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灭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655发布日期:2019-03-19 20:4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灭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的热风加热灭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灭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粮食加工和仓储过程中,其内部的害虫及虫卵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会大量滋生,从而影响粮食品质和存储时间。目前多采用暴晒、杀虫剂熏蒸等办法来进行害虫的灭杀。采用暴晒方式杀虫效率低,处理能力差不利于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采用杀虫剂对粮食进行熏蒸,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将害虫及虫卵杀死,但是在粮食中会有一定的毒性残留,影响粮食品质与安全,并且在熏蒸的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灭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利用热风对粮食灭虫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温灭虫装置,用于对粮食存储或加工生产前的高温灭虫,包括高温灭虫室、风机、空气加热器和用于运送所述粮食的输送装置,所述高温灭虫室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对应具有低温出口高温进口;所述输送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高温灭虫室内并位于所述低温出口和高温进口之间;所述空气加热器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风机的吹送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高温进口连接并连通;所述风机的抽吸进口与所述低温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空气加热器加热的高温热风在所述风机驱动下流动至所述高温灭虫室并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所述粮食,所述粮食达到灭虫温度进行高温灭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空气加热器将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加热形成高温热风,并在风机的驱动下对粮食进行高温灭虫。一定厚度的粮食铺设于输送装置上,输送装置能够带动粮食行进。高温热风在风机的吹送和抽吸作用下进入高温灭虫室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从而将粮食中的害虫和虫卵灭除,后形成低温热风,并从高温灭虫室的低温出口流出至空气加热器加热。在风机的吹送和抽吸作用下完成高温热风至低温热风的循环,由于低温热风也具有一定的热量,从而降低空气加热换器中的热量交换量,进而节约能源。

高温热风在高温灭虫室内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从而使粮食达到所需的灭虫温度,进而能够对粮食中的害虫和虫卵进行灭杀;又在高温热风穿过粮食的过程中,粮食在输送机的带动下前行,高温热风使粮食达到灭虫温度的前提下,与粮食的接触时间有限,从而高温热风不会破坏粮食自身的品质。而高温热风为普通的空气流没有任何的化学制剂,从而使粮食没有任何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外部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所述高温灭虫室内以所述输送装置为分界处形成下窄上宽的空间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温灭虫室内下窄上宽的空间结构,从而能够提高高温热风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湍流。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所述高温灭虫室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八边形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风机作用下高温热风能够沿垂直于输送装置运行方向,也就是垂直于粮食行进方向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从而缩短高温热风与粮食接触的时间,有利于避免破坏粮食的自身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还包括蒸汽热源,所述空气加热器为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蒸汽热源的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热源的进口连接并连通或通过管道与外界相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蒸汽热源产生的蒸汽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对热交换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形成高温热风。第二出口与蒸汽热源连接并连通,能够回收利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蒸汽,从而节约产生热源的能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所述空气加热器为电加热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加热器能够直接对空气加热,从而减少能够交换的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还包括入料系统,所述入料系统的出口与所述高温灭虫室连接并连通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行进起始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入料系统能够实现将粮食铺设于输送装置,从而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还包括分别伸出于所述高温灭虫室的出料件和进料件,所述出料件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一端,所述进料件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另一端对应的所述高温灭虫室上并与所述入料系统的出口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料件的设置用于使输送装置上的粮食出料至下一工艺流程或粮食收集处,进料件的设置用于向输送装置上输送粮食。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所述高温灭虫室内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粮食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粮食的温度为40-8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时检测高温灭虫过程中粮食的温度,从而能够避免粮食温度过高造成粮食品质受损。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空气加热器和所述风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调节所述输送装置的行进速度、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和所述风机的风量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实现所述粮食的种类和产量调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的设置,能够实现对高温灭虫装置内各部分参数的调节从而能够根据粮食的种类和产量对参数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灭虫装置,所述空气加热器和所述风机分别对应采用一个以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而能够根据粮食的种类和产量设置不同数量满足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粮食,1-高温灭虫室,2-输送装置,3-空气加热,4-风机,5-出料件,6-进料件,11-低温出口,12-高温进口,31-第一进口,32-第二进口,33-第二出口,34-第一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粮食存储或加工生产前的高温灭虫,包括高温灭虫室1、风机4、空气加热器3和用于运送粮食10的输送装置2。高温灭虫室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对应具有低温出口11和高温进口12。输送装置2固定安装于高温灭虫室1内并位于低温出口11和高温进口12之间。空气加热器3具有第一进口31和第一出口34。第一进口31与风机4的吹送出口连接并连通。第一出口34与高温进口12连接并连通。风机4的抽吸进口与低温出口11连接并连通。空气加热器3加热的高温热风在风机4驱动下流动至高温灭虫室1并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10,粮食10达到灭虫温度进行高温灭虫。

