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肉类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肉类清洗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肉类在加工前,一般都需要进行清洗,现有都是放在清洗池内,清洗后再手工提出沥干,沥干后再放在辊道上进行加工,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而且沥干的水和水内的油渍会直接进入清洗池,导致清洗池表面油渍较多,影响清洗效果;现在的辊道大多为一条,其加工工位有限,当清洗速度较快时,食品会堆积在输送带上,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肉类清洗输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肉类清洗输送机构,它包括有清洗箱,清洗箱内注有循环水,清洗箱内设有清洗输送带,清洗输送带的承托面位于水平面下,清洗输送带输出端设有振动沥水带,振动沥水带出口处设有提升带,提升带倾斜安装在清洗箱端部,提升带较低一端位于振动沥水带输出端下方,提升带较高一端于主输送辊道输入端上方;提升带下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与清洗箱相连接;提升带的承托面上方设有沥干风管,沥干风管上开有吹风口,吹风口位于提升带的承托面一侧,主输送辊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中转座,中转座一侧设有分线输送辊道。
所述的中转座一端铰接在主输送辊道的辊架上,中转座另一端底部通过中转气缸安装在主输送辊道的辊架上,中转气缸一端的中转座与分线输送辊道相配合,中转座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滚珠;主输送辊道底部设有集水槽。
所述的分线输送辊道的承托面低于主输送辊道的承托面。
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油渍过滤网,油渍过滤网位于提升带承托面下方。
所述的振动沥水带侧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振动沥水带输入端位于清洗输送带输出端下方,振动沥水带输出端位于提升带入口端上方,振动沥水带表面设有提升挡板。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未详细描述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可采用市面常规方式,如传动电机、控制器等;禽畜肉类通过清洗输送带清洗,再通过振动沥水带振动沥水后进入提升带,在提升的过程中通过沥干风管将肉类表面的水份吹向油渍过滤网,油渍过滤网将油渍过滤,过滤后的水再返回清洗箱再次利用;沥干后的肉类由主输送辊道承托加工,当不需要中转时,中转座呈水平状态,肉类食品加工则通过主输送辊道进行传送,当需要中转分线时,气缸带动中转座一端下降,肉类食品则通过倾斜的中转座导向进入分线输送辊道,进行分流操作,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转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肉类清洗输送机构包括有清洗箱1,清洗箱1内注有循环水,清洗箱1内设有清洗输送带2,清洗输送带2的承托面位于水平面下,清洗输送带2输出端设有振动沥水带3,振动沥水带3出口处设有提升带4,振动沥水带3侧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振动沥水带3输入端位于清洗输送带2输出端下方,振动沥水带3输出端位于提升带4入口端上方,振动沥水带3表面设有提升挡板5,提升带4倾斜安装在清洗箱1端部,提升带4较低一端位于振动沥水带3输出端下方,提升带4较高一端于主输送辊道9输入端上方;提升带4下方设有集水槽6,集水槽6与清洗箱1相连接,集水槽6内设有油渍过滤网8,油渍过滤网8位于提升带4承托面下方;提升带4的承托面上方设有沥干风管7,沥干风管7上开有吹风口,吹风口位于提升带4的承托面一侧,主输送辊道9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中转座11,中转座11一侧设有分线输送辊道10,分线输送辊道10的承托面低于主输送辊道9的承托面;所述的中转座11一端铰接在主输送辊道9的辊架上,中转座11另一端底部通过中转气缸安装在主输送辊道9的辊架上,中转气缸一端的中转座11与分线输送辊道10相配合,中转座11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滚珠12;主输送辊道9底部设有集水槽。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可采用市面常规方式,如传动电机、控制器等;禽畜肉类通过清洗输送带清洗,再通过振动沥水带振动沥水后进入提升带,在提升的过程中通过沥干风管将肉类表面的水份吹向油渍过滤网,油渍过滤网将油渍过滤,过滤后的水再返回清洗箱再次利用;沥干后的肉类由主输送辊道承托加工,当不需要中转时,中转座呈水平状态,肉类食品加工则通过主输送辊道进行传送,当需要中转分线时,气缸带动中转座一端下降,肉类食品则通过倾斜的中转座导向进入分线输送辊道,进行分流操作,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