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高香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12194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形高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也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销茶类,因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红茶,属发酵茶,是以中小叶种或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红茶根据外形不同,分为条形和颗粒形,常见的红茶以条形为主,且多在春秋二季加工。

近年来,随着茶叶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以及逐步年轻化,红茶的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消费者对红茶香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除了个别知名红茶外,普遍存在香气不高、花果香不明显以及香气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同时,茶叶加工的季节性,尤其是夏秋茶整体品质不高,不能被合理有效利用,不仅导致茶树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制约了红茶产量的增加。

申请号为cn20161075191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动态萎凋方法,将红茶鲜叶放入萎凋槽中,所述萎凋槽做间歇性运动;在所述萎凋槽停歇的时候通入气流,所述气流对所述萎凋槽中的红茶鲜叶进行动态萎凋;其中,所述气流的温度为28-32℃。本发明提供的红茶的动态萎凋方法,将萎凋槽中的红茶鲜叶进行运动的同时结合通入特定温度的气流,对红茶鲜叶进行动态萎凋,改变红茶中的内在物质结构,加速茶叶中内在物质的化学变化,提前完成所需叶相标准;缩短了萎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制得的红茶的色、香、味明显优于传统红茶。

申请号为cn201410612031.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浓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为将鲜叶通过炼青、揉捻、发酵、做形、干燥、提香工序,得到一种浓香红茶。所述的炼青工艺为:鲜叶在温度为22~30℃环境条件下,先进行静置萎凋,再进入动态萎凋,往复循环,所述的静置萎凋时间为15~25min,所述的动态萎凋时间为3~6min。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形高香红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对传统红茶的加工技术进行创新,解决现有条形红茶存在的问题,提高红茶的整体品质,尤其是提升红茶香气,使其外形条索更加紧细,汤色更明亮,滋味更醇厚,香气浓郁高长花香显著,且适用于春夏秋三季的红茶加工,稳定红茶品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条形高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鲜叶。

2)动态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及时放入萎凋槽内,鼓风进行萎凋1.5-2.5h后,将萎凋叶放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先轻摇25-35min,再重摇50-75min,至茶叶青气散失,花香显露;随后将萎凋叶取出,均匀摊放于萎凋槽内,继续静态萎凋8-12h,至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鲜绿光泽,叶缘红边明显,含水率达58~60%。

3)揉捻。

4)发酵。

5)滚炒。

6)连续理条:将滚炒后的茶叶放入理条机中,设置温度为120~130℃,茶叶通过理条槽出锅的时间4-6min,控制理条后茶叶含水量为32~35%。

7)连续烘干:将从理条后的茶叶立即转移至与理条机相连接的链板式自动烘干机内,设置温度100~110℃,时间25-35min,至茶叶条索收紧,用手揉搓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茶叶含水率在6%以下时即完成加工。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1)传统的动态萎凋工艺,只是对萎凋槽做间歇性运动。而本发明采用的动态萎凋工艺,是将萎凋槽萎凋和摇青技术相结合,本发明动态萎凋工艺后的萎凋叶手握稍干,叶质偏硬、滑,叶缘红边明显,带有花香;而现有红茶经萎凋后,叶质柔软,绵滑,色泽暗绿,香气略低闷。

本发明的动态萎凋工艺与乌龙茶做青工艺也具有很大区别:乌龙茶做青是鲜叶经自然萎凋后,摇青和空调房内晾青工艺多次重复交替进行,且摇青程度是逐步加重,摇青时间逐渐增加,注重摇青后的晾青;而本发明的动态萎凋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槽萎凋后,再进行持续高强度摇青,且持续时间较长,然后再进行静态萎凋。

2)本发明采用了高温、快速、连续理条和连续烘干技术,即茶叶理条机和链板式自动烘干机相连接,茶叶快速经过温度较高的理条机进行连续理条后随即进入烘干工序,其他条形红茶加工直接用烘干机干燥。

