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兰花香绿茶的制备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云南、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兰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香清幽文雅隽永,素有“国香”之称,不仅是人们美化生活乃至涵养文化的重要物种,兰花全草均可入药,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全国的绿茶种类有很多,包括十大名茶中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但采用兰花制作绿茶的花茶较为少见,由于兰花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将兰花用于绿茶的制作可以改善绿茶的品质,丰富绿茶的种类,在绿茶的发展方向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01113703.7的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法,确切地说是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鲜兰花放入上等的绿茶中进行窨制,制得茶母;将茶母放入上等绿茶中窨制,制得兰花香绿茶。采用本发明方法制作的兰花香茶,既有独特的兰花香气,又能保持各种名优绿茶的特色;保持了绿茶原有的形色,更加整齐划一;汤色黄绿、清澈明净,宛若绿茶;香气清幽、入口清香、鲜爽味醇。其兰花香为淡香类型,可以满足不同茶叶爱好者的需求。
专利号cn201710892292.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方法,通过富集、摊青、喷洒、摇青、二次喷洒、二次摇青、杀青、提香共八个步骤完成兰花绿茶的制作,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控,使得兰花和茶青的利用率提高,较大限度的保留了茶青和兰花中的有效物质,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特别通过将兰花以合理的方式加到摇青过程中,使得兰花与茶青在摇青中发生作用,使得芳香物质能够充分溶出,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然而,对于现有工艺来讲,具体问题在于;一般的花茶是黄汤,绿茶是绿汤,要在绿茶中体现出花茶的香味,汤色会变黄,也会失去绿茶本身的清香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本工艺在绿茶生产过程中,打破了以往的制茶技术,功破最后一个环节,即保留了绿茶的汤色和清香味又添加了兰花的香味。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鲜叶摊凉-杀青-揉练-烘干(初烘)-窨制兰花-筛花-烘干(二次烘干);关键控制点是绿茶初烘,温度比平时高50度,上烘干机时间短,不超过2分钟,利用高温让茶表面水份散失,茶叶干度在八成干,茶叶经过高温后,表面是干的,摊凉30分钟,茶叶冷却后,加上鲜兰草花,让茶叶表面迅速吸香,吸香时间不超3小时,然后把兰草花筛选出来,最后烘干,最后烘干温度不超100度,时间15分钟。整个流程时间比绿茶生产时间多了2个小时;改进后茶叶汤色明绿透亮,即有清香味又有兰花香味,保留了绿茶的口感和营养物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制备,现将采摘的鲜叶在摊凉设备中进行摊凉5-10分钟,之后进行杀青和揉捻操作,揉捻操作完成后通过烘干设备对其进行初步烘干,初烘时温度保持在50-70度,上烘干设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利用高温让茶表面水份散失,茶叶干度在八成干,茶叶经过高温后,表面是干的,所以通过摊凉设备摊凉30分钟,待茶叶冷却后,加上鲜兰草花进行窨制兰花,让茶叶表面迅速吸香,吸香时间不超3小时,然后把兰草花筛选出来,最后在烘干设备中进行二次烘干,此时烘干温度不超100度,时间为15分钟。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摊凉设备包括摊凉架体、上部顶升板、茶叶摊凉输送机构、茶叶摊凉网挡板、茶叶摊凉压网、压网气缸、刷毛滚筒、刷毛滚筒控制电机、套筒、刷毛滚筒运动丝杆、顶升板控制气缸、吹扫头;茶叶摊凉输送机构贯穿在摊凉架体的内部,茶叶摊凉网挡板为左右两组,分别通过固定块刚好固定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的上方,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之间设置有茶叶摊凉压网,同侧的茶叶摊凉网挡板相邻具有间隔区域,茶叶摊凉压网的支撑端伸出间隔区域后与压网气缸的伸缩端连接,由压网气缸带动茶叶摊凉压网升降;顶升板控制气缸为两组并分别固定在摊凉架体两侧,上部顶升板活动设置在摊凉架体上端,两组顶升板控制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与上部顶升板连接,由顶升板控制气缸带动上部顶升板实现升降,刷毛滚筒控制电机安装在上部顶升板的下端,刷毛滚筒控制电机的转动端与刷毛滚筒运动丝杆连接,刷毛滚筒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之间并通过套筒穿套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上,由刷毛滚筒控制电机带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转动来带动刷毛滚筒移动;吹扫头安装在刷毛滚筒的前后侧面;
对于摊凉设备来讲,具有以下两种使用方式;
