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28323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饲料加工和疾病预防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类(英文名称freshwaterfishes)指栖息于江河、湖沼、水库等淡水水域的鱼类。据估计,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2500种,其中淡水鱼类超过15000种,我国有鱼类3446种,其中淡水鱼类1452种。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鲤形目,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因其肉质鲜美、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和氨基酸丰富等优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由于该鱼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以及产量高,所以具有很强的养殖优势,故被确定为大宗淡水鱼主导品种之一。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可知,2015年全年世界鲤鱼总产量约为2912.09万吨,较2014年增长了3.16%。由于鱼粉具有适口性好、氨基酸平衡、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鱼类饲料中蛋白质的最主要供应源之一。传统上,用于生产鱼粉的原料主要来自于鱼工业下脚料以及远洋海域的上层鱼类,如鲱鱼、沙丁鱼、鲭鱼和沙丁鱼等。然而,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配合饲料的使用量稳定增长,鱼粉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造成鱼粉价格不断攀升。其次,由于鱼粉中磷含量较高,大多数鱼类对其利用率较低,未被鱼体吸收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养殖水体恶化,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死亡率升高等问题。此外,据估计,全球总渔获量的30%被转化成鱼粉和鱼油在动物和鱼饲料中使用,而2004年至2009年年间,全球野生鱼类的捕获量以每年0.5%的比例在下降,从而加剧了生产鱼粉的原料短缺,故开发新型蛋白源,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酵母核苷酸富含高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脂类、矿物质、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甘露寡糖)等,因此被视为鱼粉的最佳替代物之一。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核苷酸可以作为部分替代鱼粉的蛋白源使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逐步提升,水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和养殖周期使用违禁药物等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发展一种绿色、无公害的免疫增强剂替代抗生素饲喂水产养殖动物,激活鱼体内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免疫力,降低死亡率是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鲤鱼出现的饲料生产成本高、优质蛋白源短缺和药物滥用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由水和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鱼粉3~8份,酵母核苷酸1~7份,豆粕20~28份,菜粕10~15份,棉籽粕10~15份,淀粉15~30份,麸皮5~9份,鱼油1~2份,豆油1~2份,磷酸二氢钙1~3份,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份和食盐0.3份,其中水的用量为所述原料总重量的5~10%。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鱼粉5.92份,酵母核苷酸3份,豆粕26.8份,菜粕12份,棉籽粕13份,淀粉26.54份,麸皮6.85份,鱼油1.51份,豆油1.28份,磷酸二氢钙1.8份,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份和食盐0.3份,水的用量为所述原料总重量的5~10%。上述配合饲料中包含以下营养素和水平:粗蛋白34%、粗脂肪5%、水分9%、粗灰分7%,总能18mj/kg。所述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豆粕、菜粕和棉籽粕等原料分别粉碎,过筛孔为0.425mm的40目筛;(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鱼粉、酵母核苷酸、磷酸二氢钙、食盐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先进行预混合,再放入混匀机中与步骤(1)中已粉碎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匀得到混合物;(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已称量的鱼油和豆油,继续进行搅拌混匀;(4)再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其中水量为所有原料总重量的5~10%,同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90~95℃,并继续进行搅拌混匀5min,即得到混合物;(5)用制粒机将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制成粒径为1~2mm的颗粒;(6)将步骤(5)中制得的颗粒用冷风机脱水、冷却并干燥,即可。本发明所述的淡水鱼类是鲤鱼、团头鲂、鲫鱼、草鱼、鲢鱼和青鱼,优选鲤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可显著提高淡水鱼类增重率,改善淡水鱼类生长性能;(2)本发明中用酵母核苷酸部分替代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鱼粉,不仅可以提高淡水鱼类生长速度和机体免疫力,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饲料生产成本;(3)激活鱼体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减少死亡率,减少养殖周期药物使用,从而保证动物的健康养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鱼粉1.56kg,啤酒酵母1.5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1.68kg,鱼油0.45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其中,磷酸二氢钙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均购自江苏省南京华牧动物科技研究所。上述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豆粕、菜粕和棉籽粕等原料分别粉碎,过筛孔为0.425mm的40目筛;(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称取各原料,将鱼粉、啤酒酵母、磷酸二氢钙、食盐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进行预混合,再放入混匀机中与上述其他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已称量的鱼油和豆油,继续进行搅拌混匀;(4)再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其中水量为所有原料总重量的5~10%,同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90~95℃,并继续进行搅拌混匀5min,即得到混合物;(5)用制粒机将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制成粒径为1~2mm的颗粒;(6)将步骤(5)中制得的颗粒用冷风机脱水、冷却并干燥,即可。