3)本发明的揉捻时间长,约3h以上,萎凋叶在长时间揉捻过程中边成条边发酵,不仅成条率高,而且有利于后期发酵工艺的进行,

4)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度大,茶树鲜叶内积累了较高含量的茶多酚,而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茶叶普遍存在香气不高、苦涩味重等问题,且夏茶揉捻成条难,因此传统工艺一般是只选取春秋茶作为原料,即使选取夏茶,也只能制得品质较低的红茶产品,利用价值不高。

而本发明方法尤其适合夏季成熟度高、木质化程度高的鲜叶原料。本发明采用动态萎凋工艺,通过静态萎凋和动态摇青相结合,一方面可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以及茶多酚的降解,从而改善成品茶的苦涩味,另一方面可促使茶叶内高沸点香气物质的产生,从而提高成品茶香气。同时,本发明采用的连续理条技术,利用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阻止部分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可以增进茶叶香气,改善滋味。揉捻时间长,促进茶叶成条。以上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夏茶香气低、苦涩味重以及夏茶揉捻成条难的问题,对于提高夏茶的资源利用率,稳定红茶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优选,步骤1)中,选取的鲜叶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为主,无病虫害叶、无雨水叶以及非茶夹杂物。

作为优选,步骤2)中,初次萎凋时摊放厚度为14-16cm,期间翻动一次,翻动时避免鲜叶损伤。

作为优选,步骤2)中,摇青时每批次将95-105kg萎凋叶放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作为优选,步骤2)中,轻摇时转速为280-320r/min,重摇时转速为380-420r/min。

作为优选,步骤2)中,重摇后再次轻摇15-25min。

作为优选,步骤3)中,揉捻具体过程为:揉捻2.5-3.5h,先轻压50-70min,再重压100-120min,最后松压8-12min后,揉捻叶下机,至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溢出充分,叶梗变红,叶色绿中显红,叶片稍红带有青张,成条率85-95%,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

作为优选,步骤3)中,轻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刚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重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将揉桶内的茶叶原料压紧压实为准;松压时以揉盖上升至揉桶投叶口边缘,不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

作为优选,步骤4)中,确保发酵房内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40~42℃,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摊叶厚度14-16cm,发酵时间3~4h。

作为优选,步骤5)中,在八角炒干机内进行滚炒,设置温度为150~160℃,时间25-35min,滚炒后控制茶叶含水率为45~48%。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制得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细,乌黑油润,干茶香气和冲泡后的茶叶香气均带有明显花香,汤色与传统红茶不同,呈橙红色,滋味甜醇有花香,且各茶季的茶叶产品品质很稳定。现有红茶香气主要以甜香为主,汤色红艳,春茶和秋茶的口感不同,品质差异很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鲜叶原料为春雨二号,采摘嫩度为一芽二三叶,无病虫害叶、无雨水叶以及非茶夹杂物,时间为春茶季节(2017年5月上旬),环境温度27℃、相对湿度80%。

鲜叶进厂验收后,迅速将其放入萎凋槽内摊放均匀,厚度约15cm,打开鼓风机进行萎凋。中间轻轻翻动一次,2h后,将萎凋叶放进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投叶量约100kg,先轻摇(转速300r/min)30min,再重摇(转速400r/min)1.2h,此时,茶叶青气散失,花香显露。随后将摇青机内的萎凋叶取出,均匀摊放到萎凋槽内,厚度18cm,萎凋时间10h。此时,鲜叶手感柔软,顺滑,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鲜绿光泽,叶缘红边明显,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含水量为58%左右。

将萎凋叶放入6cr-65型茶叶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投叶量约50.2kg,揉捻时间3h,轻压1h,加压110min,松压10min。此时,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溢出充分,叶梗变红,叶色绿中显红,已初步发酵。其中,轻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刚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重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将揉桶内的茶叶原料压紧压实为准;松压时以揉盖上升至揉桶投叶口边缘,不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成条率95%左右,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

