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核桃开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059发布日期:2019-03-27 09:4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核桃开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核桃开壳机。



背景技术:

核桃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坚硬的外壳,如果进行人工开壳效率低,人工费用高;虽然现代工业生产专利中也有很多核桃开壳机,但其开壳率低,并且在进行大量的核桃开壳时容易造成机器的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桃开壳机解决现有的核桃开壳机存在的效率低,速度慢,易卡机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核桃开壳机,包括机架和开壳机构,开壳机构设置有击打腔以及垂直于击打腔并与击打腔连通的进料管;击打腔内设置有一击打杆,击打杆的一端连接位于击打腔内的击打块,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击打杆的钢丝绳;击打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射击打块的驱动弹簧,击打腔出口端外侧还设置有与击打块正对的击打挡板;还包括用于收放钢丝绳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一圆环,圆环内设置有棘轮,圆环的外侧法线方向设置有空心杆和穿过空心杆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滚轮,滚轮抵在棘轮轮齿的齿面上,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钢丝绳;空心杆与驱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在空心杆的内壁凸台,另一端抵在驱动杆的外壁凸台,第一弹簧与空心杆内壁以及驱动杆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钢丝绳两个端头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其拉力方向的滑轮;第一驱动轴穿过棘轮中心与其固定连接。

还设置有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轴,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

还包括拨料机构,拨料机构包括拨料杆、第二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顶端固定连接的轴套,拨料杆的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拨动核桃的拨料叉,第二驱动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击打腔外壁设置有螺纹以及与螺纹相匹配的调节螺母,还设置有弹簧挡片,腔壁上开设有用于装设弹簧挡片的滑槽,弹簧挡片设置在滑槽内,两端伸出击打腔的腔壁;弹簧挡片的一面与驱动弹簧的端面接触,另一面与调节螺母的端面接触。

还包括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包括第一分料盘、第一分料盘上方的进料斗以及第一分料盘下方的第二分料盘;其中进料斗、第一分料盘和第二分料盘连通。

开壳机构包括若干个击打腔,开壳机构通过进料管与其上方的第二分料盘固定连接,且驱动机构上的空心杆以及分料机构上的下料孔的数量与击打腔的数量一致。

进料斗筒体底部中心凸起,进料斗上的下料孔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侧面与底部中心凸起部之间。

击打块的击打面设置若干尖锐凸起。

机架下部设置有回收板,回收板的边缘伸出机架,回收板中部下凹且开设有回收孔,回收孔的下方设置有一用于回收核桃的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壳机构设置击打腔以及垂直于击打腔并与击打腔连通的进料管;击打腔内设置一击打杆,击打杆的一端连接位于击打腔内的击打块,通过设置击打腔来击碎核桃壳,无需人工手动开壳,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击打杆的钢丝绳;击打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射击打块的驱动弹簧,击打腔出口端外侧还设置有与击打块正对的击打挡板;还包括用于收放钢丝绳的驱动机构;由驱动弹簧弹射击打块,开壳后能取得完整的核桃仁,驱动及击打装置结构紧凑,开壳效率高、速度快。

进一步的,拨料机构进行拨料使进料斗内所有的核桃都能进入进料孔。

进一步的,下料口设置为圆形,核桃易于从下料口落入进料管。

进一步的,击打块的击打面上设置尖锐凸起,利于增大击打时的压强,易于压碎核桃壳,而且放置击打时核桃壳与击打面发生滑动。

进一步的,击打杆对核桃进行击打时施加的是弹性力,对核桃壳进行瞬间击打,速度快,效率高。

进一步的,设置分料机构,分料盘上分别设置下料孔,而且设置第一分料盘能使核桃逐个陆续进入开壳机构上的进料管,不会造成卡机。

进一步的,筒体底部中心凸起,下料孔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侧面与底部中心凸起部分之间,有助于核桃都聚集在下料孔附近,进而在拨料干的作用下进入下料孔。

进一步的,通过调整调节螺母控制第二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实现对第二弹簧弹力的准确控制,能适用于击碎不同硬度的核桃壳,而不至于压碎核桃仁或者未实现核桃壳的彻底击碎。

