,压头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212,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212与至少两个压头211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压头211能够同步地对放置于压榨组件下方的同一料笼内的物料进行压榨,每个压头驱动缸212用于驱动对应的压头211上下运动。
基于该压榨机2,当两个压头211同步下降至料笼中的物料所在的高度后,两个压头211能够同步地对物料进行压榨,使物料中的液体与料渣分离,实现对物料的压榨。由于设置两个压头211和与两个压头211一一对应的两个压头驱动缸212,并且两个压头211能够同步地对物料进行压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设置1个压头211的情况,该实施例的压榨机2的压榨面积增大一倍,压榨效率有效提高,产能有效增长。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压头和驱动缸即可实现压榨面积的成倍增加,无需改变现有压头及液压缸的结构和规格,因此,一方面,该压榨机2受现有加工水平的限制较少,更容易实施,成本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相对于通过增大单个压头和单个驱动杆的规格的情况,通过增加压头211和压头驱动缸212的数量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压榨面积的增加,可以更好地满足产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且由于通过改变压头211和压头驱动缸212的数量即可改变压榨面积,灵活且方便,因此,基于该压榨机2还可以灵活地满足对产量的不同需求;再一方面,该压榨机2能够通过控制两个压头211的同步性来保证对物料压榨的均匀性,有利于在提高压榨效率的同时实现较好的压榨效果。
如图8a-8b所示,该压榨机2,其两个压头驱动缸212的缸筒均固定于机架上,而两个压头211则分别连接于对应的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上,这样当两个压头驱动缸212的缸杆进行伸缩时,即可带动两个压头211进行升降。当然,压头驱动缸212也可以设置为其缸杆固定于机架上,而其缸筒与压头211连接,只要压头驱动缸212能够通过其缸杆与缸筒的相对伸缩来驱动对应的压头211进行升降即可。
为了更方便地实现两个压头211的同步运动,该压榨机2的两个压头驱动缸212均为液压缸,且该压榨机2还包括同步马达(图中未示出),该同步马达与两个压头驱动缸212均进行耦合,这样能够利用该同步马达方便地控制这两个压头驱动缸212的同步动作,进而能够方便地控制两个压头211的同步升降,实现对整个料笼中的物料更高效且更均匀地压榨。
由图8a和图8b可知,该实施例压榨机2的两个压头211沿着压榨生产线的物料流转方向(即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且这两个相邻的压头211的邻接端面彼此间隔很小,例如为10mm~80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既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压头211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互不干涉,又可以对物料进行较为充分的压榨,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压榨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邻接端面”的含义为一个压头211的靠近与其相邻的压头211的端面。
此外,为了保证两个压头211升降过程的平稳性,该实施例的压榨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对压头211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以包括与两个压头211一一对应设置的两组导向件和与这至少两组导向件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导向配合部,其中每组导向件可以固定于对应的压头211上并随着对应的压头211进行升降,而至少两组导向配合部设置于机架上,每组导向配合部与对应的一组导向件配合以在对应的压头211升降过程中对对应压头211进行导向。如图8a和图8b所示,该压榨机2,每组导向件包括两根导向杆213,且每组导向件的两根导向杆213对称地位于对应的压头驱动缸212的两侧,每组导向配合部包括与对应的两根导向杆213一一对应的两个导向孔,各导向孔与对应的导向杆213滑动配合,这样每组导向件可以对对应的压头211进行更稳定的导向,此处压头驱动缸212的两侧可以为压头驱动缸212的左右两侧,优选地,为压头驱动缸212的前后两侧,也即每组导向件的两根导向杆213沿着压榨生产线的流转方向设置于压头驱动缸212的两侧,这样每组导向件的两根导向杆213的布置方向与压头211的布置方向一致,导向效果更好。
由图8a和图8b可知,该压榨机2,机架包括两组支撑件、固定于两组支撑件上部的上横梁232以及固定于两组支撑件下部的下横梁233,压榨组件设置在上横梁232上,两组支撑件对称地设置于压榨组件的两侧,每组支撑件包括三根立柱231,每组支撑件的三根立柱231沿着压榨生产线的物料流转方向(即图8a中的箭头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也即两组支撑件沿着左右方向布置,而每组支撑件的三根立柱231则沿着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地布置,这样每根立柱231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担压力,使得机架能够对压榨组件形成更稳定地支撑,有利于改善整个压榨机的受力情况,保证压榨机的整体稳定性。此外,该压榨机2,每组支撑件的三根立柱231中包括位于两个压头211的邻接端面处的立柱231,也即相邻的两个压头211的邻接端面处设有立柱231,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机架对压榨组件的支撑稳定性。
以上仅以压榨组件包括两个压头211和两个压头驱动缸212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压榨效率,压榨机2的压榨组件还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压头211和压头驱动缸212,实现压榨面积的多倍(既可以是整数倍,也可以是非整数倍)增加,也即本实用新型压榨机2的压榨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压头和14和至少两个压头驱动缸212,相应地,导向件和支撑件也可以设置与至少两个压头211一一对应的至少两组,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