揉捻叶中团块较多,经解块机解块后,揉捻叶分散均匀。将其放入发酵筐内,厚度约20cm,再将发酵筐集中放置在发酵房的架子上进行发酵,确保空气流通。发酵房温度保持42℃,相对湿度91%,叶温40.5℃左右,发酵时间3~4h。

采用八角炒干机对发酵叶进行滚炒,一方面去除茶叶内水分,另一方面使茶叶条索收紧。投叶量约75kg,温度设置为155℃,时间30min。此时,茶叶条索较紧,色泽较润。滚炒后控制茶叶含水率为46%左右。

滚炒后的茶叶快速通过理条机(12槽)的理条槽,温度为125℃,约5min后出锅,随即进入与理条机相连接的链板式茶叶自动烘干机内,在100℃温度条件下烘30min左右,至条索收紧,用手揉搓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茶叶含水率在6%以下

采用感官审评法,对比分析了同时期(春茶)的传统工艺和上述工艺加工的条形红茶,结果发现,采用上述工艺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花香明显,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馥郁有花香,滋味甜醇,叶底红亮匀整。除外形(82分)外,其汤色(85分)、香气(86分)、滋味(86分)和叶底(82分)等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出传统工艺制成的红茶(外形83分、汤色82分、香气80分、滋味83分、叶底80分)2分~6分。本发明所得红茶综合品质得分为84.5分,而传统工艺所得红茶的综合品质得分为81.85分(综合品质得分=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

实施例2:

鲜叶原料为春雨二号,采摘嫩度为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无病虫害叶、无雨水叶以及非茶夹杂物,时间为夏茶季节(2017年8月上旬),环境温度35℃、相对湿度78%。

鲜叶进厂验收后,迅速将其放入萎凋槽内摊放均匀,厚度约15cm,打开鼓风机进行萎凋。中间轻轻翻动一次,2h后,将萎凋叶放进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投叶量约100kg,先轻摇(转速300r/min)30min,再重摇(转速400r/min)1h,又轻摇20min,至茶叶散发花香味。随后将摇青机内的萎凋叶取出,均匀摊放到萎凋槽内,厚度15cm,萎凋时间约12h。此时,鲜叶手感稍干,略滑,嫩茎弯曲不断,叶缘红边明显,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含水率达60%左右。

将萎凋叶放入6cr-65型茶叶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投叶量约50kg,揉捻时间3h,轻压1h,加压110min,松压10min。此时,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溢出充分,叶色绿中显红,初步发酵。其中,轻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刚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重压时以揉盖下降至将揉桶内的茶叶原料压紧压实为准;松压时以揉盖上升至揉桶投叶口边缘,不触及揉桶内的茶叶原料为准。成条率95%左右,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

经解块机解块后的揉捻叶,分散均匀,将其放入发酵筐内,厚度约15cm,再将发酵筐集中放置在发酵房的架子上进行发酵,确保空气流通。发酵房温度41℃,相对湿度90%,叶温40℃左右,发酵时间4h。

采用八角炒干机对发酵叶进行滚炒,投叶量约70kg,温度设置为150℃,时间30min。此时,茶叶条索较紧,色泽较润。滚炒后控制茶叶含水率为48%左右。

滚炒后的茶叶快速通过理条机(12槽)的理条槽,温度为120℃,约5min后出锅,随即进入与理条机相连接的链板式茶叶自动烘干机内,在110℃温度条件下烘30min左右,至条索收紧,用手揉搓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茶叶含水率在6%以下

采用感官审评法,对比分析了同时期(夏茶)的传统工艺和上述工艺加工的条形红茶,结果发现,采用上述工艺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带有花香,汤色橙红明亮,香气花香明显,滋味较醇,有甜香,叶底红亮匀整,外形(83分)、汤色(83分)、香气(83分)、滋味(82分)和叶底(79分)各项因子得分均高出传统工艺制得的红茶(外形82分、汤色80分、香气78分、滋味80分、叶底78分)1分~5分,其综合品质得分为82.3分,而传统工艺所得红茶的综合品质得分低于80分(综合品质得分=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

