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林下铁皮石斛的红茶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715发布日期:2018-09-11 20: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尤指一种含有林下铁皮石斛的红茶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发酵茶,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古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将从古茶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成萎松时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盘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独特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至可以捏成粉末时,古树红茶就制成了。

铁皮石斛是云南特产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古树红茶中添加铁皮石斛一直是行业内研究的重点,但是现有技术多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生产,即古树红茶与铁皮石斛单独生产,生产完成后按一定比例进行封装,这样只是将二者简单的组合起来,没有起到古树红茶发酵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有林下铁皮石斛的红茶生产系统,该系统结构合理规范,实用方便,通过在揉捻的过程中加入铁皮石斛的汁液与古树红茶揉捻所产生的汁液进行混合收汁,进行发酵,有效的将二者的有效成分集合起来,达到以茶养人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有林下铁皮石斛的红茶生产系统,包括下筒体,中筒体,上盖,转轴,其特征在于:下筒体底端左部设置有出液口,下筒体左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下筒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筛网,下筒体底端中心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多个锥形斜网栅,相对于斜网栅下部的转轴上设置有导料板,下筒体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部设置有齿轮,下筒体顶部设置有中筒体,中筒体底部设置有齿盘,齿盘与齿轮形成配合,中筒体内表面倾斜设置有多个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另一端设置有压辊,压辊与斜网栅形成配合,中筒体顶端设置有上盖,上盖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上盖顶部右侧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头。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红茶揉捻的过程中加入铁皮石斛汁液,铁皮石斛汁液与古树红茶揉捻所产生的汁液相互混合后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在古树红茶后期发酵过程中,有效的将铁皮石斛中的植物氨基酸进行释放出来,以达到以药养生的目的,同时采用转轴带动斜网栅转动,与齿轮带动的中筒体进行配合使用,可有效的利用二者之间的速度差进行工艺过程的设计,进行多种揉捻方式进行组合使用,揉捻效果好,吸附作用强,在下筒体内部设计的筛网,有效的将需要出料的茶叶进行滤水作业,有效的防止茶叶黏黏,导料板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下料的过程中进行分料,将茶叶分散到边缘位置进行滚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喷头;3-压辊;4-中筒体;5-转轴;6-齿盘;7-出料口;8-筛网;9-出液口;10-第一电机;11-下筒体;12-第二电机;13-齿轮;14-转动杆;15-导料板;16-斜网栅;17-基座;18-进液管;19-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含有林下铁皮石斛的红茶生产系统,包括下筒体11,中筒体4,上盖1,转轴5,其特征在于:下筒体11底端左部设置有出液口9,下筒体11左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7,下筒体1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筛网8,下筒体11底端中心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5,转轴5上设置有多个锥形斜网栅16,相对于斜网栅16下部的转轴5上设置有导料板15,下筒体11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上部设置有齿轮13,下筒体11顶部设置有中筒体4,中筒体4底部设置有齿盘6,齿盘6与齿轮13形成配合,中筒体4内表面倾斜设置有多个基座17,基座17上设置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另一端设置有压辊3,压辊3与斜网栅16形成配合,中筒体4顶端设置有上盖1,上盖1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19,上盖1顶部右侧设置有进液管18,进液管18上设置有多个喷头2,采用转轴带动斜网栅转动,与齿轮带动的中筒体进行配合使用,可有效的利用二者之间的速度差进行工艺过程的设计,进行多种揉捻方式进行组合使用,揉捻效果好,吸附作用强,在下筒体内部设计的筛网,有效的将需要出料的茶叶进行滤水作业,有效的防止茶叶黏黏,导料板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下料的过程中进行分料,将茶叶分散到边缘位置进行滚压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