方式一:现将采摘的鲜叶在摊凉设备中进行摊凉5-10分钟;使用时,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入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的网带上,并启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运动,使其带动采摘的鲜叶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之间后停下;启动压网气缸,由压网气缸带动茶叶摊凉压网下移至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的网带上,用于将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网带上的茶叶压住,然后启动两组顶升板控制气缸,将上部顶升板下放至最低点,此时上部顶升板下方的刷毛滚筒底部刚好与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网带上的茶叶接触,然后启动刷毛滚筒控制电机,能够带动带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在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之间来回移动,由刷毛滚筒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清理,同时吹扫头与吹扫设备连通,由吹扫头对茶叶表面进行吹扫,清理完成之后启动顶升板控制气缸和压网气缸,将刷毛滚筒和压网气缸移开,进行自然摊凉;
方式二:当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后,通过摊凉设备摊凉30分钟;使用时,将初步烘干的茶叶直接放入茶叶摊凉输送机构的网带上,并启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运动,使其带动采摘的鲜叶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之间后停下,进行自然摊凉30分钟。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包括烘干外壳、茶叶烘干移动板、上烘干气缸、上烘干发热管、上烘干挡热罩;烘干外壳的尾部开有茶叶烘干移动板的进出口,烘干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板支撑座,移动板支撑座的上端部设置有支撑滚轮,茶叶烘干移动板的下表面置于支撑滚轮上;上烘干气缸、上烘干发热管、上烘干挡热罩分别为多组,上烘干气缸固定在烘干外壳顶部,上烘干发热管安装在上烘干气缸的伸缩端部,上烘干挡热罩位于上烘干发热管的上方;茶叶烘干移动板的上表面具有多道呈筛网状的茶叶烘干凹槽,茶叶烘干凹槽的下方安装有多组下烘干发热管,烘干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电源插孔,茶叶烘干移动板的端部外侧设置有位置与电源插孔对应的电源插头,电源插头通过导线分别与上烘干发热管和下烘干发热管连通;烘干外壳内侧设置有温度检测器;
所述烘干设备的烘干操作如下;
首先打开烘干外壳尾部的进出口,同时将需要烘干的茶叶放入茶叶烘干移动板上表面对应的茶叶烘干凹槽中,然后手动将茶叶烘干移动板沿着移动板支撑座推进烘干外壳内,当茶叶烘干移动板到位后电源插头会与电源插孔接通,使得经电源插头接通上烘干发热管和下烘干发热管电源,使得上烘干发热管从上往下对茶叶烘干凹槽中茶叶加热,下烘干发热管从下往上对茶叶烘干凹槽中茶叶加热,并通过温度检测器对烘干外壳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本工艺在绿茶生产过程中,打破了以往的制茶技术,功破最后一个环节,即保留了绿茶的汤色和清香味又添加了兰花的香味。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鲜叶摊凉-杀青-揉练-烘干(初烘)-窨制兰花-筛花-烘干(二次烘干);关键控制点是绿茶初烘,温度比平时高50度,上烘干机时间短,不超过2分钟,利用高温让茶表面水份散失,茶叶干度在八成干,茶叶经过高温后,表面是干的,摊凉30分钟,茶叶冷却后,加上鲜兰草花,让茶叶表面迅速吸香,吸香时间不超3小时,然后把兰草花筛选出来,最后烘干,最后烘干温度不超100度,时间15分钟。整个流程时间比绿茶生产时间多了2个小时;改进后茶叶汤色明绿透亮,即有清香味又有兰花香味,保留了绿茶的口感和营养物质。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发明所述摊凉设备示意图;
图4-图6是本发明所述烘干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兰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按照以下方式制备,现将采摘的鲜叶在摊凉设备中进行摊凉5-10分钟,之后进行杀青和揉捻操作,揉捻操作完成后通过烘干设备对其进行初步烘干,初烘时温度保持在50-70度,上烘干设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利用高温让茶表面水份散失,茶叶干度在八成干,茶叶经过高温后,表面是干的,所以通过摊凉设备摊凉30分钟,待茶叶冷却后,加上鲜兰草花进行窨制兰花,让茶叶表面迅速吸香,吸香时间不超3小时,然后把兰草花筛选出来,最后在烘干设备中进行二次烘干,此时烘干温度不超100度,时间为15分钟。
那么,整个流程时间比绿茶生产时间多了2个小时,但改后茶叶汤色明绿透亮,即有清香味又有兰花香味,保留了绿茶的口感和营养物质。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摊凉设备进行摊凉操作;
