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1563发布日期:2018-08-04 10:36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甲鱼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



背景技术:

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中药材料入药。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等作用。

因甲鱼的高营养,故甲鱼的商品价值较高,市场较大,但甲鱼的解剖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仅解剖难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鱼的解剖装置以填补市场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甲鱼稳定固定,甲鱼解剖便捷、安全,且解剖后的甲鱼腥味小、风味好的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包括解剖台,解剖台底部连接与底座,解剖台上表面中心连接有活动轴承,活动轴承通过碗托连接有解剖碗,解剖碗的碗壁上设有头部夹圈、四肢夹圈以及尾部夹圈,解剖碗内壁纵向连接有软塑条,解剖碗底部设有滤孔,解剖台为甲鱼解剖提供便利,高度适宜的解剖台更加利于人员对甲鱼进行解剖,解剖碗放置在活动轴承上,有利于实现解剖碗的自由旋转,便于甲鱼解剖,解剖碗设有的头部夹圈、四肢夹圈以及尾部夹圈可将甲鱼的头、四肢以及尾部固定,避免解剖人员被咬伤或抓伤,显著提高了甲鱼解剖的安全性,且将甲鱼固定后可使甲鱼身体拉紧,降低解剖难度,滤孔可将甲鱼解剖过程中产生的血液导出解剖碗,不仅可便于收集较为干净的甲鱼血液,还可避免血液影响解剖进程,提高甲鱼解剖的便捷度。

作为优选,解剖台上表面四周连接有支撑伸缩杆,支撑伸缩杆对角连接有斜杆,斜杆相交中心连接有按压伸缩杆,按压伸缩杆底部螺纹连接有按压爪,支撑伸缩杆用于对按压伸缩杆进行支撑,且可自由调节按压伸缩杆的高度,使得按压伸缩杆既不会妨碍解剖人员进行解剖操作,还可提升按压伸缩杆的按压灵活性,按压爪在按压伸缩杆的带动下对甲鱼实现稳定按压,且螺纹连接的按压爪不仅方便取下清洗,还可便于进行更换维护,且可将按压爪替换成刀片等还可进行甲鱼的初步解剖,为后续人员解剖提供更大的便利。

作为优选,头部夹圈内部连接有海绵弧条,海绵弧条外表面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内嵌于限位槽内部,活动杆末端连接有固定柱,限位槽顶部两侧连接有与固定柱配合卡位的槽沿,海绵弧条可组合形成圆环,四肢夹圈和尾部夹圈设有与头部夹圈相同的结构,海绵弧条对甲鱼头部、四肢以及尾部进行限位,通过调节固定柱使得活动杆伸入头部夹圈内部的长度改变,从而使得海绵弧条可贴紧在甲鱼的头部、四肢以及尾部,实现甲鱼的稳定固定;固定柱包括“工”字型主体,“工”字型主体上端表面连接有顶部内陷的半圆形固定扣,固定柱通过半圆形固定扣与槽沿的配合实现海绵弧条的位置移动与固定,解剖人员通过“工”字型主体即可改变半圆形固定扣与槽沿的配合连接状态,操作简单;软塑条高度为1~3cm,软塑条上表面均布有海绵柱,甲鱼放置在解剖碗中进行解剖,软塑条使得甲鱼与解剖碗的吻合度更好,避免甲鱼在解剖过程发现位移,且软塑条在甲鱼解剖过程还可对甲鱼进行挤压,使得甲鱼肌肉组织放松,有利于实现甲鱼的快捷解剖,软塑条表面的海绵柱不仅可降低甲鱼壳体在按压爪按压时受到的解剖碗的冲击力,还可增加甲鱼与解剖碗之间的摩擦,促进甲鱼体内发生美拉德以及脂肪氧化降解等化学反应,使得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产生风味物质,并促进甲鱼体内醛类、醇类、烃类等带有腥味物质的挥发,使得通过本装置解剖后的甲鱼不仅腥味小,其甲鱼肉还具有较好的风味,软塑条设有的高度为最佳高度,此高度下对甲鱼的作用效果好。