具体的,如图1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有利于高温热风从下至上穿过粮食10,输送装置2可以采用网带输送机,从而高温热风能够从网带的缝隙中与粮食10接触。由于高温热风从下至上穿过粮食10,故高温热风能够与粮食10全面接触,从而将粮食10中的害虫和虫卵灭杀。第一进口31与风机4的吹送出口、第一出口34与高温进口12以及风机4的抽吸进口与低温出口11均可以采用带有开关阀的送风管道连接并连通。空气加热器3和风机4分别对应采用一个以上,从而能够根据粮食的种类和产量设置不同数量满足需求。为了避免破坏粮食的品质,灭虫温度为40-8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粮食10以一定出料量均匀铺设在输送装置2的运行起始端,同时输送装置2以一定的速度运行,从而在输送装置2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粮食10。同时风机4将一定风量的低温热风通过送风管道吹送至空气加热器3,空气加热器3将低温热风加热至要求风温的高温热风。在风机4驱动下高温热风通过送风管道送至高温灭虫室1。由于风机4的抽吸进口与位于粮食10上部的低温出口11连接并连通,在风机4的抽吸作用下,高温热风在高温灭虫室1内从下至上透过输送装置1的网带和粮食层床进行对流传热。将高温热风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粮食10,从而使粮食的温度达到所需灭虫温度,并将粮食10中的害虫和虫卵灭除。高温热风在失去部分热量后形成温度相对较低的低温热风,通过送风管道从高温灭虫室1的低温出口11流出至风机4后返回空气加热器3再次加热,往复循环,从而降低空气加热换器中的热量交换量,进而节约能源。与此同时,输送装置2上的粮食10达到灭虫温度后通过高温灭虫室1上具有的出料口可以离开并进入下一流程,进行存储或粮食加工的后续工艺。

高温热风在高温灭虫室1内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10,从而使粮食达到所需的灭虫温度,进而能够对粮食中的害虫和虫卵进行灭杀。高温热风穿过粮食10的过程中,粮食10在输送机2的带动下前行,高温热风使粮食10达到灭虫温度的前提下,与粮食10的接触时间有限,从而高温热风不会破坏粮食10自身的品质。而高温热风为普通的空气流没有任何的化学制剂,从而使粮食没有任何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外部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高温灭虫室1内以输送装置2为分界处形成下窄上宽的空间结构。

具体的,如图1所示,通过高温灭虫室1内下窄上宽的空间结构,从而能够提高高温热风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湍流。为了使在风机4作用下高温热风能够沿垂直于输送装置2运行方向,也就是垂直于粮食10行进方向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10,从而缩短高温热风与粮食10接触的时间,有利于避免破坏粮食10的自身品质,将低温出口11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高温灭虫室1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八边形结构。

具体的,如图1所示,八边形结构也就是具有上部三条边、下部三条边和上下部之间的左右两条边。运输装置2安装于上下部之间的左右两条边形成的空间内。低温出口11位于上部三条边的顶部位置,也就是位于运输装置2的正上方。高温进口12位于下部三条边的侧边位置。从而在风机4作用下高温热风能够沿垂直于输送装置2运行方向,也就是垂直于粮食10行进方向从下至上穿过行进中的粮食10,进而缩短高温热风与粮食10接触的时间,有利于避免破坏粮食10的自身品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蒸汽热源。空气加热器3为热交换器。空气加热器3还包括第二进口32和第二出口33。第二进口32与蒸汽热源的出口连接并连通。第二出口33的一端与第二进口32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蒸汽热源的进口连接并连通或通过管道与外界相通。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热源可以采用粮食加工厂原有的蒸汽热源,从而能合理利用资源,节省设备。蒸汽热源产生的蒸汽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对热交换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形成高温热风。第二出口32与蒸汽热源连接并连通,能够回收利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蒸汽,从而节约产生热源的能量。也可以将第二出口32与通过管道与外界相通,直接将经过热量交换后的蒸汽排出至外界。其中外界可以是大气中,也可以是收集装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加热器3为电加热器。

具体的,电加热器能够直接对风机4吹送的风通过电热管直接进行加热。电加热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入料系统。入料系统的出口与高温灭虫室1连接并连通于输送装置2的行进起始端。

