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进料的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202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进料的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生产机械,特别是指一种进料方便的滚筒式茶叶炒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在杀青后通常采用滚筒式的茶叶炒干机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参照图1,它主要包括机架1、加热装置(位于内部图中未画出)以及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的滚筒箱2等装置,滚筒箱2内放置有滚筒3,滚筒3的前端略微突出于滚筒箱2,使用时滚筒箱2放在机架1上,并且滚筒在滚筒箱2内滚动,加热装置对滚筒3进行加热,茶叶放在滚筒3内并随着滚筒3的滚动而上、下翻滚。现有的滚筒箱2固定且水平地安装于机架1上,因此滚筒3的进料口处于竖直状态,而滚筒3的进料口的孔径通常又比较小,因此茶叶很难从滚筒的进料口放入滚筒3内,在装茶叶时,如果不是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慢慢放入,就会出现茶叶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茶叶炒干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茶叶炒干机的滚筒箱进料速率慢以及茶叶容易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进料的滚筒式茶叶炒干机,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滚筒箱,滚筒箱内部安装有滚筒,该滚筒的前端突出于滚筒箱,所述滚筒式茶叶炒干机还包括一辅助进料机构,该辅助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和两个可转动的连接臂,连接臂对称设置于进料斗两侧;所述进料斗为一弯曲片,该弯曲片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它的内表面为凹面,外表面为凸面;所述连接臂均由固定臂和转动臂组成,固定臂的一端固定于滚筒箱的上部,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突出于滚筒箱的前端面;所述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臂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料斗的凸面上;所述进料斗可转动至滚筒箱的前端,且进料斗的前端伸入滚筒内。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进料斗的前端伸入滚筒的进料口内,所述进料斗的前端为锥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臂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翻折部,它由矩形板自中部翻折后成型,固定部和翻折部之间有折痕,该折痕的长度大于矩形板的宽度,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滚筒箱的上部,翻折部突出于滚筒箱。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进料机构,使用时,茶叶能沿着进料斗顺利进入滚筒内部,不仅可避免茶叶掉落的情况发生,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进料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茶叶炒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2和图3,一种便于进料的滚筒式茶叶炒干机,主要包括机架1、加热装置(位于内部图中未画出)以及滚筒箱2装置,滚筒箱2内放置有滚筒3,滚筒3的前部突出于滚筒箱2的前端面。使用时滚筒箱2水平固定于机架1上,并且滚筒3在滚筒箱2内滚动,加热装置对滚筒3进行加热,茶叶放在滚筒3内并随着滚筒3的滚动而上、下翻滚。

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述滚筒式茶叶炒干机还包括一辅助进料机构,该辅助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4和两个可转动的连接臂5,连接臂5对称设置于进料斗4两侧;所述进料斗4为一弯曲片,该弯曲片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它的内表面为凹面41,外表面为凸面42,且凹面41面向滚筒箱2;另外,为了便于进料斗4的前端伸入滚筒3的进料口内,所述进料斗4的前端为锥形。所述连接臂5均由固定臂6和转动臂7组成,固定臂6的一端固定于滚筒箱2的上部,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突出于滚筒箱2的前端面。所述转动臂7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臂6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料斗4的凸面42上。

同时参照图4,所述固定臂6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61和翻折部62,它由矩形板自中部翻折后成型,固定部61和翻折部62之间有折痕63,该折痕63的长度大于矩形板的宽度,固定部61固定安装于滚筒箱2的上部,翻折部62突出于滚筒箱3。

进料时,参照图2,转动臂7向下转动并带动进料斗4转动,直至进料斗4转动至滚筒箱2的前端,且进料斗4的前端伸入滚筒3内。此时,将茶叶放在进料斗4上,使得茶叶沿进料斗4进入滚筒3内部。当进料完成后,再将转动臂7往上转动,并带动进料斗4往上转动至图3的状态,接着再使滚筒3滚动,并完成对茶叶的加工。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