实施例3:

鲜叶原料为春雨二号,采摘嫩度为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无病虫害叶、无雨水叶以及非茶夹杂物,时间为夏茶季节(2017年8月上旬),环境温度35℃、相对湿度78%。

鲜叶进厂验收后,迅速将其放入萎凋槽内摊放均匀,厚度约14cm,打开鼓风机进行萎凋。中间轻轻翻动一次,1.5h后,将萎凋叶放进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投叶量约95kg,先轻摇(转速300r/min)25min,再重摇(转速400r/min)50min,又轻摇15min,至茶叶散发花香味。随后将摇青机内的萎凋叶取出,均匀摊放到萎凋槽内,厚度14cm,萎凋时间约10h。此时,鲜叶手感稍干,略滑,嫩茎弯曲不断,叶缘红边明显,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含水率达59%左右。

将萎凋叶放入6cr-65型茶叶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投叶量约50kg,揉捻时间2.5h,轻压50min,加压100min,松压8min。此时,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溢出充分,叶色绿中显红,初步发酵。成条率85%左右,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

经解块机解块后的揉捻叶,分散均匀,将其放入发酵筐内,厚度约14cm,再将发酵筐集中放置在发酵房的架子上进行发酵,确保空气流通。发酵房温度40℃,相对湿度90%,叶温40℃左右,发酵时间3h。

采用八角炒干机对发酵叶进行滚炒,投叶量约70kg,温度设置为155℃,时间35min。此时,茶叶条索较紧,色泽较润。滚炒后控制茶叶含水率为45%左右。

滚炒后的茶叶快速通过理条机(12槽)的理条槽,温度为125℃,约4min后出锅,随即进入与理条机相连接的链板式茶叶自动烘干机内,在100℃温度条件下烘35min左右,至条索收紧,用手揉搓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茶叶含水率在6%以下。

得到的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带有花香,汤色橙红明亮,香气花香明显,滋味较醇,有甜香,叶底红亮匀整。

实施例4:

鲜叶原料为春雨二号,采摘嫩度为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无病虫害叶、无雨水叶以及非茶夹杂物,时间为春茶季节(2017年5月上旬),环境温度35℃、相对湿度78%。

鲜叶进厂验收后,迅速将其放入萎凋槽内摊放均匀,厚度约16cm,打开鼓风机进行萎凋。中间轻轻翻动一次,2.5h后,将萎凋叶放进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投叶量约105kg,先轻摇(转速300r/min)35min,再重摇(转速400r/min)70min,至茶叶散发花香味。随后将摇青机内的萎凋叶取出,均匀摊放到萎凋槽内,厚度15cm,萎凋时间约12h。此时,鲜叶手感稍干,略滑,嫩茎弯曲不断,叶缘红边明显,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含水率达58%左右。

将萎凋叶放入6cr-65型茶叶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投叶量约50kg,揉捻时间3.5h,轻压70min,加压110min,松压12min。此时,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溢出充分,叶色绿中显红,初步发酵。成条率93%左右,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

经解块机解块后的揉捻叶,分散均匀,将其放入发酵筐内,厚度约16cm,再将发酵筐集中放置在发酵房的架子上进行发酵,确保空气流通。发酵房温度40℃,相对湿度90%,叶温42℃左右,发酵时间3.5h。

采用八角炒干机对发酵叶进行滚炒,投叶量约70kg,温度设置160℃,时间25min。此时,茶叶条索较紧,色泽较润。滚炒后控制茶叶含水率为45%左右。

滚炒后的茶叶快速通过理条机(12槽)的理条槽,温度为125℃,约6min后出锅,随即进入与理条机相连接的链板式茶叶自动烘干机内,在110℃温度条件下烘25min左右,至条索收紧,用手揉搓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茶叶含水率在6%以下。

得到的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带有花香,汤色橙红明亮,香气花香明显,滋味较醇,有甜香,叶底红亮匀整。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