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57186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饲料领域,具体地,涉及水产开口料,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开口料是动物苗种第一次摄食时吃的饵料,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观赏鱼苗期的开口料一般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形体微小(大小约为200~300微米),适宜作为观赏鱼的天然开口饵料,但一般情况下轮虫不能满足仔幼鱼的营养需求,需经过营养强化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卤虫刚孵化出的无节幼虫(大小约为400~500微米),通常大于观赏鱼仔鱼的开口口径;此外,无节幼体与卵壳不易分离,卵壳被仔鱼吞食后会引起肠梗塞,造成大量死亡,还会污染水质。因此,对于观赏鱼养殖产业,急需一种营养全面、又环保的商业化观赏鱼鱼苗开口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任何的壁材(如淀粉或明胶等),而是靠蛋白源原料中的胶原蛋白的胶质包裹着其他原料形成微胶囊颗粒。而且,得到的开口料不仅营养丰富、诱食性好,而且不会产生饲料浪费从而污染水体和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组分组成的原料制备得到:蛋白源原料80%~95%,脂肪源原料3~19%、复合维生素0.5~1%,增色剂0.5~1%;其中,所述蛋白源原料由鱼粉、肉骨粉、大麦虫蛋白粉、乳清蛋白粉和黑水虻幼虫粉组成;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325~45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0~30min,制备成25~40%的浓浆,10~3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

本发明通过精密控制蛋白源原料的含量以及蛋白源原料的粉碎粒度,然后再结合合适的制粒工艺(乳化时间、浓浆浓度、均质压力等),可以实现不需要额外添加壁材(如淀粉或明胶等),而是依靠蛋白源原料中的胶质包裹着其他原料形成微胶囊颗粒。

优选地,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组分组成的原料制备得到:蛋白源原料85%~90%,脂肪源原料8~14%,复合维生素0.5~1%,增色剂0.5~1%。

优选地,所述鱼粉:肉骨粉:大麦虫蛋白粉:乳清蛋白粉:黑水虻幼虫粉的质量比为1:1:1~2:1~3:1~3。

更优选地,所述鱼粉:肉骨粉:大麦虫蛋白粉:乳清蛋白粉:黑水虻幼虫粉的质量比为1:1:1:1:1。

优选地,所述脂肪源原料由鱼油、芝麻油和玉米油组成。

更优选地,所述鱼油占微胶囊开口料饲料原料质量的1~5%,芝麻油占微胶囊开口料饲料原料质量的1~5%,玉米油占微胶囊开口料饲料原料质量的1~9%。

优选地,所述喷雾时进风温度为210~250℃,出风温度为100~120℃。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200℃。

所述复合维生素的成分组成按重量比一般为:维生素b10.025wt%,核黄素0.1wt%,维生素b6盐酸盐0.075wt%,烟酸0.25wt%,肌醇39.9wt%,泛酸钙0.5wt%,生物素0.25wt%,叶酸0.025wt%,维生素k30.5wt%,维生素b120.25wt%,维生素a醋酸酯0.25wt%,维生素d30.625wt%,维生素e醋酸盐7.25wt%,介质纤维素50wt%。

本发明所述复合矿物质为水产饲料领域常规使用的复合矿物盐,所述复合矿物盐的成分组成按重量比一般为:镁离子≥1wt%,铁离子≥0.2wt%,碘离子≥0.08wt%,铜离子≥0.3wt%,锌离子≥2wt%,硒离子≥0.004wt%,钴离子≥0.022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的壁材(如淀粉或明胶等),而是靠蛋白源原料中胶原蛋白的胶质包裹着其他原料形成微胶囊颗粒。而且,得到的开口料不仅营养丰富、诱食性好,而且不会产生饲料浪费从而污染水体和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16%、肉骨粉16%、大麦虫蛋白粉16%、乳清蛋白粉16%、黑水虻幼虫粉16%、鱼油5%、芝麻油5%、玉米油9%、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40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5min,制备成35%的浓浆,2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40℃,出风温度为110℃)、16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81%,微胶囊包埋率为80%。

实施例2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17%、肉骨粉17%、大麦虫蛋白粉17%、乳清蛋白粉17%、黑水虻幼虫粉17%、鱼油3%、芝麻油3%、玉米油8%、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40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5min,制备成35%的浓浆,2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40℃,出风温度为110℃)、16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89%,微胶囊包埋率为88%。

实施例3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18%、肉骨粉18%、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18%、黑水虻幼虫粉18%、鱼油2%、芝麻油3%、玉米油4%、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40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5min,制备成35%的浓浆,2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40℃,出风温度为110℃)、16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95%,微胶囊包埋率为96%。

实施例4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19%、肉骨粉19%、大麦虫蛋白粉19%、乳清蛋白粉19%、黑水虻幼虫粉19%、鱼油1%、芝麻油1%、玉米油2%、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40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5min,制备成35%的浓浆,2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40℃,出风温度为110℃)、16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88%,微胶囊包埋率为89%。

实施例5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10%、肉骨粉10%、大麦虫蛋白粉20%、乳清蛋白粉20%、黑水虻幼虫粉30%、鱼油2%、芝麻油2%、玉米油4%、复合维生素1%,增色剂1%。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325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20min,制备成25%的浓浆,1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10℃,出风温度为100℃)、12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83%,微胶囊包埋率为82%。

