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乌龙茶的各种机械化生产工序愈发普遍,但是该机械化生产工序大都普遍存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例如现有的乌龙茶机械生产工序中,揉捻、包揉成型分开,分别使用茶叶揉捻机以及茶叶速包机来完成。
现有技术中的茶叶揉捻机大多采用捻盘配合在捻盘上做偏心回转运动的捻桶,将茶叶直接置于捻桶内,通过捻桶与捻盘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茶叶的揉捻过程,例如中国专利cn201420061530.2公开的茶叶揉捻机等。该种方案需要另外配合茶叶速包机或者采用棉布巾包裹茶叶,手工挤压搓揉将包裹在棉布巾内的松散茶叶滚揉成密实的茶球,解开布包打散茶球,再热炒,就这样重复进行多次,直至茶叶卷缩成颗粒。该种方案要么存在较高的机械成本以及较大的占用空间的不足,要么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时间。并且,该种方案在应对不同茶叶、不同的客户需求等情况下,需要分别调整两个工序的参数,且存在遇到两个工序间的不同产品或者相同产品的不同生产进度的交叉生产时候,又会降低生产效率。
本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085808.8的中国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揉捻速包机,包括揉捻盘以及设于揉捻盘上方的包揉装置,包揉装置可在该揉捻盘上方做偏心回转运动设置。上述包揉装置内附设有一茶包悬挂杆以及茶包压揉机构,茶包悬挂杆设于茶包压揉机构上方,茶包悬挂杆底端为茶包布头卷结端,该茶包悬挂杆附设有一用于驱动该茶包布头卷结端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茶包悬挂杆用于绑住以及卷紧茶包布头并在茶包压揉机构下方形成一球状茶包。上述茶包压揉机构与上述揉捻盘配合设置,茶包压揉机构用于将上述球状茶包限制在该揉捻盘上方并带动该球状茶包在揉捻盘上做偏心回转运动。本发明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使用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但是该方案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结构不合理,茶包压揉机构与揉捻盘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实际效果差。而且由于茶包袋口卷结的力度不可控,容易出现茶包袋口出被过度卷结,从而引起茶包崩坏损毁、茶包内的茶叶被卷碎、茶包对茶叶束缚过紧而导致茶包内的茶叶在揉捻过程中被磨碎以及揉捻过程中靠近茶包外沿的茶叶过度揉捻、茶包中心的茶叶的揉捻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包括揉捻盘以及设于揉捻盘上方的包揉装置,包揉装置与该揉捻盘上方做偏心回转运动设置。上述包揉装置内附设有一茶包悬挂杆以及茶包压揉机构,茶包悬挂杆设于茶包压揉机构上方,茶包悬挂杆底端为茶包袋口卷结端。上述茶包悬挂杆附设有一动力输出端输出扭力可控的卷结机构,卷结机构用于驱动该茶包袋口卷结端旋转,茶包悬挂杆用于悬挂以及卷紧茶包袋口并在茶包压揉机构与上述揉捻盘之间形成一球状茶包。
一种茶叶揉捻速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需要进行揉捻、包揉成型的茶叶放入茶包袋体内部。
ⅱ.将装有茶叶的茶包从茶包袋口处悬挂。
ⅲ.卷紧步骤ⅱ中的茶包悬挂处将茶包卷成一球状结构茶包。
ⅳ.将步骤ⅲ中的球状结构茶包置于揉捻盘上揉捻,揉捻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卷紧茶包悬挂处的扭力来调节茶包袋体对茶包袋体内部的茶叶的束缚力。
ⅴ.将茶包内揉捻且包揉成型的茶叶取出。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的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卷结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输出扭力可控的设置可以令茶包袋口被卷结的程度可控,从而达到茶包袋体对其内部的茶叶的束缚力可控的效果。而上述的卷结程度可控可以有效避免茶包崩坏损毁、茶包内的茶叶被卷碎等情况。上述茶包袋体对其内部的茶叶的束缚力可控可以在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实现茶叶的揉捻和包揉成型两个工序,揉捻过程中扭力降低,使得茶包中心的茶叶可以翻转至茶包外沿以及可以将揉捻盘对茶包的揉捻作用力传递至茶包中心,从而能够保证茶包内的茶叶的包揉揉捻过程更加均匀,包揉成型过程中扭力升高,使得茶叶可以更好地包揉成型。
