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655发布日期:2018-10-23 20:5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拣剔、复火等工序,不经杀青或揉捻,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目前,用于烘干白茶的机器一般都是先将茶叶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然后再通入热风,对其内部的茶叶进行烘干。但是茶叶放置进容器之后都是堆积在一起,并且在其烘干的时候,通常都是作用于上方的茶叶,而堆积在下方的茶叶无法受到良好的烘干,造成烘干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最终白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白茶烘干,烘干不均匀影响白茶品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白茶加工装置,包括烘干箱、烘干道、若干烘干板、热风机和驱动机构,所述烘干道呈倒u形包饶在烘干箱外,热风机分别连通烘干道与烘干箱,且热风机与烘干道、烘干箱的连接处均设有单向阀,若干烘干板从上到下错开滑动连接烘干箱与烘干道,驱动机构由热风机的热风驱动,相邻的两个烘干板的移动方向均相反,烘干板两两相对的面的两端均设有凸齿,相邻的两个烘干板的两端之间均设有与凸齿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均转动连接烘干箱两侧壁,位于烘干箱内最下方的一个烘干板由驱动机构驱动,烘干板位于烘干道内的一端均设有进风口与限位板,烘干板表面均设有与进风口相通的烘干孔。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通过热风机产生热风输送进烘干箱以及烘干道内,在送入烘干道时,热风作为动力,驱动了驱动机构运动,驱动机构则带动最下面的一个烘干板水平往复移动,然后由于齿轮和凸齿的配合设置可以联动带动左右的烘干板往复移动,烘干板之间均错开进行往复移动,保证了茶叶烘干的均匀程度,热风直接进入烘干板对烘干板上的茶叶表面进行烘干,进入烘干道的热风随着烘干板的运动进入到烘干板内,从烘干孔流出,对茶叶底部进行烘干。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热风机的热风驱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最下方的烘干板,由于齿轮和凸齿的设置,最下方的烘干板往复运动,与其相邻的烘干板由这个烘干板带动往相反的方向往复运动,然后再带动上一个运动,一个烘干板运动带动所有的烘干板一起运动,烘干板运动时都是相互错开的,可以对茶叶进行充分且均匀的烘干工作。

2.气流从两个路径进入烘干箱,其一为沿着烘干道进去烘干箱,其二为自气源处沿着烘干道进去烘干箱底部,两个路径的气流会相互对流冲撞影响,能够起到翻滚茶叶的作用,还能够产生紊流,使得干燥气流与茶叶充分接触干燥。

3.烘干板随着齿轮带动进行往复运动,在实现茶叶与干燥气流接触的同时还能够对茶叶产生推搡的效果,不断往复挤压舒展茶叶,从而实现茶叶的脱水干燥以及与干燥气流充分接触的效果。

4.由于烘干板在持续往复运动,所以气流会随着烘干板的移动加快进入到烘干板内,气流从进入烘干板并通过烘干孔作用在茶叶上,对茶叶底部也进行充分的烘干,并且气流快速的从烘干孔出来还有对茶叶翻动的效果,增强了烘干力度。

5.本方案通过各结构之间的连动完成对茶叶的充分烘干,避免了烘干不均匀的现象产生,保证了白茶的品质。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热风机与烘干道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道,热风机与烘干箱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道。热风通过第一进风道进入烘干道,通过第二进风道进入烘干箱。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密封连接在第一进风道侧壁的转杆,所述转杆位于进风道内的一段固接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转杆位于进风道外的一段固接有旋转轮,旋转轮上铰接有摆杆,摆杆自由端铰接有拉杆,拉杆自由端固接烘干箱内最下方烘干板,拉杆滑动密封连接烘干箱侧壁。风进入到第一进风道中,使得驱动叶片旋转,驱动叶片旋转从而驱动旋转轮转动,旋转轮转动带动摆杆摆动,从而驱动烘干板往复移动,结构的整体性好,在通热风的同时完成对烘干板的驱动。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烘干箱外壁设有电热丝。电热丝的设置可以在热风的基础上加强烘干效果。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烘干箱内顶部设有吸水囊,吸水囊外壁为透气网,透气网内包裹有硅胶干燥剂。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热气,热气中含有水分,通过硅胶干燥剂来进行水分的吸取,加强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白茶加工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烘干箱1、烘干道2、烘干板3、热风机4、齿轮5、限位板6、第一进风道7、第二进风道8、转杆9、驱动叶片10、旋转轮11、摆杆12、拉杆13、吸水囊14。

白茶加工装置的实施如图1、图2所示:包括烘干箱1、烘干道2、若干烘干板3、热风机4和驱动机构,烘干箱1外壁设有电热丝,烘干箱1内顶部设有吸水囊14,吸水囊14外壁为透气网,透气网内包裹有硅胶干燥剂,烘干道2呈倒u形包饶在烘干箱1外,热风机4分别连通烘干道2与烘干箱1,且热风机4与烘干道2、烘干箱1的连接处均设有单向阀,热风机4与烘干道2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道7,热风机4与烘干箱1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道8,若干烘干板3从上到下依次错开,且同时滑动连接烘干箱1与烘干道2,驱动机构由热风机4的热风驱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密封连接在第一进风道7侧壁的转杆9,转杆9位于进风道内的一段固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0,转杆9位于进风道外的一段固接有旋转轮11,旋转轮11上铰接有摆杆12,摆杆12自由端铰接有拉杆13,拉杆13自由端固接烘干箱1内最下方烘干板3,拉杆13滑动密封连接烘干箱1侧壁。

相邻的两个烘干板3的移动方向均相反,烘干板3两两相对的面的两端均设有凸齿,相邻的两个烘干板3的两端之间均设有与凸齿啮合的齿轮5,齿轮5均转动连接烘干箱1两侧壁,位于烘干箱1内最下方的一个烘干板3由驱动机构驱动,烘干板3位于烘干道2内的一端均设有进风口与限位板6,烘干板3表面均设有与进风口相通的烘干孔。

在进行白茶的烘干时,先将白茶均匀的平铺在烘干箱1内的烘干板3表面,然后启动热风机4,热风机4将热风分别送入烘干道2与烘干箱1内,热风送入烘干道2时,风进入到第一进风道7中,强风驱动驱动叶片10旋转,驱动叶片10旋转驱动旋转轮11转动,旋转轮11转动带动摆杆12摆动,从而驱动最下方的烘干板3往复移动,结构的整体性好,在通热风的同时驱动位于烘干箱1内最下方的烘干板3往复移动,由于齿轮5和凸齿的设置,最下方的烘干板3往复运动,与其相邻的烘干板3由这个烘干板3带动往相反的方向往复运动,然后再带动上一个运动,从而一个烘干板3运动带动所有的烘干板3一起运动,烘干板3运动时都是相互错开的,在烘干板3运动的同时进入到烘干道2中的热风从进风口处进入到烘干板3内,然后从烘干孔作用到茶叶上,由于烘干板3在持续往复运动,所以气流会随着烘干板3的移动加快进入到烘干板3内,气流从进入烘干板3并通过烘干孔作用在茶叶上,对茶叶底部也进行充分的烘干,并且气流快速的从烘干孔出来还有对茶叶翻动的效果,烘干过程中会产生热气,热气中含有水分,通过硅胶干燥剂来进行水分的吸取,加强烘干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