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海蜇脱盐矾半干包装食品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288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渍海蜇脱盐矾半干包装产品的加工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海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每100g海蜇仅含脂肪0.1~0.5g、蛋白质6g、热量276kJ、钙182mg、碘132μg以及多种维生素和胆碱,海蜇头(皮)经凉拌,食用鲜脆可口,是深受欢迎的佐酒佳肴。

新捕获的海蜇含水量可达95%以上,收获时间又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腐烂变质和发生自溶而失去商品价值,且其含有毒素,必须经过明矾和盐的盐渍加工,才能贮存和为人类食用。中国传统的海蜇加工方法以“三矾二盐”加工,即在海蜇加工过程中添加大量的食盐和明矾使海蜇迅速脱水,再用一定比例的盐、矾混合物腌渍,除去其中大部分水分,同时收敛和凝固蛋白质,抑制细菌生长,从而防止海蜇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变质腐败,目前明矾的强脱水作用还未有替代品,我国大多数海蜇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仍继续使用。

但过多的明矾加入会造成铝含量偏高,在提高了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海蜇中铝的残留。铝在人体内积累会扰乱人体生理代谢,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害作用;同时会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大大提高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神经失调疾病的发生概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蜇成品的食用安全性,盐渍海蜇中铝的脱除控制技术成为即食海蜇加工的关键。同时经盐渍加工的海蜇盐含量高达18%~25%,因此在食用前必须脱除大部分盐矾,去除海蜇的咸涩口味,脱盐矾是生产加工即食海蜇的必经环节。传统工艺一般用清水浸泡盐渍海蜇1-2天,所需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而且传统静水浸泡脱盐。食品原料在脱盐过程中会发生复水作用,长时间的浸泡脱盐导致原料组织膨胀,持水量增加,质地变软,形状改变,营养物质流失,微生物生长繁殖等,产品腐败和品质下降,不利于后期加工。

现有技术普遍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清洗去除海蜇中的铝盐,但同时因长时间浸泡而组织吸水膨胀,感官上失去松脆性。超声等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但高频率的超声处理会导致组织纤维受损,硬度下降。已有专利普遍采用多种化学添加剂对海蜇进行脱矾处理,不仅需要采购成本和操作生产成本较高,有些还会对海蜇产品的食用安全产生二次污染和危害,并且总体的脱矾效率不高,对海蜇的感官影响也较大。且淡化后的海蜇更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等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海蜇蛋白高于30℃温度时会变性,不适合常规的加热高温灭菌,现有的臭氧水处理灭菌工艺,可能会对蛋白质等成分进行氧化变质,而且高浓度的臭氧水还是产生溴离子等有害残留,有些采用的紫外灭菌工艺效果较差。关于即食海蜇的包装产品较少,而涉及即食海蜇保质期的文献更是鲜见。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渍海蜇便捷、安全、高效的脱除铝盐的方法,同时又保持海蜇原有品质,保质期长的包装食品,可用于调味后即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盐渍海蜇脱盐矾半干包装食品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原料的预处理:将海蜇沥水后切分成0.5cm×3cm小块;

(2)添加蛋白溶液:向预处理的海蜇中加由食品级的蛋白、食品级碳酸氢钠和去离子水配置而成的混合溶液,在冰浴条件下,在高速分散均质机中作用1~3min,静置5~30min,过滤得到初步脱铝、脱盐后的海蜇;所述混合溶液中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进行配置,食品级的蛋白为0.01%~0.03%,食品级碳酸氢钠为0.1%~0.3%,余量为去离子水;

(3)去离子水浸泡洗脱:取初步脱铝、脱盐后的海蜇加入去离子水,在冰浴条件下,在高速分散均质机中作用1~3min,过滤得最终脱铝、脱盐后的海蜇;

(4)氯化钙溶液浸泡:将最终脱铝、脱盐后的海蜇加入0.1%~1.0%食品级氯化钙溶液,在冰浴下作用10~60min,然后沥干30~60min;