第二,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通过将现有的茶叶的揉捻工序与茶叶的包揉成型工序等工序简化为一个工序,改变了现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茶叶揉捻设备以及茶叶成型设备等,各种设备使用繁琐且自动化程度低,要么只能按部就班地生产同质化的茶叶,要么每一项改变都极为依赖操作者的经验,不便于使用且使用成本高,不适用于当下的高效、柔性化生产的方向的现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揉捻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揉捻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茶包压揉机构装配于包揉装置主体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内的揉捻盘2、包揉装置3,包揉装置3设于揉捻盘2上方的,包揉装置3可在该揉捻盘2上方做偏心回转运动设置。该包揉装置3在揉捻盘2上方做偏心回转运动的结构在现有的茶叶揉捻设备领域为常见的现有技术,本申请人在申请号为201410199658.x的中国专利中也有公开通过三个曲柄摇杆机构11配合电机来实现上述偏心回转运动。上述包揉装置3和上述揉捻盘2之间可以做相向和相离运动设置,该种设置可以通过增设可驱动包揉装置3和/或揉捻盘2升降的装置来实现。
继续参考图1、图2、图3,上述包揉装置3包括包揉装置主体31、一茶包悬挂杆32以及一茶包压揉机构33。上述包揉装置主体31为一沿水平面延伸的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包揉装置主体31,包揉装置主体31设于上述机架1内。上述茶包悬挂杆32与上述茶包压揉机构33均装配于包揉装置主体31。本具体实施方式优选采用四边形的包揉装置主体31的结构方式来进行描述,通过设于包揉装置主体31四个角的四个曲柄摇杆机构11来实现上述偏心回转运动,四个曲柄摇杆机构11中至少一个通过传动机构与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以及曲柄摇杆变速机构13传动连接,该曲柄摇杆变速机构13为输入轴与输出轴垂直的减速机构,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与曲柄摇杆变速机构13均装配于上述机架1顶部侧沿。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与曲柄摇杆变速机构13均装配于机器的顶沿,二者均为需要调试、易损坏、运转易产生热量与震动的部件,该种装配方式便于组装、调试以及机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而且该种装配方式可以提升机器的运转稳定性能,减少机器的使用噪音便于机器的散热以及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图2、图3、图7,上述茶包压揉机构33呈开口朝下的圆罩形结构或者平板结构或者曲面结构等。茶包压揉机构33中部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置通孔331,容置通孔331用于容置茶包袋体和/或茶包悬挂杆32。上述茶包压揉机构33包括至少一个茶包压揉板332,该茶包压揉板332相互配合地组成上述圆罩形结构或者平板结构或者曲面结构等。茶包压揉板332可以是中间开设有上述容置通孔331的单块板状结构,也可以设有复数块且可拼接成该圆罩形结构或者平板结构或者曲面结构设置。单块茶包压揉板332的方案结构简单,机器制造成本低,复数块茶包压揉板332的方案,容置通孔331可扩大,便于将茶包装在茶包悬挂杆32底端。本具体实施方式优选采用由两块茶包压揉板332组成平板结构的茶包压揉机构33进行描述。茶包压揉机构33包括两个茶包压揉板332、两个横向导杆333以及两个横向驱动机构334,横向导杆333沿水平面延伸且相对设置地设于包揉装置主体31内,两块茶包压揉板332分别可沿横向导杆333移动地装配于两个横向导杆333下方,两个横向驱动机构334分别用于驱动两茶包压揉板332沿横向导杆333移动。两个茶包压揉板332底面均为半圆结构,两个茶包压揉板332底面可拼接成一圆形的茶包压揉面设置。横向驱动机构334包括但不限于丝杆、气缸、液缸等结构。