具体的,入料系统(图中未显示)可以采用粮食加工厂或存储现场的原有设备,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高温灭虫室1在对应输送装置2的行进起始端的位置处安装有入料口,入料系统的出料口与入料口连接并连通,粮食10从出料口通过入料口均匀的铺设于输送装置2上。入料系统能够实现将粮食10铺设于输送装置2上,从而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伸出于高温灭虫室1的出料件5和进料件6。出料件5安装于输送装置2的一端,进料件6安装于输送装置2另一端对应的高温灭虫室1上并与入料系统的出口连接并连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出料件5的设置用于使输送装置2上的粮食出料至下一工艺流程或粮食收集处,出料件5可以采用导向板,固定安装于输送装置2的机架上并位于行进方向的末端。进料件6的设置用于向输送装置2上输送粮食,进料件6可以采用倒料管,倒料管可以固定安装于高温灭虫室1上并位于输送装置2的行进方向的初始端上方。进料件6的一端与输送装置2的行进起始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入料系统的出料口连接并连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高温灭虫室1内安装有用于检测粮食1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粮食10的温度为40-80℃。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显示)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根据选用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高温灭虫室1内,用于检测粮食10的温度,具有用于检测高温热风穿过粮食10后,粮食10的温度,并依此温度数值查看是否达到灭虫温度。根据粮食种类和粮食产量通过调节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风机4的风量和高温热风的风温等参数使粮食10达到灭虫温度,从而实现对粮食10的高温灭虫。当然,还可以通过调节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和在输送装置2上铺料量来控制粮食10在输送装置2上的厚度,从而使粮食10达到灭虫温度。

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时检测高温灭虫过程中粮食10的温度,从而能够避免粮食温度过高造成粮食品质受损。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输送装置2、空气加热器3和风机4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控制调节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和风机4的风量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实现粮食10的种类和产量调节。

具体的,由于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影响粮食10的铺设厚度和粮食10与高温热风的接触时间,从而影响粮食10的灭虫温度。在相同铺设料量的情况下行进速度越快铺设厚度值越小,粮食10与高温热风的接触时间越短;行进速度越慢,情况刚好相反。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影响高温热风的风温,高温热风与粮食10对流传热并直接接触,从而影响粮食10的灭虫温度。在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和铺设粮食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越高,高温热风的温度越高,从而使粮食10的灭虫温度越高;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越低,刚好相反。风机4的风量影响高温热风与粮食10接触的风量的大小,从而影响粮食10的灭虫温度。在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铺设粮食厚度和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风机4的风量越大,高温热风具有的热量越多,从而使粮食10的灭虫温度越高。各类粮食10中的害虫和虫卵的灭虫温度不同,需根据各类粮食的灭虫温度调节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空气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和风机4的风量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而对于不同产量的粮食也如此。具体的调节数值可以根据经验获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加热器3和风机4分别对应采用一个以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空气加热器3和风机4分别对应采用四个,由于四个空气加热器3和四个风机4分别对称的位于高温灭虫室1的前部和后部,故图1中仅显示两个空气加热器3和两个风机4。两个空气加热器3和两个风机4分别对称的位于高温灭虫室1的两侧,对应的低温出口11的数量可以与风机4数量相同,高温进口12的数量可以与空气加热器3的数量相同,从而通过对应连接的方式连接,进而能够根据粮食的种类和产量设置不同数量满足需求。

一种高温灭虫方法,通过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高温灭虫装置来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S1,风机4的吹送出口以设定风量将空气加热器3加热的设定风温的高温热风吹送至高温灭虫室1。

S2,风机4的抽吸进口将高温热风从下至上穿过粮食10,其中粮食10在输送装置带动下以设定速度行进。

S3,高温热风穿过粮食10后形成低温热风返回空气加热器3加热。

S4,重复步骤S1和S3,完成对粮食10的高温灭虫。

具体的,步骤S2中高温热风从下至上沿垂直粮食10行进方向穿过粮食10,从而从而缩短高温热风与粮食10接触的时间,有利于避免破坏粮食10的自身品质。风机4的风量、高温热风的风温和输送装置的行进速度都可以调节,从而使粮食所达到的灭虫温度。对于整个工作过程,请参照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具体描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S1之前还包括S01,其中S01是输送装置2以设定速度行进过程中,将粮食10以设定厚度铺设在输送装置2上。

具体的,粮食10以设定的进料量铺设在输送装置2上,进料量和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形成了粮食10在输送装置2上的厚度。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进料量和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来调节粮食10的厚度,进而使粮食10的温度达到灭虫温度。粮食10的厚度可以为10-50mm。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S2中还包括S21,其中S21是检测高温热风穿过粮食10后粮食10的温度,并判断粮食10的温度是否达到灭虫温度阈值。如达到灭虫温度阈值则重复步骤S3和S4。如未达到灭虫温度阈值则执行S1和S2并调节风量、风温和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以达到灭虫温度阈值后,重复步骤S3和S4。灭虫温度阈值范围为40-80℃。

具体的,对于粮食10的温度可以通过安装在高温灭虫室1内的用于检测粮食1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数值调节风量、风温和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的参数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的对于各个参数的影响请参照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具体描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温为80-180℃,风量为9000-25500m3/h,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为0.1-1m/S。

具体的,风温、风量和输送装置2的行进速度各个参数范围的设置能够满足在灭虫的同时避免破坏粮食的品质,使粮食的灭虫温度达到40-8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