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6335阅读:58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果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果梨为辽宁省特产水果,以其金黄的颜色,独特的香气,细腻的口感,成为秋子梨系的优质品种。近年来,河北、吉林和内蒙等省区也大量引种。南果梨的采收期为9月上、中旬,采收后在常温下半个月左右即快速衰老、变软,失去商品价值。为了解决南果梨集中采收与长期市场供应需求之间的矛盾,生产上普遍采用冷藏方法来延缓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经过冷藏的南果梨转入常温货架期后果皮很容易发生褐变。这是由于长期的低温胁迫使南果梨果皮中的atp浓度及能荷值大幅度降低,果皮细胞中能量不足造成了细胞中某些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南果梨在常温货架期间果皮褐变现象的发生。长期冷藏的果实甚至在果实尚未后熟软化即表现出褐变症状,严重影响了冷藏南果梨的商品品质。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有人尝试选用保鲜膜包装、用保鲜剂处理等方法,但是,由于冷藏过程中南果梨仍然进行着生理代谢活动,长期低温冷藏条件下造成了果实能量亏缺,因此,现有技术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前期在冷藏南果梨能量代谢变化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补充果实能量的方法来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延缓冷藏的南果梨转入常温货架期间,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褐变现象的发生,并显著降低果皮褐变程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南果梨采收:采收7~8成熟度的南果梨,选取无机械伤及病虫害的果实,于6~15小时内进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

(2)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以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南果梨果实20~24小时;

(3)预熟:将处理过的果实在(20±1)℃的条件下预熟4~5天;

(4)包装:预熟后的果实装入聚乙烯袋中,敞口放入塑料箱内;

(5)预冷:果实放入(0±0.5)℃的冷库中,进行20~30小时的预冷,预冷期间盛装果实的聚乙烯袋敞口放置;

(6)低温贮藏:将经过预冷的果实用聚乙烯袋扎口包装,在(0±0.5)℃条件下进行冷藏6个月;

(7)atp处理:配制atp溶液,将冷藏后的果实在溶液中浸泡2~4分钟,处理后的果实在常温下自然风干。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乙烯受体抑制剂为1-mcp。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1-mcp的浓度为0.75~1μl/l。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6)中,冷藏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r.h.。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7)中,atp溶液的浓度为1.0~2.0mmol/l。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方法中将采收后的南果梨果实于采收当天以1-mcp处理,处理后的果实在常温下预熟再经过预冷后,进行冷藏6个月。冷藏果实出库当天,将南果梨果实浸泡于atp溶液中,以有效弥补南果梨果实在长期冷藏过程中造成的细胞能量亏缺,维持果皮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抑制果皮褐变的发生。经本发明方法处理的南果梨果实,经过6个月的冷藏出库后,在常温货架期,果实逐渐后熟,果皮褐变现象明显延晚,褐变率和褐变程度显著下降,在货架期的15天内,基本不会发生褐变现象,保持了南果梨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经对比例2处理的南果梨果实,经过180天的冷藏出库后,在常温货架期的第15天的果皮褐变情况。

图2:经实施例1处理的南果梨果实,经过180天的冷藏出库后,在常温货架期的第15天的果皮褐变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南果梨采收:采收7~8成熟度的南果梨,选取无机械伤及病虫害的果实,于12小时内运至冷库。

2、1-mcp处理:以1μl/l的1-mcp处理南果梨果实24小时。

3、预熟:将处理过的果实在(20±1)℃的条件下预熟5天。

4、包装:预熟后的果实装入0.04m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果量为10kg,敞口放入塑料箱内。

5、预冷:果实放入(0±0.5)℃的冷库中,进行24小时的预冷,预冷期间盛装果实的聚乙烯袋敞口放置。

6、低温贮藏:将经过预冷的果实用聚乙烯袋扎口包装,在(0±0.5)℃条件下进行冷藏180天,冷藏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7、atp处理:配制2.0mmol/l的atp溶液,将果实在溶液中浸泡3分钟,处理后的果实在常温下自然风干。

实施例2

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南果梨采收:采收7~8成熟度的南果梨,选取无机械伤及病虫害的果实,于15小时内运至冷库。

2、1-mcp处理:以0.75μl/l的1-mcp处理南果梨果实24小时。

3、预熟:将处理过的果实在(20±1)℃的条件下预熟4天。

4、包装:预熟后的果实装入0.02m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果量为15kg,敞口放入塑料箱内。

5、预冷:果实放入(0±0.5)℃的冷库中,进行24小时的预冷,预冷期间盛装果实的聚乙烯袋敞口放置。

6、低温贮藏:将经过预冷的果实用聚乙烯袋扎口包装,在(0±0.5)℃条件下进行冷藏180天,冷藏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7、atp处理:配制1.5mmol/l的atp溶液,将果实在溶液中浸泡3分钟,处理后的果实在常温下自然风干。

实施例3

一种控制冷藏南果梨果皮褐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南果梨采收:采收7~8成熟度的南果梨,选取无机械伤及病虫害的果实,于6小时内运至冷库。

2、1-mcp处理:以0.75μl/l的1-mcp处理南果梨果实24小时。

3、预熟:将处理过的果实在(20±1)℃的条件下预熟5天。

4、包装:预熟后的果实装入0.03m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果量为15kg,敞口放入塑料箱内。

5、预冷:果实放入(0±0.5)℃的冷库中,进行24小时的预冷,预冷期间盛装果实的聚乙烯袋敞口放置。

6、低温贮藏:将经过预冷的果实的聚乙烯袋扎口,在(0±0.5)℃条件下进行冷藏180天,冷藏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7、atp处理:配制1.0mmol/l的atp溶液,将果实在溶液中浸泡4分钟,处理后的果实在常温下自然风干。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1-mcp处理和atp处理步骤均去除,其余处理方法不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atp处理步骤均去除,其余处理方法不变,其果皮褐变情况如图1所示。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中的1-mcp处理步骤均去除,其余处理方法不变。

经实施例1处理的南果梨果实,经过180天的冷藏出库后,在常温货架期的第15天,分别对实施例1(其果皮褐变情况如图2所示)和对比例1-2的样品进行检测。

表1:果皮褐变情况对比检测数据

由以上检测数据可以知道,本发明中加入atp处理对果实褐变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而1-mcp处理虽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效果比atp处理和1-mcp联合处理差很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