作为优选,解剖碗外壁下端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碗托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连接环可拆卸式连接,不仅满足旋转要求,还可降低维护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解剖碗设有的头部夹圈、四肢夹圈以及尾部夹圈可将甲鱼的头、四肢以及尾部固定,避免解剖人员被咬伤或抓伤,显著提高了甲鱼解剖的安全性,且将甲鱼固定后可使甲鱼身体拉紧,降低解剖难度;2)软塑条提高甲鱼的固定,还可促进甲鱼体内发生美拉德以及脂肪氧化降解等化学反应,使得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产生风味物质,并促进甲鱼体内醛类、醇类、烃类等带有腥味物质的挥发,使得通过本装置解剖后的甲鱼不仅腥味小,其甲鱼肉还具有较好的风味。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解剖碗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解剖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软塑条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头部夹圈、四肢夹圈以及尾部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a-a部位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柱与槽沿配合连接时固定柱锁定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柱与槽沿脱离时固定柱可活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按压伸缩杆与按压爪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解剖台;3支撑伸缩杆;4斜杆;5活动轴承;6碗托;7解剖碗;8按压伸缩杆;8a按压爪;9头部夹圈;10四肢夹圈;11滤孔;12尾部夹圈;13连接环;14软塑条;14a海绵柱;15海绵弧条;16活动杆;17限位槽;18固定柱;18a固定扣;19槽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便捷式甲鱼解剖装置,包括解剖台2,解剖台2底部连接与底座1,解剖台2上表面中心连接有活动轴承5,活动轴承5通过碗托6连接有解剖碗7,解剖碗7的碗壁上设有头部夹圈9、四肢夹圈10以及尾部夹圈12,解剖碗7内壁纵向连接有软塑条14,解剖碗7底部设有滤孔11,解剖台2为甲鱼解剖提供便利,高度适宜的解剖台2更加利于人员对甲鱼进行解剖,解剖碗7放置在活动轴承5上,有利于实现解剖碗7的自由旋转,便于甲鱼解剖,解剖碗7设有的头部夹圈9、四肢夹圈10以及尾部夹圈12可将甲鱼的头、四肢以及尾部固定,避免解剖人员被咬伤或抓伤,显著提高了甲鱼解剖的安全性,且将甲鱼固定后可使甲鱼身体拉紧,降低解剖难度,滤孔11可将甲鱼解剖过程中产生的血液导出解剖碗7,不仅可便于收集较为干净的甲鱼血液,还可避免血液影响解剖进程,提高甲鱼解剖的便捷度。

解剖台2上表面四周连接有支撑伸缩杆3,支撑伸缩杆3对角连接有斜杆4,斜杆4相交中心连接有按压伸缩杆8,按压伸缩杆8底部螺纹连接有按压爪8a,支撑伸缩杆3用于对按压伸缩杆8进行支撑,且可自由调节按压伸缩杆8的高度,使得按压伸缩杆8既不会妨碍解剖人员进行解剖操作,还可提升按压伸缩杆8的按压灵活性,按压爪8a在按压伸缩杆8的带动下对甲鱼实现稳定按压,且螺纹连接的按压爪8a不仅方便取下清洗,还可便于进行更换维护,且可将按压爪8a替换成刀片等还可进行甲鱼的初步解剖,为后续人员解剖提供更大的便利。

头部夹圈9内部连接有海绵弧条15,海绵弧条15外表面连接有活动杆16,活动杆16内嵌于限位槽17内部,活动杆16末端连接有固定柱18,限位槽17顶部两侧连接有与固定柱18配合卡位的槽沿19,海绵弧条15可组合形成圆环,四肢夹圈10和尾部夹圈12设有与头部夹圈9相同的结构,海绵弧条15对甲鱼头部、四肢以及尾部进行限位,通过调节固定柱18使得活动杆16伸入头部夹圈9内部的长度改变,从而使得海绵弧条15可贴紧在甲鱼的头部、四肢以及尾部,实现甲鱼的稳定固定;固定柱18包括“工”字型主体,“工”字型主体上端表面连接有顶部内陷的半圆形固定扣18a,固定柱18通过半圆形固定扣18a与槽沿19的配合实现海绵弧条15的位置移动与固定,解剖人员通过“工”字型主体即可改变半圆形固定扣18a与槽沿19的配合连接状态,操作简单;软塑条14高度优选为2cm,软塑条14上表面均布有海绵柱14a,甲鱼放置在解剖碗7中进行解剖,软塑条14使得甲鱼与解剖碗7的吻合度更好,避免甲鱼在解剖过程发现位移,且软塑条14在甲鱼解剖过程还可对甲鱼进行挤压,使得甲鱼肌肉组织放松,有利于实现甲鱼的快捷解剖,软塑条14表面的海绵柱14a不仅可降低甲鱼壳体在按压爪8a按压时受到的解剖碗7的冲击力,还可增加甲鱼与解剖碗7之间的摩擦,促进甲鱼体内发生美拉德以及脂肪氧化降解等化学反应,使得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产生风味物质,并促进甲鱼体内醛类、醇类、烃类等带有腥味物质的挥发,使得通过本装置解剖后的甲鱼不仅腥味小,其甲鱼肉还具有较好的风味,软塑条14设有的高度为最佳高度,此高度下对甲鱼的作用效果好。

解剖碗7外壁下端连接有连接环13,连接环13与碗托6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连接环13可拆卸式连接,不仅满足旋转要求,还可降低维护难度。

本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实施例2: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先控制支撑伸缩杆3上升,将甲鱼腹部朝上放入解剖碗7中,将头部夹圈9中的固定柱18上拉,使固定柱18与槽沿19处于如图8所示的状态,调节固定柱18的位置,使得海绵弧条15刚好可以配合卡在甲鱼的头部、四肢以及尾部,对甲鱼进行活动限制,便于解剖人员进行解剖,将海绵弧条15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将固定柱18下压使其处于如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将甲鱼固定后调节按压伸缩杆8生长,按压爪8a按压在甲鱼腹部,解剖人员进行甲鱼解剖,解剖过程中的血液通过滤孔11导出解剖碗7,解剖完成后,调节固定柱18将甲鱼头部、四肢以及部位放开,调节按压伸缩杆8收回,取出甲鱼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