实施例6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制备而成:鱼粉9%、肉骨粉9%、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27%、黑水虻幼虫粉27%、鱼油2%、芝麻油3%、玉米油3%、复合维生素1%,增色剂1%。

所述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450目的微粉后,与脂肪源原料、复合维生素、增色剂充分混合;加水调浆后乳化30min,制备成40%的浓浆,30mpa条件下均质;喷雾(进风温度为250℃,出风温度为120℃)、180℃干燥、分筛、冷却后得微胶囊开口料。微胶囊的得率为85%,微胶囊包埋率为84%。

对比例1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饲料原料的组成不同。本对比例设置两种原料组成的配方。

配方1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组成:鱼粉14%、肉骨粉14%、大麦虫蛋白粉14%、乳清蛋白粉14%、黑水虻幼虫粉14%、鱼油9%、芝麻油9%、玉米油11%、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配方1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45%,微胶囊包埋率为46%。因为配方1的蛋白源原料的用量仅仅为70%,蛋白源原料自身胶原蛋白的胶质含量不够多,无法充分将其他原料包裹形成微胶囊颗粒,因此,制备微胶囊的效果很差。

配方2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组成:鱼粉10%、肉骨粉10%、大麦虫蛋白粉10%、乳清蛋白粉10%、黑水虻幼虫粉10%、鱼油15%、芝麻油15%、玉米油19%、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配方2根本无法制备得到微胶囊颗粒。

对比例2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饲料原料的组成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在于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对比例设置4种不同的制备方法。

处理1:基本制备步骤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将蛋白源原料超微粉碎成300目的微粉;处理1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68%,微胶囊包埋率为69%。

处理2:基本制备步骤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浆液的浓度为20%;处理2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70%,微胶囊包埋率为69%。

处理3:基本制备步骤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乳化时间为35min;处理3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88%,微胶囊包埋率为86%。

处理4:基本制备步骤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35mpa条件下均质;处理4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87%,微胶囊包埋率为86%。

对比例3

一种零淀粉的观赏鱼微胶囊开口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饲料原料的组成不同。本对比例设置四种原料组成的配方。

配方1: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材料组成:鱼粉36%、肉骨粉18%、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18%、鱼油2%、芝麻油3%、玉米油4%、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配方1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为89%,微胶囊包埋率为89%。由配方1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鱼粉的粗蛋白含量大于黑水虻幼虫粉,但是如果将黑水虻幼虫粉替换为鱼粉,微胶囊的得率和包埋率会相应降低,降低的原因可能在于黑水虻幼虫粉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和鱼粉所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显著不同,黑水虻幼虫粉中的氨基酸更适合包膜过程中的交联反应,从而导致二者在微胶囊的得率和包埋率上出现差异。

配方2:鱼粉18%、肉骨粉18%、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18%、黑水虻幼虫粉18%、鱼油5%、玉米油4%、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

配方2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和包埋率与实施例3相比没有差别,但是分别用实施例3和本对比例配方2制备的微胶囊开口料去饲喂血鹦鹉,具体步骤如下:将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添加到10个1000ml的烧杯中。在试验前先将每组的温盐都调至预置的水平上,微充气。每个试验组合的盐度用海水晶调控,从6ppt开始,每隔2小时升高或降低4ppt,直至达到各组合所需的盐度设置水平。为保证温度精确可控,所有试验组合在盐度水平设置完成后放置在光照培养箱(mgc型)进行。温度从25℃开始,每隔2小时升高或降低2.0℃,直至达到各组合所需的温度设置水平。将种苗依此放入上述组合的1000ml的烧杯内,每个烧杯内放100尾,共计1000尾左右,光强周期为12l:12d。同时测得水体环境中其它因子ph为7.4~7.6,溶氧量为5.0mg/l。开口率的测定,从第4天(种苗一般从出膜后第4~5天开口)开始投喂微囊开口饲料,一天投喂6次,每次投喂后1小时开始测量各组开口率,从每个烧杯中取30尾仔鱼,镜检其摄食情况,计算开口率。开口率测定以第5天为最终统计结果(第6天已全部开口),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开口率(%)=开口尾数/测定总尾数×100%);结果发现实施例3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96%,而配方2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93%。原因可能在于芝麻油相对于豆油来说除了能提供脂肪源原料之外,芝麻油对于血鹦鹉还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配方3:鱼粉18%、肉骨粉18%、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18%、黑水虻幼虫粉18%、鱼油6%、芝麻油3%、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配方3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和包埋率与实施例3相比没有差别,但是分别用实施例3和本对比例配方3制备的微胶囊开口料去饲喂血鹦鹉,具体饲喂步骤同上,结果发现,实施例3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96%,而配方3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94%。

配方4:鱼粉18%、肉骨粉18%、大麦虫蛋白粉18%、乳清蛋白粉18%、黑水虻幼虫粉18%、鱼油9%、复合维生素0.5%,增色剂0.5%。配方4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得率和包埋率与实施例3相比没有差别,但是分别用实施例3和本对比例配方4制备的微胶囊开口料去饲喂血鹦鹉,具体饲喂步骤同上,结果发现,实施例3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96%,而配方4的开口料喂养血鹦鹉的开口率为89%。由配方2、3、4的结果可以看出芝麻油和玉米油除了能提供脂肪源原料之外,芝麻油和玉米油在血鹦鹉的诱食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