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01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料,特别涉及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獐,外形似麝,与麝相比,身长体高,体重15~17kg,冬毛毛干粗而被毛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细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育成幼獐是指从仔獐断奶至第一次配种前的獐,在此阶段獐是各个器官和骨骼的充分的发育的时期,有的营养料可以增加体格,促进器官的发展,以获得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生产性能高的种獐,因此在这一时间段中饲料和环境对獐的发育至关重要。目前市售的獐的饲料很少针对育成期进行合理的配置青饲料,饲料中含有物质不能满足獐的身体需求,并且在此阶段由于食物的摄入量的加大,獐的肠胃常会发生问题,造成獐体重增长缓慢、发育不良等现象,影响獐的生长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组成:营养草料、乳酸菌素片、维生素c、尿素、牡蛎壳粉、海藻酸钠、酒石酸、松针油;所述的营养草料包括: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

优选的,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15-30份、乳酸菌素片1-5份、维生素c1-10份、尿素1-10份、牡蛎壳粉1-10份、海藻酸钠1-5份、酒石酸1-5份、松针油1-15份。

优选的,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5-15份,车前草10-20份,麸皮15-20份,韭菜籽1-10份,南瓜粉1-10份,紫苏1-10份,大豆叶1-10份。

优选的,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10份,车前草15份,麸皮16份,韭菜籽8份,南瓜粉8份,紫苏8份,大豆叶8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乳酸菌素片中含有乳酸菌,可以调节肠胃,并且将乳酸菌素片先放入牡蛎壳粉浸泡液中进行恒温培养,乳酸菌对钙离子进行吸收,经过8h,这时候乳酸菌中的钙离子富集量最大,后续将过滤液中加入海藻酸,海藻酸钠形成凝胶,条件温和,并加入维生物c,尿素,酒石酸进行造粒,形成内层。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并且马齿苋具有抑菌作用。车前草对同心性毛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状奴卡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车前草对肠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韭菜籽中含有硫化物、甙类、维生素c、粗纤维、维生素e、核黄素、抗坏血酸。南瓜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果胶,及钾、铁、镁等丰富的微量元素,此外还有瓜氨酸、精氨酸等营养元素。紫苏中含有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并且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素、高矿质元素等。大豆叶含叶酸2,亚叶酸0.24核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马齿苋和车前草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止食用料霉变,并且和酒石酸,维生素c协同抗氧化,车前草和乳酸菌进行连用可以调节肠胃,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为育成期机体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制备方法中,将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这样能保证乳酸菌的活性,并且能很好的为育成期獐提供钙离子的同时也调节獐的肠道,促进獐的生长发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15份、乳酸菌素片1份、维生素c1份、尿素1份、牡蛎壳粉1份、海藻酸钠1份、酒石酸1份、松针油1份;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5份,车前草10份,麸皮15份,韭菜籽1份,南瓜粉1份,紫苏1份,大豆叶1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实施例2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30份、乳酸菌素片5份、维生素c10份、尿素10份、牡蛎壳粉10份、海藻酸钠5份、酒石酸5份、松针油15份;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15份,车前草20份,麸皮20份,韭菜籽10份,南瓜粉10份,紫苏10份,大豆叶10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实施例3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30份、乳酸菌素片5份、维生素c10份、尿素10份、牡蛎壳粉10份、海藻酸钠5份、酒石酸5份、松针油15份;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10份,车前草15份,麸皮16份,韭菜籽8份,南瓜粉8份,紫苏8份,大豆叶8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实施例4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25份、乳酸菌素片4份、维生素c5份、尿素5份、牡蛎壳粉5份、海藻酸钠3份、酒石酸3份、松针油8份;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5份,车前草19份,麸皮16份,韭菜籽8份,南瓜粉9份,紫苏5份,大豆叶6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实施例5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所述的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由以下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营养草料20份、乳酸菌素片3份、维生素c6份、尿素7份、牡蛎壳粉6份、海藻酸钠3份、酒石酸3份、松针油11份;所述的营养草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马齿苋粉6份,车前草13份,麸皮19份,韭菜籽8份,南瓜粉8份,紫苏6份,大豆叶6份。

一种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中加入15份水进行浸泡,在浸泡液中加入乳酸菌素片,在40℃培养8h,过滤,得浸泡后牡蛎壳粉和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微生物c,尿素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得混合颗粒;

(2)将马齿苋粉,车前草,麸皮,韭菜籽,南瓜粉,紫苏,大豆叶进行粉碎,得粉碎物,加入牡蛎壳粉进行晒干,然后加入酒石酸、松针油进行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喷涂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制得育成期幼獐的食用料。

养殖实验

实验组将按照本实施例1-4中的食用料进行氧植,对照组中采用不菜用改良肥的方式只喂食青饲料,两组均按照常用的管理方式进行养殖,对育成期幼獐的日增重、天冬氨酸、獐肉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如表1:

表1

育成期幼獐的日增重、天冬氨酸、獐肉蛋白质含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对育成期幼獐的日增重、天冬氨酸、獐肉蛋白质含量相对对照组明显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