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仲籽油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015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杜仲籽油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杜仲籽油是从植物杜仲的果实杜仲籽中提取出的一类油类成分,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90%,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其中α-亚麻酸含量极其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α-亚麻酸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也是合成人体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健康人摄取后通过代谢酶的作用可代谢为ara(花生四烯酸)、epa和dha,摄取足量的α-亚麻酸对维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同时α-亚麻酸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过敏反应,抗血栓等多种生理功能。杜仲籽油还含有桃叶珊瑚甙、绿原酸、多聚环烯醚萜甙等药用成分。桃叶珊瑚甙具有抑制肝细胞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它还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对组织细胞及亚细胞膜性结构的氧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具有利胆、抗菌、抗病毒、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多聚环烯醚萜甙的碱水解产物环烯醚萜类物质还具有抗突变活性和降血压、血脂、抗炎症、抗肿瘤以及强抗氧化作用。目前国内对杜仲籽油有一定的研究,包括其提取方法和作为药物方面的研究,国内虽然有很多关于杜仲饮料的研究,但是未见将杜仲籽油开发成饮料的的报道,杜仲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开发成饮料存在易引起氧化酸败,不易混匀,易产生沉淀,特有的气味不佳等缺点。这些缺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杜仲籽油饮料的发展,本发明通过长期大量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质量稳定、口感倍佳的杜仲籽油饮料,鉴于饮料具有饮用量大、饮用频繁的特点,本发明遵循中医药循证学理论,优选组分种类和比例,得到一种具有显著保健效果且无毒副作用的杜仲籽油饮料。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杜仲籽油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得杜仲籽油饮料稳定性好,口感清爽而且具有补肝肾、清明目的保健效果。为了实现上述发明,实施方案如下:一种杜仲籽油饮料,由优化杜仲籽油、菊花、金银花、生姜、甘草以及水组成,其特征在于组份比例如下:优化杜仲籽油10%-30%菊花5%-10%金银花5%-10%生姜1%-5%甘草3%-6%水50%-70%上述比例为重量比。所述的优化杜仲籽油由杜仲籽油、壳聚糖、磷脂、水组成,按照重量比,四种组份的比例依次为1:0.1:0.05:1。所述的壳聚糖和磷脂级别均为食品级或者药用级。所述的优化杜仲籽油制备方法如下:壳聚糖溶于水中,加入磷脂,加入杜仲籽油剪切5min至10min,剪切速度为10000r/min至20000r/min,搅拌,60℃保温1-3小时,60℃恒温搅拌1-3小时,即可。所述的搅拌是指机械电动搅拌或者磁力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使液体呈中心旋涡状运动即可。进一步的所述的杜仲籽油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优化杜仲籽油15%-25%菊花6%-8%金银花6%-8%生姜2%-4%甘草4%-5%水55%-65%进一步的,所述的杜仲籽油饮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菊花和金银花加入提取罐中,加入水,加热回流2小时,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上述提取过程中对提取罐进行间歇式的抽真空和破真空,利用真空脉动强化传质。真空脉动强化传质的机制是:当抽真空时,植物细胞内压力大于植物组织细胞外压,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溶剂在压差作用下能强制穿过植物细胞组织;当破真空时,植物组织细胞外压大于植物组织细胞内压,植物组织细胞外的溶剂因为压差作用而迅速进入金银花、菊花组织细胞内部去溶解有效成分,这种植物组织细胞内外压力的交替变化强化了溶剂和溶解在溶剂中的有效成分传质,使提取效率提高、残留率降低。(2)将生姜、甘草加入上述提取液中,浸泡12小时至24小时,过滤得滤液。(3)提取的菊花和金银花挥发油与优化杜仲籽油混合,搅拌3-6小时,恒温60℃,得混合物。挥发油为菊花和金银花香味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优化杜仲籽油中的磷脂亲脂部分结合,更好的掩盖杜仲籽油的植物油特性味道,增加饮用的顺应性。(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加入至步骤(2)中的滤液中,搅拌30分钟,过滤得澄清液,灭菌分装。所述的过滤为孔径小于等于0.8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可以采用板式过滤机进行过滤。本发明特点在于提供一种杜仲籽油饮料,由优化杜仲籽油、菊花、金银花、甘草、生姜以及水组成,杜仲籽油具有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等保健效果,其性温热;金银花和菊花有补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缓解杜仲籽油大量饮用所产生的热性;生姜性温,本发明中主要用于去异味,提高饮用的顺应性,甘草是中药中最为常用的调和药,性平味甘,同时能增加本品的甜度。