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934阅读:1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其中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很难溶于水中,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等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成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并影响茶的滋味。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再加工茶类,它的汤色红浓明亮,滋味回甘,平和醇正,气味陈香,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健胃暖胃、提神醒脑、降脂减肥、防癌、防辐射等功效,作为健康饮品广为流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和厚爱。普洱茶的生产方法有:其一,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著,经蒸压成饼、砖、沱等形状的紧压茶,在清洁、干燥、通风、无污染、无异味的条件下储藏3-8年,即生产得自然陈放的干仓普洱茶,其品质越陈越香,但其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其二,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臂,经潮水后在地面堆成一定高度的茶堆,并加以覆盖使其发酵,再经翻堆、通沟、摊晾、装袋堆放,继续仓储陈化而得涯堆后发酵普洱茶。发酵时间的增加,茶堆内氧气逐渐减少,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减缓,形成无氧发酵,堆温难于控制,发酵不均匀,容易引起茶叶的碳化、腐烂,影响普洱茶的品质。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普洱茶发酵工艺、规范发酵过程来生产优质普洱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馥郁陈香、回甘顺滑的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3-5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4-6cm厚度摊放3-4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4%-48%;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18-24d,每间隔6-8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15-25℃、湿度60-70%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9-11%,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6-0.8%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75-85℃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5-19倍热水浸提50-70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80-90℃热水中浸提20-30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6)中的发酵周期为20d,每间隔7d翻堆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古树茶叶为原料,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达到7%,采用对流循环发酵,形成茶堆内外空气对流循环,改善茶堆供氧状况,保证堆内的各种微生物正常自然呼吸,繁殖速度加快,使其发酵均匀,不产生霉仓味,茶坯在最佳陈放期过后可获得自然醇厚的口感,缩短发酵时间,节约成本,除了具有传统渥堆发酵普洱茶的特点外,药食同源物质的添加提高了发酵产品的降脂减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3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4cm厚度摊放3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6%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75℃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5倍热水浸提50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80℃热水中浸提20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4%%;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18d,每间隔6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15℃、湿度60%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9%,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4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4.5cm厚度摊放3.2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65%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78℃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6倍热水浸提55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82℃热水中浸提22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5%;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20d,每间隔6.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18℃、湿度62%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9.5%,即得。

实施例3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5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5cm厚度摊放3.5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7%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80℃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7倍热水浸提60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85℃热水中浸提25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6%;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22d,每间隔7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20℃、湿度65%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10%,即得。

实施例4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4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5.5cm厚度摊放3.8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75%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82℃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8倍热水浸提65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88℃热水中浸提28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7%;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22d,每间隔7.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22℃、湿度68%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10.5%,即得。

实施例5

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5月、树龄超过100年的云南大叶种茶顶部的一芽二、三叶;

(2)将茶叶以6cm厚度摊放4h摊青;

(3)制备含药食同源物质的水提物的发酵潮水;所述药食同源物质为东紫苏、甜叶菊、罗汉果、桑葚、陈皮、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药食同源物质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茶叶原料重量的0.8%的药食同源物质,使用85℃热水浸提三次,第一次浸提与第二次浸提的过程中均加入19倍热水浸提70min后,过100目筛,第三次根据第二次浸提后茶叶的潮水量补充水分,在90℃热水中浸提30min,合并三次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为发酵潮水;

(4)制作一个上方敞开,底部有等距小孔,小孔上置圆柱体并加以固定的可拆卸箱体;

(5)将发酵潮水均匀喷洒到摊青的茶原料上,潮水增湿至茶叶含水量为44%-48%;

(6)将潮水增湿后的茶叶放入可拆卸箱体中形成茶堆,待茶堆稳定后,拆去箱中圆柱,或者连同箱体的围板去掉,发酵周期为24d,每间隔8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7)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在25℃、湿度70%条件下风干至茶叶含水量11%,即得。

本发明采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古树茶叶为原料,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达到7%,采用对流循环发酵,形成茶堆内外空气对流循环,改善茶堆供氧状况,保证堆内的各种微生物正常自然呼吸,繁殖速度加快,使其发酵均匀,不产生霉仓味,茶坯在最佳陈放期过后可获得自然醇厚的口感,缩短发酵时间,节约成本,除了具有传统渥堆发酵普洱茶的特点外,药食同源物质的添加提高了发酵产品的降脂减肥功效。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