(5)灭菌、包装:将沥干后的海蜇利用脉冲强光灭菌,用PET/PE复合薄膜包装袋,在洁净环境进行真空包装,并置于4℃下冷藏。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海蜇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5~20。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蛋白为食品级的酪蛋白或大豆蛋白。

进一步,步骤(2)或步骤(3)中,所述冰浴温度为1~4℃。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初步脱铝、脱盐后的海蜇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5~15。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最终脱铝、脱盐后的海蜇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为1:5~10。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脉冲强光的强度为505J/脉冲,3脉冲/s,照射时间5~15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加工的海蜇未添加其他有害添加剂,而采用添加蛋白并高速分散均质方法高效脱除海蜇中的铝和盐,铝和盐含量大大降低,经脉冲强光杀菌,真空包装后冷藏期较长,其外观、气味、质地、口味等感官与原料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安全性高,适合食品工厂、饭店和家庭的调味即食海蜇食品二次加工。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盐渍海蜇脱盐矾半干海蜇包装产品加工工艺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发明制得的即食海蜇食品通过以下感官评分标准、理化性质检验、微生物检验进行评价。

(一)感官评分标准

经8人感官评定小组评分,取平均值,总分32~40优良,16~28中等,0~15不合格。

(二)水分、铝和盐含量测定: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减压干燥法。

铝含量测定:经60min沥干后的海蜇样品,采用湿法消解-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进行铝含量检测。

①样品前处理:将海蜇样品切成小碎段,精确称取1.0000-2.0000g样品于消解罐中,加入3ml H2O、6ml浓HNO3,按消解程序消解,程序为:①缓慢升温至120℃,保持5min;②10min升温至150℃,保持5min;③10min升温至180℃,保持5min,消解结束。自动降温。完成后,消解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高纯水定容。同时做空白对照。

②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测定

分别吸取0.1,0.2,0.4,0.6,0.8,1.0,1.2ml的铝标准使用溶液(5μg/ml)于25ml比色管中,另取一25ml比色管加入1ml消解液,加入1.0ml抗坏血酸,摇匀;加入2.0m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溶液(0.2g/l),摇匀;再加入2.0ml铬天青S溶液(0.5g/L),摇匀;加入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后,加纯水至刻度,混匀,室温放置30min后,于64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回归方程测样品中的铝含量。

㈢盐含量测定:采用GB/T 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间接沉淀滴定法。

上述铝和盐含量均为沥干后测定。

(三)微生物检验

①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②大肠菌群检验:GB 4789.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常规培养法。

③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④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⑤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本实施例所用原料为三矾海蜇头,由奉化市兴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提供,60min沥干后,水分含量65.2%±2.1%,铝含量486.7±4.2mg/kg,盐含量21.5±1.7%。

实施例一

取500g三矾海蜇头原料(水分含量65.8%,铝含量485.2mg/kg,盐含量21.7%)→切分成0.5cm×3cm左右大小→按照海蜇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5的比例加入5L 0.01%酪蛋白溶液和0.1%食品级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下作用1min,静置10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72.1mg/kg,盐含量6.4mg/kg)→按照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为1:5的比例倒入去离子水2.5L,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下作用1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48.4mg/kg,盐含量3.1mg/kg)→脱盐后的海蜇加入氯化钙溶液,以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1:5的比例倒入2.5L的1%食品级氯化钙,在2℃冰浴下作用10min→沥干30min→脉冲强光灭菌,脉冲强光的强度为505J/脉冲,3脉冲/s,照射时间5s→真空包装海蜇食品→4℃冷藏10个月→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验。

真空包装后的海蜇食品经冷藏检测:水分含量73.2%,盐含量2.4mg/kg,铝含量46.9mg/kg,远远低于GB 2760-2014铝≤500mg/kg的限量要求;菌落总数7800cfu/g,大肠菌群19MPN/100g,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1515-2007绿色食品海蜇及其制品中即食海蜇的菌落总数小于≤30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要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感官评价总分28分,属于优良级别。

