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及其单向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8278阅读:10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及其单向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及其单向排气阀。
背景技术
:生物饲料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新的饲料加工方式,其特征在于利用单一或复合菌种对饲料单一原料或复合原料或全价配合料进行发酵处理,实现一定程度的预消化、风味优化和益生菌大量增殖。该饲料加工方式由于操作复杂性低,便于在养殖现场使用,是一种优异的养殖现场饲料处理方式。目前,发酵方式主要分为好氧发酵及厌氧发酵,由于好氧发酵过程菌体本身的代谢强度高,会耗损较多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厌氧发酵方式作为一种相对损耗较少的发酵方式更为流行。而针对厌氧发酵工艺,具有良好密封和由内向外单向排气功能的发酵装置最适合。这其中发酵装置的材料材质、实现单向排气功能的排气阀材料材质往往不能满足饲料生产的卫生安全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单向排气阀,以改进材质的卫生安全性,降低单向排气阀内功能部件本身对发酵过程的危害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排气阀,以改进材质的卫生安全性,降低单向排气阀内功能部件本身对发酵过程的危害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单向排气阀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排气阀,用于生物饲料发酵,包括阀体、压片和食用油,其中,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管路、腔体和排气孔,所述连通管路与用于生物饲料发酵的发酵桶连通,所述腔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食用油盛放在所述腔体中并覆盖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所述压片内置在所述腔体中且在所述食用油中沉下遮盖在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上,当所述连通管路中气体的气压大于额定压力时,推动所述压片在所述食用油中上浮,所述连通管路与所述腔体连通,部分气体进入所述腔体中并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气体从所述连通管路中流出导致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气压下降直至小于所述额定压力时,所述压片下沉盖在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上,所述食用油覆盖所述压片和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以及两者的连接处,停止排气。优选的,上述额定压力为0.12MPa。优选的,上述排气孔由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组成。优选的,上述压片为金属铁片。优选的,金属铁片使用前对其进行温度为121℃、时间为20分钟的高压灭菌处理。优选的,上述压片为圆片且其直径大于所述连通管路的直径。优选的,上述压片为金属铁片且为圆片且其直径大于所述连通管路的直径1.6mm-2.4mm。优选的,上述食用油为食用豆油,且添加有抗氧化剂。优选的,上述抗氧化剂为丁基对苯二酚,其在所述食用油中的含量为75ppm。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和设置在所述发酵桶顶部的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排气阀。优选的,上述发酵桶包括螺纹密封连接的桶体和桶盖,所述桶盖的螺纹的末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上述凹槽的宽度为10mm-20mm且深度为3mm-4mm。优选的,上述桶盖的直径为所述桶体的直径的四分之三。优选的,上述桶体的容量不小于200L且不大于500L。优选的,上述发酵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优选的,上述密封圈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单向排气阀的连通管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发酵桶连通,所述连通管路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发酵桶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排气阀,用于生物饲料发酵,包括阀体、压片和食用油,其中,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管路、腔体和排气孔,所述连通管路与用于生物饲料发酵的发酵桶连通,所述腔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食用油盛放在所述腔体中并覆盖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所述压片内置在所述腔体中且在所述食用油中沉下遮盖在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上,当所述连通管路中气体的气压大于额定压力时,推动所述压片在所述食用油中上浮,所述连通管路与所述腔体连通,部分气体进入所述腔体中并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气体从所述连通管路中流出导致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气压下降直至小于所述额定压力时,所述压片下沉盖在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上,所述食用油覆盖所述压片和所述连通管路的出口以及两者的连接处,停止排气。