参考图1、图2、图3,上述茶包悬挂杆32通过一第一升降机构装配于上述包揉装置主体31上沿中部。该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导杆321、滑座322以及第一驱动机构323,第一导杆321底端固设于包揉装置主体31上沿,第一导杆321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设置,第一驱动机构323用于驱动滑座322沿第一导杆321滑动设置,第一驱动机构323优选设于第一导杆321顶端。第一驱动机构323包括但不限于丝杆、气缸、液缸等结构上述茶包悬挂杆3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茶包悬挂杆32底端为茶包袋口卷结端,茶包悬挂杆32顶端装配于该滑座322。该茶包袋口卷结端用于将柔性材质的茶包袋体(如棉布巾等)在邻近其袋口处与茶包悬挂杆32底端连接,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水平延伸的便于上述茶包袋口绑住的横杆、通过弹簧卡合的将茶包袋口处卡住的卡扣、用于夹住茶包袋口的夹子等。滑座322位于第一导杆321底端的时候,茶包悬挂杆32通过上述容置通孔331贯穿上述茶包压揉机构33设置。滑座322沿第一导杆321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茶包袋口卷结端将通过容置通孔331地穿过茶包压揉机构33后向上滑动。
参考图1、图2、图3、图4,上述茶包悬挂杆32附设有一卷结机构,卷结机构用于驱动茶包袋口卷结端转动,卷结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卷结电机324、卷结变速机构325以及卷结离合326,卷结变速机构325输入轴与输出轴相互垂直设置。卷结电机324、卷结变速机构325与卷结离合326呈一大致l型排布地装配于滑座322上,卷结电机324按其长度方向平行于包揉装置主体31侧沿的方向设于包揉装置主体31侧沿上方,卷结离合326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至包揉装置主体31中部上方,卷结离合326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两个锥齿轮327与茶包悬挂杆32顶端传动连接。该种布置方式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与曲柄摇杆变速机构13一样具有便于组装、调试以及机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而且该种装配方式可以提升机器的运转稳定性能,减少机器的使用噪音便于机器的散热以及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当茶包被限制在茶包压揉装置下方,茶包袋体的袋口被茶包袋口卷结端卷结而茶包被压缩成球状体的过程中,该卷结离合326用于当卷结机构施加在茶包袋口卷结端的扭力增加到一定数值的时候,断开卷结机构至茶包袋口卷结端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保证茶包对茶包内茶叶的束缚力维持在一定地水平下,令茶包内的茶叶在包揉过程中可以将茶包中心的茶叶翻转至茶包外沿以及可以将揉捻盘2对茶包的揉捻作用力传递至茶包中心,从而能够保证茶包内的茶叶的包揉揉捻过程更加均匀。而且该种结构也可以令茶包内的茶叶不至于被揉成茶末甚至完全损毁。卷结离合326优选为可通过调节电流来调节转矩的电磁离合器。
参考图1、图5、图6,上述揉捻盘2为圆形揉捻盘2,揉捻盘2上设有复数道揉捻筋21,复数道揉捻筋21由揉捻盘2中心向四周均匀辐射设置。上述揉捻筋21为大致朝向该揉捻盘2旋转方向弯曲的弧形揉捻筋21。限定角度的揉捻盘2转动配合该揉捻筋21可令揉捻过程更加高效且具有更好的效果。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道均匀布设的揉捻筋21的方案,上述揉捻筋21凸出揉捻面的高度由该揉捻盘2中部向揉捻盘2四周逐渐增大设置,该揉捻盘2的揉捻面为揉捻盘2与被揉捻物接触的接触面。每一上述揉捻筋21均设有至少一个压揉部。压揉部朝向背离上述揉捻盘2的方向凸出该揉捻筋21设置。优选地,每一上述揉捻筋21均设有3个上述压揉部,3个压揉部分别为内压揉部211、中压揉部212以及外压揉部213,内压揉部211设于该揉捻筋21邻近上述揉捻面中部的端部,中压揉部212设于揉捻筋21中部,外压揉部213设于揉捻筋21邻近揉捻面外沿的端部。