所述摊凉设备包括摊凉架体1、上部顶升板2、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茶叶摊凉网挡板4、茶叶摊凉压网5、压网气缸6、刷毛滚筒7、刷毛滚筒控制电机8、套筒9、刷毛滚筒运动丝杆10、顶升板控制气缸11、吹扫头12;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贯穿在摊凉架体1的内部,茶叶摊凉网挡板4为左右两组,分别通过固定块13刚好固定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的上方,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4之间设置有茶叶摊凉压网5,同侧的茶叶摊凉网挡板4相邻具有间隔区域14,茶叶摊凉压网5的支撑端伸出间隔区域14后与压网气缸6的伸缩端连接,由压网气缸6带动茶叶摊凉压网5升降;顶升板控制气缸11为两组并分别固定在摊凉架体1两侧,上部顶升板2活动设置在摊凉架体1上端,两组顶升板控制气缸11的伸缩端分别与上部顶升板2连接,由顶升板控制气缸11带动上部顶升板2实现升降,刷毛滚筒控制电机8安装在上部顶升板2的下端,刷毛滚筒控制电机8的转动端与刷毛滚筒运动丝杆10连接,刷毛滚筒7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4之间并通过套筒9穿套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10上,由刷毛滚筒控制电机8带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10转动来带动刷毛滚筒7移动;吹扫头12安装在刷毛滚筒7的前后侧面。
对于摊凉设备来讲,具有以下两种使用方式;
方式一:现将采摘的鲜叶在摊凉设备中进行摊凉5-10分钟;使用时,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入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的网带上,并启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运动,使其带动采摘的鲜叶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4之间后停下;启动压网气缸6,由压网气缸6带动茶叶摊凉压网5下移至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的网带上,用于将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网带上的茶叶压住,然后启动两组顶升板控制气缸11,将上部顶升板2下放至最低点,此时上部顶升板2下方的刷毛滚筒7底部刚好与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网带上的茶叶接触,然后启动刷毛滚筒控制电机8,能够带动带动刷毛滚筒运动丝杆10在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4之间来回移动,由刷毛滚筒7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清理,同时吹扫头12与吹扫设备连通,由吹扫头12对茶叶表面进行吹扫,清理完成之后启动顶升板控制气缸11和压网气缸6,将刷毛滚筒7和压网气缸6移开,进行自然摊凉;
方式二:当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后,通过摊凉设备摊凉30分钟;使用时,将初步烘干的茶叶直接放入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的网带上,并启动茶叶摊凉输送机构3运动,使其带动采摘的鲜叶位于两组茶叶摊凉网挡板4之间后停下,进行自然摊凉30分钟。
那么该摊凉设备的好处是可以在烘干之前对茶叶表面进行对应的清理操作,除去附着在新鲜茶叶的灰尘及细物。
如图4-图6所示,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烘干设备对其进行烘干操作,所述烘干设备包括烘干外壳15、茶叶烘干移动板16、上烘干气缸17、上烘干发热管18、上烘干挡热罩19;烘干外壳15的尾部开有茶叶烘干移动板16的进出口20,烘干外壳15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板支撑座21,移动板支撑座21的上端部设置有支撑滚轮22,茶叶烘干移动板16的下表面置于支撑滚轮22上;上烘干气缸17、上烘干发热管18、上烘干挡热罩19分别为多组,上烘干气缸17固定在烘干外壳15顶部,上烘干发热管18安装在上烘干气缸17的伸缩端部,上烘干挡热罩19位于上烘干发热管18的上方;茶叶烘干移动板16的上表面具有多道呈筛网状的茶叶烘干凹槽23,茶叶烘干凹槽23的下方安装有多组下烘干发热管24,烘干外壳15的内侧设置有电源插孔25,茶叶烘干移动板16的端部外侧设置有位置与电源插孔25对应的电源插头26,电源插头26通过导线分别与上烘干发热管18和下烘干发热管24连通;烘干外壳15内侧设置有温度检测器27;
所述烘干设备的烘干操作如下;
首先打开烘干外壳15尾部的进出口20,同时将需要烘干的茶叶放入茶叶烘干移动板16上表面对应的茶叶烘干凹槽23中,然后手动将茶叶烘干移动板16沿着移动板支撑座21推进烘干外壳15内,当茶叶烘干移动板16到位后电源插头26会与电源插孔25接通,使得经电源插头26接通上烘干发热管18和下烘干发热管24电源,使得上烘干发热管18从上往下对茶叶烘干凹槽23中茶叶加热,下烘干发热管24从下往上对茶叶烘干凹槽23中茶叶加热,并通过温度检测器27对烘干外壳15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采用如图4-图6所示的烘干设备对茶叶进行烘干,可同时对茶叶实现上下加热,加热均匀、烘干快速;并通过温度检测器27对烘干外壳15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系统分别对不同的上烘干发热管18、下烘干发热管24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烘干外壳15的温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