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粉调味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0172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料,尤其涉及一种香辣粉调味料。
背景技术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历来讲究色、香、味具全,而其中的香、味多依赖于调味品,但现有的调味料多成份单一,使用时按照加工的食材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调料,由于所选调味料的品种数量有限,并且对于不同食材调味料相互间的配比关系不易掌握,常常是导致调味料的味道偏重,而食物失去原有的香味,使人们食之无味。调味料,也称佐料,是指被用来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传统的调味料大多成份单一,例如食盐、酱油、蚝油、味精等,使用时多是根据烹调者的经验和口味加入,操作起来不好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调味料的新品种层出不穷,方便化、高档化、营养化、复合化成为当前调味料发展的新趋向。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五香粉、十三香、鸡精等,这些调味料主要用于调节食物的味道,去除食物的腥味、异味、苦味等,对于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常见的调味料,只具有单一的调味作用,一般不具有保健效果。尽管人们会在煮菜的时候加入一两味中草药制成药膳,但是这样的效力单一,保健效果差。另外,市场上往往是散料单味销售,家中备齐不方便,常因少这少那影响菜味;对有些调味料,甚至是一些中草药人们还不熟知,而不被广泛采用;在炖菜中要加入很多调味料时,要临时将各调味料集中扎成一包使用,需要包布、捆扎,有时包布不够卫生,使用起来不方便。从对有些直接放入菜中的调味料,食人口中味道不佳。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辣粉调味料,成分天然、剂量科学、安全无毒副作用、防腐效果好、且具有营养功能的用于食品的调味料。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香辣粉调味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辣椒面40-50份、芝麻粉5-15份、花椒粉1-3份、八角粉0.5-1.5份、黑胡椒粉1-3份、孜然粉0.5-1.5份、香菜籽粉0.5-1.5份、食盐1-5份、抗氧剂0.05-0.5份、抑菌剂0.01-0.1份。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混合而成,所述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1-3):(1-3):(1-3)。优选地,所述的抑菌剂为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的抑菌剂由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混合而成,所述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的质量比为(1-3):(1-3):(1-3)。本发明香辣粉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即得。具体的,在本发明中:辣椒面,又称辣椒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德有邻辣椒粉,粒度为标细。芝麻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亳州宝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宅福艺纯芝麻粉。花椒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味好美牌花椒粉。黑胡椒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味好美牌黑胡椒粉。孜然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味好美牌孜然粉。香菜籽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味好美牌香菜籽粉。食盐,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提供的加碘精制岩盐。八角粉,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味好美牌八角粉。芸香叶苷,CAS号:153-18-4。大豆异黄酮,CAS号:574-12-9。白藜芦醇,CAS号:501-36-0。香茅醇,CAS号:106-22-9。橙花醇,CAS号:106-25-2。香叶醇,CAS号:106-24-1。本发明的香辣粉调味料,可烹饪牛肉面、羊羔肉和烧烤,烹饪出的口味独特味道香美,是很多回族人喜爱的口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香辣粉调味料原料(重量份):辣椒面45份、芝麻粉10份、花椒粉2份、八角粉1份、黑胡椒粉2份、孜然粉1份、香菜籽粉1份、食盐3份、抗氧剂0.12份、抑菌剂0.015份。所述的抗氧剂由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抑菌剂由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香辣粉调味料制备:将各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芸香叶苷、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橙花醇、香叶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香茅醇、香叶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香茅醇、橙花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测试例1分别将实施例1-7的香辣粉调味料,置于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85%的环境下敞开存放,30天后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ATYCC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香辣粉调味料中菌落总数结果表(×102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实施例10.94.2实施例23.46.3实施例33.76.8实施例42.55.5实施例55.38.4实施例66.48.7实施例76.88.1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中任意二者复配)。测试例2分别将实施例1-7的素食调味料加入泡萝卜中,制得成品食品;其中,防腐剂的加入量均为1wt%。将成品食品经真空包装置于30℃,相对湿度85%环境下。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表2:防腐效果表现象实施例1180天后,未出现斑菌,正常实施例2157天后,开始出现斑菌实施例3135天后,开始出现斑菌实施例4142天后,开始出现斑菌实施例5118天后,开始出现斑菌实施例6106天后,开始出现斑菌实施例7113天后,开始出现斑菌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芸香叶苷、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中任意二者复配)。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