进一步的,拨料结构在转动过程中使的核桃处于相对移动状态,避免核桃堆积或者卡在下料口,使得所有核桃都能逐个顺利进入下料孔,有利于开壳机的顺畅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拨料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壳机构外观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壳机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与开壳结构之间的配合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1-拨料机构;2-分料机构;3-驱动机构;4-开壳机构;101-驱动轴;102-轴套;103-拨料杆;104-拨料叉;201-进料斗;202-第一分料盘;203-第二分料盘;301-棘轮;302-驱动杆;303-第一弹簧;304-钢丝绳;305-空心杆;306-第一驱动轴;401-定滑轮;402-滑轮杆;403-击打杆;404-击打块;405-第二弹簧;406-进料管;407-击打腔;408-调节螺母;409-弹簧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核桃开壳机,包括机架和开壳机构4,开壳机构4设置有击打腔407以及垂直于击打腔407并与击打腔407连通的进料管406;击打腔407内设置有一击打杆403,击打杆403的一端连接位于击打腔407内的击打块404,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拉动击打杆403的钢丝绳304;击打腔407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射击打块404的驱动弹簧405,击打腔407出口端外侧还设置有与击打块404正对的击打挡板;还包括用于收放钢丝绳304的驱动机构3。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一圆环,圆环内设置棘轮301,圆环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空心杆305,还包括穿过空心杆305的驱动杆302,驱动杆302一端设置有滚轮,滚轮顶在棘轮上,沿棘轮的工作面滚动,另一端连接有钢丝绳304;其中,棘轮301的圆周直径小于圆环的内径棘轮301与第一驱动轴306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轴306穿过棘轮301的中心与之固定连接;空心杆305与驱动杆3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03,第一弹簧303的一端抵在空心杆305的内壁凸台,另一端抵在驱动杆302的外壁凸台,第一弹簧303与空心杆305内壁以及驱动杆302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如图3所示该核桃开壳机主要包括拨料机构1、分料机构2、驱动机构3、开壳机构4、减速机构5以及机架6,核桃先进入分料机构1,将核桃逐个分开,而后进入开壳机构4,在驱动机构3的作用下,开壳机构4对核桃进行开壳作业。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拨料机构1,拨料机构1包括轴套102、拨料杆103以及拨料叉104,其中拨料杆103的一端连接轴套102,另一端与拨料叉104连接,拨料叉104与轴套102平行设置,轴套102与第二驱动轴101固定连接,拨料叉104用于拨动进料斗201内的核桃。

第一驱动轴306为空心轴,与第二驱动轴101同轴且设置在第二驱动轴101外,电机输出端作为减速机构和第二驱动轴101的输入端,其输出端作为第一驱动轴306的输入端。

如图5所示,分料机构2包括第一分料盘202、第一分料盘202上方的进料斗201以及第一分料盘202下方的第二分料盘203;其中进料斗201、第一分料盘202和第二分料盘203所在的圆同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进料斗201为一顶部开口的圆柱筒体,筒体底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下料孔,筒体底部中心凸起,下料孔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侧面与底部中心凸起部分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进料斗201、第一分料盘202和第二分料盘203的圆周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下料孔,且下料孔的数量与形状均相同;进料斗201和第二分料盘203与机架相固定连接,进料斗201与第二分料盘203上设置的下料孔逐个对齐,下料孔的正下方设置进料管406。

第一分料盘202与第二驱动轴101固定连接,随第二驱动轴101一起转动,第一分料盘202与第二分料盘203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分料盘202旋转时,第一分料盘202的下料孔间隔地与进料斗以及第二分料盘的下料孔对齐连通,使得核桃逐个从下料孔进入相对应的进料管406。