参考图1、图3、图5、图6、图7,上述内压揉部211与上述中压揉部212为球状凸起结构。上述外压揉部213为柱状凸起结构。上述中压揉部212的体积大于上述内压揉部211的体积设置。上述外压揉部213凸出所在揉捻筋21的高度大于中压揉部212凸出所在揉捻筋21的高度设置。上述内压揉部211与上述中压揉部212为球状凸起结构的设置可以对茶包形成类似拳头压揉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模拟手工揉捻过程,充分揉捻包揉茶包内的茶叶,令茶包内的茶叶可以翻转,中部茶叶到外部,外部茶叶到中部,并且在揉捻包揉过程中,揉捻盘2对茶包的作用力可以有效传递至茶包中部,从而对茶包内的所有茶叶可以充分且均匀地进行揉捻。而上述外压揉部213为柱状凸起结构的设置放置有助于进一步将茶包限制在揉捻盘2内部,不至于令茶包跑到揉捻盘2外而引起对揉捻效果的影响。上述茶包压揉面的直径大于该揉捻面的半径且小于揉捻面的直径设置。茶包压揉面与该揉捻面相对设置,茶包压揉面设有与揉捻筋21结构一致且按照茶包压揉面与揉捻面比例缩小的龙骨。优选地龙骨的弯曲方向与揉捻筋21的弯曲方向相反。
参考图1、图2、图3,上述揉捻盘2装配于一揉捻架22上,该揉捻架22通过一第二升降机构装配于机架1内,揉捻架22邻近机架1底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四个第二导杆231、四组导轮232以及第二驱动机构233,四个第二导杆231固设于机架1内,第二导杆231分别设于机架1四周,四组导轮232与四个第二导杆231一一对应设置,导轮232可转动地装配于揉捻架22四周,第二驱动机构233用于驱动导轮232沿第二导杆231上下移动设置。第二驱动机构233包括但不限于丝杆、气缸、液缸等结构。第二驱动机构233优选采用两个分别设于揉捻架22两侧的气缸的结构设置。第二驱动机构233底端固设于机架1内底沿,第二驱动机构233的推出端与揉捻架22侧沿固定连接。
继续参考图1、图2、图3,上述揉捻架22附设有一茶包限制机构、一揉捻盘驱动机构25以及一揉捻盘变速机构26,揉捻盘驱动机构25与揉捻盘变速机构26装配于揉捻架22内,揉捻盘驱动机构25与揉捻盘变速机构26与揉捻盘2传动连接地用于驱动揉捻盘2转动设置。优选地,该揉捻盘变速机构26为输入轴与输出轴垂直的减速机构,揉捻盘驱动机构25为驱动电机,揉捻盘驱动机构25与揉捻盘变速机构26传动连接,揉捻盘变速机构26的输出轴通过一小齿轮与一与揉捻盘2相连的大齿轮啮合连接。该设置方式可以令揉捻盘驱动机构25与揉捻盘变速机构26可以完全容置于揉捻架22内部,有助于改善机器的内部排布,较小机器的体积,提升机器的市场竞争力。
继续参考图1、图2、图3,上述茶包限制机构用于在揉捻过程中辅助将茶包限制在上述揉捻面上方,茶包限制机构包括两组固设于揉捻架22上方的限制板导杆241、两个可移动地装配于限制板导杆241上的限制板242以及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两个限制板242做相向相离运动的限制板驱动机构243,限制板导杆241沿揉捻面直径相互对称且沿水平面延伸设置,限制板242为两个相互对称的弧面板。限制板驱动机构243包括但不限于丝杆、气缸、液缸等结构。优选地,限制板驱动机构243为缸体固设于揉捻架22上且推出端与限制板242固定连接的气缸。限制板导杆241平行于横向导杆333设置。
参考图1、图4,上述茶包悬挂杆32内套设有一导气管328,导气管328沿茶包悬挂杆32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贯通设置。上述机架1顶沿附设有一鼓风机构(鼓风机构为常见的鼓风机构,因此图中未画出),鼓风机构用于将空气从进气端鼓入出气端。该导气管328上端的贯通孔用于与鼓风机构的出气端连通,导气管328下端的贯通孔设于茶包袋口卷结端内且当茶包袋口装配于该茶包袋口卷结端后,导气管328下端的贯通孔与茶包袋体内部连通设置。上述揉捻盘驱动机构25优选为伺服电机。在两个揉捻工序之间通过倒转卷结机构转开茶包袋口,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23令滑座322沿第一导杆321向下运动配合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33调整揉捻盘2的高度,从而调节茶包袋口卷结端与揉捻盘2之间的间距令茶叶在茶包袋体限制下最大限度地在揉捻盘2上摊放静晾,再配合鼓风机构的设置,优化该静晾过程。该静晾过程中可配合第一驱动机构323适当提升茶包袋口卷结端以及低转速的揉捻盘2转动来实现茶包袋体内的茶叶的翻动。而上述的揉捻盘驱动机构25优选为伺服电机可以实现转速可控的效果,从而实现对揉捻包揉过程中的揉捻进程的精细化控制以及在茶叶静晾过程中用低速转动来翻转茶叶。由于机架1顶沿具有多个发热源,鼓风机构将机架1顶沿空气鼓入导气管328有利于利用机器本身的散热来辅助茶叶的静晾过程且有助于机架1顶沿的散热性能。