实施例二

取500g三矾海蜇头原料(水分含量65.8%,铝含量485.2mg/kg,盐含量21.7%)→切分成0.5cm×3cm左右大小→按照海蜇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10的比例加入5L 0.01%酪蛋白溶液和0.1%食品级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下作用1min,静置10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72.1mg/kg,盐含量6.4mg/kg)→按照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为1:10的比例倒入5L去离子水,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作用1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48.4mg/kg,盐含量3.1mg/kg)→脱盐后的海蜇加入氯化钙溶液,以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为1:5的比例倒入2.5L 0.1%食品级氯化钙,在2℃冰浴下作用30min→沥干30min→脉冲强光灭菌,脉冲强光的强度为505J/脉冲,3脉冲/s,照射时间7s→真空包装海蜇食品→在4℃冷藏10个月→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验。

真空包装后的海蜇食品经冷藏检测:水分含量75.3%,盐含量2.0mg/kg,铝含量35.4mg/kg,远远低于GB 2760-2014铝≤500mg/kg的限量要求;菌落总数5800cfu/g,大肠菌群16MPN/100g,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1515-2007绿色食品海蜇及其制品中即食海蜇的菌落总数小于≤30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要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感官评价总分30分,属于优良级别。

实施例三

取500g三矾海蜇头原料(水分含量65.8%,铝含量485.2mg/kg,盐含量21.7%)→切分→按照海蜇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20的比例加入10L 0.03%酪蛋白溶液,0.3%食品级碳酸氢钠,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作用3min,静置30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43.6mg/kg,盐含量5.5mg/kg)→按照原始质量(500g)比为1:20的固液比倒入10L去离子水,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作用1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25.2mg/kg,盐含量2.4mg/kg)→脱盐后的海蜇加入氯化钙溶液,以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1:10的比例倒入5L 0.5%食品级氯化钙,冰浴60min→沥干60min→脉冲强光灭菌,脉冲强光的强度为505J/脉冲,3脉冲/s,照射时间10s→真空包装海蜇食品→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验。

真空包装后的海蜇食品经检测:水分含量76.9%,盐含量1.8mg/kg,铝含量19.1mg/kg,远远低于GB 2760-2014铝≤500mg/kg的限量要求;菌落总数3400cfu/g,大肠菌群10MPN/100g,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1515-2007绿色食品海蜇及其制品中即食海蜇的菌落总数小于≤30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要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感官评价总分34分,属于优良级别。

实施例四

取500g三矾海蜇头原料(水分含量65.8%,铝含量485.2mg/kg,盐含量21.7%)→切分→加入1:20(固液比W/W)0.03%大豆蛋白溶液,0.3%食品级碳酸氢钠,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作用3min,静置30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43.6mg/kg,盐含量5.5mg/kg)→倒入1:20去离子水,在2℃冰浴条件下,高速分散均质机作用1min,倾去液体(测得铝含量25.2mg/kg,盐含量2.4mg/kg)→脱盐后的海蜇加入氯化钙溶液,以原始质量(500g)固液比为1:10的比例倒入5L的1%食品级氯化钙,在2℃冰浴下作用60min→沥干60min→脉冲强光灭菌,脉冲强光的强度为505J/脉冲,3脉冲/s,照射时间15s→真空包装海蜇食品→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验。

真空包装后的海蜇食品经检测:水分含量76.5%,盐含量1.8mg/kg,铝含量19.8mg/kg,远远低于GB 2760-2014铝≤500mg/kg的限量要求;菌落总数3400cfu/g,大肠菌群10MPN/100g,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1515-2007绿色食品海蜇及其制品中即食海蜇的菌落总数小于≤30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要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感官评价总分34分,属于优良级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