如附图6和图7以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一圆环,圆环内设置棘轮301,圆环的外侧面沿圆环的法线方向设置有若干空心杆305,还包括穿过空心杆305的驱动杆302,驱动杆302一端设置有滚轮,滚轮顶在棘轮的轮齿工作面上,能沿着棘轮的工作面滚动,另一端连接有钢丝绳304;其中,棘轮301的齿顶圆直径小于圆环的内径;第二驱动轴101穿过棘轮301的中心与之固定连接;空心杆305与驱动杆3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03,第一弹簧303的一端抵在空心杆305的内壁凸台,另一端抵在驱动杆302的外壁凸台,第一弹簧303与空心杆305内壁以及驱动杆302外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驱动杆302在棘轮301及第一弹簧30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空心杆305内往复运动,具体的,在静置状态下,驱动杆302装有滚轮的一端位于棘轮轮齿的齿根部,棘轮301转动,驱动杆302装有滚轮的一端从棘轮轮齿的齿根部向棘轮轮齿顶端移动,带动驱动杆302挤压第一弹簧303,驱动杆302的另一端伸出空心杆305,棘轮继续转动,在第一弹簧303的弹力作用下,驱动杆302向棘轮轮齿的齿根部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圆环上开设螺纹孔,空心杆305与圆环通过螺纹连接;驱动杆302的端部设置一连接环,钢丝绳304穿过连接环与驱动杆302固定连接。

如图8~10所示,开壳机构4包括进料管406、击打腔407、击打杆403、击打块404以及第二弹簧;其中击打杆403的一端与击打块404固定连接且由第二弹簧驱动,在击打腔407内往复运动,击打核桃进行开壳,击打杆403的另一端连接钢丝绳304,开壳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击打腔407一端的调节螺母8以及弹簧挡片409,击打腔407的一端的腔壁上开设有用于装设弹簧挡片409的滑槽,击打腔407腔壁外侧设置有与调节螺母408相匹配的外螺纹,弹簧挡片409设置在滑槽内,两端伸出击打腔407的腔壁;弹簧挡片409的一面与驱动弹簧的端面接触,另一面与调节螺母408的端面接触;击打杆403伸出击打腔4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304,钢丝绳304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杆302的一端。

开壳机构4中的击打腔407上的进料管406与第二分料盘20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轴306穿过棘轮301的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壳机构4,开壳机构4包括定滑轮401、滑轮杆402、击打杆403、击打块404、第二弹簧405、进料管406、击打腔407、调节螺栓408以及弹簧挡片409,击打腔407的一端开口,正对击打挡块,另一端是设置有一开孔的端盖,其中击打杆403的一端穿过开孔伸入击打腔407,与击打块404固定在一起,另一端与钢丝绳304固定连接;还包括与击打杆403平行设置的换向杆402,换向杆40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改变钢丝绳304运动方向的滑轮,换向杆402的另一端与击打腔407的端盖连接固定。

如图1~图10所示,当电机开启后拨料杆103将会随第二驱动轴101转动进行拨料,核桃进入进料斗201后,在拨料杆103的拨动作用下进入下料孔,同时第一分料盘202随第一驱动轴306一起转动,当第一分料盘202的下料孔与进料斗201以及第二分料盘203的下料孔重合使得一个核桃落入进料管406中;击打块404将落入进料管406的核桃推向击打腔407外迅速与击打挡板碰撞,将其击碎,完成开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击打挡板为与第二分料盘203一周固定连接的挡圈。

驱动机构3与开壳机构4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处于待机状态时,驱动杆302一端的滚轮顶在棘轮轮齿的齿根部,动力装置开启带动第一驱动轴306转动,棘轮301随第一驱动轴306开始转动,驱动杆302一端的滚轮从棘轮轮齿的齿根移动至棘轮轮齿顶端,使第一弹簧303处于压缩状态,而驱动杆302的另一端会逐渐沿着空心杆305伸出,拉动钢丝绳304,并在定滑轮401作用下反向拉动击打杆403以及击打块404,使第二弹簧405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继续压缩,使击打块404向第一驱动轴306方向移动至进料管406的一侧,停留在进料管406中的核桃会落下至击打腔407中,棘轮301继续转动,第一弹簧303的作用下,驱动杆302从棘轮轮齿顶端快速运动至棘轮轮齿的齿根处,在这一过程中钢丝绳304随之处于自由状态,击打块404会在第二弹簧405的作用下快速击打核桃并将核桃挤压至与机架固定的挡圈上,完成开壳。

击打块404的击打力调节实施方式:通过旋转调节螺母408使弹簧挡片409发生移动,从而进一步压缩或者放松驱动弹簧409,改变其弹力大小,达到调节击打块404击打力大小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