实施例2称取鱼粉1.78kg,酵母核苷酸0.9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2.06kg,鱼油0.45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将所述原料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成本发明保护的提高淡水鱼类免疫力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料配方,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2.4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2.40kg,鱼油0.38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料配方,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2.26kg,酵母核苷酸0.3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2.21kg,鱼油0.41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实施例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料配方,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1.30kg,酵母核苷酸1.5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1.90kg,鱼油0.49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实施例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料配方,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0.83kg,酵母核苷酸2.10kg,豆粕8.04kg,菜粕3.60kg,棉籽粕3.90kg,淀粉7.96kg,麸皮1.73kg,鱼油0.53kg,豆油0.38kg,磷酸二氢钙0.54kg,精养鱼复合预混料0.30kg和食盐0.09kg。室外养殖试验及养殖结果分析:养殖试验选择在南京农业大学水产教学科研基地的池塘内网箱中进行,其中,池塘面积为10亩,网箱规格为2.0m×1.0m×1.7m(长×宽×高)。试验鲤鱼购自江苏南京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种苗场。暂养两周后,随机选取720尾规格整齐、体格健壮的鲤鱼幼鱼(19.44±0.06g)放入24个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本试验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其中,对照组分为正对照和负对照,分别投喂实施例1、3中制备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主要养分同市售商品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实施例4、2、5和6中制备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试验期为7月1日至9月23日,试验期间持续观察试验鱼采食,死亡等情况。养殖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同时,每组随机选取20尾试验鱼,腹腔注射浓度为1×107cfu/ml嗜水气单胞菌溶液。48小时后,采集样品进行生化分析。表1用实施例1、2、3、4、5和6制作的配合饲料进行鲤鱼幼鱼室外养殖试验的分组情况表2用实施例1、2、3、4、5和6制作的配合饲料进行鲤鱼室外养殖试验的生长性能和血浆中免疫指标结果经过85天室外养殖试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试验鱼生长性能结果见表2。试验数据均为4个网箱中数值的平均数±标准误。其他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增重率(%)=(末体重-初体重)×100%/初体重特殊增长率(%)=(ln末均重-ln初均重)×100%/试验天数饵料系数=摄食量/(末体重-初体重)存活率(%)=存活鱼尾数×100%/放养鱼尾数蛋白效率比=(末体重-初体重)/(摄食量×饲料粗蛋白含量)能量率(%)=[(末体重×鱼体养分含量-初体重×鱼体养分含量)]×100%/(摄食量×饲料养分含量)由表2可知,试验组的增重率、特殊增长率和能量保留率均高于正、负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鲤鱼的增重率、特殊增长率和能量保留率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这表明:试验组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能够提高鲤鱼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其中,以试验组2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效果最佳,即是由实施例2制作的鱼粉节约型饲料。此外,试验组2鲤鱼的总蛋白、白蛋白、溶菌酶、补体c3和补体c4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这表明:使用由实施例2中制作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力。以上结果反映出,与正、负对照组鲤鱼配合饲料(主要养分同市售商品饲料市售商品饲料)相比,实施例2中制作的鱼粉节约型鲤鱼配合饲料的原料选取及配置比例更为科学、合理,不仅可以提高鲤鱼生长速度,而且增强了鲤鱼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养殖周期抗生药物的使用。表3用嗜水气单胞菌胁迫后各组试验鱼血浆中免疫指标结果项目正对照组负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试验组4总蛋白(g/l)14.9±0.3e11.1±0.2a18.6±0.5b23.2±0.5c20.2±0.4d15.6±0.4e白蛋白(g/l)6.1±0.1ae5.6±0.1a7.9±0.3b11.2±0.2c8.7±0.1d6.9±0.2e溶菌酶(μg/ml)0.4±0.0ab0.3±0.0a0.5±0.1bc0.8±0.0d0.8±0.1cd0.4±0.1ab补体c3(μg/ml)41±0.5e22.2±0.6a63.0±3.8b112.3±2.7c82.1±1.0d47.4±0.7e补体c4(μg/ml)75.5±1.2e45.6±0.4a122.9±1.9b172.7±2.4c140.7±3.2d81.5±1.6e由表3可知,嗜水气单胞菌胁迫48小时后,试验组鲤鱼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溶菌酶、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高于正、负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鲤鱼血浆中各免疫指标值达到最大。这表明:在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实施例2中制作的鱼粉节约型配合饲料可以通过激活体鲤鱼体内免疫应答,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达到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目的。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