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393发布日期:2018-12-28 18:5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茶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茶叶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于神龙,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传说于公元前2700多年,神龙为了普济众生,采百草,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释,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时改其为茶,神龙氏不仅发现茶树,更将其视为解毒治病养生的妙药。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现代的制茶过程一般采用茶叶机来进行,现有的茶叶机一般固定在地面上,底部未安装有移动装置,需要靠人工或者机械来搬运,对日常生产造成了大大的不便;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一般采用传统能源进行加热,且未安装隔热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热能利用率低,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未设有毛刷,当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很容易将茶叶挤碎,大大影响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茶叶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茶叶机一般固定在地面上,底部未安装有移动装置,需要靠人工或者机械来搬运,对日常生产造成了大大的不便;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一般采用传统能源进行加热,且加热层周围未安装隔热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热能利用率低,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现有的茶叶机的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未设有毛刷,当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很容易将茶叶挤碎,大大影响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等问题。

为可使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茶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炒茶装置,所述炒茶装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炒茶装置的内壁周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周围设有隔热层,所述炒茶装置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贯穿所述加热层和所述隔热层,所述炒茶装置的一侧设有电动机,所述炒茶装置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炒茶装置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搅拌板相连接,所述搅拌板的另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多个毛刷;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支杆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之间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拨块。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中部设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炒茶装置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支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的数量为2-4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3-5个。

优选的,所述支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顶部设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铰链与所述支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内均匀的设有多个加热电阻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支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茶叶机可通过万向轮前后、左右自由移动,万向轮的转轮之间设有卡环,卡环上设有拨块,通过拨块按下卡环便将转轮紧紧卡住,从而可将茶叶机固定于地面上;

2、本实用新型中,炒茶装置采用电阻丝进行加热,摒弃了一般的传统能源加热方式,而且在加热层周围设有隔热层,不仅对环境污染小,而且热能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炒茶装置的搅拌板上设有毛刷,避免了搅拌板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的内壁时会将茶叶挤碎的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腿;3、支撑板;4、炒茶装置;5、电动机;6、加热层;61、加热电阻丝;7、隔热层;8、搅拌机构;81、第二转轴;82、第一转轴;83、搅拌板;84、连接杆;85、毛刷;9、进料口;91、封盖;10、出料口;101、支板;102、挡板;11、推杆;12、万向轮;121、转盘;122、支杆;123、转轮;124、卡环;125、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茶叶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炒茶装置4,炒茶装置4可对茶叶进行炒制,炒茶装置4为中空结构,炒茶装置4的内壁周围设有加热层6,加热层6内均匀的设有多个加热电阻丝61,加热层6通过加热电阻丝61对炒茶装置4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加热层6的周围设有隔热层7,隔热层7可减少炒茶装置4内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利用率,炒茶装置4顶部开设有进料口9,由进料口9向炒茶装置4内倒入茶叶,进料口9的顶部设有封盖91,封盖91将进料口9顶部封住,进料口9的底部贯穿加热层6和隔热层7,炒茶装置4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0,由出料口10倒出所炒好的茶叶,出料口10的中部设有支板101,支板10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板102,挡板102通过铰链与支板101活动连接,挡板102通过铰链实现开关操作,便于茶叶的倒出。

炒茶装置4内设有搅拌机构8,搅拌机构8对茶叶进行翻炒,搅拌机构8包括第一转轴8283,第一转轴8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转轴81,第一转轴82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81与炒茶装置4的内壁相连接,第一转轴82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81与支板101相连接,通过第二转轴81将第一转轴82固定在炒茶装置4中,炒茶装置4的一侧设有电动机5,电动机5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81相连接,电动机5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轴8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82转动,第一转轴82的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83,搅拌板83的数量为2-4个,搅拌板83的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若干个连接杆84,第一转轴82通过连接杆84与搅拌板83相连接,第一转轴82转动带动搅拌板83转动,搅拌板83对茶叶进行翻炒,连接杆84的数量为3-5个,搅拌板83的另一侧均匀等间隔的设有多个毛刷85,当搅拌板83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4的内壁时,毛刷85可避免茶叶被挤碎。

底座1底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腿2,支腿用以支撑底座1及其上的设备,支腿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用以分担支腿2所受的压力,支腿2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12,茶叶机通过万向轮可使前后、左右自由移动,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11,推杆11可将茶叶机向前推或向后拉,万向轮12包括支杆122,支杆122的顶部设有转盘121,转盘12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腿2的底部,转盘121可使万向轮360°旋转,支杆12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轮123,转轮123可使茶叶机前后移动,支杆122将转轮123与转盘121相连接,转盘121旋转可带动转轮123旋转,通过转轮123和转盘121的配合可使茶叶机前后、左右自由移动,转轮123之间设有卡环124,卡环124上设有拨块125,通过拨块125向下拨动卡环124可将转轮123卡住使其无法移动,从而在地面上固定住茶叶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先通过推杆11和万向轮12将茶叶机移动至合适的位置,转盘121可使万向轮360°旋转,并通过拨块125向下拨动卡环124可将转轮123卡住使其无法移动,使茶叶机固定于地面上,然后接通电源使电动机5和加热层6正常工作,由进料口9向炒茶装置4内倒入茶叶,并用封盖91封住进料口9顶部,加热层6对茶叶进行加热,电动机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81转动,第二转轴81转动带动第一转轴82转动,第一转轴82转动带动搅拌板83转动,搅拌板83对茶叶进行翻炒,搅拌板83上的毛刷85可避免当搅拌板83将茶叶挤到炒茶装置4的内壁将其挤碎的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所炒出茶叶的品质,隔热层7可减少炒茶装置4内热量的散失,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茶叶炒制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出料口10的挡板102并将所炒好的茶叶从出料口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