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具有食用量大,且适合人群直接饮用的特点。杜仲籽油虽具有强大的保健效果,但是其性温热,如果饮用过多必然会导致身体过热,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本发明饮料采用杜仲籽油、菊花、金银花、甘草、生姜以及水组成,以性寒物质菊花和金银花作为佐料,降低饮料的热性,同时还加入甘草进行调和药性,完全遵循中医药循证学理论,得到一种保健效果好,毒副作用低的杜仲籽油饮料。本发明的另一特点在于将杜仲籽油进行优化,将杜仲籽油与壳聚糖溶液剪切混合后,60℃保温,由于壳聚糖含量碱性基团“酰胺”能与杜仲籽油中的脂肪酸中和,增加杜仲籽油的溶解度,同时由于脂肪酸与碱性基团结合,性质更加稳定,增强了本品饮料的稳定性;磷脂为一种双分子层的大分子,其亲脂层分子可以与杜仲籽油部分聚合,亲水部分可以与壳聚糖聚合,增加两者溶解性,在某种程度上磷脂和壳聚糖对杜仲籽油形成了整体包合效果,避免其被氧化,提高稳定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简单的制备工艺,易于放大和产业化,成本低廉。2.本发明提供一种杜仲籽油饮料,其保健效果显著、无毒害、能够直接饮用。3.本发明的杜仲籽油饮料还具有口感好、稳定性强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要点,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发明进一步详述,但是下述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制。对比实施例1杜仲籽油20%菊花8%金银花8%生姜4%甘草5%水55%对比实施例1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菊花和金银花加入提取罐中,加入水,加热回流2小时,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2.将生姜、甘草加入上述提取液中,浸泡18小时,过滤得滤液。3.提取的菊花和金银花挥发油与杜仲籽油混合,搅拌5小时,恒温60℃,得混合物。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加入至步骤(2)中的滤液中,搅拌30分钟,过滤得澄清液。实施例1优化杜仲籽油20%菊花8%金银花8%生姜4%甘草5%水55%实施例2优化杜仲籽油30%菊花10%金银花5%生姜1%甘草3%水51%实施例3优化杜仲籽油10%菊花5%金银花10%生姜5%甘草6%水64%实施例4优化杜仲籽油25%菊花7%金银花8%生姜4%甘草6%水50%实施例5优化杜仲籽油10%菊花5%金银花5%生姜5%甘草5%水70%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菊花和金银花加入提取罐中,加入水,加热回流2小时,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上述提取过程中对提取罐进行间歇式的抽真空和破真空,利用真空脉动强化传质。2.将生姜、甘草加入上述提取液中,浸泡18小时,过滤得滤液。3.提取的菊花和金银花挥发油与优化杜仲籽油混合,搅拌5小时,恒温60℃,得混合物。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加入至步骤(2)中的滤液中,搅拌30分钟,过滤得澄清液。检测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至3所得组合物的口感。取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1及实施例3三种组合物各五份,每份100ml,由五位色觉、嗅觉正常的成年人,尝试上述对比实施例和实施例所得组合物,以口感适宜程度以及有无苦涩味为标准打分,取均值,分数越高,口感越好,五位打分均值结果如下: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1得分9.28.89.15.6从上述结果分析,本发明的杜仲籽油饮料在口感方面效果显著,适于直接饮用。检测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以及对比实施例1样品的质量指标,包括性状、沉降度、碘值、过氧化值。性状用于评判饮料是否变质;沉降度评判饮料是否发生沉淀;碘值与组成油脂成分的不饱和度及数量有关,不饱和程度越高,碘值越高;过氧化值用于评价油脂氧化初期油脂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越高,被氧化越严重,用于评判饮料是否被氧化变质。性状通过目测观察,沉降度检测方法为:取样品30ml,加入至50ml有刻度的平底量筒中,静置观察,溶液底部沉淀高度占整个溶液高度的比例即为沉降度;碘值参照标准gb/t5532-2008进行检测;过氧化值参照标准gb/t5538-2005进行检测;酸值参照标准gb/t5530-2005进行检测,结果如下:检测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以及对比实施例1所得的饮料,分别装入150ml高密度聚乙烯瓶中,每瓶装入100g,旋紧瓶盖,封口;每一个实施例分装6瓶,放置在40℃,75%的加速试验箱中,考察,分别于3月、6月、12月取样考察,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如下:加速3月结果:加速6月结果:加速12月的结果: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分析,本发明中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得的饮料组合物在加速12个月后,性状、沉降度、碘值、过氧化值等至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变化,即使有一定沉淀,但是轻摇即散,也符合要求,对比实施例1在加速3月后各个检测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故本发明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