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发酵机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04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发酵机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多种茶叶进行发酵作业的茶叶发酵机房。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工艺加工成的茶叶,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色的关键性工序,发酵过程是鲜叶进行酶促氧化的过程,茶叶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酶促氧化,发生多酚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和缩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一系列氧化产物,同时伴随着其它化学反应茶叶由绿变红,综合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红茶的发酵效果与温度、湿度、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技术在茶叶发酵过程中,通常采用发酵筒或发酵箱对茶叶进行发酵,由于发酵空间较小,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其温度与湿度难以做到精确控制,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了茶叶质量。公开日为2015年1月28日,公开号为CN 104304533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机,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腔室内装有框架的发酵箱,在该框架上装有多个茶叶筛,所述发酵箱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在所述发酵箱的底部装有电热蒸汽锅炉,所述电热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抽风机与所述发酵箱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发酵箱通过蒸汽管与第一排风机连通;在所述发酵箱的腔室内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电热蒸汽锅炉、所述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电控箱电连接。但该红茶发酵装置采用单一的电热蒸汽锅炉对茶叶进行加温及加湿,温度与湿度很难同时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茶叶发酵过程其温度与湿度难以精确控制,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茶叶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精确,红茶品质高的茶叶发酵机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发酵机房,包括茶叶提升机及由隔热墙围合构成的发酵室,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及设置在发酵室内的茶叶传送机,所述茶叶传送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3-8层茶叶传送带,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风发生器及热风管,热风管上设有多个指向茶叶传送带的热风出口;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加湿器及水汽管道,所述加湿器通过水汽管道与设置在发酵室内茶叶传送带上方的加湿喷头连接,茶叶发酵机房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连接茶叶提升机、茶叶传送机、温度控制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热墙围合一个体积较大的发酵室,通过茶叶提升机提供鲜叶,茶叶在发酵室内的茶叶传送带上缓慢移动,同时通过热风发生器为发酵室提供热风加热,通过加湿器为发酵室提供湿度,由于发酵室体积较大,因此热容量较大,比较容易实现恒温、恒湿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茶叶堆积在分3-8层设置的茶叶传送带上,分布均匀且相对分散;而茶叶从上层传送带转入下层传送带时,茶叶会出现翻动,这样,本实用新型发酵室内的茶叶受热相对均匀,可以实现温度与湿度的精确控制,解决现有技术的茶叶发酵过程其温度与湿度难以精确控制,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茶叶质量的问题。

作为优选,发酵室内还设有光辐射装置,所述的光辐射装置设置在发酵室的顶部及四周侧壁上,所述光辐射装置为卤光灯,所述卤光灯的色温为3000-4000开尔文。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辐射装置对茶叶发酵过程进行光照射,这样可以促使茶叶发酵过程的加速进行,活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加快发酵进程,缩短茶叶发酵时间,同时光照可以促进发酵过程中大量中间产物的形成,对提高红茶的品质作用明显;实践表明,对于红茶来说,采用色温为3000至4000开尔文的光线照射,茶叶发酵后的效果最好,形成具有独特的色、香、味的红茶特质。另外卤光灯照射具有一定的热功率,可以发酵温度,对发酵室起到加热作用。

作为优选,热风发生器设置在发酵室的隔热墙外,所述热风管包括主管及连接在主管上的分管,所述分管设置在发酵室底部的茶叶传送带两侧,所述的热风出口等间隔地设置在分管上。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出口位于茶叶传送带的两侧底部位置,热风吹出后自然上升对发酵室起到加热作用,由于热风出口位于发酵室内的空旷位置,因此热风的对流不受影响,有利于为茶叶发酵提供均匀的温度。

作为优选,热风出口上设有阀板,热风出口上方的阀板转轴上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固定螺栓,阀板、定位板及固定螺栓构成热风出口开口调节装置。阀板可以调节热风量的大小,满足各种工况下茶叶发酵对温度的需求。

作为优选,加湿器为即热式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发酵室的隔热墙外,所述水汽管道为两根,沿隔热墙设置,设置在两根水汽管道末端的加湿喷头间隔设置在最上层茶叶传送带的上方。使用即热式供湿装置喷雾加湿,可使红茶在良好的湿热环境中进行酶促发酵,能明显提高发酵质量增进红茶品质。

作为优选,茶叶提升机的茶叶进口端设置在发酵室外,茶叶提升机的茶叶出口端穿入隔热墙设置在茶叶传送机的上方,茶叶提升机上设置匀叶装置,所述匀叶装置位于隔热墙外,所述茶叶提升机上的茶叶输送带宽度与茶叶传送机上的茶叶传送带宽度一致。茶叶输送带宽度与茶叶传送机上的茶叶传送带宽度一致,可以确保茶叶均匀地铺设到茶叶传送带上,通过调节茶叶提升机与茶叶传送机的运转速度,可以改变茶叶在茶叶传送带上的堆叠厚度,满足不同茶叶的发酵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茶叶传送带水平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两层的茶叶传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茶叶传送带由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同步驱动。

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机房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热风发生器及加湿器,使发酵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达到设定值;

b.将茶叶放入位于发酵室外的茶叶提升机,开启茶叶提升机,茶叶通过匀叶装置后提升落入茶叶传送机最上层的茶叶传送带上,开启茶叶传送机,按预设的茶叶发酵时间确定茶叶传送带的移动速度,茶叶在发酵室内的停留时间即为茶叶发酵时间;

c.开启卤光灯,对茶叶传送带上的茶叶进行光照,同时通过控制柜控制热风发生器与加湿器,按设定值要求保持发酵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d.调节茶叶提升机的茶叶输送速度,使茶叶传送带上的茶叶堆叠至20-30厘米的厚度,使移动状态的茶叶在设定的温度与湿度下堆叠发酵。