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优选初始状态为:茶包压揉板332位于横向导杆333邻近机架1外沿的端部;滑座322位于第一导杆321底端即茶包袋口卷结端从两茶包压揉板332中部贯穿茶包压揉机构33至茶包压揉机构33于揉捻盘2之间;导轮232位于第二导杆231底端;限制板242位于限制板导杆241邻近机架1外沿的端部。该初始状态下,首先,茶包压揉板332与揉捻盘2之间的间距最大化,便于将茶包放入二者之间。再者,茶包压揉板332与限制板242也最大化的远离,进一步释放茶包压揉板332与揉捻盘2之间的空间。最后,茶包袋口卷结端最大限度地接近揉捻盘2,在将茶包装配于茶包袋口卷结端这一动作过程中,可将茶包放置在揉捻盘2上,无需在完成上述装配动作的同时抵抗茶包重力,从而提升机器的使用便利性。
一种茶叶揉捻速包方法,其中为便于描述,参照应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茶叶揉捻速包机的结构对该茶叶揉捻速包方法进行描述:
ⅰ.将需要进行揉捻、包揉成型的茶叶放入茶包袋体内部。
ⅱ.将装有茶叶的茶包的袋口装配在上述茶包袋口卷结端。
ⅲ.通过横向驱动机构334将茶包压揉板332沿横向导杆333向包揉装置主体31中部推动形成一个与茶包相配适的茶包压揉面,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23将滑座322沿第一导杆321向上提升直至茶包袋口卷结端通过容置通孔331提升至茶包压揉板332上方。
ⅳ.通过卷结机构配合茶包压揉机构33令茶包袋体包覆茶叶形成一个大致球状体;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将揉捻盘2向上抬升直至揉捻盘2的揉捻面与茶包底沿接触。
ⅴ.启动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以及揉捻盘驱动机构25开始对茶包内的茶叶进行揉捻与包揉工序。对茶包内的茶叶进行揉捻与包揉工序的过程中,适时控制卷结机构、第一驱动机构323以及第二升降机构来调节茶包袋体对其内部的茶叶的束缚程度以及茶包压揉板332与揉捻盘2之间的间距。
ⅵ.机器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从茶包袋口卷结端取下茶包,并将茶叶从茶包袋体内取出。
上述一种茶叶揉捻速包方法还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步骤ⅰ中的茶包为顶部设有袋口的袋状结构的棉布袋体茶包。
其中步骤ⅱ中茶包由垂直于横向导杆333的方向上的机架1开口放入,先将茶包放置于揉捻盘2上,再将茶包袋口通过系紧、夹紧、扣紧等方式固定于该茶包袋口卷结端。该种放入方式配合上述茶叶揉捻速包机的设置方式可以令茶包放入时候茶包压揉板332与揉捻盘2之间的时候空隙更大,放入过程更加方便快捷且茶包先放置在揉捻盘2的时候,可以令茶包袋口通过系紧、夹紧、扣紧等方式固定于该茶包袋口卷结端更加方便省立。
其中步骤ⅲ中将两个茶包压揉板332相向运动与提升茶包袋口卷结端这两个动作可以依次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其中,先后进行可以令茶叶更多地聚集在茶包袋体位于茶包压揉板332的下方的部分,最大限度地减小茶叶因被茶包袋体位于茶包压揉板332的上方的部分卷曲而损坏的数量,从而保证茶叶的成品率;而同时进行可以节省在进行步骤ⅲ操作时候的操作时间,而茶叶的揉捻包揉过程往往包括数次反复松紧包揉揉捻的过程,节约该过程的时间将有效地提升揉捻包揉效率。将两个茶包压揉板332相向运动优选地将两个茶包压揉板332朝包揉装置主体31中部推动直至二者相互贴合,两个茶包压揉板332底面拼接成一圆形的茶包压揉面。
其中步骤ⅳ中通过卷结机构配合茶包压揉机构33令茶包袋体包覆茶叶形成一个大致球状体与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将揉捻盘2向上抬升直至揉捻盘2的揉捻面与茶包底沿接触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且这两个动作可以与步骤ⅲ中的将两个茶包压揉板332相向运动与提升茶包袋口卷结端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ⅲ中的的两个动作之后进行。步骤ⅳ还包括通过限制板驱动机构243驱动限制板242朝向机架1中部运动并在揉捻盘2上方形成一呈大致环抱结构的两个相互配合的茶包限制机构。
