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形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83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珠形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珠形茶是近年来贵州生产的一种大宗茶名优化的新型茶类,该茶的茶叶香气高、滋味醇厚、耐泡。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472747a公开了一种珠形茶的加工方法,避免了烟焦现象和颗粒的松紧度不稳定的问题。但是,这种加工方法对于茶叶的有效成分和香气损失较大,高品质珠形茶的产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珠形茶及其制作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珠形茶本身的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珠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20~25℃,揉捻力控制在400~600n,揉捻时间控制在20~30min;c、摊凉;对茶叶进行摊凉处理;d、造型;对茶叶进行四次高温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青段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时间控制在5~10min;f、打散;对茶叶进行打散处理;g、烘干;对茶叶进行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15%;h、提香;对茶叶进行二次升温提香处理,处理温度控制在50~60℃。作为优选,步骤a中,初始阶段的温度为180~200℃,持续时间为1~2min;然后进入降温阶段,使用2~3min将温度降至120~130℃,在初始阶段和降温阶段中,对茶叶保持持续的搅拌;降温阶段之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不变,持续时间为3~5min,保持阶段将茶叶摊开,茶叶层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风状态。作为优选,步骤b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水,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维生素c和0.03wt%的维生素e。作为优选,步骤c中,摊凉的温度控制在15~18℃,摊凉时间为10~12h,每隔1h对茶叶进行一次翻动。作为优选,步骤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骤,d1、锅底壁温度为100℃~120℃,叶温50℃~60℃,速度150r/min~180r/min,持续10~15min;d2、锅底壁温度为100℃~120℃,叶温35℃~40℃,速度100r/min~110r/min,持续3~5min;d3、锅底壁温度为210℃~230℃,叶温75℃~80℃,速度210r/min~230r/min,持续1~2min;d4、将经过d3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锅底壁温度为150℃~160℃,叶温35℃~40℃,速度100r/min~110r/min,持续3~5min。作为优选,步骤e中,揉捻过程中使用氮气对茶叶进行保护。一种珠形茶,使用上述的珠形茶制作工艺制作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首先对杀青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低温杀青,有利于保护茶叶中的芳香油类物质,为了保证杀青效果,通过三段式的低温杀青,可以有效去除茶叶中的青涩味。其次,本发明将现有的揉捻工艺改进为了两次揉捻过程,分别在造型之前和造型之后,这可以有效降低在造型过程中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散失。在第一次揉捻后进行摊凉,可以提高造型过程中茶叶造型的均匀度。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本发明造型工艺前的加工特点,使用四次造型的方法进行造型处理,并在第三次造型后进行回潮处理,不进可以保证茶叶造型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小造型过程中对于茶叶内所含芳香油类物质的散失。造型之后不立即进行打散,而是进行第二次揉捻,可以利用造型过程对茶叶细胞组织产生的形变,提高揉捻处理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珠形茶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珠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时间控制在20min;c、摊凉;对茶叶进行摊凉处理;d、造型;对茶叶进行四次高温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青段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时间控制在5~10min;f、打散;对茶叶进行打散处理;g、烘干;对茶叶进行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15%;h、提香;对茶叶进行二次升温提香处理,处理温度控制在50~60℃。步骤a中,初始阶段的温度为185℃,持续时间为1min;然后进入降温阶段,使用2min将温度降至120℃,在初始阶段和降温阶段中,对茶叶保持持续的搅拌;降温阶段之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不变,持续时间为4min,保持阶段将茶叶摊开,茶叶层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风状态。步骤b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水,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维生素c和0.03wt%的维生素e。步骤c中,摊凉的温度控制在16℃,摊凉时间为10h,每隔1h对茶叶进行一次翻动。步骤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骤,d1、锅底壁温度为110℃,叶温56℃,速度160r/min,持续12min;d2、锅底壁温度为100℃,叶温35℃,速度110r/min,持续5min;d3、锅底壁温度为220℃,叶温75℃,速度230r/min,持续1min;d4、将经过d3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锅底壁温度为160℃,叶温40℃,速度100r/min,持续4min。步骤e中,揉捻过程中使用氮气对茶叶进行保护。实施例2一种珠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时间控制在20min;c、摊凉;对茶叶进行摊凉处理;d、造型;对茶叶进行四次高温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青段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时间控制在5~10min;f、打散;对茶叶进行打散处理;打散后,将茶叶放置在45℃的环境中静置3h;g、烘干;对茶叶进行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15%;h、提香;对茶叶进行二次升温提香处理,处理温度控制在50~60℃。