对于小叶种茶树鲜叶,春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8-40℃,发酵湿度控制在85-90%,茶叶堆叠厚度为25-30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5-4小时;

对于小叶种茶树鲜叶,夏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5-36℃,发酵湿度控制在80-85%,茶叶堆叠厚度为20-25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对于大叶种茶树鲜叶,春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6-38℃,发酵湿度控制在83-87%,茶叶堆叠厚度为25-30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对于大叶种茶树鲜叶,夏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4-35℃,发酵湿度控制在86-90%,茶叶堆叠厚度为20-25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对于一次加工量较小的工况,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连续、流水化的加工方式,此时可以开启茶叶提升机与茶叶传送机,将茶叶以较快的速度一次性导入发酵室,待茶叶全部转入到茶叶传送机上后,关闭茶叶提升机与茶叶传送机,采用静置方式完成发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茶叶发酵过程其温度与湿度难以精确控制,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茶叶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茶叶发酵设备配置了智能控制系统,程序控制下光、汽、湿、热一体化发酵,不仅使红茶发酵实现了智能化,而且可提高工效40-50%,节能20-25%,降低生产成本20-30%,温度、湿度控制精确,发酵时间短,红茶品质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机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风出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茶叶提升机,2.隔热墙,3.发酵室,4.茶叶传送机,5.机架,6.茶叶传送带,7.热风发生器,8.热风出口,9.加湿器,10.水汽管道,11.加湿喷头,12.控制柜,13.光辐射装置,14.主管,15.分管,16.阀板,17.定位板,18.弧形槽,19.固定螺栓,20.茶叶出口端,21.匀叶装置,22.驱动电机,23.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茶叶发酵机房,包括茶叶提升机1及由隔热墙2围合构成的发酵室3,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及设置在发酵室内的茶叶传送机4、所述茶叶传送机包括机架5及设置在机架上的5层茶叶传送带6,茶叶提升机的茶叶进口端设置在发酵室外,茶叶提升机的茶叶出口端20穿入隔热墙设置在茶叶传送机的上方,茶叶提升机上设置匀叶装置21,所述匀叶装置位于隔热墙外,所述茶叶提升机上的茶叶输送带宽度与茶叶传送机上的茶叶传送带宽度一致。茶叶传送带水平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两层的茶叶传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茶叶传送带由驱动电机22通过链条23同步驱动。发酵室内还设有光辐射装置13,所述的光辐射装置设置在发酵室的顶部及四周侧壁上;所述光辐射装置为卤光灯,所述卤光灯的色温为3000-4000开尔文。

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风发生器7及热风管,热风管上设有多个指向茶叶传送带的热风出口8;热风发生器设置在发酵室的隔热墙外,所述热风管包括主管14及连接在主管上的分管15,所述分管设置在发酵室底部的茶叶传送带两侧,所述的热风出口等间隔地设置在分管上。热风出口上设有阀板16(见图3),热风出口上方的阀板转轴上固定有定位板17,定位板上设有弧形槽18,弧形槽内设有固定螺栓19,阀板、定位板及固定螺栓构成热风出口开口调节装置。

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加湿器9及水汽管道10,所述加湿器通过水汽管道与设置在发酵室内茶叶传送带上方的加湿喷头11连接,茶叶发酵机房还包括控制柜12,所述控制柜连接茶叶提升机、茶叶传送机、温度控制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加湿器为即热式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发酵室的隔热墙外,所述水汽管道为两根,沿隔热墙设置,设置在两根水汽管道末端的加湿喷头间隔设置在最上层茶叶传送带的上方。

本实施例茶叶发酵机房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热风发生器及加湿器,使发酵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达到设定值;

b.将茶叶放入位于发酵室外的茶叶提升机,开启茶叶提升机,茶叶通过匀叶装置后提升落入茶叶传送机最上层的茶叶传送带上,开启茶叶传送机,按预设的茶叶发酵时间确定茶叶传送带的移动速度,茶叶在发酵室内的停留时间即为茶叶发酵时间;

c.开启卤光灯,对茶叶传送带上的茶叶进行光照,同时通过控制柜控制热风发生器与加湿器,按设定值要求保持发酵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d.调节茶叶提升机的茶叶输送速度,使茶叶传送带上的茶叶堆叠至20-30厘米的厚度,使移动状态的茶叶在设定的温度与湿度下堆叠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对不同的茶叶按以下的工艺参数进行发酵加工:

对于小叶种茶树鲜叶,春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8-40℃,发酵湿度控制在85-90%,茶叶堆叠厚度为25-30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5-4小时;

对于小叶种茶树鲜叶,夏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5-36℃,发酵湿度控制在80-85%,茶叶堆叠厚度为20-25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对于大叶种茶树鲜叶,春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6-38℃,发酵湿度控制在83-87%,茶叶堆叠厚度为25-30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对于大叶种茶树鲜叶,夏季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4-35℃,发酵湿度控制在86-90%,茶叶堆叠厚度为20-25厘米,发酵时间控制在3-3.5小时。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方式,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轻易实现的,因此这些未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