其中步骤ⅴ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ⅰ.控制卷结机构中的卷结离合326的输出轴的动力输出为扭力小于n1,且揉捻盘驱动机构25的转速为s1,维持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以及揉捻盘驱动机构25运转时间为t1,在此期间,每间隔t2时长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23将茶包袋口卷结端向上提升h1,每间隔t3时长驱动第二驱动机构233将揉捻盘2向上抬升h2。其中,在上述t1时间段内,h1与h2依次递减设置。本步骤为完成茶叶揉捻工序,需要卷结离合326输出扭力较小即茶包袋体对茶叶束缚力更低,但是需要茶包压揉板332与揉捻盘2间距更小以完成对茶包内部的茶叶更加均匀且更加完全的揉捻过程。
ⅱ.控制卷结机构中的卷结离合326的输出轴的动力输出为扭力小于n2,且揉捻盘驱动机构25的转速为s2,维持曲柄摇杆驱动电机12以及揉捻盘驱动机构25运转时间为t4,在此期间,每间隔t5时长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23将茶包袋口卷结端向上提升h3。其中,n2大于n1设置。本步骤为完成茶叶的包揉成型工序,需要卷结离合326输出扭力较大且茶包袋口卷结端的提升距离大即茶包袋体对茶叶束缚力更高,以令茶包袋体内部的茶叶能够受茶包袋体束缚影响从而更加彻底地团成大致球形的茶叶粒。
ⅲ.控制卷结机构中的卷结离合326的输出轴的动力输出为扭力小于n3,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23将茶包袋口卷结端向下降低h4且驱动第二驱动机构233将揉捻盘2向上抬升h5,维持揉捻盘驱动机构25的转速为s3并启动鼓风机构。其中,s3小于s1且s3小于s2设置,n3小于n1且n3小于n2设置。本步骤为完成茶叶的静晾工序,松垮的茶包袋体环境可以令其中的茶叶尽可能的摊在揉捻盘2上方且低转速的揉捻盘2转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茶包袋体内部的茶叶的翻转。
ⅳ.重复上述步骤ⅰ至步骤ⅲ若干次,至此完成茶叶的揉捻与包揉成型这两个茶叶制作工序。重复上述步骤ⅰ至步骤ⅲ过程中,n1、s1、h1、h2、n2、s2、h3均随着重复次数而依次递减。
上述步骤ⅰ还包括在完成茶叶揉捻工序后按照步骤ⅲ的茶叶静晾工序对茶包袋体内的茶叶进行静晾。在茶叶揉捻工序与包揉成型工序之间添加茶叶静晾工序与传统的茶叶制造工序更加接近,使得本茶叶揉捻速包方法可以更加贴合传统制茶方法,令茶农在应用本方法以及机器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上手且设置程序的过程更加简便快捷且能适用于不同茶农对产茶不同风味的个性化需求。
其中步骤ⅵ中还包括将茶包袋体取下后,将茶包内的茶叶取出并摊晾后重复步骤ⅰ至步骤ⅴ若干次直至茶叶揉捻包揉成型完成。在上述的将茶包内的茶叶取出并摊晾的方式进行茶叶静晾的方法时,步骤ⅴ仅需针对不同的产品设置固定的n1、s1、t1、t2、t3、h1、h2等数据,无需依照步骤ⅴ进行复杂编程设置,适用于机器技术支持弱或者更加依赖人工经验的茶叶产品,本种方式,可以在各个静晾区间观察且能够针对不同产品的状态及时调整茶叶揉捻包揉成型过程,可以令茶叶出现成品品质高的高级茶叶的可能提升,从而增加使用机器及方法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提升机器及方法市场竞争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通过将现有的茶叶的揉捻工序与茶叶的包揉成型工序等工序简化为一个工序,将现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茶叶揉捻设备以及茶叶成型设备等,各种设备使用繁琐且自动化程度低,且现有的方法与设备并不适用眼下茶叶的个性化生产,大多只能按部就班地生产同质化的茶叶。而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简化了茶业生产工艺且应用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像茶农个体户进行茶叶的制造。并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可以将现有的极为依赖生产者经验的茶叶揉捻包揉成型工序简化为一个个参数来实现,可以令经验不那么充足的茶叶爱好者花费更小的代价和更少的精力生产出高品质茶叶,进一步提升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揉捻速包机以及茶叶揉捻速包方法的适用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