步骤a中,初始阶段的温度为185℃,持续时间为1min;然后进入降温阶段,使用2min将温度降至120℃,在初始阶段和降温阶段中,对茶叶保持持续的搅拌;降温阶段之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不变,持续时间为4min,保持阶段将茶叶摊开,茶叶层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风状态。步骤b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水,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维生素c和0.03wt%的维生素e。步骤c中,摊凉的温度控制在16℃,摊凉时间为10h,每隔1h对茶叶进行一次翻动。步骤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骤,d1、锅底壁温度为110℃,叶温56℃,速度160r/min,持续12min;d2、锅底壁温度为100℃,叶温35℃,速度110r/min,持续5min;d3、锅底壁温度为220℃,叶温75℃,速度230r/min,持续1min;d4、将经过d3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锅底壁温度为160℃,叶温40℃,速度100r/min,持续4min。步骤e中,揉捻过程中使用氮气对茶叶进行保护。本实施例通过自茶叶打散之后对茶叶进行保温静置,可以对茶叶进行揉捻和造型过程中产生的青涩味进行进一步抑制。实施例3一种珠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时间控制在20min;c、摊凉;对茶叶进行摊凉处理;d、造型;对茶叶进行四次高温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青段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时间控制在5~10min;f、打散;对茶叶进行打散处理;打散后,将茶叶放置在45℃的环境中静置3h;g、烘干;对茶叶进行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15%;h、提香;对茶叶进行二次升温提香处理,处理温度控制在50~60℃。步骤a中,初始阶段的温度为185℃,持续时间为1min;然后进入降温阶段,使用2min将温度降至120℃,在初始阶段和降温阶段中,对茶叶保持持续的搅拌;降温阶段之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不变,持续时间为4min,保持阶段将茶叶摊开,茶叶层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风状态。步骤b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水,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维生素c和0.03wt%的维生素e。步骤c中,摊凉的温度控制在16℃,摊凉时间为10h,每隔1h对茶叶进行一次翻动。步骤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骤,d1、锅底壁温度为110℃,叶温56℃,速度160r/min,持续12min;d2、锅底壁温度为100℃,叶温35℃,速度110r/min,持续5min;d3、锅底壁温度为220℃,叶温75℃,速度230r/min,持续1min;d4、将经过d3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锅底壁温度为160℃,叶温40℃,速度100r/min,持续4min。步骤e中,揉捻过程中使用氮气对茶叶进行保护。步骤g中,当茶叶的含水量降至25%~30%的时候,向茶叶表面喷洒常温水滴,喷洒持续1min,并对茶叶进行翻扬,对茶叶表面进行润湿,并同时进行通风,然后保持通风状态直至烘干结束。本实施例在烘干过程中,加入了喷水润湿工序,利用喷水对于茶叶表面的降温作用,可以对茶叶内的儿茶素进行保护,提高成品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实施例4一种珠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时间控制在20min;c、摊凉;对茶叶进行摊凉处理;d、造型;对茶叶进行四次高温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机对茶青段进行揉捻处理,温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时间控制在5~10min;f、打散;对茶叶进行打散处理;打散后,将茶叶放置在45℃的环境中静置3h;g、烘干;对茶叶进行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15%;h、提香;对茶叶进行二次升温提香处理,处理温度控制在55℃;首先,对茶叶进行1h的提香处理,然后将经过步骤f打散处理的茶叶与进行提香的茶叶进行共同提香3h,这个过程中使用滤网将两种茶叶进行分隔,避免发生混合,然后取出打散处理后的茶叶,对提香过程的茶叶进行继续提香1h。步骤a中,初始阶段的温度为185℃,持续时间为1min;然后进入降温阶段,使用2min将温度降至120℃,在初始阶段和降温阶段中,对茶叶保持持续的搅拌;降温阶段之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不变,持续时间为4min,保持阶段将茶叶摊开,茶叶层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风状态。步骤b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水,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维生素c和0.03wt%的维生素e。步骤c中,摊凉的温度控制在16℃,摊凉时间为10h,每隔1h对茶叶进行一次翻动。步骤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骤,d1、锅底壁温度为110℃,叶温56℃,速度160r/min,持续12min;d2、锅底壁温度为100℃,叶温35℃,速度110r/min,持续5min;d3、锅底壁温度为220℃,叶温75℃,速度230r/min,持续1min;d4、将经过d3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锅底壁温度为160℃,叶温40℃,速度100r/min,持续4min。步骤e中,揉捻过程中使用氮气对茶叶进行保护。步骤g中,当茶叶的含水量降至25%~30%的时候,向茶叶表面喷洒常温水滴,喷洒持续1min,并对茶叶进行翻扬,对茶叶表面进行润湿,并同时进行通风,然后保持通风状态直至烘干结束。本实施例将加工过程中的两部分茶叶进行混合提香,可以减少茶叶内芳香油的流失,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香气。使用上述四种实施例制作的珠形茶与采购自贵州道真自治县宏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珠形茶(对比例)进行对比,结果如下:儿茶素含量(%)色泽香气生青味对比例17.1绿平正稍有实施例118.3绿润纯正稍有实施例218.5绿润高无实施例326.9绿润高无实施例427.1绿润香气持久无由此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珠形茶制作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珠形茶的品质。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发明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