通过同时使用食用油和压片,以及连接管路的结构,实现安全卫生的单向额定压力排气功能,改进了材质的卫生安全性,降低单向排气阀内功能部件本身对发酵过程的危害影响,显著提升了发酵生产效率和卫生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2中:连通管路1、压片2、食用油3、排气孔4、阀体5、桶体6、桶盖7、单向排气阀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排气阀8,用于生物饲料发酵,包括阀体5、压片2和食用油3,其中,阀体5上设置有连通管路1、腔体和排气孔4,连通管路1与用于生物饲料发酵的发酵桶连通,腔体的一端与连通管路1连通,其另一端与排气孔4连通,食用油3盛放在腔体中并覆盖连通管路1的出口,压片2内置在腔体中且在食用油3中沉下遮盖在连通管路1的出口上,当连通管路1中气体的气压大于额定压力时,推动压片2在食用油3中上浮,连通管路1与腔体连通,部分气体进入腔体中并从排气孔4排出,气体从连通管路1中流出导致连通管路1中的气压下降直至小于额定压力时,压片2下重新沉盖在连通管路1的出口上,食用油3覆盖压片2和连通管路1的出口以及两者的连接处,停止排气,从而使得气体只能外溢不能回流,实现的气体的单向排气。通过同时使用食用油3和压片2,以及连接管路1的结构,实现安全卫生的单向额定压力排气功能,改进了材质的卫生安全性,降低单向排气阀8内功能部件本身对发酵过程的危害影响,显著提升了发酵生产效率和卫生安全性。该单向排气阀8的最外缘的直径为12mm-20mm。其中,额定压力以0.12MPa为宜,当然,面对不同种类的生物饲料发酵,额定压力可以通过调整压片2的重量进行调整。其中,排气孔4由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组成。通孔自身的直径很小,通过多个通孔的密集排列形成排气微孔,使用效果更好。其中,压片2为金属铁片,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在食用油中自然下沉的材料,金属铁片使用前对其进行温度为121℃、时间为20分钟的高压灭菌处理。其中,压片2为圆片且其直径大于连通管路1的直径,压片2的直径大于连通管路1的直径1.6mm-2.4mm。其中,食用油3可以为食用豆油,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食用油,并且添加有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丁基对苯二酚,其在食用油3中的含量为75pp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和设置在发酵桶顶部的单向排气阀8,单向排气阀8为如上述任意一项的单向排气阀8。发酵桶包括螺纹密封连接的桶体6和桶盖7,桶盖7的螺纹的末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效果,其中,凹槽的宽度为10mm-20mm且深度为3mm-4mm,桶盖7的直径为桶体6的直径的四分之三,方便原料的装填与倾倒。桶体6的容量不小于200L且不大于500L。发酵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其中,桶体6为圆柱形,采用圆柱形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生物饲料发酵的杂菌污染概率和发霉概率。桶体6的底部为平底,桶体6的壁厚依照容量需求设置为4mm-8mm,最低不能低于4mm。并且可以在桶体6上设置一些凹槽,便于人工扣住后装卸,这些凹槽位于距离桶体6上端四分之一处。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采用食品级材料,并通过螺纹连接紧固密封圈实现良好的密封,同时使用食用豆油和金属铁盖片和连接管路1实现安全卫生的单向额定压力排气功能,采用圆柱形设计,降低了生物饲料发酵的杂菌污染概率和发霉概率,显著提升了发酵生产效率和卫生安全性,同时圆柱的桶体和桶体平底的设计便于多层堆放和滚动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密封圈上设置有通孔,单向排气阀8的连通管路1通过该通孔与发酵桶连通,连通管路1通过密封圈与发酵桶密封连接,无需其他的密封件,那么密封圈同时能够实现桶体6与桶盖7之间的密封,还能够实现单向排气阀8与发酵桶之间的密封,密封结构更加简单,密封效果更好。为了进一步体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降低了生物饲料发酵的杂菌污染概率和发霉概率,现有以下实验供参考:依照下表准备饲料原料:原料种类质量(kg)玉米80.0豆粕26.7ddgs25.3糖蜜1.3菌液12.0自来水50.9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三种发酵菌的菌液混合体,三种微生物的比例为1:1:1。依照上述表中原料混合均匀后分别装填100个常规发酵桶与100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在25-30摄氏度环境中放置30天。30天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饲料发酵装置发生发霉、结块概率相较于常规发酵桶降低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